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群驱动城乡教学一体化的公平课堂建设

2022-02-24 00:05王永强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城乡公平育人

摘 要 面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要求,需要处理好区域教育领导与城乡协调推进的关系问题、区域统筹设计与学校实践创新的协同问题、加快城乡均衡与重建课堂教学生态的格局问题。遵循公平而有质量课堂建设的实践性与系统性,重庆市南岸区以项目群驱动城乡教学一体化,引领、支撑城乡学校课程育人、教学育人、课堂育人,为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均衡与城乡一体化提供了关键支点与发展方略。

关  键  词 项目群 城乡教学一体化 公平课堂

引用格式 王永强.项目群驱动城乡教学一体化的公平课堂建设[J].教学与管理,2022(05):13-17.

加快城乡教学一体化,让课程育人、学科育人、教学育人在区域课堂真正发生,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亟待攻克的紧要命题。可以说,公平而有质量的课堂是推进城乡教学一体化的“最后一公里”。

一、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

1.区域教育领导与城乡协调推进的关系问题

对于一个区域而言,影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因素很多,如果单独针对某一个因素提出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效果甚微。基于现行管理体制的视角,需要系统解决影响和制约区县党政领导、校长教师,以及学生和家长的育人观、质量观、发展观等各方面的问题。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与城乡教育一体化,不仅需要国家的顶层设计与政策引领,还需要区域教育领导的关键支点与发展方略 ,也需要学校实践创新与“内源发展”。

进入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普及程度和质量大幅度提升,但是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需求仍然很强。城乡教育一体化不仅仅是办学条件的标准化,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教学育人等内涵发展的一体化。区域教育领导力影响着根据区域城乡特征、发展状况、社会需求等进行优质均衡发展的策略选择、路径探索。统筹设计并着力解决城乡教学主体变革动力不足、学习主体认知习惯固化、区域课堂变革制度设计滞后等关键问题,充分考量城乡学校的差异性,处理好区域统筹设计与城乡协同推进的关系问题。

2.区域统筹设计与学校实践创新的协同问题

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乡村教育振兴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基础教育进入了深度变革的新时代,而且是更加全面、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变革新常态。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要落实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科、每一堂教学,需要提升区域教育统筹设计质量,研究、构建区域教育哲学与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共同愿景,统筹城乡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引领和推动城乡学校可持续的内涵发展。

城乡学校优质均衡发展是缩小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实现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教师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作为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主导者,教师的水平在实践意义上代表着教育质量的水平。因此,从学校实践的视角来看,需要提升城乡学校教师队伍整体技能水平,强化公平而有质量的课堂建设实践创新。城乡学校从区情、校情、学情实际出发,统整学校教学变革项目群,驱动公平而有质量的课堂研究、系统变革,实践创新教育公平導向的课堂教学策略工具、教与学方式,处理好学校实践与区域统筹、城乡协同的关系。

3.加快城乡均衡与重建课堂教学生态的格局问题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探讨城乡教育一体化与微观层面的课堂公平时,应该重视学生的体验和认识。城乡不同区域、不同年段学生眼中的公平并不相同。黄敬忠等学者研究发现,学生最初倾向于均等主义的公平观,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受到同伴关系、认知发展、社会经验等因素的影响,他们越来越认可了差异化的公平观。因此教育者在不同的年级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要考虑到不同的公平策略。

整体推进公平而有质量的课堂建设,是城乡教育一体化工程的薄弱环节,区域应当制定和执行课堂教学规范,尊重学生的差异,并给予平等的机会,探索城乡教学协同发展的区域方略和提升城乡课堂质量的系统措施,建设整体性、融合性、持续性发展的城乡课堂教学生态。需要强调的是,教育是乡村的“精气神”,振兴有质量、有特色的乡村课堂教学,要放在乡村教育振兴战略的重要位置。

二、项目群驱动城乡教学一体化的系统谋划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城乡学校都要明确“落实什么”和“如何落实”。这项涉及多主体、多维度、多环节的系统工程,特别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主题,让每个孩子都有成为有用之才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1.顶层设计:公平而有质量的课堂建设

公平而有质量的课堂,是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支点。城乡教育教学活动的旨趣都应指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最终应该落地到城乡学校课堂,这是基本认识。城乡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一种区域性教育制度设计,不仅在理念层面论证为什么改革需要指导思想,而且作为一种具体行动,在探讨教学改进如何操作时还需要指导思想,以明确的指导思想引领区域学校的课堂教学改进项目,明晰学校课堂教学改进项目实践的起点,也彰显区域课改项目群的价值追求。

