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中职语文专题教学初探

2022-02-22 21:31陈静
职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语言教学实践活动

陈静

摘 要:笔者通过呈现专题教学实例,构建基于“中国力量”的专题教学,注重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将语文学习要素与情境活动相关联、教学内容与阅读实践相融合,创设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诗歌单元的人文教育功能。

关键词:语言教学    实践活动    中国力量    诗歌专题教学

近年来,中职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多样化的语文教学改革,语文教学内容和方法也不断发生变化。通过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营造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也拓展了语文课外学习时间和阅读空间,但因对教学内容的整合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往往存在教学内容宽泛、教学方法单一、学情把握滞后等现实问题。

笔者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期间的多元教学,对语文教学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和利用,精心选择教学内容,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出以“专题教学”的形式整合文本内容,以“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任务式驱动,在单元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这种专题教学方式融合了线上线下学习方式,基于语文学习规律,突出语文学习实践性,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来,又在学习中走向现实世界。

笔者结合时代特征,以“诗歌的进取精神和时代担当”专题教学为例,以“语文学习要素”为载体,以“专题教学”为支架,整合课本知识,拓展阅读内容,尝试开展基于“中国力量”的诗歌专题教学,创设以学生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

一、语文专题教学的实施基础

根据专题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情况,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给语文专题教学下一个粗略的定义:语文专题教学是根据学生学习需要,立足于学生问题解决而围绕某一学习主题展开的在教学流程、教学组织方式及教学评价方面有规定性要求的一种语文教学范式。下面笔者以旅游专业学生的语文专题教学为例展开阐述。

(一)专题形式下的教学意图

诗歌教学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特殊时期开展,以其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想共鸣为教师课堂教学注入时代活力,吹响彰显“中国力量”的号角,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思想更牵动着每位学生的心。由此,从宏观理解的视角,围绕单元学习重点,笔者把“意象”和“中国力量” 设定为本单元的教学抓手,确定专题教学内容;将诗歌教学与时代特征相关联,让学生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特殊时期萌发的学习意愿转变为积极的课堂学习态度。

(二)专题设计中的学情把脉

指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专题设计要分析学生对教学单元相关内容掌握情况、学习心理等,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确定整个单元的专题项目。结合“创新、多元、融合”的职业人才特质,笔者了解到,学生的抽象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正处在形成发展阶段,通过诗歌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多元思维发展,提高学生自我认知水平。基于学情,笔者设计了以“诗歌的进取精神和时代担当”为主题的教学方案,组织开展基于“中国力量”系列实践活动,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激发他们为祖国奋斗的责任意识和青春激情。

二、语文专题教学的实施过程

(一)在教学内容上,将时代特征与文本内容有机整合

新课程标准强调国家意志、家国情怀及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期间,社会大众奋力抗疫的充满正能量的故事都是人文教育的资源。

将单元的任务点串联成线,是专题学习的必由之路。结合时代特征,笔者以现代爱国主义诗歌为主要篇目进行语文专题教学,旨在帮助学生获得文学作品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与体验,引起思想共鸣;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获得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不断满足学生专业发展的文化需求。

专题教学注重聚焦核心任务,要求学生对单篇阅读做精细化的研读,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问题。本专题拟设定12个课时,以“诗歌的进取精神和时代担当”为核心任务,分为平等的追求(《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3课时)、清醒的责任(《雨巷》《我用残损的手掌》3课时)、崇高的使命(《沁园春·长沙》《天路》3课时)、爱国的情怀(《我爱你,中国》《武汉伢》3课时)四个分任务,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情境体验、实践活动为主要学习形式,调整单篇课文的顺序,通过梳理整合、拓展联系、比较异同等,丰富相关教学资源,形成诗歌内在关系的主轴。

(二)在教学形式上,将专题任务学习和能力培养双线并举

将时代主题与专题任务学习、生成思想与能力培养双线并举,在分任务实践活动中关联社会文化活动,创设真实情境,提炼观点。

1.聚焦时代主题,提升思维

学生在体会诗歌学习的现实意义时,从诗歌意象入手掌握诗“意”,教师聚焦核心问题,将文本情境、专业情境、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设置“疫情夫妻的勇敢和大爱” “新时代雨巷的责任与担当” “家国情怀的文化共感”等体验活动,为学生提供具有专业特色的体验空间,使诗歌与旅游专业知识要素之间产生碰撞,从而让学生反思文本,串起不同时代的诗歌言语,帮助学生在多文本阅读过程中关注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意义文化、结构特征以及写作方法等,从而使阅读由原有的读懂“一首诗”走向读通“一组诗”,使得诗所言“志”具有一种共通的认知力量,促进学生的审美发现和思维拓展。

