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浑河老桥建筑功能演变之探析

2022-02-23 00:17任思玮李玥瑶喻琴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23期
关键词:老桥浑河断桥

任思玮 李玥瑶 喻琴

(1.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0;2.湖北美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沈阳古称盛京,是我国的历史名城和重工业基地。浑河流经此处,将沈阳一分为二,浑河以北是沈阳的老城区,南侧则是浑南新城区。从青年南大街向北经过浑河大桥,是从浑南进入主城区的“南大门”,浑河北岸的大桥东西两侧分别是钻石造型的盛京大剧院和K11购物艺术中心,沿岸造型时尚的现代建筑物形成了浑河上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景线。在欣赏现代城市美景的同时,河中还有一座断桥立在浑河大桥旁,格外引人注目。

1 浑河老桥之历史溯源

浑河大桥旁的一截断桥曾经是浑河上修建最早、最大的混凝土结构公路桥,现今被称为“浑河老桥”,在临近的浑河新桥上立有碑文以纪念之。

1.1 浑河晚渡与草桥

浑河老桥所在之处相传在明末清初时是当地重要的通商口岸。浑河水流湍急,水域宽阔,古人要想在如此大型的河流上建桥绝非易事,因此两岸间靠船只摆渡来实现人口与货物的往来,货船可在此顺河流直通渤海,前往山东、天津甚至江南等地,盛京八景中的“浑河晚渡”便是指这一忙碌而繁华的渡口景象。

到了冬季河水结冰时,人们则在冰面上搭设草桥用以渡河。草桥是一种季节性的临时建筑,开春时往往随着河水解冻被水流冲毁带走,次年则再修建之,其中难免劳民伤财①。我国北方地区降水量较为集中,河流含沙量大,具有善淤、善决、善徙等特性,摆渡虽可满足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但其危险系数远高于南方,风平浪静无事则安好,轻则浸水受寒染疾,重则人财皆失,依靠轻舠小艓来往于两岸的人们也因此饱受舟楫之苦。

1.2 浑河上最早的大型公路桥

沈阳是我国工业重镇,享有“东方鲁尔”之美誉,其近代工业发展的萌芽诞生于19世纪末期,在内忧外患中艰难生长。20世纪初,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工业发展的内忧因素,而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转移了各国列强的注意力,并且使国内货物出口量大幅度增加,国内民族资本主义与工业发展在这一时期迎来了短暂的春天。我国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为当地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好景不长,1931年之后,东北地区的民族工业在短暂的迅猛发展之后迅速陷入衰败。19世纪40年代,浑河沈阳段上筑起了一座大型的公路桥,这就是浑河老桥。浑河老桥竣工于1942年,是当时浑河上修建时间最早、工程体量最大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公路桥。该桥全长644米,宽8.6米,最大净高8.75米,全桥共有桥墩30座、桥孔31孔,桥梁上部为钢筋混凝土悬臂梁,下部则采用三柱式混凝土桥墩,南北设有连接正桥与路堤的引桥。

1.3 发展与记忆之桥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沈阳因其地理位置与多方面的工业发展优势被选为国家重点工业城市,政府出台了各项政策帮助沈阳地区恢复工业生产,将各方的官僚资本所占有的企业与资源收归国有并重新组建,在短短数年之间就使区域内工业生产超过20世纪初的最高水平。浑河老桥在这一时期经过多次修缮与加固并投入市内交通的使用中,免除百姓的舟楫之苦,其性质转化为造福百姓、促进城市发展的桥梁建筑。据市民回忆,浑河老桥上每天车辆与行人往来不绝,呈现出一片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同时政府还修建了多座新桥与公路以方便市民出行。

