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老年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及血清褪黑素的影响

2022-02-21 10:16徐秀菊王晓秋吴文忠刘成勇秦珊徐亮奚晗清郑诗雨
上海针灸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失眠症电针针刺

徐秀菊,王晓秋,吴文忠,刘成勇,秦珊,徐亮,奚晗清,郑诗雨

(1.南京市秦淮区月牙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京 210007;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 210029)

失眠是指在适宜的睡眠环境下具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仍存在不满意的睡眠体验,以入睡困难和(或)睡眠维持困难为主要表现[1-2]。老年人伴随生理变化,体内褪黑素(MT)分泌减少,更易出现睡眠障碍,据调查,其发生率达40%~70%[3]。老年人群中,失眠迁延难愈,严重者病程甚至可达10年以上[4]。慢性失眠会影响血脂代谢,诱发代谢系统紊乱、神经退变、心血管系统病变等[5],甚至可能因慢性疲劳、注意力分散而致交通事故或意外事件,对个体和社会存在巨大危害。

据报道,临床长期使用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物会增加老年人卒中[6]及跌倒风险[7],造成认知功能下降[8]。针刺作为非药物疗法治疗失眠症显示出其临床独特优势[9]。在本研究中,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评分及血清MT含量变化,评价电针改善老年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及日间疲劳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机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及月牙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失眠门诊就诊的老年失眠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结合信封法进行随机隐藏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有1例因不耐受针刺治疗而脱落,完成29例;对照组有 2例因自行服用镇静催眠药物而脱落,完成2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 1。数据统计及临床评估随访人员对患者分组未知。本研究获得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18NL-039-02),并进行临床试验注册(ChiCTR1800020298)。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睡眠医学会《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三版(ICSD-3)[10]。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学》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1]中关于“不寐”的诊断拟定。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年龄 60~75岁;③PSQI评分>7分;④3个月内未使用催眠药物治疗者;⑤无沟通障碍;⑥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由器质性病变或药物引起的失眠,或合并有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②符合其他睡眠障碍的诊断,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者;③晕针、严重过敏体质等不适宜接受针灸治疗者;④传染性肝炎、艾滋病、梅毒等传染病患者;⑤乙醇和(或)药物滥用或依赖者;⑥同时参加其他临床研究者。

1.5 脱落标准

①入组后拒绝配合治疗者;②自行退出或失访者;③自行使用催眠类药物者;④不能耐受针刺,或出现严重不良事件者。

2 治疗方法

2.1 基础治疗

睡眠健康宣教,包括良好的作息及睡眠习惯等。

2.2 治疗组

采用电针治疗。取百会、神庭、印堂、神门、三阴交穴。患者取仰卧位,取穴部位消毒后,采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0.30 mm×40 mm毫针进行针刺,头部进针时斜刺,体针进针时直刺,针刺深度为 10~20 mm。百会和印堂穴连接电针,予断续波型,固定频率2 Hz,治疗30 min。

2.3 对照组

采用穴位浅刺法。取穴、疗程同治疗组。采用与治疗组相同规格的针具,穿透皮肤,针刺深度约 2~3 mm。将电针治疗仪放置于参与者身旁,百会和印堂穴连接电针(连接导线中间剪断,外表无异常,实际无电流),治疗30 min。

两组均每周治疗 3次,连续治疗 4周,共治疗 12次。共有两名接受过培训的针灸师(每个中心一名)进行针刺治疗。治疗时患者均戴上眼罩,闭目休息。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进行PSQI、FSS评价。治疗前后早上8点抽取患者静脉血 4 mL,离心后取血清置于低温冰箱﹣80 ℃保存,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MT水平。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 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P<0.05),且治疗组 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1)P<0.05,2)P<0.01;与对照组比较3)P<0.01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29 13.34±2.86 7.41±3.382)3)对照组 28 13.79±2.35 12.89±2.351)

3.3.2 两组治疗前后FSS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F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P<0.05),治疗组F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FSS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FSS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1)P<0.05,2)P<0.01;与对照组比较3)P<0.01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29 4.40±1.44 2.33±1.362)3)对照组 28 4.21±1.32 3.45±1.641)

3.3.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T含量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血清 MT含量较治疗前增加(P<0.01);治疗组血清MT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T含量比较 (±s, pg/mL)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T含量比较 (±s, pg/m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比较2)P<0.01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29 2.27±0.70 2.98±1.211)2)对照组 28 2.25±0.66 2.26±0.64

4 讨论

失眠又称“不寐”,阴阳失调、神失所养是其主要病机。老年失眠症因其自身特点又存在特有的病因病机,首先老年人随年龄增加,肾气虚损,机体一身之阳气不足,心阳失养,神志不足;其次肾精匮乏无法生髓充脑,导致神失所养而不寐。加之肾精亏耗,无法上奉于心,不济心火,导致心肾不交,睡卧不安,心烦意乱。总之,老年人失眠以肾精亏虚为本,渐至阴阳、气血虚衰,致“昼不精而夜不暝”。本研究运用电针治疗老年失眠症,取穴精简。百会、神庭、印堂位属于脑,为督脉之要穴,配伍可调整阴阳、镇静安神。神门具宁心除烦之效,三阴交可育阴潜阳。诸穴合用可通督调神,调和阴阳,治疗失眠症疗效确切[12-13]。

现代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龄是失眠症发病的重要因素,且老年失眠症患者常伴随昼夜节律失衡,其失眠类型以睡眠时相前移、早醒为主。睡眠受人体内源性生物节律调控,MT分泌与昼夜节律密切相关,参与调控人体睡眠觉醒[14]。老年人因其体内MT分泌的减少,更易出现睡眠障碍[15]。MT补充疗法有一定疗效,但长期外源性补充可能导致自身分泌受抑,腺体功能减退等副作用,如何内源性补充成为研究热点[16]。针刺具有多通道、多靶点起效的特点,相关研究表明针灸能够提高机体 MT水平,并能够缓解焦虑水平和减轻失眠症状[17-19]。动物实验研究也表明针刺能够提高松果体MT分泌水平,改善睡眠质量[20-22]。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改善老年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缓解日间疲劳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假针刺也能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缓解日间疲劳,这可能是由于两组患者均进行睡眠宣教,且睡眠受心理影响较大,针刺具有一定的安慰剂作用[23-24],本研究电针干预后,治疗组患者血清MT含量较前显著升高,而对照组则变化不显。

综上所述,电针干预能够改善老年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缓解日间疲劳,这可能与增加了老年患者血清MT含量有关。本研究仅检测患者清晨血清MT含量,未进行连续性监测,进一步研究应进一步观察MT节律性变化,并进行动物实验研究。同时,本研究因缺乏长期的随访,无法判定电针对老年失眠症的远期疗效。

猜你喜欢
失眠症电针针刺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电针、穴位注射为主的综合疗法介入面神经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排石汤结合电针穴位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分析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177例中老年失眠患者PSG的特点分析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失眠症状≠失眠症及早治疗是关键
归脾汤联合地西泮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临床观察
中枢β受体介导电针“曲池”“听宫”穴的降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