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2-02-25 05:17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1期
关键词:肠套叠肠壁肠管

陈 晨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超声医学科 江苏 徐州 221000)

肠套叠是婴幼儿当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急腹症,慢性肠套叠一般为继发性,是指某一段肠管套入到与其相邻的肠管当中,对肠内容物通过造成障碍,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以及病情严重等特点。急性肠套叠最多见于婴儿期,以4~10个月婴儿多见,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逐年减少。男女之比为2∶1~3∶1。肠套叠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末夏初发病率最高,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及病毒感染有关,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占婴儿肠梗阻的首位。如果患儿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患儿肠道血循环障碍,最终会引起肠道坏死、腹膜炎以及肠道穿孔等并发症,因此必须要对患儿进行早期诊断与治疗,保证患儿的治疗有效性[1-4]。肠套叠后患儿哭闹不止,家长第一时间会想到求医。对于小儿肠套叠这一疾病来说,早期诊断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发展,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但是在诊断过程中,由于患儿的临床症状不具备特异性,因此诊断难度比较高,需要予以辅助诊断,其中超声诊断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将其应用于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诊断中也能获得较高的诊断价值[5-7]。本文主要分析在小儿肠套叠中应用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肠套叠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需要接受超声诊断,其中男性22 例,女性18例;患儿的年龄为4个月~5岁,平均年龄(2.46±1.04)岁。患儿发病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多以反复发作的腹痛或阵发性呕吐、哭闹不安为主。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经术后病理诊断或灌肠检查确诊为肠套叠疾病;患儿家属知晓研究内容,并与我院签署知情同意书,表明自愿接受研究。排除标准:①患儿合并其他肠道疾病;②合并其他急腹症者;③存在器质性病变或器质性疾病者;④患儿存在精神障碍、认知障碍、智力障碍等;⑤同时参与其他临床研究者;⑥因其他原因引起的腹痛、呕吐等症状患者;⑦其他影响研究结果的因素。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需要接受超声诊断,具体内容为:超声仪器采用PHILIP EPIQ5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相关参数设定如下:低频探头设定为3.5~5.5 MHz,高频探头设定为5.5~10.0 MHz,将低频探头与高频探头相结合对患儿的腹部进行扫查,可采用十字交叉方法或者纵横等方式进行多方位、纵切面、横切面、斜切面等全面扫描。操作步骤:扫描之前要求患儿取仰卧位,首先使用低频探头对患儿的腹部进行全腹扫查,扫描过程中需要根据扫查相关顺序进行,扫描速度尽量慢,保证不会出现漏扫等情况。同时需要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如临床症状、触诊包块情况等对患儿的结肠部、回盲部等部位进行重点扫描[8];可判断患儿腹部是否有肠管扩张情况,也可确定患儿是否出现肠间隙积液等情况,进一步确定肠套叠的具体部位以及直径等,同时可确定患儿的腹腔积液量,结合低频探头扫描结果使用高频探头再次开展多切面扫查,准确定位患儿包块状态,对患儿的肠壁厚度进行测量,并测量患儿的肠管扩张内径,评估肠壁水肿程度以及鞘肠管血运情况等[9]。

1.3 观察指标

分析超声对肠套叠患儿的诊断准确率与符合率,并分析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影像学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超声诊断肠套叠患儿的诊断准确率

40例肠套叠患儿经过超声诊断后,有39例患儿确诊,诊断符合率与准确率为97.5%(39/40),误诊1例(2.5%),同出院诊断结果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其中单纯水肿肠套叠有31例,坏死性肠套叠有9例;回肠型有11例,结肠型有10例,盲肠型有19例。

表1 超声诊断肠套叠患儿的诊断准确率

2.2 分析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影像学表现

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之后发现,肠套叠患儿腹部不同部位明显有包块存在,表现为不均匀低回声,异常套叠包块由于包块轮廓的清晰度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出不同征象。对于轮廓比较清晰的患者来说,横截面表现可见高回声与低回声交替的多环状同心圆征象,或者会出现中心高边缘低的靶环征象;如果周围存在液性暗区情况,纵断面就会出现腊肠样套筒征象。在40例患儿当中,有32例患儿在肠系膜的血管当中以及肠壁当中都能够探查到比较明显的血流信号,血流信号分级规律在于病程越长,则分级越低。

3 讨论

肠套叠是一种发病率比较高的婴幼儿疾病,通常认为该疾病与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有较大关联,比较常见于4~10个月的婴幼儿当中,相比于正常体质量婴幼儿来说,肥胖婴幼儿的发病率更高[10-12]。肠套叠病情进展速度比较快,属于小儿急腹症范畴,但是由于患儿的年龄比较小,不能明确表达临床表现以及感受,通常容易误诊为阑尾炎以及阑尾腔内积液等疾病,给医生的临床诊断造成比较大的影响[13-15]。肠套叠的传统诊断方法为X线诊断联合患儿的临床症状以及临床体征,但是由于该疾病与其他急腹症的临床体征比较类似,医护人员在了解小儿临床症状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容易发生误诊等情况,另外,在X线诊断过程中,容易受到呼吸伪影以及肠气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漏诊、误诊等情况[16],不利于患儿的早期治疗,延误患儿病情。超声对患儿的诊断具有无创、操作简单等特点,可重复性相对来说比较高,诊断过程的安全性也比较高,因此比较适用于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诊断当中。

