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主:激趣的语文课堂

2022-02-24 03:38张红梅张官福
语文教学之友 2022年2期
关键词:激趣语文课堂兴趣

张红梅 张官福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学生,让学生获得最基本的语文素养。新课标的这一理念完全符合现代教育“以人为本”、最先关注 “人”的理念。学生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对象,教学中应以生为主创设激趣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以生为主;兴趣;激趣;语文课堂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 说明激趣能更好地维护学生在语文课堂的主体地位。美国教育家杜威说:“兴趣能主动地吸引学生积极实现目的。”当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被激发后,就會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即想学、爱学、乐学、会学,学生自然就成了语文学习的主人。

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老王》一课为例,浅析以生为主,激趣的语文课堂。激趣的语文课堂应该以生为主,导课应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能激发学生专注课堂、精心求教;课后能鼓励学生质疑探究,自主学习语文。

一、以生为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以生为主的语文课堂,在课始就应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下面是公开发表的《老王》课堂教学实录导入设计,分别称为设计一和设计二 。

设计一: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老王》这篇课文。它是一篇现代散文,也是一篇写人的散文。大家注意,读现代散文,读写人的散文,不仅仅要关注文章所写的那个人,还要或者说更要关注文章中的“我”,也就是作者。

设计二: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老王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大家阅读全文,找出文中概括老王特点的词。

设计一采用了开门见山的导入法,在明确文体的基础上设定本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性格特点。同时强调阅读散文时要关注作者在解读散文中的重要意义。此种导入言简意赅,直奔主题,但总有教师用已设定的文本主题和既定的套路引导学生认同自己的定义的嫌疑,忽略了关注“老王”这类社会底层人物和杨绛这类“不幸者”具有人性“善”的巨大反差冲击力会给学生更强的震撼。细品文本,我们会不约而同地发现杨绛在“不幸者”的类比中由衷地感到“愧怍”,即老王的“善”是更大的仁义和恩情。敏锐地把握杨绛先生这种类比中的巨大反差冲击力,能激发学生去深入探究人物形象,并能深入体会一个生活拮据到威胁生命的“不幸者”施“善”的可贵之处,使学生产生深度解读文本的兴趣。

设计二是韩军老师执教《老王》一课时的导入,引用了杨绛先生的一句话:“生死有命是老话, 人生的穷通寿夭确是有命, 一般人都知道人生有命, 命运是不容否定的。”

暂且不讨论人生是否由命运主宰,命运会不会被否定之类的宿命论。但这样若马之无缰、有偏主题、缺乏认识学生懵懂心理的导课,教师在灌输自己主观的解读结论,完全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未能很好地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张湘莲在《文本解读岂能是脱缰之野马》中提到“这样歪曲解读式的导入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导语指出:“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根据这一单元目标,再依据《老王》一文中“老王”这个人物形象,教师可以结合现实中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类似人物的生活画面,用音画或视频的形式,形象呈现这些平凡人物身上闪烁的人性之美,在一种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勾起学生对“不幸者”用生命去施“善”这一行为的好奇心,激发学生阅读文本、体悟真善的热情,变学生配合教师表演的“伪阅读”为深度学习的“真阅读”,让学习变成学生的主动行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应从学生的本位出发。

二、以生为主,激趣的语文教学

激趣的语文课堂教学旨在通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把主动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语言表达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课堂的主人地位还给学生,真正实现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目标,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其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一)激趣的语文教学应有趣味性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主要包括幽默诙谐、生动形象、饱含情感的教学语言,耐人寻味、恰到好处、妙趣横生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素材。例如,解读《老王》一文笔者采用了填表的形式让学生给老王做一个简介,学生仔细阅读后填写了表1。

然后引导学生对以上情况进行分析,感知老王的生活状况。并要求学生根据阅读后的感悟给老王画像,这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纷纷画出自己心目中的“老王”,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有助于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又如,在介绍作者杨绛时可以这样设计:

