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与“立诚”

2022-02-20 00:57詹丹
关键词:上海师范大学修辞山海经

“修辞”与“立诚”詹丹古人说,“修辞立其诚”。也许,对文辞的“修饰”,会让人想到“誠”的反面。其实不然。因为先于“我”存在的语言规则和习惯,使我们总是在揣摩别人、模仿别人文字的过程中开始语言工具的使用,并通过修饰文辞、锤炼思想,慢慢找到表达自我的准确方式,做到所谓的“词能达意”。当我们能够娴熟运用语言时,语言之于我们的价值,也就产生了微妙的分化,有人用语言真诚地表达自己,也有人用语言熟练地掩盖自己。

日前,我重读了《朝花夕拾》这本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对“修辞”与“立诚”的辩证关系,有了更深切的思考。

在《阿长和〈山海经〉》中,鲁迅回忆了小时候和家里保姆长妈妈相处的一段日子。这篇文章我读过许多遍,但很久都没想明白的是,既然在文章后半部分,鲁迅对给他买了《山海经》的长妈妈无限敬佩,最后还那么深情地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为什么在文章前半部分,却写下那么多指责长妈妈的内容?比如,她喜欢搬弄是非,又给小鲁迅立下不可理喻的种种规矩,夏天照顾小鲁迅睡觉时,自己却先把四肢舒展开来,弄得小鲁迅蜷缩在一边,难熬得无法翻身。这是为什么?

比较常见的解读是“欲扬先抑”“寓褒于贬”。这样的解读虽也有道理,却无法消解我的困惑。如果是我来写这样的回忆文章,我肯定不会写这些内容,因为这跟文章后面的基调相冲突,也违背赞扬长妈妈的主旨。

但我现在思考的结果是,鲁迅恰恰是以文章显示的一种表面断裂,把他不同阶段的真切感受呈现到了我们面前,也写出了一个真实的长妈妈。类似地,还有《朝花夕拾》最后一篇回忆范爱农的文章。鲁迅开始对他及其同伴去日本带大包小包的行李、坐车互相让座近乎可笑的迂腐等颇有不满,大摇其头。这种记录未必可以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解释,其意义,同样显示出鲁迅写真人、真感受的一种勇气。

相比之下,我们却往往做不到这一点。即使不是有意文过饰非,也常常会以对自己感受、自己历史的改写或者重新解释,求得表面的完美、自洽,从而遮蔽了一个不完美但却更真实的自己或世界。

语文教学的根本点在于立德树人,其重要体现之一,就是正确处理好“修辞”与“立诚”的辩证关系。要反复打磨手中的语言工具,让一个真实、真诚的“我”,向自己也向世界打开。换一个角度说,当语言已然成为一种华而不实的伪装时,语文人能用诚恳的、发自肺腑的另一种语言,来冲击它,粉碎它,从而让一个真实的自我,站立起来。

因为“立诚”,就是“立德”,就是“树人”。(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上海师范大学修辞山海经
山海经夫诸
An Analysis of the Anima in Jung’s Archetypes and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An Analysis of the Land Ethic in?A Sand County Almanac
Anglo—Saxon Women’s Life and Rights
可口可乐广告语修辞应用及其汉译分析
李白诗歌修辞与英译赏析
读者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