课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公平而有质量的课堂建设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资源供给,更应关注城乡孩子的学习情况,尊重群体的权利公平,重视个体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引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是公平课堂建设的重要遵循。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营造和谐的课堂育人环境,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平等权利,发挥各个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针对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和城乡间、校际间、学科间乃至教师间的课堂育人质量提升的整体性不足,聚焦城乡教学改革的区域推进,统筹项目群驱动区域课堂教学改进,全面推进课程育人,整体提升城乡教学质量,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项目群驱动从课程领导力建设切入,区域成立课程教学改革中心组,加强区域项目群的统筹管理。立足课堂主阵地,激活学校、教师的内驱力,根据校情、生情确定课改项目,落实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课堂变革项目的关联改进,推进城乡学校课程育人、教学育人、课堂育人。项目群驱动、支撑城乡课堂教学一体化的持续行动,形成幸福教育导向、课程领导增效、公平质量齐抓、同质异彩共长的课堂生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奠定了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基础。

2.理论逻辑:城乡教学一体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城乡教学一体化需要可持续的体系建设,既有城乡教育一体化目标与内涵的厘清,又有课堂公平而有质量的实践方式与策略改进,还有城乡课堂教学一体化与教育高质量体系建设的协同问题。

项目群源自项目管理,项目群是在确定的组织战略和组织目标下,通过集中协调管理,以实现整体战略利益的一组项目。以公平而有质量的课堂建设为指导思想,城乡教学一体化不仅是自上而下、层层落实,还应是区域教育行政、教科研机构、各中小学上下联动、合力并举,加强课程教学改进项目的集中协调管理,以项目群驱动城乡教学一体化的研究和实践。将项目群作为一个整体实施资源配置、价值管理、知识管理,实现从任务驱动走向常态式改进,从局部的学校项目走向项目群驱动的区域性改进,从课堂的技术性改进走向课程育人的生态性改进,从局部的专题化改革走向教学评一致的整体性改进,持续驱动“公平而有质量”课堂的系统性建设。

(1)注重公平而有质量课堂建设的目标导向。公平而有质量不只是教育发展的理论主张,而且是在城乡教学一体化中生成与发展的动态。项目群驱动的教学一体化实践是与公平而有质量的目标相对、项目间相互影响并具有协同创新的行动过程,需要动态地和综合地理解城乡教学一体化目标、实践、问题,以系统化、整体性、复杂性的思维持续推进。从系统的理念和结构的角度完善项目群驱动的顶层设计,在十分缓慢的学校教育变革中找准城乡教学一体化的逻辑起点,为城乡学生提供发挥自身潜能的机会,以实现可持续的未来、有尊严的美好生活。整体规划城乡教学一体化的美好图景,建立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学校协同参与的“三层三环”体系,重建学校教育哲学、课程育人体系,推动城乡学校“五育并举”,增强教学现场思维,坚持公平课堂建设的合目的性、合规律性,促进城乡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2)注重城乡教学一体化的实践导向。教育实践是人类活动中最高级、最复杂、内容最丰富的一种形式。實践活动中蕴藏着人类教育生活的一切秘密,是教育学面对的一切现实教育矛盾的总根源,也是人类能够获得解决这一切矛盾的力量和方法的源泉与宝库。面向实践是项目群驱动公平而有质量课堂建设的应然取向,高度重视城乡教学改进项目实践的本体意义,系统加强项目群的时间管理、价值管理、知识管理。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语境中,从课程改革、课堂研究、科研助力、教研转型、多方联动等方面驱动城乡教学变革实践,确立公平而有质量的课堂建设的操作性。南岸区聚焦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强化课程、教学、评价、教研等项目的内在关联、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组织“聚焦问题—教研推动—课改综述—教学论道—课例展评”系列活动,着眼信息技术与城乡教学的融合运用,原创了八类课程资源,通过智慧教育平台共享。

(3)注重城乡课堂教学改进的问题导向。要从根本上解决城乡教育一体化的问题,就必须加强项目统筹,关注课程教学改进项目的集群效应,协同推进课程资源、教学方式、教师发展、教研转型等方面的项目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从规划向实施落实、从课程向教学落细、从方案向课堂落地。加强城乡教学变革项目的关联改进,增强课程育人意识,明晰学科育人价值,落实落细课程标准,叙写教学目标,探索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推进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全学段、全学科、全方位动态推进课堂教学变革项目,促进教师教学改进的理性反思与持续优化,提升课堂育人质量,形成和而不同的教学生态。“让美德成为品质、让书香成为现实、让健康成为风尚、让艺术滋养生命、让动手成为习惯”成为城乡学校发展素质教育的地域性表达,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3.实践逻辑:从解释转向建设公平课堂

