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背影》教学中父爱的解读

2022-02-24 03:38杨金莲
语文教学之友 2022年2期
关键词:解读父爱背影

摘要:《背影》是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一篇文章,作者朱自清将父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朱自清在经历了岁月风霜之后对骨肉亲情的深刻体会。就散文凝练的语言、点滴细节的描写、精妙的构思体现的父爱真情展开论述。

关键词:父爱;《背影》;解读

读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散文,可以感受到朱自清先生浓浓的思父之情,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中体会父爱,提高学生对亲情的感悟。散文开始就强调“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句看似简单朴实的描述,实则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

一、凝练的语言蕴含真挚的父爱

在《我是扬州人》一文中,朱自清介绍了自己的身世,这也让读者对朱自清有了一定的了解,进而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是朱自清散文的代表作,其中对父亲的描写并没有运用过多笔墨,而且用词凝练简单,大部分都是朴实的口语。比如,“天无绝人之路”“事已至此”等,但在文章中却有极其重要的分量,可谓感染力极强。《背影》的写作背景是家中处于光景惨淡的时期,当时,其祖母刚刚过世,父亲的原职差事交卸了,又要去南京谋差事,而作者是从北京到徐州,并决定跟父亲回家奔丧,从这一处描写中可以看出当时作者家庭生活的窘迫,父亲也肩负着沉重的生活负担,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父亲仍旧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只为儿子能够乐观无忧的生活。此外,父亲在做出送儿子上车的决定后,只简单说了一句,“他们去不好,不要紧的”,在告别的时候说了一句,“到那边来信,我走了!”从这些极短的话語中表达出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也能够凸显出父爱如山的写作主题。

二、点滴细微处尽显父爱真情

在《背影》这篇文章中,作者将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除了在文中用简短的语言表达父爱之外,也通过刻画描写一些具体的行动来体现父爱。比如,在文章开始,作者叙述父亲说不送了,却也进行了一番周密的安排,但是父亲考虑良久,终究还是来了,这一处看似简单的刻画中却深切地表现了父亲对作者的爱。另外,作者还写了父亲帮儿子照看行李、与脚夫讲价以及送儿子上车和帮儿子选座位,还要委托茶房照应儿子,然后还不放心,又返回来再三叮嘱儿子等很多琐碎的小事。这些看似简单的点滴小事,实则深刻揭示了父亲内心对儿子浓浓的不舍之情。但在当时的情境中,作者无法理解父亲的舔犊情深,甚至会觉得父亲有些唠叨、有些烦,这种描写真实地反映出作品中人物情感的反差,有反衬的艺术效果,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浓浓的父爱。在描写父亲为儿子买桔子的环节时,情景更是感人肺腑。直到儿子已经上车,但是父亲看到了对面站台上有卖桔子的,便毫不犹豫地去给儿子买桔子,而当儿子看到父亲肥胖的身躯蹒跚地走到铁道边,又缓缓的将身子探下去,然后穿过铁道,又缓缓的向月台那边爬过去。等到父亲买完桔子回来,用双手攀着上面,又将两个脚慢慢缩回来,父亲由于身子肥胖,所以行动不灵便,整个身子都向左侧微微倾斜着,看起来很吃力又很努力。当父亲拎着桔子回来后,将桔子一个个小心翼翼地在地面上摆好,好像那些桔子有生命似的,唯恐伤到了桔子,而实则这也是父爱的一种体现,因为桔子是给儿子吃的,所以不能伤到丝毫。等父亲到了车上,又一股脑将桔子全部倒在了“我”的皮大衣上。其实,父亲这个时候的心理压力是很大的,父亲这一阶段刚承受了失母之痛,又承受着失业的打击,却没有将坏心情在儿子面前表现出来,一心只为照顾儿子。多情自古伤离别,尤其父亲在家庭和事业遭受双重打击的情况下,还要与儿子在异乡离别,父亲强打着精神,一心为儿子着想。在这段描写中,虽然没有一句对白,但却将父亲对儿子的一腔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构思精妙中体会深沉的父爱

在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描写人物的背影其实并不常见,人们提倡的是为主人公“画眼睛、写五官”。但朱自清却反其道而行之,着重写父亲的背影,并在散文中运用具象化的笔法,对父亲为儿子购买桔子的场景进行描述。父亲将桔子给儿子放好后,转身离去,父亲那肥胖的身影在作者的泪光中闪现,这一个微小的动作,虽无言,却揭示了父子间真正的情感,作者以这种巧妙的构思去表达父子情深,看过后让人动容。在文中作者回忆,来到北平后,父亲还给作者写了一封信,告诉儿子身体平安,只有膀子会疼,提笔和举筷的时候,会有很多不方便。作者表示当读到这段话的时候,眼中有泪光闪烁,似乎又看到了买桔子那天,父亲肥胖的背影、黑布马褂、青布棉袍。这个时候作者感叹,真的不知道与父亲能否再相见了。只有经历了人世风霜后,才能对父亲的做法更为理解。这次流的泪显然比当初流的泪感情更深,若说那次流泪是因为父爱而受到感动,那么这次流泪则是灵魂的洗礼,同时,这次流泪也是作者对自己行为的一种反思。在收到父亲来信后,作者为自己当年的行为感到愧疚,作者认为当年真的是“太聪明”了,竟然觉得父亲对自己的爱是一种负担,甚至会有一种反感,而当父亲在信中表示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后,作者才真正醒悟,这也是一种预知到自己即将失去父爱后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作者的这种回忆式构思方式,充分体现出表达方式的巧妙,通过当时异乡送站及买桔子的场景描写,以及八年后在北平收到父亲来信后的手足无措、伤心难过,表现了父爱的深沉,情感真实质朴,也突出了本文父爱如山的主题。

综上所述,在《背影》这篇散文中,作者通过刻画父亲送站、买桔子的情形,以及这一幕背后的祖母的去世、父亲职业的变动、在异乡送别等情况,表现了父亲仍旧对已经成年的儿子细心呵护,但儿子当时并不理解父亲深沉的爱,直到八年后,父亲的一封信,才使儿子幡然醒悟,深刻理解了父亲宽容的爱、无私的爱。这种平淡中见真情的描述,让读者进一步感受到父爱的伟大。

参考文献:

[1]张小平.试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式方法的运用——以《背影》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3).

[2]朱敏.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以朱自清《背影》一文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1).

[3]张秋玲.播下的是“跳蚤”  收获的却是“龙种”——从《背影》的落选看初中语文教科书的选篇标准[J].语文建设,2005(4).

作者简介:杨金莲(1974— ),女,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金安苑学校副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解读父爱背影
主题:背影里的爱
[鸢]とんび父爱如山
背影
父爱如山
父爱在哪里?
背影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沉默的父爱
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