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达”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的应用

2022-02-27 20:58刘雅婧
当代教研论丛 2022年11期
关键词:读思达思达教学法

刘雅婧

(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学,福建 仙游 351200)

英语阅读能力不仅是高考英语考试中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能够有效带动学生听、说、写三项能力的提高,从而推进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读思达”教学法是构建完整阅读教学流程的新型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高中英语文本篇幅较长、阅读难度比较大的困境,给当前的高中英语阅读课堂带来新的思考。“读思达”教学法中的“读”是指从学生的阅读开始,强化学生对英语文本的内容输入,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具体方法。“思”则是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思考,重在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达”则是侧重学生对所读、所思内容的表达输出,教师组织学生对学习和思考的内容进行应用创新。“读思达”教学法在英语阅读课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经历阅读输入、思考内化、创新输出的完整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要在英语阅读实践中积极探索“读思达”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一、当前高中英语阅读课堂的现状分析

1.阅读教学偏向应试化

目前,在高中英语课堂上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已经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使教学效果不理解。阅读教学偏于应试化的理念便是首要的影响因素。在高考的强大压力下,教师所开展的阅读教学更多是以提升学生的应试成绩为主。教师通常会帮助学生预测考试中可能会出现的考题类型,然后结合考题来组织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有时教师会先让学生阅读课后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在阅读文本中寻找答案。这种教学方式更加侧重传授学生的解题技巧,而忽略了学生对英语阅读的整体感知,内化以及输出。在应试化的理念下,学生能够习得一定的应试能力,但是却难以获得思维的发展,这种学习方式忽略了英语学习的根本目的即交流应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完整的教学,更是应试化教育理念的延续。

2.阅读方法有待创新

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的方法仍然是以单一讲述式为主。在学习一篇新的阅读文本时,教师通常会让学生进行课前简单的预习,课堂上教师会利用多媒体来播放示范阅读,然后纠正学生单词的发音。在清除学生对陌生单词的读音和含义理解障碍后,教师便开始逐一讲解文本的含义以及其中蕴含的英语基础知识。[1]即便很多时候教师会增加一定的思考和交流环节,也大多是针对微小的问题所开展的互动思考。这种小范围的改革创新很难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因此,为了提升英语阅读效果,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需要实现阅读教学方法的整体创新,以实现阅读教学的改革。

3.学生综合能力质变困难

在当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仍然处于小幅度的量变过程,难以实现质变的突破。究其原因,除了外界环境的影响,还包括学生自身的原因——很多高中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不浓,他们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环境下更加习惯于教师的直接讲解灌输,而缺乏必要的思考习惯。学生在阅读中缺乏应有的主动性。被动式学习只能让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的积累而难以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这就使得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很难得到实质性的突破,也难以实现量变到质变的发展。因此,学生需要在新的教学方法下提高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强化思维品质,提高英语表达能力。

二、“读思达”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应用的积极意义

1.构建立体化的课堂模式

“读思达”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的应用能够改变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促使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读思达”教学法侧重教师对学生阅读、思考和表达这个完整阅读学习过程的教学设计。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中围绕着这三个环节来进行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不应只关注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应当更加重视学生在整个阅读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能力的提升。英语课堂也不再只是学生收获知识和能力的过程,更是教师尝试教法创新,探索对学生有效指导并实践的重要过程。“读思达”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无论从师生角度还是从教和学的过程来看都推进了英语阅读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了英语立体化课堂模式的构建。

2.推进学生英语深度阅读

“读思达”教学法的应用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认真地开展阅读活动,然后带着任务去深入思考文本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以及实现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性学习。[2]学生在“读思达”教学法的应用下不再只追求对文本的浅层含义理解,而是能够通过阅读对文本进行深度的分析,进而能够更好地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英语表达。“读思达”教学方法下的英语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在阅读、思考和表达的探索过程中开展英语的深度阅读,让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掌握相应的英语主题,全面促进学生听说读写各项能力的全面提升。

3.促进英语核心素养形成

核心素养是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然而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的主动学习,深入思考的基础上的。“读思达”教学方法的整个过程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学生开展阅读的有效方法。在“读思达”教学法应用的前提下,学生在用心阅读中能够深入理解到英语文本的中心思想,深刻领会文本中蕴含的文化和道理,从而能够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针对文本进行思考加工的过程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文本进行分析和思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促进学生思维品格的形成。学生的阅读和思考的成果最终要以表达的形式体现出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英语表达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对输入的内容进行创新表达,从而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素养的形成。“读思达”开展的过程也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素养的形成。

