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2022-02-25 05:17曾洁明通信作者梁志玲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1期
关键词:受检者椎动脉基底

曾洁明,王 静(通信作者),梁志玲

(广州市东升医院超声科 广东 广州 510120)

颈椎病是增生性颈椎炎、颈椎间盘突出症、颈神经根综合征和颈椎骨关节炎等一系列症状的总称[1]。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是指机体颈部交感神经异常,造成椎动脉受迫进一步引发眩晕等综合征,该病症易引发眩晕、头痛、听力减退等症状,使得患者生活质量大幅下降[2]。所以,选择适当方式对具体病情进行探查显得尤为重要。随着近年来医疗科技的发展,CDU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于相关颈椎病的检验中[3]。根据相关临床报告指出[4],将CDU检查方式应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诊疗中,可明确显示椎部动脉狭窄、分流与反流状况,有利于减少误诊与漏诊情况。在此次试验中,对171例接受CDU检查患者的诊断结果开展探析和对比,旨在探讨CDU检查对于不同疾病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的差异性,希望能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与后续治疗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现将此次结果阐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20年1月—2021年4月于广州市东升医院接受诊断的椎动脉型颈椎病体检患者171例纳入研究组,另选同期接受诊断的健康体检者100名纳入参照组。研究组纳入标准:①患者旋颈试验呈阳性,有不同程度的眩晕、头昏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②受检者均可正常沟通;③患者经X片诊断显示颈椎退变、椎间隙变窄与节段不稳等;④患者均签署诊疗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神经系统障碍患者;②其他因素引发的眩晕、头昏症状者;③中途自行退出试验者;④有CDU诊断禁忌证者。研究组包括女性101例,男性70例,年龄38~75岁,平均(53.59±3.67)岁。参照组包括女性59名,男性41名,年龄36~76岁,平均(53.54±3.48)岁。两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有受检者均实施CDU检查,选择美国GE LOGIQ E9超声诊断仪检查,探头频率设置为3.5~5.5 MHz。患者取坐位,用双臂扶诊断床头,头部放在双臂上,完全暴露颈部。超声探头分别放置在颈部两侧,应用横向和纵向结合的方式进行扫查。门深约50 mm,获取双侧椎动脉血流流向、速度与音频等血流动力学资料。后从枕突下进行基底动脉血流数据检测,门深约75 mm。从两颞侧获取大脑前、中、后动脉血流数据,门深约60 mm,计算平均血流数据。同时观察异常回声、血管走行与管腔内膜状况等。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研究组患者经CDU检查的诊断结果;②记录两组受检者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包括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与收缩期最高峰值速度(Vp)指标;③记录两组受检者的椎动脉血流速度,包括椎动脉左侧、右侧VM与Vp指标;④记录两组受检者的椎动脉内径与横突孔直径;⑤记录两组受检者的血管搏动指数(PI),包括基底动脉(BA)、左侧椎动脉(VA)颅内段与右侧VA血管搏动指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经CDU检查的诊断结果分析

17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118例异常,约占69.01%;53例正常,约占30.99%;其中BA与VA血流速度异常为主要异常表现,血管与涡流杂音,频谱增宽。而流速异常患者中,29例双侧VA流速减慢,约占24.58%;26例单侧VA流速减慢(其中左侧4例,右侧22例),约占22.03%;38例BA流量减慢合并双侧VA流速减慢,约占32.20%;10例BA流速减慢合并右侧VA流速减慢,约占8.47%;5例双侧BA、VA流速增快,约占4.24%。另有43例CDU异常者显示BA与VA呈动脉硬化性改变,频谱表现为峰顶或平坦圆钝,PI值上升,S1峰后移,见图1、图2。

图1 CDU检查显示右椎动脉狭窄

图2 CDU检查显示左椎动脉狭窄

2.2 271例受检者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对比

研究组椎动脉型颈椎病体检患者的基底动脉VM与Vp指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271例受检者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对(±s,cm/s)

表1 271例受检者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对(±s,cm/s)

组别 例数 VM Vp研究组 171 37.41±3.40 45.56±4.26参照组 100 39.47±3.56 51.48±5.37 t 4.730 10.007 P 0.001 0.001

2.3 271例受检者的椎动脉血流速度对比

研究组椎动脉型颈椎病体检患者的椎动脉左侧、右侧VM与Vp指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271例受检者的椎动脉血流速度比对(±s,cm/s)

表2 271例受检者的椎动脉血流速度比对(±s,cm/s)