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方式,只有借助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因此,这种对立的解决绝不是认识的任务,而是一个现实生活的任务,而哲学未能解决这个任务,正因为哲学把这仅仅看作理论的任务。城乡教学一体化的核心是要解决城乡教学实践问题,实践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怎么做的问题,教学变革本身就是一个系统行动,城乡教学一体化更应从系统的角度建构实践逻辑,去思考、绘制怎么做的路线图。

教育实践的逻辑是教育实践行为的一般形式、结构或生成原则,是各种教育实践样式得以可能并共同分享或遵循的内部法则。城乡教学一体化的情境不断地改变着公平而有质量的课堂建设的意向,时间和空间的结构也需要进行重新思考和定向。当然,项目群驱动城乡教学一体化的实践重要的不是解释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而是通过有质量保障的公平课堂建设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注重项目群驱动城乡教学一体化的实践性与系统性,持续深化课程领导力建设,通过愿景感召的双向选择、项目协同的区域统筹、实践自觉的组团联动、专业引领的反思改进、持续优化的迭代升级,逐渐优化为“1+1+N”项目群。第一个1是城乡学校必做的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变革项目,第二个1是区域必做的加强新时代中小幼劳动教育项目,N是优化“五育并举”“三级融合”的学校课程规划、依据课程标准设计教学方案、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学生发展指导、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推进教研转型等领域的具体项目,由学校自主选做与设计实践。运用“四图两表”等工具,编制符合校情学情的课程规划,遵循公平而有质量的课堂建设的规律性与专业性,发挥项目群的集群效应,驱动、引领城乡学校课程育人、教学育人、课堂育人。

三、更高质量的公平课堂建设方略

区域教学改进行动面临着系统设计、整体推进的挑战,区域性的课堂教学改进需要区域进行顶层设计,加强对课程教学目标与内容的厘清、教学方式与策略的改进、教学评价方式与结果运用的协同。打破城乡壁垒,向全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需要遵从“五育并举”的内在逻辑与城乡一体化的外在逻辑,完善区域教育行政领导、教研专业引导与学校实践主导的城乡一体化机制,持续推进更高质量的公平课堂建设。

1.更加系统的深度变革:城乡教学一体化的实践向度

教育高质量发展强调的是全面发展,只有城乡教育都实现了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区域教育的整体高质量发展。秉持课堂教学变革是系统、持续性工程的价值理念,以系统思维、整体视域、发展眼光审视区域教学改革,按照公平而有质量统筹区域性课程教学变革的顶层设计,把握区域教育领导与协调推进、统筹设计与实践创新、城乡均衡与重建课堂的实践向度,推进高质量的城乡教学一体化进程。

从系统的观点和结构的角度,城乡学校开齐开足、学全学好国家课程,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基础。结合区情校情与学生发展需求,多项目协同构建基于学校课程育人体系,发展素质教育的学校课程规划,结合城乡实际动态调整教学项目,做到教育现代化的眼前与长远兼顾、深度变革的全局与局部协调、城乡一体化的渐进与突破并重,按照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需求更新、升级项目群。激发学校教师内生动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可选择的学习资源和支撑保障,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多元化课程的育人功能。

把握公平而有质量课堂建设的逻辑意蕴,通过项目群规划、资源供给、专业支撑、制度保障,加强城乡学科、学段、环节、力量、阵地的统筹,持续驱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与项目实践。落实学段与学科的平等待遇,提升学科与课堂的育人质量,展示全区域、全学段、全学科、全方位建设公平课堂的态势,促进城乡学校平衡与充分发展。

2.更有效率的教学育人:区域公平课堂建设的价值旨归

区域性教学变革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研究范畴和主题。区域性教学改进的难点在于迫切需要厘清区域在新时代教学改进中应践行哪些角色、承担哪些使命,尤其是在构建和推进区域教学改进中如何发挥好关键作用,明确区域推进在主题定位、路径选择、实施进程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从系统变革的角度讲,城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统筹设计与城乡学校实践是双向转化、和合共生的。城乡一体、区校协同推进公平而有质量的课堂建设,能有效解决城乡文化差异、城镇化过快发展中教育失衡和城乡学校主体发展动力不足等阵痛,整体提升城乡教师技能与学科育人质量,促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具智慧、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课堂建设。

