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抗战时期故宫文物西迁之始史料略探

2022-02-23 00:17张校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23期
关键词:汉口故宫博物院故宫

张校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 400015)

1937年,日本先后发动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因南京形势日趋紧张,故宫博物院存放南京的文物奉命向西南后方疏散。西迁之初文物分为三路:第一批文物(南路)共80箱,多为曾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的文物精品,于8月14日自南京迁运长沙;第二批文物(中路)9331箱,分别于11月19日、12月3日经船运从南京下关码头运往汉口,又经宜昌至1938年5月全部运抵重庆;第三批文物(北路)7287箱,于11月19日起载三趟专列火车,经津浦、陇海线西行,于12月8日全部运到陕西宝鸡。相对第一批文物而言,第二、第三批文物受淞沪战局的危势所迫,抢运时间集中在1937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不足20天的时间内。正值国民政府下令迁都重庆之际,各机关、企业、工厂、学校迁运拥塞混杂,运输工具万分缺乏,情势之仓遽可以想见。而故宫文物在极短的期限内,竟从水陆两路抢运出16618箱件,实属不易。本文希望通过史料的挖掘,对故宫文物西迁最初抢运出南京的这段历史,尽量加以阐述和还原。

1 计划中的移运

自卢沟桥事变始,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便着手准备从朝天宫库房中提选最精要品装箱,拟迁他处保管,并由原故宫博物院理事会理事王世杰①致电湖南大学,商议储藏地点。淞沪会战爆发的次日,80箱精品文物即刻由庄严、那志良、曾湛瑶、曾济时四人押运,载招商局建国轮驶往长沙,于1937年8月21日存入湖南大学图书馆地下室。此次移运筹划最早,整体较为从容。此后,由于南京当局未预料日军进攻之速,故宫博物院理事会认为南京尚属安全,并无迁移全部文物的考虑。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马衡曾于1947年在北平电台以《抗战期间故宫文物之保管》为题作过讲演,大致描述了当时的情形:“当淞沪战事进行正烈的时候,我们原可从容移运于安全地带。但是库存数量有一万九千箱之多,一旦兴师动众,移运出京,对于士气人心都要动摇了。我们不便这么做,只有处以镇定。”于是加紧提选重要文物移存秘库,尽力加强库房防空设备,同时存湘文物也计划在岳麓书院附近开凿山洞,以安全保存。

2 危难中的抢运

移存箱件进行了三个多月,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正式下达了迁都重庆的命令。因军情紧急,一切交通工具都征为军用,请求后方勤务部输运故宫大量文物,此时已难以办到。中路文物负责人欧阳道达于1950年所作《故宫文物避寇记》中亦有记载:“迨十一月初,淞沪前线突形失利,本院备迁文物乃分路运离南京。中路水运二批,首批于十一月十九日从招商局江安轮辟出一部分舱位装运四〇八一箱,廿二日抵汉口;二批由英商黄浦轮续装运五二五〇箱于十二月三日解缆上驶,五日抵汉。”又记陆路文物抢运:“沿津浦路北上,由徐州转陇海路而运陕西三批,每批装专车一列。初惟迫切抢运,于存储处所未遑预谋,但以西安为目的地。”可以看出在危急关头故宫文物得以从水陆两路分别运出,水路是由招商局轮船和英国商船承运,目的地为汉口,而陆运火车则更为仓促,先以抢运出南京为目的,下一步存藏事宜尚未及筹谋。

2.1 抢运总体情况

由于此处记录较为梗概,笔者又查阅了部分史料,希望能获得更多细节。资料反映,1938年7月13日故宫博物院第三届理事会在汉口召开首次大会,会上马衡曾报告了文物营运出南京的情况。在会议记录中,马衡报告的部分内容为:初闻大场失利之耗时,即行兼程前往湘、鄂等地,布置未及就绪,已经奉命迁都,临时又奉行政部门令,将内政机构保管之文物责成本院统筹兼运。此即1937年10月26日淞沪会战中上海大场镇失守,战局急转直下,马衡赶往长沙、汉口等地,考察故宫文物的移运路线和存藏地。1937年11月11日,上海被日军占领,南京再无安全保障,行政部门命令紧急疏散全部文物,最初计划将文物全部水运西上,但可供运输的车船都已被征用。几经交涉,始于十一月十六日晚,由江安轮辟出一部分船位,连同内政机构文物运出四〇八一箱往汉。在李光第等人的押运下,招商局江安轮所载故宫博物院及古物陈列所文物移存汉口平和洋行仓库。

