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实效性研究

2022-02-27 20:58
当代教研论丛 2022年11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职业

孙 飞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标准的不断提高,以及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越来越重视。2007年教育部专门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提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应纳入到高校的教学计划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重申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当前,我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尚不成熟,研究成果较少,可借鉴的模式和方法不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根据学生群体特征从多元化角度建立体系,实施系统性教育。

一、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的功能定位

教育既具有个体功能,又具有社会功能。所谓个体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人生存与发展的作用。所谓社会功能,是指教育对于促进社会变革与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作用。社会性体现在社会交流、文化传承、科技创新和适用型人才培养。个体性表现在关注学生个体的性格、品格、应对社会需求以及一生发展的综合素质的养成。美国工艺教育学会于1973年发表的文献中认为:生涯教育系整体的教育计划,它包含了学校课程中的每一项训练。它是为所有学生而设计,应视为个体之终生教育。[1]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功能显而易见就是要着眼于学生职业成长,而促进他们的终身发展,使学生过完美的生活。高职院校积极开展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指向性非常明确,就是紧紧围绕着高职教育适应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社会变革和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技术型人才的总目标来进行的。2014年习近平同志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时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讲话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高职教育的社会性、个性特征以及高职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功能定位。

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1.重塑自信心,增强职业自尊

高职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重点是学习、成长、实践、职业准备的规划。在制定学习规划之前,针对学生自卑心理、责任感不强、缺乏学习动力的特点,通过课程、专项心理辅导、多维评价、社会调研、集体活动等手段让学生树立“完整我”的概念,从生理我、心理我、道德我、社会我、家庭我、优势我之中发现自己的价值,优势和不足。在学校、老师给予更多帮助、关怀、尊重和民主的新环境中,挖掘自己的潜力和兴趣,真正地认识自己,找到作为社会人的道德标准,对接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可能接点,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激发学习的动力,唤起学生做人的尊严,重塑学生的自信心,相信自己在未来一定会成为体面的、有尊严的劳动者。

2.激发主体自觉,增强生涯管理能力

学生入学时,并不是都对自己所选专业喜欢和热爱,从众心理和无可奈何选择的多。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让学生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太小,那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专业热情。职业兴趣反映了职业特点与个体特点之间的关系,这种兴趣是可以随着对该事物的认知的增加而发生改变的。[2]学生入学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去了解专业,通过企业见习、参观走访、毕业学生的成长、成功经历报告、行业模范典型人物座谈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主体自觉,找到自己热爱的专业方向,培养他们的专业兴趣和热情,引导做好生涯目标的规划,以及职业经营、职业调试、职业决策等多方面的生涯管理办法,增强生涯管理能力,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

3.强化情感培育,适应成长需求

学生的学习期间,院校要帮助学生做好成长规划。针对学生存在不好习惯的特点,重点帮助学生解决良好习惯的养成,包括思维习惯、时间管理习惯、理财习惯、交友习惯、交流习惯、劳动习惯等,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职业观、成长观。情感是认知学习的重要手段,这些良好习惯和观念的养成,单靠技巧训练是不能完成的,还要通过个性主体直接或间接的情感、实践体验去领悟才能逐步建构。所以在形成和落实成长规划中,要强化情感培育,没有情感的参与,学习将没有深度和持久性。高职学生学习倾向的优势在于有感于新鲜事物,愿意动手实践,乐于参与各种活动。多种社会实践、多种形式的社团活动、班集体活动都有助于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通过参与和体验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情感、思想、价值观,最终达到让学生学会正确的生涯选择。

4.进行职业探索,提高职业素养

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涯发展,主要处于生涯探索、生涯准备、认识自己、认识职业阶段,是职业的准备期,在此基础上,进行职业素养的提高和职业选择。这个时期是高职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对学生职业后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帮助学生进行职业探索,了解行业、知晓行业,明确职业岗位和目标,为就业和创业作好充分的准备。职业探索有以下几项内容:职业核心内容;职业发展前景;薪资待遇;岗位设置及不同行业、企业之间的差别;入门岗位及职业发展空间;职业的标杆任务;职业入门的素质及能力;企业的入职标准;国家层面以及行业的就业和创业政策。[2]院校组织学生通过社会活动了解本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职业技能,找准职业定位。同时,通过模拟、参观等形式,教会学生应聘技巧,为学生能够就业作好准备,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三、高职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效性实践

1.实施通才教育策略,构建全方位的教育体系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是基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个体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的需要而开展的,人的发展是其最根本的价值指向。其教育内容不仅涉及到文化、知识、技能、能力,还涉及到思想、观念、心理、情操等诸多方面。“伴随着职业观的变化,人们对教育的要求日益提高,人们不仅希望学校教育能帮助学生成才,能帮助学生掌握未来从业的知识、技能,满足求生的需要,而且希望学校能满足学生高层次需要,‘使本人知道从事的职业所实现的社会协作性,以及社会价值’,从而今后‘在职业生活中,可以真正地获得自己的生存意义和充实感’,‘是各个人能从事给人的形成带来积极贡献的那种职业’。”[1]因此,必须摒弃纯粹的教条说教和理论灌输,实施“学中做、做中学、参与式、体验式”的通才教育策略,即要开设关注学生职业需求与社会发展动向需求的驱动课程,也要开设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课程。从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社会课程,到活动课程,以课程为教育功能实现的载体,构建全方位的教育体系。