完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区域落实机制,加快教研转型,服务城乡教育高质量发展。注重教育教学历史、理论与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建立区校协同、城乡联动、集团协作的教研一体化机制,为促进城乡学校课程教学改革、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撑。定期组织项目调研、集体视导、综合视导,集中指导与蹲点指导相结合,集团教研与校本研修相结合,项目群驱动与课例研修相结合,推进育人质量提升。

深入城乡学校、学科课堂、项目实践场域,立足公平而有质量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建构核心素养导向的备、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格局。强化学科整体育人功能,通过SWOT分析,形成教师群体达成共识的学科教学价值观和学科团队建设计划。通过星级教研员培育与学科领雁计划、区域下沉教研、教学现场指导、实践跟岗研修等方式,提升教师教学领导力,探索符合学科育人特点、时代要求和学生成长规律的课堂教学模式。组织课程育人、教学育人特色活动,课堂变革项目展示活动,将育人目标落细到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贯穿在课堂始终,提升城乡学校课堂教学变革的内在一致性。持续深化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变革,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分享项目成果,推广学科育人经验,催生城乡学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课堂生态。

3.更可持续的协同共生:迭代升级公平课堂建设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积极情绪、优良品格比学习知识更重要。在从城乡统筹、基本均衡迈入城乡融合、优质均衡的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一方面要随着主城区范围扩大、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一体化,解决优质资源不足与供给结构性矛盾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要坚持教育的本质,把课堂教学的重心从知识教学转向创造这些知识中起主导作用的思想、观念、方法与价值观,转变教与学方式,调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活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力,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协同培育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

公平而有质量的课堂是富有想象力、具备实现可能性的未来教育图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具体的城乡教学一体化实践,需要强化系统思维、底线思维、精准思维,更加注重基础教育的人性化、城乡利益的公平化、课堂教学的民主化,建构公平而有质量的共同愿景、关键支点、行动方略。更加注重城乡教学一体化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领区域教育思想、人才培养与资源整合,提升城乡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和评价改革的协同度,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城乡教学一体化的实践创新,迭代升级公平课堂建设项目群,优化各类项目间的有效对接,发挥项目集群效应,推进城乡课堂教学共研、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学科课堂文化共建、项目圆桌会议共论、城乡教师团队共进。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迫切需要更好地破解公平而有质量的课堂建设难题。迭代升级项目群,统筹城乡研训一体化、校际一体化、学段一体化、集团一体化,从研究教材教法与学科教学转向研究课程、研究评价、研究学生、研究学习,从关注教师个体研究转向引领全体教师的课程教学改革,从学科课堂教学指导转向课堂育人的支撑,及时发现、研究、解决城乡课堂教学遇见的问题。

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课堂,是实现城乡教学一体化的重要考量、现实追求,也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长期的持续行动、历史使命。行政、教科研和学校三级联动,充分发挥教研员的引领作用,开展核心素养导向的课例研修、案例研讨、课堂研究,形成合作、互动、共生的教研新生态。组建学科研修共同体,优化教材教与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深度学习、作业设计改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关键项目,研学一体,促进教师的专业性及学生本体性的共同发展。项目群驱动持续性、综合性、实践性的公平课堂建设,知行合一,促进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学科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骥,黄少澜.教师技能对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作用:基于跨国数据的实证[J].教师发展研究,2020,4(04):86-93.

[2] 黄忠敬,吴洁,高星原.学生眼中的教育公平是什么?——基于实验研究的证据[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39(01):107-115.

[3] 鹿吉祥,赵利,毕向林,等. 项目群管理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0,24(04):442-446.

[4] 李政涛.叶澜“教育理论—实践观”对教育学及实践哲学的双重贡献[J].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1,4(05):10-26.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7.

[6] 石中英.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教育研究,2006(01):3-9.

[7] 朱静萍,王永强,吴灯.项目群驱动:区域性课堂教学改进的实践探索 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J].今日教育,2021(01):34-38.

[8] 马健生,蔡娟.教育改革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顾明远教育改革观探析[J].教育学报,2018,14(04):16-21.

[9] 顾明远.谈谈未来教育的逻辑起点[J].吉林教育,2018(15):110-111.

[责任编辑:白文军]

*该文为重庆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重点课题“项目群驱动公平而有质量的课堂变革实践研究”(2021-09-213)、重庆市教育学会第十届(2021-2023年)基础教育科研重点课题“项目群驱动公平课堂建设的策略研究”(XH2021A141)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城乡公平育人
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乡消费水平将无明显差距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愿你金榜题名,更愿你被公平对待
笨柴兄弟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必须公平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公平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