当时马衡尚在长沙,接到电报后立即返回南京主持工作,“嗣以精品运汉,又于二十六日赶到汉口,布置存储地点,仆仆道途,更难面面兼到”。可以看出,马衡在南京驻留的时间十分有限。北路文物负责人那志良在《我与故宫五十年》中曾回忆院长马衡与部分故宫派驻人员乘火车仓促赶赴汉口,其余人员则被疏散,黄念劬、王志鸿等少数职员留守南京库房。因此,马衡等人对后续文物抢运没能作更多的描述。但从马衡在理事会上所作的报告中,仍然可以看出情况的困窘:江安轮起运后,故宫博物院继续向各交通机关和外商轮船公司接洽,又由南京警察厅原厅长王固磐协助与军事运输机关交涉,再派警员前往镇江、芜湖等地搜罗可用船只,可惜均无结果。可见,非常情势之下运输超过万数的文物箱件,确非故宫博物院自身之力能够达成的。

2.2 关键人物与事件

综上,情况在此时却产生了转机,根据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所作报告:“延至十一月二十三日,因得张岳军②、马二樵③、钱慕尹④、朱骝先⑤、杭立武⑥诸先生之功,始奉严令,责成津浦线区运输司令部拨出三列车,装运七二八八箱,循津浦、陇海两路转运西安,同时租定太古公司黄浦、温州、吴淞等轮。”如马衡所述,在关键时刻故宫文物后续抢运得到张群、马超俊、钱大钧、朱家骅、杭立武等诸人多方面的大力协助,其中以杭立武的作用尤为重要。资料显示,杭立武时任中英庚款董事会总干事、金陵大学校董,曾创立中英文化协会,当时正与美、德国际人士积极筹备南京难民安全区的建立,却意外牵入故宫文物的迁运中来。他在1980年所作的《中华文物播迁记》中对这段经历曾有记述:“当南京情势紧张时,我想起上海一位法国饶神父于淞沪战争时曾组织一个难民区,并征得日军司令同意收容妇女老幼,日军并未进犯,我遂邀同十几位美国教授与传教士和德国侨商组织南京难民区。”杭立武等一方面将所作的难民区图托交上海的饶神父送日军司令知悉,同时又托请教育部部长王世杰向行政部门报备。南京市市长马超俊获知难民区计划后,打电话建议将故宫博物院的朝天宫库房也纳入难民区范围。杭立武认为此事不易办到,且不保险,“我便面见国防最高委员会张秘书长岳军,建议将这批文物尽量运至后方。张先生当即急电在京外的蒋委员长请示,次日复电核可,并嘱我负责抢运。”

1937年11月16日,杭立武约见国际友人并提出了设立安全区的设想,11月17日下午,金陵大学外籍教师米尔斯等人到美国驻华使馆官员派克家商谈了安全区的设想,当晚派克即利用与孙科⑦、张群、马超俊等人晚餐的机会,传递了相关想法。11月22日,南京难民区国际委员会发表筹备安全区的声明,推举德国人约翰·拉贝⑧为主席,杭立武关于故宫文物抢运的请示,应该就是在这段时间内进行的。

接受转移文物的任务后,杭立武把安全区事务交给美国的费吴生⑨,全力投入文物抢运工作。杭立武最初仍然打算船运,但军运繁忙,国有轮船无法拨用,杭立武与故宫博物院的黄念劬、王志鸿等人商定,以水陆并进的方式抢运文物。水运考虑雇租外国商船运至汉口,陆运则考虑以火车运往陕西西安。制定计划后,杭立武即洽请国防最高委员会电令有关铁路局拨给车辆,同时向英商洽谈租用轮船。《中华文物播迁记》中记:“铁路运输可以记账,但租用外商轮船、卡车及车站码头工人需要给付现金。”时任浙江省主席的朱家骅以中英庚款委员会董事长的身份,对抢运文物表示全力支持,同意动用中英庚款基金会款项垫付支票。杭立武又借助与英美人士的交往便利,向海关英国总税务司借用现款数十万元,以解燃眉之急。人员方面调请中英庚款董事会杨师庚等人协助,故宫博物院从汉口派回吴玉璋、牛德明等人,连同故宫印刷所留下的七八名工人参与抢运⑩。抢运过程“水陆两路同时进行,箱件都存于故宫仓库,能车运时就装火车,有轮船时就装船。目标是尽量运出,谈不上精密选择”。抢运人员既要负责监视车船装箱,又须负守护之责,分在仓库及车站、码头,连同搬运工人一起,不分昼夜,分班工作,达到不眠不休的程度。

