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自强视域下主题出版的使命、挑战和作为

2022-02-24 21:37何军民
出版广角 2022年23期
关键词:文化

【摘要】为了实现文化自信自强,主题出版应切实履行宣传阐释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向世界传播良好国家形象、引领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确方向等重要使命,有效应对改善出版量质状况、增强外宣能力和激发内生动力等方面的挑战,从加强出版能力建设、争取读者高度认同、完善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展现积极作为。

【关  键  词】主题出版;文化自信自强;使命;作为

【作者单位】何军民,安徽人民出版社。

【基金项目】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辑出版学系出版智库招标课题结项成果。

【中图分类号】G239.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23.003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1]党的二十大报告辟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专题对文化自信做了更清晰的阐述,把文化“自信”和“自强”统筹考虑,进一步丰富了文化自信的含义,为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主题出版是新时代出版事业中对重塑和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最能发生直接影响的出版板块,基于文化自信自强视域讨论主题出版的使命、挑战和作为,对我们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 文化自信自强视域下主题出版须履行的重要使命

主题出版是新时代引领性的出版形式,是我们党和国家大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载体。为此,新时代主题出版必须以推动文化自信自强为宏观视域,切实履行好四个方面的重要使命。

1.宣传阐释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这就要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切实增强政治自觉,不断挖掘优质资源,设法改进呈现方式,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阐释上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得见、听得进、用得上。

一要“发挥出版在理论研究宣传中系统深入的优势,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最新成果的出版”[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主题出版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让广大读者深入理解党和国家现阶段各项工作的理论根基,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进程中更好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二要发挥出版长于系统深入传播先进理论的优势,推进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经典理论的出版。宣传和阐释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典理论能让我们更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从而增强我们奋进新征程伟大实践的理论自觉。

总而言之,新时代主题出版宣传和闡释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既要着眼当下,又要不忘初心,把对人民群众现实理论需求的满足和历史理论轨迹的追寻统一起来,真正夯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深层基础。

2.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主题出版作为社会主义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应有贡献。

一要积极利用具有中国特色和优势的文化资源,主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尤其需要强调的是,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这些都是主题出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主题出版要深入挖掘我国独有的既有历史积淀又有时代印记的内容富矿,以大量精品出版成果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

二要积极融合导向积极的现代观念。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我们在价值观念也必须坚持与时俱进[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交流日益密切,法治等现代观念不仅得到广泛认可,还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主题出版应把以法治为代表的现代观念融入素材和表达中,创造出更多符合时代潮流和人民利益的内容精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正是主题出版在融入积极现代观念、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时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总而言之,主题出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体现中国特色和优势,把时代感、大众化和独创性结合起来,阐释好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图景。

3.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一重要论述为主题出版传播国家形象工作提供了基本原则和方法指导,需要出版单位在实践中学思践悟,切实贯彻执行。

主题出版传播国家形象要注意突出三个关键词:“持续”“对内”和“对外”。之所以强调“持续”,是因为主题出版所从事的不是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而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工程。之所以强调“对内”,是因为主题出版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效用,首先要让身居国内的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自己国家的“可信、可爱、可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而激发强大内生动力,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坚定践行者。之所以强调“对外”,是因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坚定不移地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新征程上,中国将继续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文明进步不断作出新贡献。而主题出版对外传播国家形象,无疑是实现上述目标十分重要且极为必要的现实途径。

4.引领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确方向

《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在其指导思想部分提出,要“以推动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多出优秀作品为中心环节,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学习阅读需求为根本目的,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出版产品和服务”[2]。主题出版作为围绕党和国家重大主题进行的选题策划和出版活动,应按照规划提出的要求,既致力于直接从生产角度提供量多质优的精品内容,又切实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引领整个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正确方向,打造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出版产品和服务矩阵。

主题出版引领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确方向,特别要注意防止出现唯我独尊或者概念理解狭隘化倾向。出版人要清醒地认识到,宣传和阐释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持续传播良好国家形象固然是光荣和正确的崇高使命,但说到底是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学习阅读需求的有效满足,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学习阅读需求不仅仅是主题出版所提供的精品力作就能满足的。有鉴于此,出版人不仅要通过符合自身定位的主题出版精品力作满足人民群众的学习阅读需求,还要通过非主题出版性质的优秀出版产品和服务为满足人民群众学习阅读需求营造良好的政策和舆论氛围,也就是要对一切积极利用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满足学习阅读需求的行为予以精神和理论支持。这虽然不是主题出版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却是新时代主题出版行稳致远的合理选择。

