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模式研究

2022-02-27 20:58蔡依璇
当代教研论丛 2022年11期
关键词:育人校园思想

蔡依璇

(德州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德州 253023)

由于新媒体的传播性和互动性均高于传统媒体,因此广泛有效的应用新媒体平台可以帮助高校及时准确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科学精准的给予学生指导帮扶。新媒体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将学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融合起来,从而达到思政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目的。

一、新媒体的内涵及发展趋势

1.新媒体的含义

随着“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继广播、杂志、报纸、电视四大传统媒体成熟发展之后,新媒体诞生了。新媒体是在社会各行各业相互间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由传统的口耳相传、纸质媒体、广播电视等旧的形态,转为利用网络和数字等技术,通过卫星、通讯网络等渠道,利用电脑、手机终端向用户提供生活娱乐信息、满足即时沟通需求等的新型传播形态。

伴随现代新型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媒体开始被广泛地应用到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传播模式也不断更新。根据著名新媒体学者石磊的定义,把新媒体分为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媒体三种类型。[1]第一,网络媒体。当今时代,阅读网络资讯、看电影、视频聊天、阅读电子书籍等生活方式已经逐渐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已经悄然发生改变。第二,手机媒体。手机的信息传播能力方便快捷,手机媒体的广泛普及使现代社会人们的思想交流渠道不断延伸,信息传播也更加便捷。第三,数字电视媒体。数字电视媒体是指电视信号的处理、传输、发射和接收过程中使用数字信号的电视系统或电视设备。[2]基于交互性和数字性的特征,数字电视媒体在提升人们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当前,新媒体技术不断的发展并逐渐完善,各类新媒体平台层出不穷。作为一种全新便捷的交流传播媒介,新媒体极大提升了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人们不得不适应社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但也导致了人们对手机、电脑等新媒体的依赖度越来越高。新媒体技术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状态上的变化,网上支付、网上购物等消费模式也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习近平同志指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3]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新媒体发展的重视,即提倡新媒体找准定位,遵循其发展规律,发挥更大优势。

二、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联性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得到提升

新媒体内容丰富,具有强烈的视觉美感,形式多样。当代大学生的猎奇心态以及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使得他们成为使用现代新媒体的主力军。相较于传统媒体的局限于座谈、讲座、发放资料等传播教育内容的方式,新媒体的发展有利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大学生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学习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而新媒体信息开放性的特点正符合当下学生学习发展的需求。例如,教师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文章,搭配精美的视频和图片,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性,贴合大学生的心态,能够提升思政教育成效,从而达到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目的。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得到完善

新媒体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它的发展使大学生不再局限于书本、讲座等传统的信息接收渠道,它逐渐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学生可以通过电脑、APP、手机、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获取海量的信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件资源、运用音频、视频等资源创建生动有趣的课堂,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的发展不仅凸出了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更增加了大学生自我展示、讨论交流的便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诉求,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需求,实现个性化的管理和服务,有效提升学生管理的效率,优化学生管理。教育工作者可以依托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信息交互性强的特点第一时间将党的方针政策传达给学生,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得到提升

基于当前新媒体的发展与普及,信息技术越来越便捷,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受新媒体的影响,也开始逐渐转变原有的学习方式。首先,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型、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师借助视频、微信、微博、邮箱等新媒体平台关注学生学习和生活动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其次,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说教的教育模式。新媒体的发展解决了教师一味的将思想灌输给学生的传统授课模式带来的弊端,教师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性格、兴趣和生活习惯切入他们乐于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新媒体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观察了解学生心理动态的便利条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切实帮助到学生,提高育人实效。最后,在当前新媒体迅速发展的环境下,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集中精力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有组织、有重点地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方法及载体等方面的研究力度,创新在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方向。

三、基于新媒体创新高校学生工作育人模式相关路径

1.新媒体创新学生工作育人模式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之前传统的理论式、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大学生的需求创新学生工作模式,创新学生工作育人方法势在必行。微信、微博、QQ、手机报等新媒体应用平台已经成为学生工作中的新兴载体,并在高校学生工作的运行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优势。这些新媒体平台能够通过语音、图片和文字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使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快速的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及心理状况。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间需要行为和思想的互动,新媒体平台打通了学生和教师沟通交流的渠道,使学生能够发挥他们的创新性和主动性。新媒体平台让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大学生主动性得到发挥与提高有利于学生开拓思维,培养创新思维方式,开阔眼界,完善自身知识架构。新媒体平台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有利于教师不断创新学生工作的方式方法,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拓展全新领域。

