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语文语用能力培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刍论

2022-02-25 03:30高绒燕
成才之路 2022年9期
关键词:语用能力语文素养能力培养

高绒燕

摘 要:语用既是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的直接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关注语用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与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成长奠定坚实基础。文章在对所在学校的五年级、六年级的语用课堂教学观摩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高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语用能力进行深入调查,从中发现语用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深度剖析问题背后的原因,以期对当前的语用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用能力;语文素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21;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2)09-0057-04

语用能力是指人们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使用语言进行交际,表达特定意义,并产生相应交际效果的活动。语用包含语法结构、修辞知识、语言符号及其语言,还包括“语言的使用者及使用环境之间的关系”。语文教育是围绕语用展开的,语用教学构成了语文的核心内容。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相应的语境,并采取适当的语言呈现形式进行语用教学。

一、高年级学生语用能力调查

1.关于屯字镇中心小学高年级语用能力的问卷调查

笔者选取所在学校的五年级、六年级的3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360份,收回358份,其中1份无效,回收率为99.17%,问卷信度较高。为了使调查研究更为精准,使问卷所揭示问题更具有研究价值,问卷从语言文字词汇量、语言表达能力、对语用教学的兴趣、语用与阅读的衔接、学习活动的设计五个方面来设计一系列具有内在关联的问题,以对学生的语用习惯、语用意识、语用动机、语用水平等进行科学评估,进而结合问卷分析来精准对接语文课堂,推动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问卷调查发现,高年级学生的语用素养的差距逐渐拉大,五年级、六年级学生的语言理解及表达分化明显;语文阅读素养的发展与语用能力的培养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五年级、六年级学生的语用知识水平的提高及语用能力的发展,受到来自家庭、教师等外界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小,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所发挥的作用增强。

2.关于屯字镇中心小学高年级语用能力的访谈分析

笔者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拟写出相应的访谈提纲,对五年级、六年级的7名语文教师进行面对面访谈,并就高年级学生语用能力的影响要素及存在问题进行访谈,从而形成可靠而翔实的资料。笔者通过访谈发现,部分语文教师的“语用”意识不强,在备课时缺乏语用目标的设计,甚至混淆“语用”与“语文”的概念。语用教学是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但并非所有语文教师都能从新课改的高度来思考当前的语用教学。笔者通过对教师的访谈,还发现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语文教师对“语用”的理解程度存在差异,而语用教学策略的选择受个人因素影响较大;当前网络文化的冲击及流行词的泛滥,对学生的语用习惯及语用能力影响较深;“应试”思维严重束缚着语用教学的展开。

二、高年级学生语用能力培养面临的问题

1.对于语言文字词汇量的积累相对不足

笔者所在学校为乡镇小学,学生所接触的语言材料以教材为主,课外阅读拓展有限,且有计划、有合适方法、有明确目的的自主阅读活动很少,相应的语言积累较为零散、随意、低效,且不少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亲子阅读活动等有益影响,阅读量较少。调查中发现,有47%的五年级、六年级学生难以达到课标要求的100万字的阅读量。同时,受网络文化的冲击,高年级学生乐意追求短、平、快的快餐式阅读,个别学生甚至沉浸在玄幻、穿越等“网络爽文”中,而经典性、人文性、探究性的深度阅读缺失。与之相应的,他们的语言文字的积累较为匮乏,词汇量的贫乏必然导致学生语言表达的简明、规范、得体程度的弱化,以及对深刻思想的领悟能力的缺失,这一综合性的现实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比如,在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窃读记》教学中,教师圈画出文中的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快乐”与“惧怕”是一组反义词吗?请写出两到三个“惧怕”的近义词。有不少学生会结合语境来思考问题,将“快乐”理解为积极的情绪体验,将“惧怕”理解为消极的情绪体验,从而错误地将二者视为一组反义词。从生活实际来看,贫乏的词汇量并不影响学生日常的简单交际,但会限制思维的发展。在理解“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含义时,学生能够结合语境理解两个“长大”的内涵及两者的细微区分,这样更能体验“窃读”的复杂滋味并理解作者因“窃读”而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之情。当学生的词汇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他们的阅读体验会更丰富,对生活的感悟力也更为敏锐。

