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军事培训中国家形象的传播

2022-02-26 01:48刘云秦淑娟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国家形象教学研究

刘云 秦淑娟

[摘 要] 我国对外军事培训工作以培养知华、友华的外国军事人员为宗旨,是国家外交、军事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国国情”课的教学为例,探讨了在对外军事培训中传播和提升国家形象的原则、策略及方法。在课程体系建设上,不仅要客观全面介绍我国基本国情,还要及时准确讲清国家战略方针,开诚布公解读热门敏感话题;在国情授课内容选择上,应当坚持实事求是、详略得当、“和而不同”、与时俱进,让“中国故事”更有亲和力、说服力;在国情课堂授课形式上,要善于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灵活运用教学前沿理念,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开展实践活动,丰富国家形象的传播途径。

[关键词] 对外军事培训;国家形象;教学研究

[作者简介] 刘 云(1987—),女,山东临沂人,硕士,陆军工程大学外训大队翻译,主要从事军事外宣研究;秦淑娟(1984—),女(土家族),湖南张家界人,硕士,陆军工程大学外训大队翻译,主要从事外宣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E2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1-0070-04 [收稿日期] 2021-05-08

我国对外军事培训工作(以下统称“外训工作”)以厚植人脉资源,培养知华、友华的外国军事人员为指导思想。外训工作作为国家军事外交的重要窗口,在承担培养外国军事人才的同时,也是国家形象传播的一个重要渠道,在增强我国国际影响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正以崛起大国的姿态被世界所瞩目期待,然而,在国际社会公众心目中中国形象的变化却滞后于中国现实存在的变化。在国际社会中仍充斥着“中国威胁论”“新殖民主义”“缺乏人权”的负面声音,受西方媒体舆论影响,不少来华外军学员都带有与我国实际不相符且不客观的“刻板印象”。

“中国国情”是外训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程,其目的是通过向外军留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介绍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向受训国传播中国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服务国家大外宣格局下,“中国国情”课应通过“中国故事”讲述的方式,在外军学员面前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消除外军学员对华的偏见和误解,使其增进对中国文化、政策和制度的认同感,成为我国在国际政治外交斗争中可借助的重要力量。

一、以塑造国家正面形象为主线,构建国情课程体系

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对那些妖魔化、污名化中国和中国人民的言论,要及时予以揭露和驳斥。外训工作作为服务国家军事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传播我国和平发展的大国形象、展示新时期中国军队“和平之师、文明之师”形象的时代使命。为有效塑造和提升国家形象,及时消除外军学员对我国的刻板印象和偏见,构建“中国国情”课程体系应紧紧围绕塑造国家正面形象这一主线,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客观全面地介绍我国基本国情,上好国家形象的底色。“中国国情”课应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军事等多个角度客观全面地加以介绍,传播有关中国的“时间版本”和“特定画面”,向外军学员真实立体地展示中国形象。首先,要讲好历史文化课。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向外军学员展示中华文化魅力,介绍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进程中的历史贡献,同时传播当代中国蓬勃发展的多彩文化,可以让外军学员了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思维方式和民族性格,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价值观。其次,要讲好意识形态课。国家意识形态是“中国国情”课的重要内容,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通过阐述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来龙去脉、科学内涵、基本特征,让外军学员了解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寻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认同。

2.及时准确讲清国家战略方针,树立正面积极的大国形象。“中国国情”课应紧贴国家意志,保持鲜明的政治立场,向外军学员介绍我国当前的发展战略、外交政策和军事方针,着力塑造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国形象。可以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入手,讲述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和高铁建设世界第一等中国故事,介绍取得突出成就的经验,用事实依据使外军学员理解全面深化改革、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深刻内涵;向外军学员详细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体系、“一带一路”倡议、援建非洲的突出贡献等,帮助外军学员深刻领会互利共赢、和平共处、全球治理等我国外交基本原则理念;积极介绍我军执行亚丁湾护航、联合国维和、上合组织联合军演等军事行动概况,塑造我军“威武之师、正义之师、和平之师”形象,使外军学员能够深入了解我军积极防御战略的基本精神。通过“中国国情”课程,在理解我国大政方针的基础上,向外军学员介绍我国在促进社会发展、维护世界和平所作的突出贡献,使其在潜意识中形成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