组别 例数 左侧VM Vp研究组 171 27.12±2.63 39.15±3.64参照组 100 31.08±3.31 45.47±4.21 t 10.851 13.007 P 0.001 0.001组别 例数 右侧VM Vp研究组 171 25.83±2.53 34.22±3.26参照组 100 31.81±3.52 43.81±4.23 t 16.193 20.887 P 0.001 0.001

2.4 271例受检者的横突孔直径与血管内径对比

研究组椎动脉型颈椎病体检患者的横突孔直径与椎动脉内径显著短于参照组(P<0.05),见表3。

表3 271例受检者的横突孔直径与血管内径比对(±s,cm/s)

表3 271例受检者的横突孔直径与血管内径比对(±s,cm/s)

组别 例数 横突孔直径 椎动脉内径研究组 171 4.48±0.83 2.34±0.42参照组 100 6.77±1.27 3.47±0.56 t 17.933 18.844 P 0.001 0.001

2.5 271例受检者的血管搏动指数对比

两组左侧VA与右侧V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椎动脉型颈椎病体检患者BA指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4。

表4 271例受检者BA、左侧VA与右侧VA指标比对(±s)

表4 271例受检者BA、左侧VA与右侧VA指标比对(±s)

组别 例数 左侧VA 右侧VA BA研究组 171 0.74±0.25 0.73±0.24 0.77±0.18参照组 100 0.69±0.23 0.68±0.22 0.70±0.17 t 1.636 1.706 3.153 P 0.103 0.089 0.002

3 讨论

颈椎病是一种以退行性病变为基础的病症。其致病因素包括椎体骨质增生、颈椎韧带增厚、椎间盘突出、颈椎长期劳损等。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也是临床多发病与常见病[6]。随着近年来居民工作方式的改变与工作压力的增大,该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易引发眩晕、头痛、听力减退等症状[7]。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其影像学表现复杂,为临床医师,尤其是基层医院骨科医师带来了一定困难[8]。

随着近年来医疗科技的发展,CDU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于相关颈椎病的检验中。CDU技术基于多普勒效应原理,利用彩色编码等技术辨别血流信号,通过扫查颈部两侧,了解内部回声情况,分析基底动脉与椎动脉血流情况,辨别是否发生颈椎病及颈椎病类型[9]。以往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依靠MRI、X线检查等,其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结构上的诊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10]。而CDU不但能够观察椎动脉解剖结构的改变,而且是获取椎动脉血流动力学资料的唯一影像学方法,可弥补MRI、X线检查等影像学诊断的不足[11]。

CDU检查具有检查迅速、可重复性好、价格低廉等优点,随着超声探头频率提高,超声图像分辨率也相应提高[12]。该诊断方式可动态显示椎动脉血管走形、形态与狭窄状况,观察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了解椎动脉是否伴有血栓或粥样硬化斑块,可准确判断椎动脉狭窄范围与程度。已成为现阶段临床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与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13-14]。在此次研究中,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118例异常,约占69.01%;53例正常,约占30.99%;其中BA与VA血流速度异常为主要异常表现,血管与涡流杂音,频谱增宽。与健康体检者相比,椎动脉型颈椎病体检患者的基底动脉VM与Vp指标更低,这与潘源等[15]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存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情况。与健康体检者相比,椎动脉型颈椎病体检患者的横突孔直径与椎动脉内径更短,椎动脉左侧、右侧VM与Vp指标更低。这主要由于患者血管堵塞,造成血管阻力增加,影响部分血管的血流速度,狭窄部位因需满足供血要求,在血管变窄状况下,使得血流速度上升,椎动脉左侧、右侧血流速度减缓。两组左侧VA与右侧VA对比无显著差异,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椎动脉型颈椎病体检患者的BA指标更高。提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相比于健康体检者BA与VA血流速度减慢。左侧和右侧VA对比差异不大可能与病人基底动脉受压迫与刺激程度较轻,基底动脉尚能代偿相关。提示CDU检查可明确显示血流频谱与动脉血流情况,反映椎部动脉狭窄、分流与反流状况,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疾病后续治疗提供合理精准的影像资料。

研究结果表示,CDU检查在此次实验中的检测效果较为理想,对于判断颈椎病类型、提供血流动力学客观依据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进行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受检者椎动脉基底
基于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自动曝光控制降低CT检查中受检者辐射剂量的研究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健康体检的护理质量管理实践及体会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双侧椎动脉走行异常及左椎动脉压迫星状神经节1例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解决平面向量问题的两大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