2.3 亲历者的回忆

牛德明在1982年的《故宫文物蒙难漫忆》中回忆道:“经多方联系,幸有一船直放南京,我们随船到下关。但见满目凄凉,已无市面。返回朝天宫路上,途中不见交通岗哨,路旁公厕污水横流,马路中间被车碾毙的死狗也无人收拾。”协商之后,决定由庚委会人员负责库房发箱、指挥工人运输,吴玉璋负责下关车站装车,牛德明负责江边码头装船。据杭立武回忆,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主任钱大钧协助调动车辆,并拨借部分军用卡车以帮助输运,“但在紧急情形下仍然困难重重,卡车贴上国防最高委员会的封条,仍然有时被人强行拉用”。励志社⑪亦组织人员前往协助,有一次“在下关车站照料的励志社员工十位,他们发现有几箱只有封条,并未上锁,经他们主管决定立刻撤退,免得以后牵涉到责任问题”,当晚只好由杭立武、杨师庚等临时担任装车及守护职责。这虽然只是一个小插曲,但也足以说明抢运的困难。

安全区的外国友人也为故宫文物抢运贡献了力量。由于运输工具和挑夫都极难寻找,杭立武找到安全区主席约翰·拉贝。1937年11月25日,约翰·拉贝在日记中写道:“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还要我帮助抢救中国皇家古老的奇珍异宝。我过生日时怡和通砖瓦厂送给我的两辆卡车中的一辆,有一段时间曾用来运送大学生去照料伤员,现在归杭立武博士先生使用。”而安全区副总干事费吴生在其自传《在华八十年》中也提到:“我的最后行动之一,是同一些励志社成员去帮助把故宫博物院的古物,原存放在一座有空调设备的专门库房内,搬运到一条船上以便沿江上运,这是日军到达之前的最后撤运。”

2.3.1 水运

当时长江下游几乎已无船只,码头上挤满逃难者,英轮黄浦号以“趸船上太乱”不同意靠岸。牛德明记:“时间紧迫,我们只好千方百计向逃难的同胞喻以大义,大家同仇敌忾,同意让开趸船,工人们替他们担开行李,英轮才迟迟靠岸”。当时日机常来窥扰,遇有警报工人都须觅地隐避。一次警报间后勤部部长俞飞鹏来码头视察,询问牛德明文物几时运完,并强调“要抓紧些,现在前线已到苏州,时间不多了”。码头装运共持续了两个昼夜,但英轮黄埔号大副却担心遭到轰炸,不同意开船。《中华文物播迁记》中记载大副与船长争论并协议,要求杭立武同行担保才能开船,杭立武只好答应随船至汉口。登船时怕难民拥到船上,船员从甲板上抛下缆索,杭立武攀缘才能上船。他记到:“这是二十六年十二月八日,也是我负责抢运文物的最后一天。”关于黄埔号驶离南京的时间,欧阳道达的记载为:“十二月三日解缆上驶,五日抵汉。”这个日期在其他史料中得到佐证:约翰·拉贝在12月2日日记中写道:因为杭立武将与故宫珍宝去往汉口,当晚8时在福昌饭店参加他的告别晚宴,“我们为他的离去而深感惋惜,因为他极其能干,曾给予我们很大帮助”。事实上黄浦号当晚并未离开,12月3日才驶离南京。金陵女子大学的明妮·魏特琳⑫12月3日的日记可作印证:“吴博士的船今天一大早出发。陈博士和杭立武也同船离开,估计杭立武很快就会返回。”此处的吴博士即金陵女子大学校长吴贻芳。

