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法

2022-02-24 20:55霍树宁
教育界·A 2022年35期
关键词:科学活动生活化教学幼儿园

【摘要】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成长中必须经过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幼儿身体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加强幼儿教育对幼儿自身乃至社会发展都非常关键,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日常教育活动期间,对每一位幼儿的实际情况有全面的认识,避免教学模式的形式化或“书本化”。生活化教学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必须落实的育人理念,它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文章就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进行分析,希望给教师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带来借鉴与启发。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活动;生活化教学

作者简介:霍树宁(1970—),女,陕西省西安市第二保育院。

一、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及其对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指导意义

(一)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生活是指人或生物为了生存、发展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的相关内容来看,生活化教学要求把生活与教育有机融合,以培养幼儿创造力、生活力为基本原则,为幼儿的高质量生活奠定扎实基础。也就是说,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教育理念引导幼儿不断向前发展,对幼儿的人生发展进行指导与教育,教育内容也要与幼儿的人生发展需求相吻合。

(二)指导意义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内心世界是非常单纯的,他们对外界事物的了解及认知较少。所以,教师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开展生活化教学,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对幼儿今后学习科学教材、 提升科学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生活化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第一,教师将生活化教学落实到科学活动中,能够帮助幼儿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产生一定的科学认识,激发幼儿探知世界的兴趣;第二,生活化教学的科学活动能够激发幼儿亲自动手动脑的热情,提高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并使其在接触自然科学的过程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但是,由于幼儿年龄偏小,大部分幼儿未能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因此在开展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鼓励幼儿进行语言表达和非语言表达,逐渐提升幼儿综合能力[1]。

二、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生活化教学的具体体现

(一)活动内容生活化

科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离不开科学,科学活动内容与幼儿生活具有紧密联系。只有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活动内容才是幼儿乐于接受和感兴趣的内容。只有在这样的科学活动中,他们才会对科学问题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主动去操作、去探究,并用心感受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从而体验和领会科学的魅力。

(二)活动材料生活化

材料是进行科学活动的基础和前提,要想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落实生活化教学模式,教师就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常见的科学活动材料。教师要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其主动观察和体验。比如,在“磁铁的秘密”这一科学活动中,教师应当为幼儿准备常见的硬币、钥匙、铁钉等材料,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在活动中寻找磁铁的“朋友”,领悟“磁铁可以吸附铁制品”这一科学知识[2]。

(三)活动过程生活化

活动过程生活化指科学活动要紧密联系幼儿实际生活,以触动幼儿内心世界为核心,从创设情境出发,利用科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不断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储备。“磁铁的秘密”就是一个很好的情境,教师在引导幼儿探究科学知识的同时带领幼儿思考以下问题:磁铁的好朋友是谁?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这些物品是磁铁的好朋友?以此帮助幼儿发现和理解磁铁的特性,拓宽幼儿的思维,丰富幼儿的科学经验。

(四)活动时间生活化

要将生活化教学落实到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还要带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探索,比如设计经验回顾、资料收集以及后期感悟等环节。教师在开展科学活动之后,还要对该次活动进行延伸,指出“人生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探索”的道理,如科学活动“动物的尾巴”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与用途,在完成这一活动后,教师还可以延伸组织“动物的眼睛”“动物的脚趾”等系列科学探究活动,而对这些内容展开探索不是一次或者几次科学活动就可以完成的,幼儿和教师需要在一段时间内共同探索、合作探究。

三、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方法

(一)结合幼儿日常生活,使其对科学活动形成认知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指出:“生活即教育。”这说明课本并不是唯一的幼儿教育途径。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幼儿通过做与表达来获得对生活的认知与了解,由此实现全面发展。科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我们能够随处看到与挖掘科学知识[3]。在开展幼儿园科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寻找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日常事物,使科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同时,教师必须加强与幼儿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及喜好,从而在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生活化教学中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及方案,帮助幼儿对科学活动形成清晰的认知。

(二)鼓励幼儿积极参加课外活动,使其感受大自然魅力

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教师要向幼儿传授与其年龄特点相适应的教学理念。比如,教师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安排幼儿参加一些课外活动,这不但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而且教师能够从中向幼儿传授一些科学知识[4]。再如,教师与幼儿进行老鹰捉小鸡游戏时,安排一名男生扮演老鹰,一名女生扮演鸡妈妈,其他幼儿扮演幼稚的小鸡。在幼儿参加这一活动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坐下来欣赏周围的景色,引导幼儿认真地观察周边的小草、树木等,了解植物的生长状态及特点,这不但能使幼儿对大自然的事物产生好奇心,而且能够帮助他们进一步开阔眼界。同时,教师需要定期开展户外活动来加强幼儿的科学思维,使其在实践中更加积极地展开想象,这对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5]。

(三)创设生活化的主题环境,促进幼儿教学与动手课程的全面融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规定:“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活动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教师要通过生活化教学引导幼儿多元化发展,这样才可以与陶行知的生活化教育理论相吻合。而在创设生活化实践环境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满足幼儿的多元化需求,并且结合幼儿的具体情况,注重实践环境的互动性、教育性,由此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小班实践环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虑引入不同的主题活动,分别是“春天的旋律”“亲亲热热的一家人”等,鼓励幼儿结合日常生活进行表演。在此期间,教师还要倡导家长提前准备幼儿需要的主题材料,由此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再如,在设计活动主题墙面期间,教师不但需要遵循主题统一性原则,而且需要体现幼儿思想的个性化特色,创设一些个性化且具备生活气息的主题画面[6]。其中,在设计“亲亲热热一家人”主题墙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邀請幼儿家长来院参观,使幼儿感受到真实的氛围。教师也可以将空的易拉罐设计成自行车或者卡通车等样式,并鼓励幼儿参与制作,如此可以让幼儿产生浓厚的科学探索兴趣,并且手脑结合训练的方式也可以加强其科学思维。教师将日常生活和幼儿的科学教学相融合,可以使幼儿更加积极地投入教学活动,从而确保教学活动的高质量推进。