二、 文化自信自强视域下主题出版面临的挑战

面对文化自信自强的宏伟目标,主题出版肩负的使命是光荣的,但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必然要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主题出版量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我国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到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我国发展将迎来“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和“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喜人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人民群众的购买力将大大增强,其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得到很好满足。为此,主题出版在与其他文化产业类别一道迎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必然面临既要增量又要提质的巨大挑战。

新时代,“主题出版快速发展,从单一的政治读物出版走向辐射专业出版、大众出版的综合性出版,从以少部分出版社为主的‘小出版走向全国大部分出版社广泛参与的‘大出版”[4],其迎接挑战的能力无疑大大增强。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下,主题出版更应自我加压,在量和质上作出高于人民群众期待的好成绩。

2.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国家战略对主题出版外宣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我们已经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起点上,党和国家推进的新战略,如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等,很大程度上需要主题出版强有力地发声,營造良好舆论环境。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需要国际社会深入理解其深层逻辑和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

为此,面对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主题出版有责任通过系统策划、新鲜表达、合适渠道和典型案例,向西方世界特别是其精英知识分子客观深入全面地传达有关倡议、战略的基本内容、形成轨迹、深层逻辑和光明前景。同时,我们也要通过严密论证和坚决态度回应少数别有用心的西方人士的蓄意攻击。主题出版要善于通过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中国现阶段重大方略及其背后的文化逻辑,以及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激发内生动力机制活力对主题出版增强话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国家新闻出版署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主题出版发展的政策措施,主题出版的地位和作用更突出,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依然存在部分主题出版产品叫好不叫座的尴尬现实。细究起来个中原因很多,但根本原因在于内生动力和机制活力没有得到有效激发。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固有认知局限没有得到实质性突破,二是话语能力建设水平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就突破认知局限而言,个别出版单位依然停留在主题出版工程刚刚实施阶段的概念理解水平上,把主题出版简单等同于政治读物,没有注意到主题出版选题方向早已“由党史、国史、军史及重大节庆向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战略转变”[5]。就提升话语能力建设水平而言,早期主题出版板块中占据主要比例的政治读物使用的政治话语,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表述方式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当下主题出版术语的使用和表达习惯,致使一些艺术性和可读性很强的主题出版读物因为表达过于严肃而让读者难以亲近,从而严重影响了传播效果。激发主题出版发展内生动力和机制活力需要出版单位突破认知局限,提升话语建设能力水平,为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三、 文化自信自强视域下主题出版应展现的积极作为

主题出版要完成光荣而重要的时代使命,就要面对多种艰巨的挑战,只有这样,才能走上良性发展道路。要实现这一目标,主题出版必须从三个方面积极作为。

1.加强出版能力建设

新时代,主题出版要履行使命,从根本上取决于出版能力建设的成效,而出版能力建设的成效又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编辑能力建设水平。“基于出版产业就是内容产业,而编辑又是出版产业的核心这一特性,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出版必然对编辑的学术水平和能力提出较高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质量的主题出版就是学术含量高的主题出版。”[6]很多主题出版项目虽然抓住了热点题材,找到了一流作者,但由于编辑对学术前沿、作者专业方向和表达风格等事关选题成败的要素缺乏系统调研和理性评判,因此选题设计严重缺乏科学性、创新性和整体性,甚至导致优秀的题材毁于平庸设计之手。为此,优秀的主题出版编辑应该牢记:对主题出版来说,没有学术的支撑,不仅缺乏生命力,也不能维持长久的传播[7]。

