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的“会计基础实训”混合式教学探索

2022-02-26 08:16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雨课堂课件实训

王 莉

(汕头市澄海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汕头 515800)

混合式教学,即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可以把学生的学习由浅到深地引向深度学习。[1]

针对中职学生手机持有率高、上课爱看手机的特点,笔者以手机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借助“雨课堂”网络教学平台,在“会计基础实训”课程中开展混合式教学。把在线教育与实体课堂的优势相融合,去影响和服务课前、课中、课后的每个环节,构建“永不下线”的网上课堂,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 “雨课堂”及其功能

目前比较受欢迎的网络教学平台有“雨课堂”“蓝墨云班课”及“课堂派”。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雨课堂”作为线上教学的工具。“雨课堂”具有以下特点:

1.1 无须安装手机App

“雨课堂”是由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的一款Powerpoint小插件。教师只要会使用Powerpoint软件,即可运用“雨课堂”进行授课。学生无须在手机上安装任何App,只需打开微信,扫描课堂上教师分享的邀请码即可加入班级,参与课堂的学习,很好地解决了由于需要安装App而导致手机内存不足等问题。

1.2 有的放矢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借助“雨课堂”,教师通过在课前推送预习课件及测试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及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通过查看课前预习相关数据,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对未完成预习任务的学生及时给予提醒,并对学生完成的测试情况进行总结。将测试中学生出错率较高的知识点,作为正式上课的重点介绍内容,有的放矢地调整下一节的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

1.3 实现课堂教学互动

借助“雨课堂”,手机摇身一变成为教师上课的遥控器,学生微信扫码进入班级后,即可通过手机同步接收上课的PPT课件,实现实时答题、弹幕互动,甚至可以通过点击“不懂”按钮及时对不懂的知识点进行标注,真正实现“哪里不懂点哪里”。教师通过平台查看学生反馈“不懂”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重新讲解,促进师生之间的充分交流。

1.4 课后教学数据反馈

课后学生可以通过“雨课堂”查看上课课件,复习巩固所学内容,从而做到温故知新。教师则根据课堂学生的测试和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发布课后作业,并根据学生完成的相关数据分析教学效果,进行教学诊改与反思。

2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以“更正会计错账”为例

2.1 授课对象与方法

“会计基础实训”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中职会计专业一年级的学生。经过第一学期“基础会计”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会计核算的方法、记账凭证的填制及账簿的登记。众所周知,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培养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第二学期开设的“会计基础实训”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进一步缩短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距离。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分别采用情境模拟法、任务驱动法、分组讨论法开展教学,并借助“雨课堂”智慧教学平台,以手机作为辅助上课的工具,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面以“会计基础实训”课程中的“更正会计错账”为例展示如何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

2.2 具体实践展示

2.2.1 课前自主探究

教师根据“更正会计错账”的教学目标制作课前预习课件,并通过“雨课堂”教学平台推送给学生,以便学生利用课后碎片化的时间进行预习。教师则通过平台查看学生的预习相关数据,对于未完成任务的学生及时给予提醒。同时,教师利用插入单选题、多选题的方式同步向学生推送课前测试题,学生在课后合理安排时间完成测试题。教师根据平台相关数据及时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通过课前预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2.2 课中技能内化

教师登陆“雨课堂”授课班级,并将课堂二维码分享给学生。学生通过手机微信扫描教师分享的二维码进入班级,并通过手机同步观看上课的PPT课件。此时,手机成为教师上课播放课件、推送试题、查看相关数据的工具,学生则利用手机查看PPT课件,完成课堂测试题,进行弹幕互动等,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针对“更正会计错账”这一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笔者设计“发现错账—分析错账—更正错账—总结错账”四个环节,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分组完成学习任务。

(1)发现错账。教师将事先准备的模拟实训的记账凭证及账页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核对。通过核对,促使学生发现记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分析错账。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记账中难免会发生错账。发现错账以后,关键是要懂得如何去更正。而要采用哪种方法进行更正,首先要弄清楚账究竟错在哪里,才能“对症下药”。因此在学生发现错账后,教师不是立即告诉他们如何去更正,而是要引导学生去分析错账的类型,即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总结错账的类型无非有两种:一是证对账错;二是证错账错。

(3)更正错账。分析错账的类型之后,就是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更正。结合通过“雨课堂”推送的课前预习资料,引导学生正确选择错账的更正方法。如何根据错账类型正确选择错账更正方法是学习的重点内容,而如何更正错账则是学习的难点内容。为了突出重点、击破难点,笔者在课前根据错账的不同更正方法录制了三个微课:“划线更正法”“红字冲账法”和“补充登记法”。并将微课上传到视频平台,然后通过二维码生成器生成视频观看的二维码。通过PPT将微课二维码分享给学生,学生分组讨论,并扫码观看微课,自主学习,完成错账的更正,对“不懂”的知识点及时在PPT课件上进行标注。教师通过课堂巡视,对学生更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指正。各组完成任务后通过“雨课堂”提交实训作业,最后,由师生进行共同点评。

(4)总结错账。教师通过“雨课堂”查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标记的“不懂”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重新讲解。同时,根据学生分组实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强调。最后,以交互式游戏的形式,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在游戏中,三个袋子代表三种不同的更正方法,以小球代表错账的类型,要求各组选派代表到平板电脑前将小球放到对应的袋子里。游戏生动有趣,学生参与度高,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2.2.3 课后知识迁移

课后,学生通过“雨课堂”查看课堂课件,复习所学的内容,以达到“温故而知新”。教师则对各组提交的实训作业进行批改,有针对性地发布课后作业,并提供拓展性资源,进一步探究学习,实现课后学习的延续。同时,教师利用“雨课堂”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量化和形成性测评,分析教学效果。

3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反思

教师借助“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通过PPT和微信的结合,将信息化技术融入中职会计实训教学中,打造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前的引导作用,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能够实时得到反馈,学生与教师能够充分地进行交流,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2]。

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课前的预习课件宜简不宜繁;第二,需要加强对手机的监督,手机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能成为上课的工具,但是如果控制得不好,它将成为上课最大的阻碍。课后教师应通过“雨课堂”相关数据查看每位学生线上学习的时间,以便后续控制好课堂上学生手机的使用情况,避免个别学生上课利用手机玩游戏的情况;第三,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混合式教学是一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加强对学生的阶段性与过程性评价,以此激励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中来。

猜你喜欢
雨课堂课件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课件综述——《识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