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育人模式具有积极影响。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新媒体获取海量的知识,第一时间了解到国内外发生的新闻热点事件,以及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各类法律法规政策、就业信息等。现代大学生经常会出现情绪不稳定、心理状态异常等状况,依靠新媒体虚拟性的特征,大学生可以在网上畅所欲言,宣泄不良情绪。高校的心理健康教师也可以通过在线交流的方式为大学生解答心理困惑,在思想相互交流的碰撞中使学生的心理状态得到缓解,提高教育、育人管理的实效性。

2.优化新媒体环境,实现高校思想政治育人工作实效

当前新媒体的育人功能的实现程度依旧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高校新媒体中没有实现有效可控的媒介环境支持,而良好的新媒体环境正是实现新媒体育人的根本条件。校园新媒体不仅是一个信息交流传播的渠道,更是高校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责任的重要载体。高校只有有计划性、针对性的打造校园新媒体,才能真正将新媒体的育人功能发挥出来。

实现校园新媒体育人实效需要科学发挥新媒体的自觉性。校园新媒体在发挥其独特影响力的同时,需要学生自主判断和选择信息,因此科学利用校园新媒体的自觉性是实现新媒体育人功能的内在条件。

实现校园新媒体育人实效需要媒体传播内容多样性的统一。媒体所承载的信息内容是决定其影响力大小的关键因素,高校新媒体管理者和新媒体平台需要紧密结合当代青年大学生不断变化的思想行为特点,助力培养能够适应新时代发展、被社会需要的、能够全面实现自身价值的优秀高校大学生。

3.运用新媒体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

为最大程度上实现校园新媒体育人实效的预期目标,高校系统必须全面的规划布局,创造校园新媒体育人实效的实现路径。

(1)优化校园新媒体育人环境,实现校园新媒体的基础育人实效。高校应在先进网络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优化校园新媒体环境,为校园新媒体实现育人功能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首先,应该建立覆盖范围广且畅通的校园网络,以覆盖校园全域的网络体系为硬件基础,为校园内各类新媒体平台发挥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等育人功能创造基础条件和良好环境。其次,应该为广大学生和教师提供安全丰富的网络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最后,要加强校园网的安全防护体系。结合校园网用户群庞大、多种媒体形式相互融合的特点,校园网的网络安全技术防护工作是各项工作中的重点。

(2)引导大学生科学利用校园媒体,提高受众群体的综合素质。新媒体传播的信息有吸引力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发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实现自我教育和育人功能的有效价值。高校需要通过课程主渠道的作用,不断增强学生获取、识别、接受新媒体信息的能力,这是当代大学生在网络时代最基本的新媒体素养。现代社会新媒体信息鱼龙混杂,很多信息并不健康、积极、阳光,这就需要大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甄别及选取信息的能力。为了使大学生真正提升接受分辨新媒体信息的能力,高校可以结合课程教学,将新媒体素质教育渗透进课堂中,结合“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如何有效辨别新媒体平台的海量信息,提高信息的获取分析和识别能力。另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结合社会热点关注事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和核心价值观,助力校园新媒体育人功能的提升。

高校还应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新媒体资源的利用能力。为提升大学生正确利用新媒体资源的能力,一方面,高校可以在每学期通过发放知识手册、征集优秀新媒体作品等方式组织新媒体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自身获取整合新媒体资源的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组建相应的学生组织、兴趣团体开展参观学习新媒体平台运营知识等方式,鼓励学生利用新媒体进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提高自身提取有效资源的能力。

(3)培育校园新媒体精神,丰富校园新媒体传播内容,营造和谐氛围。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新媒体文化的核心内涵,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园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将校园精神文化融入校园新媒体平台中,使具有校园特色的文化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发展。

高校可以尝试完善校园新媒体宣传体系,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更新建设宣传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让校园新媒体成为学生行为规范、人格塑造等育人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为激励文化创新,实践育人价值,打造校园新媒体特色品牌,高校应积极优化网络育人环境,拓展校园新媒体平台新功能,突出活动特色,增强校园新媒体活动的影响力,使校园文化活动在新媒体时代换发新的生机活力,助力高校新媒体育人功能的实现。

四、结语

高校校园媒体育人功能的发挥要在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的驱动下,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以柔性方式潜移默化的渗透提升育人水平与成效,不断强化校园新媒体育人功能的可持续发展,以实现校园媒体的育人功能,促进育人效果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育人校园思想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