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价值

2022-02-25 05:17朱士砚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1期
关键词:穿孔螺旋病症

朱士砚

(淮安市洪泽区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淮安 223100)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病症,属于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该病症由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灶逐渐向深度发展造成,导致其浆膜层出现穿孔情况,也是现阶段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1]。临床研究发现[2],该病症在原有的溃疡基础上发病,通常由患者的饮食刺激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当前的病症进一步加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患者发病通常出现于饱餐后或夜间空腹时期,常见呕吐、恶心等,伴有明显的腹膜刺激征,常见腹肌紧张、反跳痛、压痛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甚至产生休克反应,需要及时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病因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相同,主要发病原因在于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幽门螺杆菌感染、化疗药物、糖皮质激素等,特殊情况下胃酸、胃蛋白酶对黏膜自身消化也可能导致诱发该病症。病症好发于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者,应激状态导致神经内分泌途径影响胃十二指肠分泌,也好发于胃肠道疾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需要及时诊断,以便患者及时治疗,避免病情延误。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后,需要及时入院检查,如出现明显的腹痛,伴有恶心、呕吐、腹肌紧张等情况,需要及时进行胃镜、腹部立体位平片、CT等相关检查,以便于明确患者的病症情况,对患者及时均需治疗。临床上治疗该病症主要选择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通常治疗后预后良好。该病症临床常见急性、亚急性以及慢性三类,其发病原因通常与胃十二指肠溃疡原因相同,如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抗炎药物(长期服用)、化疗药物、糖皮质激素等,也可由胃蛋白酶、胃酸以及黏膜自身消化所致,甚至烟酒、应激因素也可导致该病。患者患病后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诊断与治疗,以保证患者病症得到及时控制,避免出现病情加重情况,早日恢复健康。本次研究将以淮安市洪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行X线检查、螺旋CT检查,观察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以淮安市洪泽区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诊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螺旋CT检查。60例患者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为25~66岁,平均年龄(42.37±2.25) 岁,其中28例患者胃穿孔,32例患者十二指肠球部穿孔。

纳入标准:①全部患者年龄均>18岁;②患者病情稳定且思想认知清楚;③患者病例资料完整;④患者与研究组针对此次研究达成研究协议。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精神障碍或其他严重性疾病;②患者病例资料缺失;③患者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X线检查:选择X线设备对患者进行腹部常规拍摄,指导患者取常规立位与卧位,获得影像学图像,由专业医师阅片,进行综合诊断分析。

螺旋CT诊断:选择的机器型号为飞利浦Brilliance ICT 256层,设置扫描仪参数为螺距1.375,电压120 kV,电流150 mAs,扫描层距与扫描厚度均为5 mm,薄层重建厚度为1.0 mm。患者在检查前需要服用造影剂(含碘),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侧卧位以及俯卧位,对患者身体开展扫描,扫描范围包括膈顶至耻骨联合平面,实施常规冠状面重建与矢状面重建,采用脂窗技术、肝窗及时开展检测,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观察患者病症。将获得的影像学资料上传至EBW 4.0工作站,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医师阅片,观察病症并确诊。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种诊断方式诊断情况,包括十二指肠球部穿孔、胃穿孔,计算诊断准确率;②观察两种诊断方式影像学特征。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通过SPSS 24.0软件处理,以率(%)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诊断方式检出率对比

螺旋CT诊断检出率95.00%显著高于X线诊断的63.33%(P<0.05),见表1。

表1 两种诊断方式检出率对比[n(%)]