2.学生能够基本认知而不会正确运用语言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五年级、六年级阶段的学生应认识常用汉字3 000个,会写2 500个左右。然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小学高年级学生对字词的认读量基本达标,而正确掌握并灵活运用的字词量远远不足,在“不认识”“会认”“会写”“会用”四个区间内存在着极大的差别。有92.4%的学生认为自己或多或少存在“会说不会写”的问题,少部分学生或是“提笔忘字”,或是“词不达意”,更多的是“仅仅听说过某些词,对其适用的语境有所感知,但从未见过文字形式”。这说明学生受到生活信息的影响远远大于书本信息的影响,而电子媒介、网络热词等的冲击又给学生接受规范语言带来新的挑战。同时,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限制语境下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弱于自由语境中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不能正确理解“语境”并对语境中的隱含条件做出正确分析,是造成高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低效的重要原因。调查发现,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能感知并积累语言文字,形成对语用的探索与体悟,但这种自主而独立的精神,容易受到“个人思维特点”的影响。

3.特定语境中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语境即言语环境,包括语言因素与非语言因素。特定语境,既在一定的语境条件下,或上下文之间,或特定的会话情境中,或不同的交流对象,或具体的时空范围内,都构成特定语境要素。对特定语境要素的精准理解与把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到语言表达的效果,而幽默搞笑的相声、小品等语言类节目多用歧义、谐音等方式来插科打诨,就是利用了特定语境的言语与言语表达效果。问卷调查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强,无论是词汇选用、句式表达、语气使用等,还是语言信息的简明、得体、达意程度,其口语能力均明显高于书面表达能力。比如,在统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有的人》教学中,有学生对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并不理解,提出疑问:明明人死不能复生,为什么诗人还要写“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对此,教师先让学生理解并讨论诗句含义,明确诗歌中的“死”与“活”形成鲜明的对照,特定语境下的“死”与“活”含义不同,有精神的泯灭或人生价值之死,也有肉体的消亡。在此基础上,为加深学生对诗歌“死”与“活”等关键词的理解,教师可结合写作背景稍作点拨:诗人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意在颂扬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鞭挞那些与人民为敌的反动统治者的罪恶行径。诗歌通过两种截然不同而又高度概括的形象,表达了诗人的价值立场。这样,学生通过背景资料的补充,对诗句含义及“有的人”“死”等关键词会理解得更透彻。

4.语用意识及语法习惯的培养亟须强化

语用包含了正确运用语法规则进行遣词造句的能力,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能够正确而熟练地运用语言并不意味着对语法知识的掌握,然而缺乏必要的语法规范,语用的实效也必将大打折扣。高年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生字词数量,如果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具备积极的语用意识及基本的语法习惯,将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升。由于教材编排、学生的思维特点等,目前的语用教学淡化对语法的强调,但这并不意味着语法习惯的不重要。恰恰相反,在语用材料的理解与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融入语法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用规则。因此,教师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使用汉语语法,对语言文字的语法规则了然于胸,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强化语用意识。

5.自主阅读与语用能力的培养缺乏衔接

在语文课上重点发展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通过语言材料的提供来激活学生的语用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与综合语用能力”,使其形成快速提取、有效整合、精准探究、高效运用的阅读素养,是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改革方向。尽管语用的重要性已经人所共知,但如何衔接自主阅读与语用能力的培养,仍是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颇有争议的问题之一。针对学生自主阅读与语用能力的培养衔接不足这一问题,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拓展需要列出读书清单,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书目,开展“摘抄比比看”活动,每天语文早读课上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课外阅读书目、阅读内容、心得体会等,比比谁的摘抄更有趣,看看谁的摘抄语言更优美,比比谁的摘抄内容更精彩,更适合小组推荐并在班级展示。