超声在对肠套叠患儿的诊断过程中,能够通过应用常规二维超声确定肠管结构情况,充分明确患儿的病灶大小、病灶部位以及病灶形态,同时还能明确病灶周边病变情况等,可作为患儿的辅助诊断应用于临床。另外,多普勒血流显像仪的应用还能将患儿病灶周边的血流情况充分反映出来,有助于对患儿进行辅助诊断。有临床研究表明[17]:对肠套叠患儿进行超声诊断能够有效将疾病诊出,超声的诊断准确率与符合率均比较高。这一研究结果与本次研究中的内容一致,在40例肠套叠患儿的超声诊断中,诊断准确率与符合率均为97.5%。究其原因,可能在于高频超声的应用能够有效减少腹部脂肪组织对超声图像的影响,保证超声图像显示更佳清晰,对于直径比较小的肠套叠也能够清晰地显示出来,在细节方面,可以更好地观察患儿包块大小、包块位置以及包块边界,血流显像也能够更好地观察到患儿的包块内部及周围血供情况,充分显示出肠套叠的特异性。但是高频探头显示深度不足,不能将比较深的病灶部位显示出来,因此需要联合应用低频超声诊断,进一步降低漏诊率与误诊率。

高频超声不但能够将肠套叠包块良好显示出来,在这一条件下进行超声检查还能进一步了解包块部分的肠管壁血供情况,能够为肠套叠后续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更重要的依据。根据相关研究表明[18]:通过超声检查能够尽快发现早期套入肠壁轻度水肿情况,肠壁回声减轻,经过超声诊断显示肠壁的血供相比于正常组织来说比较丰富,腹腔当中并没有明显的积液症状,说明只是单纯性肠套叠,可以对患儿采用空气灌肠复位方法进行治疗。随着患儿疾病的不断进展,套入肠管水肿逐渐越来越明显,回声不断降低,肠壁的血流信号也在不断减少,在治疗上则应该要慎重选择,不但需要采用空气灌肠复位方法进行治疗,期间还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必要情况下予以手术进行治疗[19]。如果患儿的肠壁水肿比较明显,血流信号丢失,肠壁有明显增厚情况,同时肠腔当中可见肠蠕动减弱甚至消失,则说明患儿发生了肠坏死,此时应该要对患儿开展进一步检查,明确患儿是否并发肠穿孔等症状,一旦发现有肠穿孔症状就要及时开展手术治疗,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

引起急性肠套叠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饮食改变、回盲部解剖因素、病毒感染、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失调、遗传因素、先天性肠管畸形或其他器质性疾病等有较大关系。在10个月内,添加辅食及增加乳量的时期也是肠套叠的高发期,此时因为婴儿肠道对改变食物的刺激无法立即适应,最后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从而发病;由于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较大,回盲瓣过度肥厚,小肠系膜相对较长,婴儿90%回肠瓣呈唇样凸入盲肠,长达1 cm以上,加上该区淋巴组织丰富,受炎症或食物刺激后易引起充血、水肿、肥厚,肠蠕动易将回盲瓣向前推移,并牵拉肠管形成套叠。婴幼儿肠套叠在临床表现上要注意区分,婴幼儿肠套叠较多,基本为原发性,主要临床特点包括阵发性哭吵、呕吐、腹部包块、果酱样血便,表现出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精神不振、反应迟钝等。儿童肠套叠症状没有婴儿典型,起病缓慢,多表现为不完全性肠梗阻。

由于检查方面的原因,也容易把其他小儿急腹症误诊为肠套叠,误诊的原因包括缺乏临床经验、超声检查时时间较短、超声检查不全面、视力疲劳、肠胀气等等[20-21]。因此,要从病程、病理解剖、发病机制等方面深刻认识本病,如果声像图出现一图多病、一图相同病或是同病多图等非特异性改变时,应根据临床经验做出正确的判断,有种情况值得注意,就是有时候排空的胃窦部可呈现“同心圆征”,但此征象多不固定,且暂时性的,动态观察时可以随着肠蠕动而消失[22]。

综上所述,在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诊断当中应用超声诊断的有效性显著,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肠套叠肠壁肠管
复发性肠套叠的研究进展
CT小肠造影在鉴别克罗恩病活动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急性肠系膜血管梗死中多排CT征象与肠梗死病变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分析
超声检查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决策的意义探讨
床旁超声引导下改良胃内注气法留置鼻空肠管在ICU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床旁超声引导下留置鼻-肠管的护理方法分析
肠套叠的超声诊断价值
肠套叠如何辨别一定要记住这几点
误吞了枣核咋办?协和医生都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