3.开诚布公解读热门敏感话题,纠正片面扭曲的国家形象认知。“中国国情”课应服务国家利益,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决抵制反华宣传,有理有据予以回应,淡化和消除外军学员因西方媒体的不实宣传而产生的错误认知,充分发挥“中国国情”课在维护国家形象方面的积极作用。针对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热点话题,不仅要讲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更要把我国维护主权的决心、追求和平的政治主张阐述清楚,不仅要让外军学员搞清楚、看明白,更要让其意识到这是不容置喙的底线。

二、优化“中国国情”课程内容,讲好中国故事

在“中国国情”课堂上,国家形象传播的效果如何,取决于我们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和水平,取决于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故事题材、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讲故事。笔者总结了2014年习近平总書记在欧洲学院发表演讲时提到的中国故事的五个要点:具有悠久文明、倡导世界和平、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市场经济、改革带来发展机遇。因此,应注重优化“中国国情”课程内容,在中西古今的坐标体系中选择好题材,传递出中国故事的感召力和说服力。

1.坚持实事求是,避免宣教过浓。开设“中国国情”课,旨在通过讲授我国基本国情,使外军学员个体对我国的情感认同,但对于外军学员而言,强势输出则表现为“宣传味”过浓,容易被视为功利性的说教,授课效果会大打折扣。“宣传味”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把“正面报道为主”理解为“报喜不报忧”;二是感情色彩太浓及过分夸张,片面强调一点而不及其余。为淡化“宣传味”,确保“中国国情”课取得预期效果,授课内容应当实事求是地宣传社会主义中国的整体形象,介绍中国的新发展、新成就,同时应有选择性地、客观地“报忧”,恰如其分地介绍我国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恰恰在于,党和政府不仅有面对问题的勇气,而且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坦诚地告诉外军学员,中国面对的挑战是什么,为解决问题中国做出了哪些努力。

2.坚持详略得当,做到有的放矢。国情一般包含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军事国防、对外关系、教育科技、风土人情等,是十分庞杂的知识体系,但在外训课程体系中,“中国国情”课只是其中一部分,在有限的课程容量和培训时间内,授课内容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包罗万象,应当以多维度宣传国家形象为目标,对授课内容进行合理取舍,每个主题可以围绕个别关键词展开。例如讲授历史专题,中国的过去和现在有太多可以讲述,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可以着重突出中华民族“和”的理念、与邻为善的哲学理念等最能塑造中国形象的元素。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物件、事件和人物作为切入点,将国家形象塑造与民族的历史积淀联系起来。通过历史进程节点的展现,串联起历史脉络,通过重要人物经历和思想的讲述,呈现时代群像,最终探寻“中国何以成为今日之中国”。这种讲述方式规避了全覆盖的“填鸭式”授课,却更容易被外军学员接受,脑海中形成的中国国家形象更为清晰和深刻。

3.坚持“和而不同”,寻求情感共鸣。“中国国情”课的受众是外军学员,他们在语言文字、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政治态度等方面与中华民族大不相同。因此,“中国国情”课的授课不能照搬国内宣传方式,应研究授课对象国的特点,尽量减少意识形态的分歧,寻找中外文化的共同点,减少文化隔阂和阻力。应采用外军学员乐于接受的方式、找到精神共同点、思想共享点和情感共鸣点,以彰显我国强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要讲好文明交融、人民友好的故事,用真情实感感染受训的外军学员。例如在面向非洲学员的国情课上,可以突出中国和非洲人民都重视家庭和睦、尊老爱幼的民族性格,寻找看似巨大文化差异下的“民心相通”,通过讲述中非交流的源远流长,延续中非“患难与共”的主旋律;在讲授茶文化时,可以引入中国援助马里、摩洛哥、几内亚等国家建立茶场的故事,使外军学员不仅加深对中国茶文化的了解,更塑造了中国无私援助的大国形象。

4.坚持与时俱进,运用国际思维。形象是变化的、动态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新阶段,如今的中国已经以一种崭新的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中国国情”课的授课也应顺应时代,在授课内容的选取上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授课教员应树立国际化的思维方式,融合中外。授课中应把握古今,讲中国故事不仅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也要传递更多当代中国的价值理念,突破用简单的文化符号如“文明古国”“四大发明来源地”来塑造中国国家形象,改变外军学员对中国文化认同只停留在“熊猫”“中国功夫”等印象的层面,要让外军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可以结合新时代背景,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展开叙述,突出我国为支持联合国权威、维护和平发展、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等方面所贡献的“中国智慧”,凸显出我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三、丰富国情授课形式,拓展国家形象传播途径