诙谐幽默的教学语言、妙趣横生的教学设计会让学生体会到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心生愉悦。张驰有序的课堂设计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趣味的语文教学应有激励性

激励是教师通过自己的褒奖语言、赞许动作、肯定神态、教学技巧等评价手段创造一种宽松而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有一种自信、自强和进取的态度。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激励评价的语言一定要真实准确、有理有据,切忌用笼统模糊、随意失真、讽刺挖苦的评价语言。教师评价语言使用不当会让学生感到尴尬,使学生慢慢失去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在探究“老王”为啥“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这个问题时,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评价如下:

师:老王当时根本不知道钱先生的身份和社会地位,那么他“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生:因为杨绛一家人都对他很好,他这是在感恩。

师:很好。我可以理解这位同学要说的是杨绛一家人是好人,老王这是在知恩图报,尊重好人的肯定也是好人,对吗?

生:(很有成就感地说)是。

师:同学们觉得老王的不幸有哪些?

生:失群落伍。

生:被人嘲笑。

生:孤苦伶仃。

师:大家说得有道理,要是在这三个中选一个最不幸的,大家会选哪一个呢?(学生集体沉默,没有反应)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反过来思考一下,老王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呢?要不咱们一起读课文第四段,“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我们如果换成用“是”或“不是”来回答。(学生交流后)

生:是,也可以说不是。

师:为什么这样回答呢?

生:我觉得家不应只是一个住的地方,更应该有亲人、孩子、老婆等。(一片笑声)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得很好,他对家的理解很全面也很温馨,其实我和这个同学有相似的看法,老王最大的渴望说不定就是希望有这样一个温暖的家。所以,老王最大的不幸是……

生:(齐声回答)孤苦伶仃。

在上述教学实录中,教师对学生的鼓励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忠恳而真实的,不是那种虚假的、为了形式而评价的“好”“很好”“大家鼓掌”等,这样的鼓励性评价会不断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凸显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角色。

(三)趣味的语文课堂应有和谐性

语文课堂中的和谐性就像《晋书·挚虞传》中所说的:“施之金石,则音韵和谐”,是各个主体与客体之间,事与物之间的相互配合、适当协调。和谐的课堂是滋生学生主体性,使学生产生浓厚学习兴趣的肥沃土壤。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愿想、敢说、积极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和见解,也才会心情愉悦、思维敏捷,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这种和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之间的和谐,即互教互学、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等;二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和谐,如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方法之间,教师精讲和学生训练实践之间,课堂教学内容和师生所处的文化认识之间的协调与统一;三是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和谐,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不一定每篇都充满趣味性,也有难解之篇,只有根据内容选择与之协调的教学形式,才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在上述《老王》一文的课堂教学实录中,不乏教师与学生之间循循善诱的和谐对话,教师将教学内容通过换位思考的方法引导点拨、层层深入的实例。这不仅使课堂教学氛围和谐活跃,而且彰显了教师赋予难解文本趣味性的高超教学技能。

三、以生为本,激趣语文的学习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仅要体现在课始的导入,课中的教学过程更要融化在课后的自主学习之中,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教授《老王》一課时,教师在教会学生解读文本的技能、体会人物情感的同时,还应注重引导学生继续通过阅读来解读社会、解读自我、解读人生。就如解读老王不能只停留在发掘其善良和不幸一样,应深入地解读当时的社会背景、解读人物的内心、解读杨绛的“愧怍”。

是什么力量让张衡彻夜不睡数星星,甚至首创 “浑天仪”?是什么力量让安培追着奔驰马车后箱验算,最后成为世界上首创“电动力学”的人?是什么力量让贝多芬对音乐的追求高过一切,即使在失明失聪后也没有忘记音乐的创作?是兴趣!就像张载所说:“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基金项目:本文系定西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三模块教学模式的延伸与应用”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为DX[2019]GHB122】

作者简介:张红梅(1980— ),女,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中华路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与中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激趣语文课堂兴趣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趣 导思 引探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