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读写结合的名著阅读教学实践

2022-02-23 06:41曾静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1期
关键词:孙悟空名著阅读教学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名著阅读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旨在拓展学生阅读视野,丰富其阅读内容,提升综合阅读能力。随着“2017年版课标”的颁布,整本书阅读也逐渐走进了广大师生的视线。初中许多语文课堂中,有效地将整本书任务群的要求与名著阅读的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开设多种多样的阅读课程,激发了学生名著阅读的兴趣。但是,在一线的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也存在以下问题:(1)注重跨媒介,忽视文本内解读。不少课堂运用各种各样的多媒体、动画,增加学生阅读的冲击力,忽视了名著内在的文本解读,致使语文阅读课变成了影视欣赏课;(2)注重阅读技巧的讲解,忽视名著阅读体验。名著阅读需要设置一定的阅读活动,让学生进行阅读体验,形成独特的阅读见解。而当下的许多教师忙于应付中考的名著阅读题,过度重视习题的练习,致使作品语言的品味被冲淡;(3)注重阅读活动开展,轻视对阅读的感知。不少课堂注重学生表演、活动,忽视对名著语言风格、人物形象等等鉴赏。长期下去,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标(2011版)》中明确提出:“名著阅读需要引导学生唤醒记忆、调动积累,有效地进行语言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在名著课程设计中,注重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进而提升思维能力。而上面名著阅读课出现的问题很明显违背了“新课标”的这一要求。基于此,笔者认为“读”“写”“思”是语文名著阅读不可或缺的三大要素。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三点:(1)注重以读促写提升名著鉴赏能力;(2)注重以写促读提升名著阅读分析能力;(3)通过读写融合提升名著阅读的思辨能力。

一、聚焦名著理解鉴赏,以读促写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四大核心素养之一。经典的文学名著通过巧妙地构思和精妙的语言,表达着文化的精华。在岁月的长河中,经典名著历经淘洗,反复沉淀,有效地传承了中华文化。在名著阅读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聚焦经典篇章和精微的语言,反复咀嚼,形成自我的有效见解。

首先,注重设置专题阅读活动,以读促写。名著阅读需要由点到面、由线到篇地整合学习资源,形成專题学习。有效的专题学习需要聚焦名著中重点内容,以文聚群,做到小而精。比如,学习《西游记》这部长篇小说,教师可以聚焦“一点”,引导学生以点带面,从而逐层地解读出深层的内涵。笔者以“变”为突破点,要求学生进行拉网式地阅读,找出孙悟空变的相关情节,分析其变的原因。在这其中,教师巧用孙悟空大闹天空的连环画,要求学生为这六幅图配上故事解说的文字。学生梳理出孙悟空变化的过程为:孙悟空大闹天宫——悟空被压于五行山下——西行取经成正果。然后,学生结合文本中相关的语言对悟空的七次“变”进行品析,最终让学生写一写孙悟空“变”的意义。比如,有的学生抓住悟空前后心性的变化,写出了以下文字:

孙悟空的三次变化是一次超越一次。三次变化其实是孙悟空从心生种种魔生到心生种种魔灭的过程,从猿猴变成人再到战斗圣佛的过程。这是一段成长的历练,种种选择,百般磨练,众多束缚,最终走向成熟,发生质变。

其次,品鉴经典名著中语言,学会仿写,提升表达能力。在名著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经典语言,含英咀华,建构自己的语言体系。比如,《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鲁迅先生在作品中运用对比,巧设矛盾点,从而表现出自己内在的情思。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找出具体的篇章,进行片段化赏析,习得写作的方法。比如,《阿长与山海经》中这样描写“阿长”:

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

由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品读里面“不大佩服”“最讨厌”等词语的意味,进而体悟“反语”“欲扬先抑”等手法的表达效果。同时,教师要求学生运用这些手法进行仿写,表达自己某个人、事、物的喜爱之情。比如,有的学生这样写到:

一提到中华美食,我们不必说鲜美诱人的汤包,也不必说那晶莹剔透的手工水饺,也不必说那肥而不腻的北京烤鸭。那最不起眼、最为廉价的家乡特长桂花糕,每每向身在异地他乡的我低声絮语……

可见,在名著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仿写、改写、续写等等语言表达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遣词成句,妙语成珠的写作能力。

二、聚焦单元写作,以写促读

统编版初中教材注重以单元主题为主线,将名著阅读与活动探究、写作训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循环教学,将名著阅读与写作落到实处。基于此,教师需要有效运用名著阅读,落实单元写作训练的目标。

其次,寻找与单元目标结合的点,以写促读。教师需要准确把握教材各个单元作文的训练点,进而挖掘名著中素材,进而设置有效的读写任务。比如,围绕统编版初中教材七年级(下),教师可以根据单元训练点“写出人物精神”,找出相关名著中的阅读点。笔者依据此,一共梳理出了以下阅读专题:(1)阅读《骆驼祥子》,探究祥子堕落的缘由;(2)阅读《西游记》,学会描写典型人物;(3)阅读《朝花夕拾》中相关篇目,学会在矛盾中表现人物性格多向性。由此,学生围绕找出自己喜欢的一部名著,挑选出感兴趣的人物,汲取相关篇章进行深度阅读。比如,学生梳理相关情节,撰写出600字“祥子”的人物传记。由此,教师紧扣祥子命运的三起三伏,引导学生深度探究人物命运成因。

其次,在写后评改中强化阅读。有效的写后互评、互批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提升写作能力。教师需要紧扣单元的写作内容,从名著中找到可供评改的突破点,从而让阅读与写作共融。比如,学习八年级下册“学写读后感”的时候,笔者发现学生不能结合所读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基于此,笔者引导学生围绕“傅雷的教育方式”进行写作,强化“引—议—联—结”这种常结构的读后感写作方法。由此,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表现性评价,关注学生对名著的感受、体验和思考,促进学生“真正读写”发生。

三、聚焦思维进阶,读写融合

名著阅读强调一个“整”字,注重思维的逐层进阶。在名著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设置有效的思辨式读写任务,真正让学生关照现实,学会迁移、运用。

首先,设计驱动性问题,将学生思维引向高阶。有效的读写需要一定的思维训练,而驱动性问题可以学生写作打开一扇窗口。比如,在进行“武松性格多向性”专题探究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有人认为:武松时而是一个英雄,时而是一个好汉,时而又是一个虐杀无辜的暴徒。学生围绕这样的问题,重新审视自己阅读视角,探寻作者创作的独特之处。

其次,创设思辨式读写任务。在名著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聚焦名著的特质,萃取相关的视角,从而进行创意性读写。比如,在学习《骆驼祥子》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以下思辨式读写任务:(1)查阅相关资料,以“文学作品中的北平或中国”为主线,探寻祥子的悲剧密码。写一篇800字人物评论;(2)出版社《骆驼祥子》重新设计版面,请你为其设计一个腰封,并且说明理由;(3)有的人认为祥子的堕落是宿命?你赞成吗?请围绕此写一篇800字探究报告。

总而言之,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恰当地处理好读写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推进名著阅读,提升学生综合阅读和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生权.走向任务表现的学习支架应用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参考,2019.3.

[2]朱奕晴.基于名著阅读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探索[J].教学月刊,2019(09).

[3]赵晓阳.趣味任务驱动阅读 思辨体验提升素养——以《骆驼祥子》项目式设计为例[J].中学语文,2020(06).

曾静,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育贤实验学校初中部教师。

猜你喜欢
孙悟空名著阅读教学
快递来了个孙悟空
我和孙悟空的一天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