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工业博物馆的功能拓展与创新策略

2022-02-23 00:17宋娟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23期
关键词:博物馆工业文化

宋娟

[深圳市工业展览馆(深圳市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广东 深圳 518038]

1 工业博物馆概述

1.1 工业博物馆的内涵

王闯提出,工业博物馆是“从事工业文物、标本以及文献等实物资料的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的博物馆机构”,工业博物馆的宗旨“一是保藏工业遗产,并展示工业发展的历史和成就;二是作为同行进行技术交流和研究的平台”。③郝帅等认为工业博物馆是“以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宣传承载工业发展进程、成果和文化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为目的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④

学界对工业博物馆内涵的探讨,总体上将其与工业遗产、工业历史、工业产业等内容特色密切相关,且具有一般博物馆所具备的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功能。在分类上,按照吕建昌的观点,可将工业博物馆分为“非遗址性”博物馆和“遗址性”博物馆⑤。而按照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的调查,根据展陈内容的不同,则将工业博物馆分为综合类工业博物馆、专题性工业博物馆和企业类工业博物馆三类。⑥

1.2 我国工业博物馆存在的问题

工业博物馆的大量建设有利于推动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进一步促进工业文化发展和博物馆体系建设的完善。但作为一种新兴的博物馆类型,在其早期发展过程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不少工业博物馆的社会服务水平较低,展陈思路和展陈设计没有突破传统思维,新技术利用率较低,展览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较弱,公众很难自发参与到工业文化活动的传播体系中。有些专题性展览对于工业展品缺乏内涵丰富的故事性表达,观众面对单调的展品很难产生共鸣。

二是空间开放和多元化拓展不足,工业博物馆的运营没有充分考虑到居民对现代休闲方式的追求。工业博物馆作为公共服务空间,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场所,而且应进一步发挥其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休闲、娱乐、社交、活动承载等功能。

三是展示现代产业发展成果不够,工业博物馆在发挥“工业”特色并提供现代产业发展服务方面有所欠缺。展现工业发展历史是工业博物馆讲故事的重要部分,以“工业”为纽带贯穿过去、现在与未来,对于地区现代产业发展成就也要有所表达,演绎现在与未来,工业博物馆可以从产业发展创新服务的角度进行探索。

妈妈曾是知青,从师范大学毕业后,她在农村中学教过书,1982年调入重庆出版社,做了编辑。我爸是妈妈的作者,江西人,自由作家。两人爱得狂热,属于闪婚。我爸才华横溢,但却个性乖戾。长大后,我在妈妈写的一篇文章里,看到她这样描述他们的婚姻:每次吵架,都是因为他的狭隘和大男人主义,我经常被打得脸上有记号,他还要逼我写一份检讨……

2 我国工业博物馆的功能拓展思路

2.1 加强与地区工业文化的连接

工业博物馆是集中展示、弘扬工业文化的重要窗口,工业博物馆在传播工业文化方面的作用与地位不可动摇,应当进一步强化工业博物馆对地方工业文化的挖掘研究、展示、推广和体验提供等功能。当地工业发展历史是当地工业文化的关键性溯源,工业博物馆需要总结地方工业发展历史,提炼地方工业精神、代表性人物、重要技术进步等信息,以工业博物馆作为地方工业文化的集成载体,通过展览策划、科普教育、工业旅游、文创体验和工业研学等加强与当地工业文化的连接。

博物馆在传承和推广地方文化上具有天然的使命,工业博物馆相对传统博物馆来说是个新生事物,在当今文化繁荣发展、技术创新加速的时代,工业博物馆在探索如何助推工业文化发展方面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

2.2 加强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连接

博物馆是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工业博物馆开展具有工业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是职责所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居民对精神文化消费有了更高追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中国博物馆数量为5446个,比2019年增加314个;2019年中国博物馆参观人次为112225万人次,同比增长7.5%。走进博物馆,感受历史与现实的时光交错,已成为人们满足精神生活需求的一种生活方式。