2.2 两种诊断方式诊断结果

60例患者经过X线诊断准确率为63.33%,包含十二指肠球部穿孔与胃穿孔两种病症,该检查方式是一种常见的影像学检测方法,可以对大部分胃肠道病症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其检测特征以见膈下游离气体为主,但在实际的检查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其并不代表患者绝无胃肠道穿孔的可能,临床研究发现[3],有一部分患者经过X线检查后显示膈下游离气体,但其仍旧存在胃肠道穿孔情况,影响检测结果。经过螺旋CT检测,其检测准确率更高,为95.00%,利用组织密度分辨率高的特点实现准确的诊断,以获得准确的检查结果。X线检测具有简单、便捷、重复性高等优势,在疾病诊断中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但其诊断胃穿孔的敏感性不高,容易导致误诊与漏诊情况,造成病情延误。通过分析发现,其原因较为复杂,如当穿孔较小时,X线诊断难以察觉,同时腹腔内积液也对其产生明显的影响,造成膈下游离气体被遮盖,难以及时检测。螺旋CT诊断相比更具有优势,其对膈下气体敏感性较强,利用自身的组织密度分辨率较高优势促使其对较小的穿孔分辨率较高,可以准确地显示出患者病变,且利用自身无组织结构重叠的特征来降低腹腔积液产生的影响,利用这一优势有利于胃肠道穿孔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3 讨论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病症,该病症发展速度较快,且病症较急,需要及时治疗,如果出现病情延误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患者患病后出现明显的疼痛、压痛、反跳痛、恶心呕吐、休克等,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者或胃肠道有基础疾病者,需要及时入院治疗,以保证患者早日康复[4]。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症近年来发病率呈现出明显增高趋势,病症病因较为复杂,常见损害因素如幽门螺杆菌、胃酸、胃蛋白酶以及非甾体抗炎药物等,均可能引发该病症,常见的防御因素也是常见原因,如胃黏液、黏膜屏障、黏膜血流量以及相关的表皮生长因子等均可能引起该病症,造成不良后果[5]。其他因素也可能引发该病症,如精神因素、遗传因素、胃排空因素以及相关的慢性系统疾病等,均可能引起该病症,造成患者发病[6]。病症好发于生活不规律人群、存在家族溃疡史以及长期精神紧张人群,由多种因素导致发病,因而该类群体需要加强重视力度,一旦出现病症情况需要立即就医,以保证患者及早诊断、及早治疗[7]。临床上治疗该病症的方法较多,如一般治疗通过抗休克治疗来改善患者血容量,做好补液,开展胃肠减压治疗,降低胃内容物继续流入腹腔中,有效缓解症状,维持人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8]。药物治疗也是常见的治疗方法,如利用奥美拉唑来对人体胃酸进行抑制,缓解病症,运用杜冷丁来缓解患者疼痛感,运用阿莫西林来降低患者感染概率,以保证患者病症得到及时控制,促使患者早日康复[9]。手术治疗也可以有效地控制该病症,治疗效果较为明显,但患者术后恢复周期较长,需要合理进行术后护理干预,以促使患者及早恢复健康,缩短康复周期[10]。X线诊断是一种常见的诊断方式,该诊断方式应用过程中操作简单便捷,重复性良好,在疾病临床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对于部分隐匿性较强的胃肠道穿孔病症诊断过程中,其敏感性不高,进而容易出现漏诊、误诊情况[11]。螺旋CT诊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诊断方式,相比X线诊断其优势更为明显[12],可以精准地判断患者病症,利用自身的高分辨率优势来进行精准的检测,在扫描过程中不受组织结构重叠因素影响,进一步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13]。同时该方式还可以准确地显示患者脂肪、脏器边界、对游离气体定性,准确分析患者病症,做出精准的诊断。采用螺旋CT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开展诊断分析,利用其直接与间接征象开展分析,也包括游离气体等,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难以发现患者胃肠道壁上的裂隙状破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要求患者在检查前服用含碘造影剂,为各项检查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消除多种因素产生的干扰,以此来提升整体的检查质量,对患者病症开展准确的诊断,判断病症穿孔位置,提升诊断准确率,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良好的支持。

既往研究中,较多的学者进行同类型课题探索,并形成大量的理论,如学者金玉莲等人[14]探索多层螺旋CT对消化道穿孔的诊断及穿孔部位的判定过程中,以回顾性分析方式进行分析,选择消化道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5例患者均经过手术确诊,观察患者不同穿孔部位腹腔游离气体的分布特点,明确穿孔部位及周围组织的CT征象,研究其腹腔积液的分布特点。结果显示,通过多层螺旋CT可以清晰地观察患者腹腔游离气体,镰状韧带,门静脉及肝圆韧带周围积气上消化道穿孔,并且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还可以通过显示破口处黏膜中断,其周围消化道壁增厚及脂肪间隙出现改变,判断穿孔情况,为患者的病症诊断提供精准的数据信息。齐有才等人[15]探索CT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早期诊断的征象及临床价值分析过程中,选择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GP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以回顾性分析方式研究,患者运通GE Pro Speed FI螺旋CT进行检查,将其检查结果与X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CT检查结果更为准确,患者中27例患者出现肝门肝圆韧带间隙积气情况,33例患者存在剑突下隐窝积气情况,8例患者存在腹膜后间隙积气情况,相比于X线检查更具有优势,可以精准地诊断患者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以保证患者及时确诊治疗,提升诊断有效率。覃关道等人[16]深入分析螺旋CT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价值,该研究以回顾性分析方式以73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过病理确诊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均行X线、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螺旋CT检查诊断符合率96.50%明显高于X线诊断的60.30%,说明该诊断方式更优,可有效提升诊断准确率,降低外界因素对诊断产生的干扰,获得清晰的影像学,达到诊断目的。

本次研究结果中,螺旋CT组诊断检出率95.00%显著高于X线诊断的63.33%(P<0.05),说明该诊断方式准确率较高,可以对患者病症进行精准的诊断,明确患者病症情况,降低误诊率与漏诊率。螺旋CT更具有优势,利用自身较高的分辨率优势来降低外界的因素产生的干扰,不会被组织结构重叠因素所影响,清晰地显示出患者脏器边界、积液等,确定游离气体,利用其对气体敏感性来实现精准的诊断。

综上所述,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运用螺旋CT诊断价值较高,可以精准地诊断患者病症,降低漏诊与误诊率,为诊断与治疗提供良好的支持,避免患者病情延误,提升整体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穿孔螺旋病症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青春期病症
頤和園十七孔橋再現“金光穿孔”景象
穿孔瓷盘
奇妙的螺旋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术前术后护理方法探讨
阿呆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