2.创设情境活动,能力特训

在打破单篇诗歌教学思维局限后,学习时空得以扩展延伸,为学生提供自主空间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结合专业特色创设情境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学生在综合活动中自我观照,进行能力训练,深度理解诗歌在不同时代的精神意义,从而实现诗歌教学的价值目标。如通过朗读积累、朗读展示和评比开展情境朗诵活动,通过一句话仿写、片段结构仿写、构图联想仿篇开展情境仿写活动,以及开展各分任务主题特色情境思辨活动,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三)在教學设计上,将语文要素与阅读活动拓展延伸

1.启发开放性问题,开展主题探讨

选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思政故事在全班分享,让学生即兴感言,发表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慢慢引入课文主题,以此“疫”学彼“疫”,进行关联学习。

2.设计思辨性阅读写作,感悟体验生活

设计相应的写作训练。从文本的欣赏理解到写作拓展,从文本的主题思想延伸到真实的生活体验, 学生写作的素材有了来源,写作的立意有了高度,写作的内容自然有了灵气,学生的思辨力在阅读写作中慢慢提高。

3.立设计体性作业,促进跨界学习

采取情境性体验学习的方式,用立体性作业的探究性反作用于课堂教学,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立体性作业包括基础性巩固作业,即根据教材内容进行阅读打卡,促进学生增强学习主动性和独立性;情境性应用作业,即进行应用文文体学习等,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以语文和实践融合的方式体会诗歌的内涵。

三、语文专题教学的课堂生成

(一)训练语文学习要素,建立深度学习框架

笔者在此专题教学过程中设计了综合性学习活动——听说读写,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在任务驱动下,笔者对四个分任务进行进阶式设计,从《致橡树》的广播故事听读到一句话仿写代言;从《雨巷》的角色代入表演到导游欢迎词表达;从《沁园春·长沙》的会诗诵读到《天路》初心使命的即兴表达;从《我爱你,中国》的歌词创写到家乡谣的歌曲传唱,采取群文阅读形式,通过听说读写唱,让学生进行多种能力复合练习。

(二)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延展主题阅读视域

笔者在此专题教学方案设计中积极预设与主题相关的社会文化活动,按照四个分任务目标,设计了新冠肺炎疫情下鼓浪屿宣言活动、责任理想的新时代雨巷活动、初心使命的红色路线设计、家国情怀的家园共建等主题活动。如分任务三《沁园春·长沙》课堂展示部分,设计以红色之旅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指定相关诗歌进行拓展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毛泽东诗词进行抑扬顿挫的朗诵。

(三)跨界融合专业活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以专题任务为学习支架,进行跨学科理念渗透。围绕“中国力量”展开专业活动。课堂上以音乐曲调为情感体验,用音乐的曲式旋律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用声音唱出诗歌的进取精神。在《我爱你,中国》歌词“创写家乡谣”这一环节,设计了VR动态图,帮助学生联系家乡有名的旅游景点进行实景体验。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对学生的仿写训练由简到难,给予学生充分展示与表达的思维空间。

笔者深深感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促进了家国情怀的厚植,通过阅读思考及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学习成果丰硕,同时,经过梳理的文本也自成一体,让学生读出诗歌的精神底色。在当前的教学形势下,专题教学呈现的动态性、整合性、连续性将持续发力,可使每一个时期的重大事件成为语文学习实践的活水源头,循序渐进,进行情境实践,最终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宋晓丽. “发现语文”跨界融合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 .教育发展研究,2017(24).

[2]邓文达.实施模块化教学,构建基于工作任务的新型课程体系[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3]杨向东.核心素养与学习方式变革[J].上海教育科研,2018(7).

(作者单位:绍兴市上虞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语言教学实践活动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对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认识及其与语言习得和教学的关系探究
浅谈西班牙语歌曲在教学中的运用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研究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迁移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