“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这是2016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被移动互联网、5G等技术手段武装的现代人,选择生活休闲的方式日趋多样,他们对于文化娱乐、审美品位、场所体验等都提出更高需求。“融入现代生活”不仅是文化遗产、传统博物馆需要正视的命题,而且对于工业博物馆来说也是如此。

2.3 加强与现代产业发展的连接

工业博物馆不同于传统博物馆,传统博物馆展示的是尘封久远的古代或近代文物藏品、文献资料,展示的是过去;而工业博物馆展示的是随着科技进步而出现的各种工业产品和设备,展示的是与时俱进的工业发展成果,它不仅包含着过去,还有发展的现在,以及畅想的未来。⑦工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离不开代代相承的技术和经验,工业博物馆展示的内容与我们当下享受技术进步带来的便捷生活息息相关,与现代产业发展有着天然的联系。工业博物馆作为实践工业科普教育、讲好区域工业发展故事的重要载体,需要加强与现代产业发展的连接,展示现代产业发展成果,服务现代产业创新发展。

根据2021年工信部等8部委联合印发《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后文称《实施方案》),强调要“充分发挥工业博物馆展示历史、展现当下、展望未来的作用”。工业博物馆应在科技成果展示、新技术推广、新产品发布等方面进行探索,站在过去的起点上展望产业发展的未来。

3 我国工业博物馆创新策略

3.1 打造具有个性特色的品牌展览

博物馆通常是通过展览来吸引人气的,一场精心策划、内容丰富有趣且展陈设计新颖的展览,往往能够为博物馆带来大量观众,形成博物馆的品牌效应。工业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一样,一般分为基本展陈和临时特展。基本展陈非常重要,基本展陈的质量直接代表了博物馆的专业性,也直接决定了其在业界的地位以及开展社会服务的能力。

工业博物馆要打造高质量的展览,就基本展陈来说,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馆内藏品,展现其丰厚的工业文化底蕴。在对馆内藏品进行全面分析和深入研究基础上,结合其工业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等特点策划主题,同时按照展陈所需要的故事性表达,广泛征集相关联的其他展品进行补充,提高展陈表达的完整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另一方面,突破传统单调的布展思维,坚持生活化取向,加强互动体验感,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展陈设计。基本展陈更新周期长,又因其对博物馆品牌建立的重要性,更需要在展陈设计上利用最新的多媒体技术手段,让观众身临其境沉浸式观展,让展览成为可触摸的历史、可亲近的艺术。

就临时展览来说,主题性更鲜明,突破基本展陈以时间为线索的宏大叙事框架,临时展览应更注重对地方工业文化的挖掘,关注当下生活的变迁。一方面以馆藏品为基础,发掘其承载的工业文化内涵,举办与地区生活关联密切的主题展览,通过场景营造与地方历史文化相融合,从工业展品的角度激活人们对地区历史的记忆。另一方面以工业博物馆为载体搞活地方工业文化发展氛围。工业博物馆以讲述工业发展历史为特色,而“工业”涵盖的主题广泛,临时展览可以充分发挥灵活办展的特色,组织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美术、工业与生活、工业摄影、工业先进人物等相关主题展览,也可以组织行业发展成就展,从一个主题出发,以工业产品链接人们日常生活的过去与现在。

3.2 运用新媒体、新科技手段提升互动体验

传统博物馆的展陈多依靠文物表层信息来解读展品,文物被放置在玻璃展柜中,或者高悬于展墙,观众与文物之间天然隔离,观众只能通过解说了解文物,属于一种单向性的信息传递。展柜玻璃保护罩的设计无形中给参观者一种距离感,大部分展柜依靠墙壁放置,观众只能从一定的角度观看,不能全方位观察和感受展品。展览应以深化观众多元感官体验为目标,提倡采用多媒体信息科技手段开发可供观众动手操作、富有趣味性和知识性的互动项目。⑧要多尝试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活化展示内容,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博物馆展陈方式,“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是近年来博物馆业内的一个共识。