2.3.2 陆运

陆路抢运方面,“国防最高委员会分电各铁路局及有关行营,由南京下关津浦铁路车站装车,经津浦线运徐州,再改陇海线运陕西”。马衡之子马彦祥是著名剧作家,当时正好从上海来到南京。他在“文革”期间曾回忆:“下关一带成千成万准备逃难的,集中在沿江一带等待西去的轮船,北去的火车就更不必说了。我估计我已无法离开南京,只得进城去看看再说。”马彦祥抱着万一的希望来到故宫博物院办事处,没想到黄念劬拜托他押运一趟列车前往西安,当夜马彦祥就与故宫两名职员一同出发,火车怕遭敌机轰炸,沿途车站都未停留。到达西安后,由西安行营安排,火车继续开往陇海线终点宝鸡。

1982年英国记者采访了故宫博物院吴玉璋等人,并发表在《星期日泰晤士报》上⑬。吴玉璋所押运的专列到徐州停车添煤、加水,“刚到站内停下,日本飞机就出现了。我们当时就知道迁运刻不容缓,而且越远越好”。第二天在郑州站,吴玉璋与站长商量火车事宜后回到货运调车场,发现有列车陷于火焰中,“我觉得一切都完了!最后,我发现驻军已把火车开走,我后来又回到那列车上。从那时起,我才知道大家和我们同样关心国宝”。最终,三趟专列分别于12月3日、4日及8日抵达宝鸡,总计运出文物7287箱。

3 未能运出的文物

尽管如此,仍有2954箱文物尚停放码头待运。马衡向理事会报告,至1937年12月3日,南京近郊形势日臻严重,津浦轮渡中断,社会秩序更见紊乱,工人、卡车俱已无从雇佣,水陆运输同告停止。由于敌机轰炸激烈、码头混乱不安,所雇英商轮船不愿再冒险靠岸,留守人员只得将文物运回秘库集中封存。至12月9日,日军进迫城郊,故宫人员退出南京,少数留守者生死不明。对此,马衡坦言:“此次营运京库文物未竟全功,抚躬自问,诚属疚心。惟以不及兼旬之时日,转输巨万之箱件,复处非常情势之下,一切措施有非本院之力所能尽达。”

4 结语

至此,故宫文物西迁之始的有关史料已大致梳理完毕。由于每人回忆不尽一致,在时间、数量等方面记载有所出入。笔者略举一例,杭立武曾记协助押运第一批文物的那志良、曾湛瑶等奉命赶回南京,再受院长马衡之命,将第二批文物2084箱运往汉口。而按那志良本人回忆,他回南京后改赴长沙典守文物,不久因后续文物抢运,又被紧急调往汉口,随即奉命赶往西安,接洽陆路运出文物的存藏事宜。此后一直负责北路文物的迁藏,并未接手过第二批文物船运往汉口的工作。文物箱件数量按马衡、欧阳道达所记为4081箱,也与杭立武所记箱数出入较大,可见各方记录只有与其他史料不断印证后才能完全采纳。因此,笔者尽量梳理各家史料的逻辑框架,再择其重要记叙加以汇总,希望尽可能地还原这段历史,但其真正原貌还有待于更多档案史料的发掘和研究,望众同仁共加指正。

注释

①王世杰,字雪艇,1933年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

②张群,字岳军,张岳军时任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

③马超俊,字星樵,马星樵时任南京市市长。

④钱大钧,字慕尹,钱慕尹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主任。

⑤朱家骅,字骝先,朱骝先时任浙江省政府主席、中英庚款委员会董事长。

⑥杭立武时任中英庚款董事会总干事,该会成立于1931年,成员由中英两国人员组成,对退回“庚子赔款”设置基金,借充建筑铁路及经营其产业,以所得利息兴办教育文化事业。

⑦孙科,字连生,号哲生,孙中山长子,时任立法院院长。

⑧约翰·拉贝,英文名JohnRabe,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华代表,被推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

⑨费吴生,英文名GeorgeAshmoreFitch,又名乔治·费奇。美国牧师,时服务于南京青年会,杭立武被推为安全区总干事,费吴生为副总干事。

⑩那志良.我与故宫五十年[M].合肥:黄山书社,2008.

⑪励志社为1929年蒋介石创建的仿日、美军官俱乐部的组织,黄仁霖任总干事。

⑫明妮·魏特琳,英文名MinnieVautrin(1886—1941),美国传教士,时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务长。

⑬报道中文名《故宫国宝话沧桑》。

猜你喜欢
汉口故宫博物院故宫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六站(上)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四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上)
雪中故宫
梅兰芳汉口吃河豚
《汉口北》
汉口火车站北广场建设及交通组织方案
故宫
故宫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