三、提高高年级学生语用能力的具体思路

1.语用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

语用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清晰、精准,将直接影响到课堂语用活动的效率,进而影响到学生的语用能力的发展。教师应设计富有新意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语用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其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积累与运用,同时以阅读、练习、测试等方式来落实语用教学目标,反馈语用教学的效果。然而在调查中发现,教师对语用的理解程度及教师自身的语用知识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这将直接影响教师对语用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程度。比如,在统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教学中,有的教师制定了教学目标:会写“陡峭、慈祥、幽径、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生词,并正确理解词义;品味诗情画意的语言,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尽管教学目标紧扣文章内容,体现了教学重难点,然而缺乏语用活动的设计,使目标显得有些模糊。认真研读教材,大家不难发现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在景色描绘中融入了想象与童趣。作者入山观景,花鸟虫鱼皆是生命,草木桥石皆蕴深情,自然也就有了“山中访友”的景与情。对此,教师可以在原来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稍作修改,融入语用活动的设计:会写本课八个生字,理解“陡峭、唱和、精致、津津乐道、德高望重”等新词的意思并能够正确读写,在流利、正确朗读的基础上摘录好词好句;运用勾画圈点法品读优美的句段,揣摩拟人、比喻等修辞及表达效果;融入想象与情感,写一段作者与山中之“友”的对话,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这样,教学目标中融入语用活动的设计,使语文课堂脱“虚”向“实”,明确、清晰、精准的语用目标会让学生清楚语文课上要做什么、怎么做、效果如何。尤其是对话设计能让学生调动思维,有效贯通阅读与写作,从趣味性的語用活动中突破文章的重难点。

2.学生对语用教学的参与程度

教师应创设富有情境性、趣味性、启发性的语用活动以激活课堂,并要善于化“教”为“导”,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展示机会。首先,从性别来看,女生对语用的兴趣更浓厚,参与程度高达62.71%,而男生对语用教学的参与程度相对低,仅占33.89%,还有部分学生未能明确自己的课堂参与程度,对语用学习活动的理解尚处于模糊状态。其次,教师对语用活动的创设及指导,对于发展学生语用思维十分必要。调查中发现,部分教师对语用教学的“创意”过于简单,容易阻抑学生对语言运用的兴趣。还有部分对语用活动的指导不够全面,较为注重语言积累而弱化口语、会话等语言实践,较为注重语义理解而忽略语法知识的渗透。无论是依据教材编排还是考虑到学情特点,淡化语法教学是当前语文教育的共识,大多数教师也认为语法规则要在实际的语用材料中体现,但不必体现到语文教学中。然而,淡化语法教学,并不意味着将语文活动与语法学习完全割裂,适当渗透语法知识,使学生了解基本的语法规则,将有助于学生的语用知识水平的提高。再次,语用材料的趣味性不足也是影响学生参与语用教学的程度的一个方面。调查中发现,94.75%的学生比较喜欢“一分钟演讲”“课前小故事”等活动,他们认为这些趣味活动给大家提供了得体语用与沟通交流的良好机会,同时还能够增强大家对语文课堂的期待,调剂沉闷压抑的语文课堂氛围。也有少数学生认为这些活动与教学主题的关联很小,容易分散注意力。