近年来,国家文物部门多次发文呼吁,提出要多视角、多角度、多层次挖掘文物的价值内涵,利用故事性表达阐释文物信息,利用现代科技创新激发博物馆创新,让文物“活”起来,让展览“活”起来。2017年2月,国家文物局印发《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全面提升博物馆发展质量、多措并举让文物活起来、加强文物科技创新”的发展目标。2021年11月,《“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进一步提出,要“全面加强文物科技创新,激发博物馆创新活力”,在此目标追求下,强调“提升博物馆服务能力,推动博物馆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提供沉浸式体验、虚拟展厅、高清直播等新型文旅服务”。

工业博物馆近年来数量增长较快,工业博物馆建设体系还需继续完善。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数字化、可视化、互动化、智能化的新型工业博物馆是大势所趋。近年来,许多博物馆引入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全息投影等技术,通过场景再造、视频、声音、光影、多媒体互动、模型、解说词等手段生动叙述展品及其背后的故事,让观众全方位接收展品信息,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如法国光之博物馆举办的“梵高·星光灿烂的夜晚”展览,将梵高的几百幅油画作品数字化处理后,以光、影交错的形式投射在整个展厅内,流动的笔触、画面、光影被投影到展厅的墙壁上、地面上、天花板上,构成了突破传统油画边界的多感官艺术体验。

3.3 提升娱乐休闲服务打造工业旅游品牌

工业博物馆作为工业旅游的目的地之一,是培育工业旅游的重要载体,相应地,打造工业旅游新模式也是带动工业博物馆发展、创新工业博物馆建设的重要方式。2020年,国家发改委等5部委《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提出,要“发展以工业遗产为载体的体验式旅游、研学旅行、休闲精品线路,形成生产、旅游、教育、休闲一体化的工业文化旅游新模式”。打造工业旅游新模式,工业博物馆除了做好展览、创新展示外,还应多吸引观众打卡体验、参与互动,通过拓展博物馆的社会化功能,加强与现代娱乐休闲方式的连接并打造公共文化休闲空间,强化服务意识和能力,打造博物馆作为工业旅游目的地品牌。

随着越来越多的博物馆降低门槛免费开放,逛博物馆逐渐成为现代市民生活休闲的一种时尚方式,尤其对于亲子活动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博物馆要融入公众的生活就必须考虑公众需求的变化,打造丰富多彩的展陈、互动体验、生活服务等。一方面,进一步拓展工业博物馆的社会化功能,对展览之外的活动场所进行合理利用,将教育科普、文创体验、餐饮休闲、特色书店、亲子互动等元素纳入博物馆空间,满足不同人群逛博物馆的体验需求,改变传统博物馆单向的知识灌输的刻板模式。另一方面,结合工业博物馆的文化消费氛围,挖掘博物馆作为特色空间的利用价值,如引进文化艺术节、品牌音乐会、品牌时装周、体育赛事活动等文化活动,提升工业博物馆的项目运营能力,通过这些周期性的活动吸引大众眼球,让工业博物馆的讯息时常跳跃在观众眼前。

此外,需要对工业遗址进行更合理利用,那些具有工业特色的管道、巷道、挑高的厂房、铁轨、大型工业设施等均有其发挥想象并加以利用的特殊价值。前述《实施方案》就提出“支持各地依托当地工业遗产和老旧厂房、工业博物馆、现代工厂等工业文化特色资源,打造各类工业旅游项目,创建一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如正在建设中的湖南工业博物馆,将依托株化、株冶、智成化工三个老厂丰富的工业遗存建设工业遗址公园、工业博物馆、动力博物馆及其他特色参观互动体验项目,同时配套开发文化创意、特色商住、主题社区、休闲娱乐、体育场馆等项目,将工业遗址开发与现代娱乐休闲生活充分融合。