到了20世80年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飞速发展,浑河老桥上的车流量与客流量越来越大,直逼其负载上限,老桥开始难堪此重负,且早晚高峰时间段堵车现象严重,政府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缓解,并于1987年开始在其东侧修建浑河新桥。1999年,浑河老桥经检测被认定为无法承载机动车通行的危桥,遂停止机动车再经过此桥,只允许非机动车与行人通行,成为浑河新桥的副桥,同时新桥的现有规模也已满足不了日益增加的交通需求,开始进行改扩建工程。这一阶段浑河老桥被市民赋予了新的建筑功能——市民们在老桥上经营起了地摊生意,并逐渐形成了一条热闹的夜市。由于靠近浑南的企业与工厂,市民能在这里低价买到附近工厂积压的货物,买家与卖家们均乐此不疲。

临近的浑河新桥扩建工程于2003年完工,为疏浚河道,已不具备交通运输功能的浑河老桥也即将迎来爆破拆除,结束其作为桥梁的建筑功能与使命。鉴于其特殊的历史与人文内涵,经综合考量之后,市政府决定将老桥自南向北第18孔桥墩保存下来,使之立于河中供市民追忆与观赏,并在浑河新桥上设立配有老桥浮雕图案的碑文纪念之。浑河断桥这一纪念性城市景观便由此诞生。

2 浑河断桥之建筑功能定位与演变因素分析

城市由诸多物质与非物质形态的因素构成,如建筑物、河流、书籍、习俗与政治等。人类在城市中的活动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反作用于其中。纪念性建筑是时代与人类活动的重要物质性产物,在具备建筑基本的物质使用功能的同时,也被人类与时代赋予了厚重的人文内涵,集中了人的智慧与力量,是储存城市记忆与文脉的重要容器。同样的,作为城市构成的一部分,它也能通过物质形态的方式直观地将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传达给人们,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再反作用于新的各项城市因素的建立与构成。所谓历史文化名城,就是在这样的传承与各因素相互作用下逐渐积累而形成的。

经爆破拆除后的浑河老桥,建筑物质空间使用功能已完全丧失,取而代之的是历史建筑物的精神与文化功能,向人们传达其中的历史人文内涵,传承城市文脉,它的文化功能定位与演变因素分析具体如下。

2.1 工业建筑遗产

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首要发起国,技术的革新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也留下众多的时代印记,因此英国境内的工业遗存非常多,且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与历史价值。19世纪末期工业考古学在英国兴起,旨在记录与保存工业革命与大发展时期的工业遗迹与产物,并随着研究的开展衍生出了“工业遗产”这一概念:指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以及包含了工艺流程、生产技术与精神文化方面的非物质工业文化遗产②。

浑河老桥是我国东北地区早期工业发展的产物与重要建筑遗存,从它的初期建造、中期修缮加固使用到后期的精准爆破,都是我国工业发展技术水平的阶段性与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重要体现,具备了成为工业遗产的人文因素条件:浑河老桥的工程体量与建造工艺体现了沈阳地区近代工业与交通的发展进程,凝结了特殊历史时期东北劳工的心血与苦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老桥经多次加固修复造福于百姓,见证了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浑河老桥自南向北第18孔桥墩得以完整保存,则得益于科学的勘察测算与精湛的爆破技术,该桥梁爆破与残渣清运工程是当时东北地区最大规模的桥梁爆破拆除工程之一,其成果对此后类似大桥的爆破拆除工程有重要指导意义③。沈阳地区的工业在特殊历史时期受到多次打击与破坏,而浑河老桥的建筑形态有幸较好地保存了下来,为其建筑功能的演变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城市不只是建筑物的集合体,也是精神与文化的归结④。沈阳作为我国重点工业城市,有着众多的工业遗产,经考察改造后多以文创园、办公楼旧址或工业博物馆等形式存在,多作商业用途被继续投入使用。虽有观点认为这些形式只是将物质形态进行包装改造后的资本界商品,但这些工业遗产对于打造沈阳特色工业城市形象、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与促进工业遗产旅游经济发展等方面,在客观事实上还是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可将其归纳为仍具有物质空间使用功能,以商业价值为主导的工业遗产改造再利用。