(四)用日常生活物品丰富游戏环境,培养幼儿的科学创新意识

若要让科学教学活动获得显著成效,教师就要鼓励幼儿收集日常材料,还要注重不同教学区域的实际差别。大部分幼儿教师在筛选与收集科学生活材料期间,习惯大规模购进统一的游戏道具,尽管这样做方便对幼儿进行管理与指导,但是不利于激发幼儿的科学思维,同时会对幼儿的自主意识及创新能力培养带来一定干扰。由此看来,广大教师要在不同的区域指导幼儿开展科学活动,然后引导他们对相关日常素材进行收集与整理。

具体来说,教师与幼儿在收集科学活动主题材料的过程中,不仅要在现有材料基础上筛选,还需要扩大收集范围,例如家庭小区、公共场所环境等。大自然中的石块、鲜花、枯叶、树枝等都是比较理想的科学活动游戏材料。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科学活动引导幼儿积极思考,使其在探索科学活动新玩法的过程中锻炼思维逻辑能力,比如,让幼儿把石头放在小路铺平,放在探索区域对比大小,通过触摸感受其软硬、光滑度等。另外,随着幼儿的不断成长,他们会逐渐具备一定的规则意识。教师在为幼儿设计科学活动游戏主题的过程中,提供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小型家具、精美服饰等,让他们根据一定的规则摆放物品,由此引导他们创造有序、整洁、美观的环境,这对幼儿秩序感、社会感等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再如,如果幼儿想要了解嘻哈镜的原理,教师则可以利用吃饭时用到的钢勺进行示范,把钢勺置于和幼儿视线平行的高度,然后向幼儿提问:“大家看到了什么呢?”此时不少幼儿会给出答案:“看到了自己。”然后教师把勺子翻转过来,将其放在幼儿的面前,再一次提问:“与大家之前看到的画面有区别嗎?”教师利用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大部分幼儿理解嘻哈镜的原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和科学活动参与兴趣。

(五)根据幼儿认知开展科学活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科学活动的教学内容必须与幼儿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因为现实生活是幼儿可感知的。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不像小学生的科学课程一样循规蹈矩,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认知,帮助幼儿对科学活动形成正确观念。比如,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绘画主题,融入一些日常生活的科学知识,也可以将科学活动与幼儿的唱歌、表演等融为一体,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知热情。在大班幼儿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大班幼儿的生活规则意识与学习习惯,则可以带领幼儿对自己的生活内容进行梳理,从而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与实践能力。需要说明的是,教师若仅仅通过简单说教的方式将相关知识直接灌输给幼儿,则可能会让幼儿养成死读书的习惯,无法帮助幼儿真正地解决困惑,教师也无法将日常生活与教育全面融合。对此,教师可以在大班幼儿科学活动主题墙面设计中,结合大班幼儿的认知特征,引入生活化教育理念,鼓励幼儿将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一些画面绘制下来,帮助幼儿创建活动主题[7]。

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大班幼儿在班级的饮水区域进行设计,在墙面上张贴或者绘制比较形象的饮水图画,使幼儿通过实践活动认识这一区域的教育功能;教师也可以鼓励幼儿在生活区域学习一系列的生活小技巧,逐步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教师还可以在洗手池张贴“七步洗手法”的示意图,再鼓励幼儿根据这一主题进行自主绘画,引导幼儿自行布置主题环境等,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再如,在雷雨天,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雷雨天气形成的原因,并向幼儿解释为什么下雨或者打雷的时候天会突然变黑,介绍下雨后彩虹形成的原理等,这些科学知识能够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奥妙与神奇。教师也可以在活动后鼓励幼儿进行绘画创作,让他们将自己脑海中的彩虹画出来,这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绘画技能,还能够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热爱之情。总之,教师要在生活化主题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科学活动,在日常实践中加深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与认知。

结语

总之,教师在开展幼儿园科学活动的过程中,要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挖掘科学知识,并从生活化的科学活动中获得灵感,提高幼儿的科学认知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心理需求,为其营造一个活跃且自由的精神环境,鼓励幼儿融入科学活动教学环境。在幼儿对科学活动、教学内容等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教师再带领他们积极地筛选、整合相关材料,逐步了解科学活动与实践,使其真正地感受生活,了解生活,融入生活,为幼儿今后的全面发展做铺垫。

【参考文献】

[1]周继红.教育即生活:探究幼儿园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措施[J].家教世界,2021(24):16-17.

[2]李明纯.生活化理论下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的有效开展[J].华夏教师,2021(23):89-90.

[3]朱有英,焦海婷.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生活化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1(08):131-132.

[4]刘晓静.浅谈幼儿园开展生活化科学活动的有效策略[J].现代交际,2020(01):192-193.

[5]吴燕.探究幼儿园科学小实验“生活化”的有效渗透[J].当代家庭教育,2021(30):9-10.

[6]林峰.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促进幼儿科学教育生活化[J].福建陶研,2021(01):46-48.

[7]孙园燕.幼儿园科学活动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J].成才之路,2020(34):104-105.

猜你喜欢
科学活动生活化教学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幼儿自然观察智能在科学活动中的培养
如何开展小班幼儿科学探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