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的小学数形结合教学实践研究

2022-02-24 09:56姚玉娣
教育界·A 2022年36期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数学策略

【摘要】新课标倡导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师应依照此倡导,以生活为基础,应用多样策略进行小学数形结合教学,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借助形认识数、运算数、整理数,借助数认识图形、描述图形位置,由此掌握数学知识,增强数学学习效果。文章将依据笔者教学经验,从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这两大方面入手,阐述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数形结合;策略

作者简介:姚玉娣(1976—),女,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善成小学。

数学思想是数学学科的重要内容,在课堂中融入数学思想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数学思想有很多,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其中之一。数形结合思想是教师教数学与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法,其实质是借助直觀的形将数简单化,借助精准的数将形具体化[1]。在实施数学数形结合教学时,教师可以立足数与形之间的关系,采用适宜的教学方式,以形助数,以数解形。此外,数学生活化教学将数学教学融入生活中,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现有实践证明,有效的数学生活化教学,可以增强数学学习趣味,降低数学学习难度,促使学生在生活中扎实掌握数学知识。所以,教师应以生活化教学为基础,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依托,实施数形结合教学。

一、以形助数

(一)借助形,认识数

形是学生认识数的主要途径,形具有直观性,可以使学生进行形象思维,了解数的表征。对此,在实施数形结合教学时,教师可以立足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搜寻相关的形,引导学生认识数。

以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二)”为例,针对此内容,笔者挖掘生活现象—分食物,并将其应用于数学课堂上。具体来说,在课堂上,笔者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呈现各种食物,并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周末到了,红红和丽丽约定到公园郊游。她们各自带来了不同的食物,都有什么呢?怎样分才比较公平呢?”在问题的作用下,学生观察电子白板上的内容,主动描述:“她们带来了4个桃子,2瓶水,1个蛋糕。”接着,学生迁移生活经验,提出:“两个人要分到一样多的食物才公平。”笔者对此进行赞赏,并提出任务:“列出算式,用数表示结果,同时绘制数轴,找出相应的点。”在此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用直观的方式表示数,从而获取结果。笔者就此追问:“红红和丽丽要如何平均分1个蛋糕呢?要如何在数轴上表示这个点呢?”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继续探究,最终发现半个蛋糕位于0和1之间。

如此教学,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了“平均数”的概念,同时,学生用画数轴的方式推测结果,感知分数的合理区间,能够深入探究分数,建立数感。

(二)借助形,运算数

学生运算数的过程,也是认识数的意义的过程[2]。数的运算过程具有抽象性,而借助形则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学生通过与形互动,能够了解算理,掌握算法,提高运算水平。对此,在进行数形结合教学时,教师要依据教学需要,走进生活,挖掘各种资源,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借此运算数。

以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为例,在课前,笔者搜集生活化物品—树枝,并为其涂上不同的颜色。在课堂上,笔者将树枝分发给学生,同时提出任务:“请同学们用合适的方式表示3×5。”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积极地动手操作。有的学生将每三根树枝绑成一把,一共绑五把。基于此,教师提高任务难度:“请同学们随意拼图,将3×5连接成一个更大的长方形,并列出算式。在拼图的过程中,尽量使用两种颜色的树枝,形成对比。”在此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调动思维,试着使用不同颜色的树枝拼出一个更大的长方形。在规定的任务时间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展示成果,并就此总结相关数据,与短边相连接有1×3、2×3、3×3、4×3、6×3、7×3、8×3、9×3等;与长边相连接有1×5、2×5、4×5、5×5、6×5、7×5、8×5、9×5等;长、短相连的有3×5。此时,教师鼓励学生观察拼图和数据,探索规律。学生边

观察边思考,发现与短边相连接的都含有3,与长边相连接的都含有5,长、短相连时有3和5。基于此,教师鼓励学生自选图形,列出算式,表示拼接过程,学生所列算式如图1所示。在此过程中,学生与形互动,认识了“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就是乘法分配律”。

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地理解了乘法分配律,感知了其算理,这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感受数形结合的魅力。

(三)借助形,整理数

统计是数学学科的基础内容,其核心是数据。在学习数学时,学生要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这一过程,并借助不同类型的图表展现数据的特征,同时就此做出判断。图表是具体的形,是学生整理数的工具。在进行数形结合教学时,教师要走进生活,挖掘数据,并借助形,帮助学生整理数,使其形成数据意识。

以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为例,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环保小组收集废弃矿泉水瓶,并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呈现统计图(如图2所示)。