由于浑河老桥的特殊空间区位——立于河中,它不同于沈阳其他的工业遗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爆破前期虽短暂承担了地摊经营的场所角色,但商业因素在其整体功能中的占比并不大,加之其桥梁的特殊建筑形态与“危桥”的身份,物质空间使用功能已完全丧失,使之被改建成为商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另一不同于其他工业遗产的方面在于,它的物质形态在建筑功能转换后只做“减法”,不做“加法”,直接保留了爆破之后剩下的断桥,虽稍加灯饰用作夜间景观照明或加固性修复,但未施以其他形式的商业包装,使它相对于上述改造后用于其他用途的工业遗产而言显得更加纯粹,更具有真实性。当观众开始厌倦全国各地之间相互模仿而大同小异的工业文创园时,这样废墟式的工业遗产或许能提供一种沉浸式的追溯城市过往的体验,给观者带来更多的哲思:在感叹曾经最先进的大桥成为废墟的同时,也深思人类与城市的将来。再者,浑河断桥是当时大型桥梁精准爆破技术的成果展示,这样形式的建筑功能转化与工业遗产的再塑造方式在国内外都是屈指可数的。

2.2 历史纪念性城市公共艺术景观

浑河老桥在建造初期记录了中国人民遭受的苦难以及坚强不屈的优秀民族品质,中后期则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高速发展进程,和平时代百姓充实的生活百态与城市车水马龙的繁华气息,几乎完整地记录了一座城市从兵荒马乱到繁华盛世的过程,从而为它转型成为历史纪念性城市公共艺术景观奠定了厚实的人文基础条件。

“断桥”一词中的“断”带有一定的戏剧性与历史性,能给观者带来一种惯性思维去关注“断”的表象,思考其成因,继而使观者在其中找到精神与思维上的共鸣,景观的公共性质与文化功能便在此得到升华。如:杭州西湖“断桥”(仅为字面意义上的断桥)即是众多历史、文学典故与神话故事的重要物质性景观载体;丹东的鸭绿江“断桥”则是记录抗美援朝的革命文物历史景观;再如德国的威廉皇帝纪念教堂——“断头教堂”,保留了二战中被炸毁的建筑屋顶,将其残破的建筑表象作为反战主题的城市历史景观,呼吁人们远离战争、守护和平。

浑河断桥的“断”是通过有计划的人工爆破来实现的,这样主动地营造纪念性废墟景观在国内非常少见,此举与工业革命之后的英国“历史浪漫主义”流派处理历史建筑的手法略有相似之处。该流派将建筑遗址废墟看作是建筑物质形态变化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一阶段的建筑脱离了外观对它的束缚,给观者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在该方法论的指导下,曾一度兴起营造废墟景观的风气,英国境内许多“断壁残垣”景观就是由此而来。对于失去建筑使用功能的历史建筑,我们通常采用完全拆除再仿造重建的手法,但新制的砖瓦组合而成的建筑并不是城市沧桑巨变的真正见证者,也没有经过足够的时间的洗礼,只是徒有其表,因此其传输给观者的人文内涵也会大打折扣。

老桥的拆除与爆破成全了浑河新桥的各项功能,有计划地保留了其中一截使之立于原地,每日来往于浑河新桥上的车辆与行人尽可观之,将浑河老桥所承载的城市文脉与人文内涵尽可能地展示、传达给公众,既确保了该历史景观的真实性,同时也实现了其景观艺术的公共性,若说老桥连接两岸的交通往来,那么断桥连接的则是城市的过去与未来。

这样的纪念性历史景观营造手法环保、巧妙且尊重历史,让更少的物质体量与抽象的外形为观者提供更多的思考与想象空间。人们在浑河新桥上亲眼观望屹立在河中的断桥时,斑驳的建筑表皮与老旧砖瓦缝隙间生长出的植物,以及老桥在周围现代化新生事物包裹中所呈现出的突兀感与强烈对比,在这些真实的物质环境中,人们所体验到的冲击、思考与感触远比单薄的文字形容与图片记载深切得多。