(1)构建开放型课程体系。开放性是实现教育的个体性和社会性驱动功能的需求。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有个体性、有社会性,更具有生产性和实践性。课程的初始概念,被禁锢在校园乃至课堂,校园作为较为孤立的系统,与社会交流的滞后性显而易见。所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课程的根本指向,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实施开放型的驱动课程,既有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也有社会课程。校园、课堂、学生与社会、行业和企业开展互动,发挥课程的实效性。开放型课程主要包含:开设必修和选修的理论课程、行业的见习和实习课程、企业的案例课程、应聘模拟、就职说明会、校友恳谈会、团体辅导、朋辈交流、网络服务,还可以开设资助资料室,共学习自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不同形式的课程,构建较完整的课程体系。有条件的可以在学校开展非经营的企业运营实践,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增强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2)开设多元化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实现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提升个体精神境界功能的需要。实践活动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性毋庸置疑,既应学生的学习倾向优势,又合教育体验式、感悟式的特征。规划教育要依靠多种途径,如,校团委、学生会等团体开展系统化的丰富多样人文素养教育的实践活动,增进学生对职业的体验和感悟,将个体的理解和收获,内化为个体的需要,积淀为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成长观,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活动的开展,要注入“课程”理念,不能为活动而活动,要有系统性设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雇主宣传、技能竞赛、模拟岗位、模拟职业日、职业周活动,乃至各种文体活动要作出指向性的安排,保证活动课程的实效性。

(3)开展针对性的咨询服务。专业和行业相关信息咨询是实现职业生涯发展课程的定向功能。基于学校施教者的非专业化和非企业化,如何才能更准确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和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开展针对性的咨询服务、信息传递是开展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要素之一,包括,请企业的行家里手来学校培训、提供信息、就业介绍;开设就业咨询窗口,为学生提供个人发展的指导服务;建立心理测试系统,为学生选择职业提供建议。学校还可利用刊物、广播、网络媒体对学生宣传写简历、如何面试等经验,为学生就业服务。

2.聚合有效的教育资源,增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的实效性

要保证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实效性,首先解决思想上的认识问题。其次必须发挥多方力量参与进来,聚合有效的教育资源,进行组织和管理模式的再造,构建有效的教育模式。同时借鉴国外的教育经验,增加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的多元评价机制,避免教育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1)树立全过程的教育思想。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关注的既是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素养,职业管理能力提高的过程,同时也关注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道德观的过程,是一种系统教育,必须贯彻于学习的全过程。因此,院校在为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开设的课程既不能是单纯的自我认知、兴趣、性格、求职心理的理论教学,也不能是单纯的求职准备、面试技巧、上岗前的技巧训练。该课程尽管从客观上可以将其定位为方法学课程,但是就其课程的本质属性应该属于综合素质教育课程。邓宏宝博士认为:职业生涯发展课程“兼有人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特性。作为人文课程,职业生涯辅导理应是高等职业院校‘使人成为人’课程的主干和本体”。“职业生涯辅导课程在发挥其人文素质教育功能、帮助学生成为大学的、合格的、文明的‘社会人’的同时,作为一种特殊的专业课程,还应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元专业知识、掌握提升专业能力的方法与策略、培育专业情感等方面有所贡献,使学生成为‘某一种人’、成为理想的职业人方面有所作为。”[1]可以看出,单方面狭隘的课程片面化不能达到生涯教育的根本目的。院校要提高对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课程的全面认识,将生涯发展规划课程作为教育的载体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2)构建新型的运行机制。为了有力地推动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许多国家成立了专门的组织:美国有“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加拿大有“学生顾问处”,澳大利亚有“就业服务中心”,韩国有“毕业准备委员会”,日本有“就业指导部”,法国成立了个性化教育小组(APP),等等。这些组织的特点不是单一由学校成员构成,而是借助了多方力量,学生、社区人员、职场人士、往届毕业生、家长、亲属参与到组织中来。美国在有的城市建立“社区生涯教育联盟”,法国借助于大学生就业服务协会等团体的作用,芬兰一些高校则构建了由学生个人、学院、校外力量共同组成的整体辅导模式,以多种形式开展教育的实践活动。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了近距离的职业探索和聚合了教育资源。

目前,我国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在运行机制上没有突破,思维受限于学校和企业,运行机制容易走向两个极端,或者是学问化倾向,或者是单纯的职业辅导倾向。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的人文、专业双重属性来看,把思想品质教育和专业教育合二为一的有力组织是院校的学生工作部,教学团队应是既有专业背景,又能做学生工作的团队。根据实际情况,院校可以采取在不同专业的系部培养学生工作的干部从事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这一群体既有一定的本专业知识和认知,也对学生工作有一定的研究和实践。因此,选择在学生工作部成立生涯规划教育教研室,教学团队由各系部专业教师、学生干部构成,突破原有的组织管理模式,再造将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在一起的新的组织管理模式,形成新的运行机制,落实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的根本属性,不失为一种可以尝试的方法。

(3)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教学模式构建的科学性直接影响教育的实效性。专业教师不仅仅是教授专业知识,也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辅导和教育。国外教育发达国家的专业教师不仅教专业课,而且也要教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课,很多教学内容也由专业教师自己根据专业、行业的要求进行编写。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加之缺乏生涯教育培训,更多的专业教师不愿意,也不会上职业生涯规划课,尚未形成较成熟的教育教学模式。加大对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建立专业教师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的激励机制,建立一支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是院校一项重要任务。同时,院校积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交流,借助多方力量搭建互动平台,并发挥学生骨干的积极参与作用,形成全员参与的局面,突破原有教育的随意性和片面性,聚合有效的教育资源,构建以专业、思想教育融合为主导,专业课程为载体,社会多方为平台的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保证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职业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我爱的职业
曼巴传奇 KOBE20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Kobe Bryant beats Michael Jordan’s career poi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