三、“读思达”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应用的具体策略

1.精心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度阅读

学生对文本的有效阅读需要教师的精心引导。“读思达”教学法中读的环节需要教师重点思考两个问题即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和如何帮助学生开展高效的阅读。因此,在读的环节,教师要结合阅读的内容,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实现课堂激趣的目的。[3]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问题链的设计引导学生开展深度阅读。笔者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Unit 4《Natural disasters》的阅读教学为例,在阅读“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这篇文章之前,教师可以首先提出这个话题“Do you know two of the worst earthquakes to hit our country since 1949?”引导学生思考。结合生活常识,学生大多会总结出“the 1976 Tangshan earthquake and the 2008 Sichuan earthquake”。然后,教师可以播放关于两次大地震的影像资料。教师通过直观的影像资料让学生感受地震后触目惊心的场面,从而让学生深入体会地震带给人们的灾难。这样的导入环节能够直接将学生带入到地震的学习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文本的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链来帮助学生获取有效的阅读信息,抓住文本的主要内容,提升阅读效果。问题链如下:

(1)What were the signs before the 1976 Tangshan earthquake?(2)Which data can show that the earthquake disaster is very serious?(3)What disaster did the earthquake bring to the city?(4)How Tangshan was rebuilt after the disaster?(5)Do you know what Tangshan is Like Now?

结合教师所设计的问题链,学生围绕整体文本的输入,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精细阅读活动。

在一系列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有侧重地阅读文本,并能够对文本的结构和层次有更清晰的认识。这样学生能够有效抓取文本中的重要信息,为后面的思考环节做好铺垫。

2.结合文本布置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1)组织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读思达”教学法中思的环节是学生对所获取的英语内容进行头脑加工将其内化的过程。教师在学生阅读活动结束后可以结合文本布置具有开放性思考和讨论价值的任务来组织学生针对文本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在思考中获得新的认知,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认知。[4]如在“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的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挖掘文本的中心含义组织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的加工思考。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任务:“Natural disasters are inevitable,so what do we need to do in our daily lives to minimize them?”。学生在阅读中已经对地震的发生和灾害后果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那么在这个任务的思考中,学生会结合文本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分析思考。学生通过思考可以从国家加强对自然灾害预测系统的构建、学习过的自然灾害常识的角度增强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来避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通过对英语文本内容的加工,学生能够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会全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将知识进行内化。思考的过程既是学生对文本脉络和内容进行头脑加工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结合自身的思维模式,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本质性问题的过程。这样学生才能从具象的知识中获得抽象的道理,并为学生情感的触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2)通过深入思考培养学生情感与态度。情感与态度的形成是学生将道理深入灵魂,纳入认知体系的重要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英语创新和高效输出的重要基础。教师在引导学生针对文本进行思考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中蕴含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人生道理,让学生在深入的思考中体会情感道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如在“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的阅读思考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当前唐山繁华的城市景象,让学生结合当前唐山的发展状况来思考大地震以后唐山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现代化的。通过对课堂内容的扩充,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进行交流“What does the writer mean by ‘slowly,the city began to breathe again’”。在交流过程中,学生能够理解唐山能够度过最艰难的时期离不开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支援,离不开党和国家政策的扶持。学生通过如今唐山的繁荣景象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力量,能够深刻地体会无论遇到多大的灾难都不要放弃继续前行的希望。在对文本文化的思考和分析中,学生能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从而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提升。这种发自内心深处的触动能够为学生的英语输出奠定良好的基础。

3.组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读思达”教学法中“达”的环节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所开展的教学活动。教师在“达”的教学环节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将所学、所思的内容充分表达出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完整的英语阅读过程,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5]如在“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的阅读思考活动结束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针对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进行表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设计一个地震常识宣传手册。各小组学生需要结合本篇课文中的内容以“普及地震常识,提高安全自救意识”为目的来进行地震常识宣传手册的制作。学生在合作中需要考虑受众群体、宣传方式以及内容的生动性等多方因素来设计宣传册。学生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以生动的绘画展现地震前可能会发生的征兆、地震中自救的方法,然后再辅助英文宣传语以及英文总结文字等。学生还可以结合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设计画报的英文解说视频,以此推进地震知识宣传的实践。“读思达”教学法的应用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实践应用,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机会去表达应用,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形成。

总而言之,在新的教育形式下,“读思达”教学法能够给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带来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让教师能够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来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教师要积极探索“读思达”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引导学生重视对英语文本的有效阅读,加深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深入思考,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能够完整地践行英语输入,思考分析和创新输出的学习过程。

猜你喜欢
读思达思达教学法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从教师视角谈“读思达”课堂范式——以“百分数的认识”为例
“读思达”教学法的数学学科实践
浅谈“读思达”教学法之思与行
营造“六和”数学课堂 彰显“读思达”魅力
汽车轴承的疲劳耐久分析与研究
“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探究
姜思达的人生三路向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