据此,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觉得该小组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观察统计图,获取数据信息—小明收集的矿泉水瓶最多,为15个;小亮收集的矿泉水瓶最少,为11个。在生活经验的帮助下,学生估计:“平均每人收集的矿泉水瓶个数在11—15之间。”由此可见,学生借助统计图分析数据,初步认识了平均数。于是,笔者提出合作探究任务:“请与小组成员合作,讨论怎样找到平均数。”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调动思维,探究不同的方法,并与小组成员交流。经过一番讨论,学生确定了两种方法—移多补少、先加后除。有的学生提出:“环保小组每人平均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笔者追问:“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没有一个人收集13个矿泉水瓶。这是不是意味着13无法表示该组的平均水平呢?”学生自觉地与小组成员交流,得出结论:“13是一个平均数,是虚拟的数,不指向某一确定的数据,但其能体现出公平。”

实践表明,学生通过与形互动,由浅入深地分析数,了解了平均数的本质属性,加深了对数的理解,同时,学生也因此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数形结合法,锻炼了探究能力,强化了数据意识。

(四)借助形,解决问题

数学问题的形式以文字为主,其中蕴含着数量关系。小学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不发达,往往难以直接借助文字内容发现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形是数量关系的直观再现,有助于学生调动抽象思维,发现数量关系,继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数形结合教学时,教师要挖掘生活内容,编设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借助形解决问题。

以蘇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为例,笔者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呈现情境图,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购买文具这一情境。在学生进入生活情境后,教师提出问题:“观察情境图,你能从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在此问题的指引下,学生积极从情境图中抽象出数学信息,如:“一支铅笔6元,一个订书器的价格是铅笔的4倍。”基于此,教师鼓励学生编设数学问题。在已有认知的支持下,有的学生提出:“一个订书器多少钱?”在此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表示铅笔和订书器的价格关系,如摆放数学小棒。在直观的形的助力下,学生发现铅笔和订书器的关系,即订书器的价格是铅笔的4倍,意味着一个订书器的价格是4支铅笔的价格。于是,学生就此列出数学算式,得出结果。

如此教学,不仅使学生自主做到数形结合,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还使学生锻炼了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以数解形

以数解形指借助数,如数量关系、数学语言等,解释图形的性质[3]。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借助不同的数,引导学生解释形。

(一)借助数,认识图形

数具有精准性,图形具有抽象性。在探究图形的性质时,学生可借助数直观地总结图形的性质。在数形结合教学时,教师要从生活中挖掘形,引导学生应用适宜的方式有效地认识图形。

以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为例,笔者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展现生活物品—水井、硬币、管道等,引导学生判断圆柱的高。在生活经验的支持下,学生构建圆柱的高的认知。接着,笔者为学生发放圆柱模型,并提出任务:“请回忆研究立体图形的方法,试着探究圆柱的三视图、侧面展开图。”在此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积极调动已有认知,使用剪、切、滚等方法进行操作。经过一番操作,大部分学生直观了解了圆柱的三视图、侧面展开图。立足于此,笔者提问:“圆柱的三视图、侧面展开图与长方形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此时,学生试着从立体图形中寻找平面图形,借助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等数量关系解答笔者的问题。

如此借助数,不仅使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了解了圆柱与长方形的关系,理解了圆柱的特征,还使学生自然而然地锻炼了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二)借助数,描述图形位置

空间想象能力是学生认识图形位置的关键能力[5],但是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强,难以靠想象了解、描述图形的位置。而数可以让图形的位置精准化,降低空间想象的难度。教师在数形结合教学时,可以以生活场景为依托,借助数引导学生描述图形位置。

以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为例,笔者分析大部分学生有玩电子游戏的经历,于是,笔者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展示电子游戏“打地鼠”,要求学生描述地鼠的位置,描述正确则视为“打地鼠”成功。有的学生描述:“左起2,下数1。”接着,笔者加大游戏难度,在原游戏的基础上,将地鼠放入坐标图中,引导学生继续描述地鼠所在位置。于是,学生用“第几行”“第几列”描述地鼠所在位置。基于此,笔者引出:“通常把竖排叫作列,横排叫作行。一般情况下,确定第几列要从左向右数,确定第几行要从前向后数。如小明坐在第4列第3行,可以用数对(4,3)表示。”以此帮助学生认识数对。

由此可见,借助数,学生可以在描述图形位置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做到学有所获。

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以生活教育理念为指引,应用多样的策略融入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积极地联系生活,借助形认识数、运算数、整理数,借助数认识图形、描述图形位置,由此掌握数学知识,增强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巧借数形结合 优化数学教学[J].名师在线,2022(07):31-33.

[2]张烽.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A2):82-84.

[3]宮祥伟.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J].新课程,2021(34):211.

[4]郭蓉.“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中旬刊),2021(06):31.

猜你喜欢
数形结合小学数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浅析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妙用数形结合思想优化中职数学解题思维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