有的项目虽然编辑做足了功课,按照学术方法做了充分调研,项目完成度很高,内容品质也堪称优秀,但由于营销环节没有精心设计方案,读者定位不清,推广节奏混乱,导致市场无所适从,最终没能产生很好的社会反响,使编辑、作者乃至渠道的积极性都受到很大打击。为此,出版单位实施主题出版项目时,一定要解决好主题出版项目“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把市场推广作为重要的环节抓实抓好,让作者、编辑和营销人员都能够获得合理回报,从而推动主题出版进入高质量持续发展的轨道[8]。主题出版一定要改变“酒香不怕巷子深”和完全依赖行政资源推广的思维定式,着眼于提高内容有效到达率,借鉴大众图书精品项目的成功市场经验,加强编辑和营销等重要出版环节的能力建设,以精品级出版能力推动精品级项目层出不穷。

2.争取读者高度认同

主题出版要想实现良性发展,就要赢得读者高度认同。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做到“三个统一”。

一是国家意志与民众诉求的统一。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新时代以来,我们党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从根本上说,国家意志和民众诉求是高度统一的。主题出版要牢记“以人民为中心”,找准结合点,把国家意志有效呈现给人民群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就是一个优秀例证。虽然该书主题阐释是的普通民众并不熟悉的中国政府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但作者精心选择对民众影响至深的重大政策,用于阐释和论证的材料也是民众感受极深的,由此引发了热烈的社会反响,仅当当网读者评论就超过18万条,可谓非常成功。

二是高尚主题与大众表达的统一。很多主题出版读物选择的题材高大上,读者关注度高。如上文所举的《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如果作者通篇使用学术专业名词和图表就不适合缺乏经济学专业知识的普通读者阅读。好的主题出版项目所选择的论题可以富于专业性,但要尽可能采用大多數读者都能接受的话语表达和论证材料。因为只有读者真正阅读了,好的知识理论才能产生切实成效。

三是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有些主题出版项目一味迎合读者,对某些题材或做断章取义的演绎,或采用强制力量占领市场。这样虽能获得眼前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必然影响读者对主题出版的整体认可,得不偿失。因此,出版单位须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一起来,推动主题出版良性发展。

3.建立完备的质量保障体系

主题出版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制度保障体系的支撑。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建立并完善了一系列质量管理制度,为出版质量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持。但由于项目性质不同,不同出版板块所应用的质量管理制度存在不同程度差异。综合来看,主题板块是执行现行质量管理制度最齐全、最严格的出版板块,几乎所有出版管理制度都在主题出版板块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因此,主题出版板块的质量保障措施是体系性最强的,对保障其真正做到导向精当、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播手段的不断丰富、各种思想主张的不断碰撞,给主题出版带来更多挑战,要求主题出版具备更明显的比较优势和更强大的同化能力,这无疑需要更完备的质量保障体系作为坚实基础。近年来,主管部门和出版单位创新推出了诸多质量保障举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版后阅评制度、引入学术专家参加选题论证等。今后,各出版单位应密切关注出版形势的变化,完善和创新主题出版质量保障体系,以更完善的质量保障制度支撑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打造更多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出版精品,更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这些重要论述和重大安排以文化自信自强为目标,对新时代主题出版更好履行使命、迎接挑战、积极作为指明了方向。新时代主题出版只有以此为基本遵循,牢牢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坚持守正创新,才能开创“双效”不断攀升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赵银平. 文化自信:习近平提出的时代课题[EB/OL].(2016-08-05)[2022-11-3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8/05/c_1119330939.htm.

[2]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印发《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21-12-30)[2022-11-30].https://www.nppa.gov.cn/nppa/contents/279/102953.shtml.

[3]云杉.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下)[J]. 红旗文稿,2010(17):4-9.

[4]王振宇,郝文辉. 新时代主题出版使命解读[J].中国出版,2019(21):29-34.

[5]韩建民,熊小明. 新时代主题出版的八大转变[J]. 出版广角,2018(6):6-8.

[6]何军民. 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特征和创新路径:以全国主题出版重点选题为中心的历时性研究[J]. 中国出版,2021(7):11-15.

[7]周峥. 如何让主题出版行之久远:以上海人民出版社主题出版的实践为例[J]. 中国编辑,2016(5):51-56.

[8]何军民,朱寒冬. 关于主题出版做强主线做优产品的若干思考[J]. 出版广角,2022(11):12-16.

猜你喜欢
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窥探文化
繁荣现代文化
构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和文化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