初中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探讨

2022-02-19 03:54刘爱莉
关键词:新课标道德德育

刘爱莉

新课标倡导生本教学理念,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符合新课标强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要求。教师要发挥数学教学优势,促进学生道德体验的加深与思想素养的提高。目前初中数学德育渗透还存在诸多问题,教师要因材施教,不断优化德育渗透环节,在教学中实施行为引领,示范渗透;挖掘素材,深化渗透;开展活动,注重生活实践体验,在给学生以具体感知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德育是初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初中德育要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就需要强化德育渗透,强化价值引领,突出道德习惯养成。初中数学教材蕴含很多德育素材,教师可以结合初中学生道德成长状况,确立德育目标及富有针对性的德育主题,注重德育的渗透与融合,增强德育渗透的感染力与实效性。因此,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数学知识传授与德育的辩证关系,发挥二者融合教育的作用。学生具有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才会产生学习动力,才会注重利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与技能的提高。教师要结合数学教学过程与特点,设计德育渗透环节,通过不同的德育主题与内容,促进学生道德认知的提高与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

一、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的分析

(一)忽视德育渗透的作用

目前个别学校与教师以一张考卷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学生的学习与道德认知的发展情况,在单纯追求分数的应试观念支配下,教师忽视了数学教材中德育元素的挖掘,在教学设计时不能自觉地将德育列为课堂教学计划,数学教学只是知识的传授。灌输式德育通常是数学德育渗透的主要形式,由于缺乏生活性与形象性,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德育渗透效果不理想。

(二)教学模式不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控制整个课堂,学生缺乏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与创新精神。教师没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渗透教育,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很难得到提高。

(三)德育渗透形式单一

有的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时,采取的形式只是理论性地说教,枯燥乏味,没有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因而说服力与感染力不强,难以达到触动学生心灵、触发学生情感体验的目标。有的教师对于德育渗透环节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对相关德育元素挖掘不全面,或者与教学目标联系不密切,致使学生很难理解相关主题内容。还有的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时,采取的是专题式、讲座化教学模式,其渗透效果也不理想,学生很难产生道德情感体验,也不能有效掌握相关道德内涵,自然也不会发挥其教育与熏陶作用。

二、初中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要分析新课标所确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多给学生道德实践的机会,充分认识德育渗透对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的促进作用,以德育的渗透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以数学内容的学习促使学生自觉捕捉蕴含于其中的道德内涵,发挥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作用。使学生有效掌握知识技能,同时接受有效的德育渗透,实现正确的价值引领,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一)行为引领,示范渗透

教师的行为通常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注重身教的影响力,给学生做表率、做榜样。如教师与学生友好交流,良性互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心态、学会倾听与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通过行动给学生以示范引领。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教师可以给学生示范演算,教师在演算中求实、严谨的态度会给学生以影响,学生也会把这种影响拓展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渗透到与同伴的相处及平时的言行中。教师的行为不仅会给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提供示范引领作用,也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模仿学习。很多初中生对教师都会有一定的崇拜思想,他们认为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学习行为和习惯。教师不仅要发挥自身的榜样引领作用,还要注重树立典型,选择那些具有良好日常行为习惯与良好道德素养的学生作为全班同学的榜样,让学生分析其表现优秀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能守时守信地完成作业,为什么上课能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在遇到挫折时为什么能够不怕困难、认真思考,从而有效解决问题。身边的榜样往往会给学生以更强的感召力与影响力,他们会见贤思齐,迎头赶上。道德情感的力量可以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数学技能,实现道德提升。

(二)挖掘素材,深化渗透

教师要深入挖掘蕴含于教学内容中的德育素材,并且设计与优化渗透环节,促进学生的深入理解,加深学生的道德体验。也就是说,德育素材的挖掘是有效实施德育渗透的关键环节。数学教材的编排通常是以知识技能为线索,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梳理与整理其中的德育元素,在此基础上设计将德育融于知识技能教学过程的方式方法,避免专题式的德育,避免生硬化的德育。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补充相关资料,让学生更深入全面地了解相关内容。如通过视频展示我国数学家发现勾股定理的过程,介绍数学家的实践与推算过程,让学生了解与体验数学家勤于钻研、不断探索以及严谨求实的精神;在学习有关圆的知识点时,圆周率是基础内容,教师可以用视频展示祖冲之发现圆周率的过程以及他通过不懈努力探究所取得的领先于其他国家1000年的圆周率推算的成就。通过这些事迹的展示,学生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还了解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德育,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受到了科学探索精神的熏陶与感染。

总之,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依托,进行相应的拓展,并将德育素材巧妙地融入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有效实施德育渗透。以上教学环节中,教师挖掘我国数学家勤奋探索的事迹,将其融入教学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内化知识,还能使学生接受科学精神的熏陶,从而加深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数学教学具有很强的德育渗透优势,其逻辑性、抽象性等特点,可以更好地提高德育渗透的影响力与感染力。教师要注重挖掘德育元素并将其潜移默化地融入数学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理解蕴含其中的道德内涵,在不断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学思想方法所揭示的道德认知规律,使数学学习不局限于单一的知识吸收,而成为道德培养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新课标所强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优化教学环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加深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新课标道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