3 基于信息化时代对于浑河老桥景观再塑造构想

滨水景观是认知城市的重要标志,是城市景观的重要表达⑤,如上海外滩、武汉江滩灯光秀等,都为打造美丽的城市形象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浑河断桥作为沈阳“南大门”上的重要历史景观,第一次被塑造于2003年,与观者之间的互动方式以“看”与“被看”为主,往后至今并无较大的改变。然而,现今距浑河老桥爆破已过去将近20载,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城市与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改变着人们对城市的认知方式,浑河断桥也因此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来跟进时代的步伐,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城市。

针对断桥的特殊文化历史内涵与物质形态特征,为维护历史景观的真实性,对断桥本身的形态不宜做过多的设计或改动。利用灯光照明与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可在不破坏建筑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营造出新的景观视觉效果与氛围,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节假日或纪念日设置不同的灯光与投影主题,甚至将断桥作为构成元素融入两岸整体城市景观中:分别在浑河新桥、河中、浑河两岸与断桥等方位多角度设置灯源与投影设备,在平日里可配合浑河两岸的整体照明布局来设置断桥的灯光效果,既为其营造了新的、具有时代气息的视觉效果,又能与河岸的整体城市景观相融合;而在特殊的纪念日或节假日期间,可设置相应的灯光主题,用投影设备将影像投射到河面或断桥上,实现虚拟化的夜间展演,游客可乘游船观演。这样既能使观者与断桥景观的互动方式变得多样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地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

信息化时代的历史文化景观可以摆脱固定区位空间的束缚出现在各种网络平台与社交媒体上,以虚拟网络为媒介向观者传达文化信息,在这一过程中,观者不仅是“观看者”,也是景观文化传播的“参与者”⑥。可通过三维建模技术恢复桥梁全貌呈现在网站中,供人们参观其在不同时期的全貌,了解其构造。也可将断桥全貌通过高品质图像展示在各网络分享平台中,配文说明其历史文化背景,并标注地理位置供观者搜寻参观,从而扩大其文化传播面与受众的范围,并通过在线点评与分享等方式,提高观者的参与度与积极性,甚至达到二次或更多次的传播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历史文化景观的精神文化功能。

4 结语

历史建筑物是传承城市文脉与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元素,对于如何改造或再利用这些历史建筑物,目前已有许多不同的方案被付诸实践,虽各自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其中的具体合理性仍有待时间的考证。城市的历史与文化是复杂而多样的,建筑物作为其产物同样也呈现出复杂与多样性,因此针对城市中不同历史建筑物的个性来实施合适的改造方案,使其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城市,是当下进行了诸多工业遗产改造再利用的实践之后应当深思的课题。

本文以浑河断桥城市历史景观为例,分析了如何将浑河老桥营造成沈阳地标性的城市历史景观与其中的可营造因素,并提出再塑造构想。望能以此为例,为城市中已不具备物质空间使用功能的历史建筑物或景观改造再利用提供一种个性化的设计思路。

注释

①程森.生态、交通与县际纷争:以清代漳河草桥的修造为中心[J].清史研究,2010(4):129-140.

②于淼.辽宁省工业遗产景观价值评价[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8.

③蔡伟,金惠石,谭胜禹,等.浑河老桥控制爆破拆除[C]//中国力学会.第8届中国工程爆破学术经验交流会论文集.[内部资料].

④⑥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宋俊岭,倪文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⑤朱怡晨,李振宇.布景·在场·共享:滨水工业遗产作为城市景观的演进[J].中国园林,2021(8):86-91.

猜你喜欢
老桥浑河断桥
乌鸦的警告
浑河断桥:车满路水徜徉
老桥
浑河各河段水质随季节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
断桥真美
冰河雪韵看浑河
乌鸦的警告
漫话民间故事 白娘子——断桥初相识
梅兰芳演出的《金山寺》《断桥》
古村老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