3.4 着眼未来开拓产业创新服务功能

如今社会发展速度日新月异,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科技产品更新迭代的周期越来越短,各种满足人们快捷需求的产品推陈出新。所以,工业博物馆不仅要展示过去的工业,还要关注当下以及未来,加强研究与策划能力,展示现在的科学技术、产品成果及未来应用场景。尤其对于一些计划筹建中的国家级工业博物馆,在概念规划阶段就需要保留与当下及未来产业发展联通的接口,开发产业发展创新服务功能。这个接口,既可以是集中展示产业发展最新成果的展览,又可以是集聚产业发展资源打造产业发展创新服务平台,还可以是通过博物馆特色空间和最新展示技术提供产品发布会及用户深度体验需求。

针对各种实物产品淘汰速度越来越快的现实情况,1986年国际博协就发出了“博物馆与我们遗产的未来”的呼声,1996年国际博协进一步提出“为未来而征集”的号召。⑨这些呼声和号召将博物馆与“未来”的概念联系起来。而相对于传统博物馆,工业博物馆与“未来”的关系更密切。过去的技术与产品在当下得到提高升级,在未来则有更大的畅想。工业博物馆一方面展示工业发展历史成就,另一方面展示最新的技术成果衔接未来,在激活展览上对观众产生更大的冲击。

通过集中展示最新技术成果链接产业资源,依托产业资源打造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将工业博物馆的服务对象进一步扩展到市民大众以外的科技企业、先进技术推广等。一是与品牌科技企业合作建立先进技术成果展示平台,营造体验场景,让未来技术的实际应用看得见、摸得着,打造新技术体验中心。二是以科技展品企业为基础并扩大到产业链上其他相关企业,定期组织企业开展对接交流,为产业发展提供服务,打造企业交流平台。三是与科技企业合作打造新产品发布地,利用博物馆的最新展示技术、展示场地满足企业新产品的发布展示需求,同时满足用户深度体验需求,并以此为契机使工业博物馆得到广泛宣传。

4 结语

工业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存在的问题有共性之处,但在创新发展方面则有更大的发挥空间。第一,在国内,工业博物馆所收藏展示的实物展品主要是鸦片战争以来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工业生产所留存下来的工业遗存,大部分实物展品还没有被认定为文物,对于探索创新展示手段的价值风险来说,相对较小。第二,工业博物馆相对传统博物馆来说,数量少得多,建设和评估定级等标准体系也尚未建立,那么在其前期发展阶段可以对标准体系进行大胆探索,比如提高实现更广泛的社会服务等“软件”指标要求等。第三,工业博物馆因“工业”内涵而与技术、产业发展等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工业博物馆的主题内容可以涵盖过去、当下及未来,由此有可能拓展出新的产业服务能力。

我们探讨工业博物馆的创新发展,其实质还是为了进一步激活博物馆自我发展能力,为博物馆带来人气与流量,并通过工业博物馆的创新发展为传统博物馆的发展提供先锋榜样。

注释

①[佚名].关于印发《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EB/OL].(2012-06-18)[2022-10-12].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4983229.html.

②⑤吕建昌.近现代工业遗产博物馆的特点与内涵[J].东南文化,2012(1):111-115.

③王闯.试论“中国工业博物馆”的建立与发展:以沈阳老工业基地为背景[J].辽宁省博物馆馆刊,2012(00):305-312.

④⑥郝帅,程楠,孙星.新型工业博物馆初探[J].文物春秋,2019(1):45-50.

⑦周文婷.沟通城市过去、现在与未来:柳州工业博物馆“生态宜居馆”精品陈列[J].中国民族博览,2016(3):202-203.

⑧赵春昉.论博物馆现代生活方式[J].中华文化论坛,2017(1):109-115.

⑨单霁翔.关于新时期博物馆功能与职能的思考[J].中国博物馆,2010(4):4-7.

猜你喜欢
博物馆工业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博物馆
谁远谁近?
工业人
露天博物馆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博物馆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