传统的“中国国情”课堂通常以“教”为中心,缺乏深入互动,课堂氛围不够自由活跃,外军学员的学习效果还有待提升。为上好“中国国情”课,应开放教育观念,增加室内教学多元化要素,同时拓展户外教学的内容与样式,最大化地提高“中国国情”课教学效果,确保外军学员认可教学内容的真实性。

1.善用互联网技术,拓展教学载体。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课堂教学正逐步向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中国国情”课堂教学应不断与时俱进,与现代教育先进理念接轨。上好“中国国情”课,可以引入“智慧课堂”技术,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学习环境,将“中国国情”课从有限的课堂内外延到课外,使外军学员随时可以通过智能设备平台获得丰富的数字资源,教员也可以更加科学精准了解外军学员的学习状态、兴趣偏好,从而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内容。上好“中国国情”课,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资源,选择图文结合、短视频等多种形式,丰富课堂内容,将介绍的主题精巧地融入通俗化的故事中,吸引外军学员主动关注和倾听中国声音,可选取《美丽中国》《舌尖上的中国》《辉煌中国》等优秀的国家形象宣传片,借助纪录片的故事性和观赏性,摆脱单调的静态呈现,使得外军学员足不出户便可领略中国的大好河山和民族文化,通过了解中国的超级工程、科技创新和脱贫致富的故事,潜移默化地形成对中国发展成就和政策制度的认知。

2.注重互动交流,丰富教学方法。传统的国情课教学往往着眼于循序渐进地宣讲,过分强调教员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呈现出单向的信息传输特点,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调动外军学员主动了解中国的积极性,中国形象传播的效果难以衡量。因此,国情课教学应以人本主义为指导,在教学方法上善于利用问题式教学,与外军学员加强互动交流。引入翻转课堂理念,线上线下积极互动,通过工作坊形式展开小组讨论和个体发言,让外军学员能够通过国情课堂这个平台展开讨论,用国际视角解读中国。比如以“我眼中的中国”“脱贫攻坚之我见”等话题组织演讲活动,引导外军学员开展社会调查和信息查询,将被动的信息接受变为主动探究,在交流碰撞中加深外军学员对我国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建构了他者视角下的国家形象。

3.深挖文化內涵,开展课外实践。为向外军学员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国家形象,“中国国情”课应积极探索开放式实践教学,将课堂搬到室外,深挖文化内涵,将国情课堂与参观见学、现场观摩等活动充分融合,在活动中深化理解,使外军学员心目中的中国更加具象化。组织外军学员参观驻地城市文化古迹或著名景点,观看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表演,亲身感悟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迷人魅力,在多个层面加深对中国文化基本内涵的了解;组织参观驻地近郊农村乡镇,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生态、新生产、新生活,对比过去旧农村和国外农村现状,让外军学员亲手触摸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国家脉搏;到驻地企业参观,了解我国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生产方式,不仅让外军学员感受到中国企业的发展实力,更是向他们展现我国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决心和实力。良好的国家形象是一国对外交往的旗帜,军事公共外交时代背景下,外训工作肩负着多重使命,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外军面前树立良好的国家和军队形象,促进被交往国家的理解、信任、友谊与合作。“中国国情”作为外训的一门重要人文课程,始终是塑造和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环节,要从国家政治外交大局出发,以塑造和提升国家正面形象为目标,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授课形式,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国家大外交贡献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胡锦山.非洲的中国形象[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俞存华,随鲁平.对外军事培训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

[3]张昆,张明新,陈薇.中国国家形象传播报告(201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Dissemination of China’s Image in Foreign Military Training: Taking Teaching Exploration of the Course of “Facts of China” as an Example

LIU Yun, Qin Shu-juan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ining, Army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LA, Nanjing, Jiangsu 210018, China)

Abstract: China’s foreign military training aims at training foreign military personnel who know and are friends of China.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diplomacy and China’s military diplomacy. Taking the course of “ Facts of China”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inciples,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disseminating and improving China’s image in foreign military train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we should not only objectively and comprehensively introduce China’s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 but also timely and accurately explain the national strategic policies and frankly interpret hot and sensitive topics. In the selec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we should adhere to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appropriate details and strategies, “harmony but difference”,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and make the “Chinese Story” more affinity and persuasion. In terms of teaching forms, we should be good at applying Internet technology to classroom teaching, flexibly use cutting-edge teaching concepts, deeply tap cultural connotation, carry out 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enrich th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of China’s image.

Key words: foreign military training; China’s image; teaching research

猜你喜欢
国家形象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国家形象建设需谨防哪些认识误区
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的道、势、术
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国家形象“加分”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