3.语用教学的趣味性设计

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对语用的重视多停留在观念中,而未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这就导致围绕语文教学所开展的趣味性活动不足,学生不能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来感知语言、内化语言、运用语言,不能从中体会语言表达的妙处,其语用能力也得不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平时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不少内容均属于语用活动的范畴,教师让学生描绘教材插图、分享新闻动态、同桌交流阅读心得等,会引发学生对语言的感知、理解、建构等一系列的活动。然而,为了启发学生对趣味性语用活动的理解与感悟,教师需要巧用心思,设计趣味性的语用小活动。比如,在统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学中,教师在总结主题的基础上设计拓展活动:伯牙感遇知音,奏一曲《高山流水》;子期既死,伯牙痛失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千百年来,伯牙以绝弦为知音作注,谱写了一曲友情的赞歌。而同学们六载相伴,风雨与共,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操场上为对方呐喊加油,教室内为一道题“争”得面红耳赤。如今,我们即将面临着小学毕业,请你在纪念册上给同学写一则留言。教师给学生布置“写留言”的语用任务,既融入了真实的交际情境,富有生活气息,又贴合了学生的认知心理,新奇有趣。

4.课改与语用教学的衔接力度

课改与语用教学的衔接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语文语用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当在提高自身语用知识水平的同时,认真研读课标要求,深入领会新课改的精神。语文应当“面向生活”,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这恰恰契合了语用的内涵及特征。加大对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视程度并将语用教学作为语文教育的核心,很明显地体现了当前语文课改的趋势。然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接受与领会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语文教学的实施效果。首先,课改重在理念的倡导,语用的关键在于具体的落实。通过调查发现,课改与语用教学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脱节,教师不能从课程改革的高度来思考语用教学的细节性问题,也无法从语用实践的角度来探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走向,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尚未与其核心素养的发展直接挂钩。其次,语感与语言构成语用教学的基础。当前,不少阅读课程、写作课程的教学目标中蕴含着语用标准及语用活动,对此教师应结合实际学情,深度挖掘教材并灵活把握课堂,力求在大纲要求与语用指导中自由切换,从而实现高效语用课堂的构建。

5.教师自身语用素养亟须提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语用意识与语用策略的敏感程度体现了自身的语用素养,而且其语用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言语行为及语文教学效果。具体来说,教师的口语表达是否得体,书面交流的词汇量是否丰富多变,语言表达是否讲究艺术性,从总体上体现了教师的语用意识与语言策略。如果教师在平时注意语言的积累,尽量減少对字、词、句的误用,对常用的成语或典故了然于胸,能够根据表达的需要信手拈来,那么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阅读量普遍不足,除了必要的学习或者培训,很少能够腾出时间来读读教参之外的“闲书”,多被日常的各项检查与评比占据大量的精力,导致其语用素养堪忧。

四、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高年级语文语用能力的调查发现,教师从学生终身成长和未来发展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其贯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在做中学,学中运用、用中反思,能使他们跳出教材学语文,促进他们对知识和生活的深度思考。这样,学生多角度、立体化、框架性地理解语文,能够在生动而多样的情境中感知理解语言,提高语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林颖.多维度构建小学中高年级语用教学新模式[J].当代教研论丛,2018(10).

[2]范国强.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语用”核心目标的凸显[J].语文教学,2012(22).

[3]郑明江.高年级“语用”教学点举例[J].小学教学,2018(03).

[4]王华芳.小学高年级语文实践性语用教学路径探析[J].教师,2020(03).

[5]冯红艳.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16).

Discuss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Chinese Pragmatic Ability

Gao Rongyan

(Tunzi Tow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Zhenyuan County, Qingyang City, Gansu Province, Zhenyuan 744502, China)

Abstract: Pragmatics is not only the direct embodiment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 and expression ability, but also the core content of Chinese teaching. Paying attention to pragmatic teach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of language expression and use, enhance students' Chinese core competence,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lifelong learning and growth.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f pragmatic classroom teaching in grade 5 and grade 6 of the school, 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investigation on the pragmatic competence of senior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learning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find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pragmatic teaching, and deeply analyzes the reasons behind the problems, in order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current pragmatic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pragmatic competence; Chinese literacy; ability training

猜你喜欢
语用能力语文素养能力培养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微信在高职英语语用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论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