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科研工作的现状调研及提升途径

2022-03-01 02:28刘惠娣王北一
高教学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科研提升高职院校

刘惠娣 王北一

摘  要:科研实践和教学工作紧密相连,前者为后者提供有力的保障,对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具有促进作用。为充分掌握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工作实际状况,文章以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校内进行了学校教师科研工作的现状调研。通过问卷作答的方式,从调研样本的基本信息、科研工作现状、科研工作目的、科研工作困难和需求等方面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得到对应的调研结论,并提出提升教师科研工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现状;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4-0180-04

Abstract: Scientific research practice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eaching work. The former provides strong guarantee for the latter, and promotes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teaching quality. In order to fully grasp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 this paper takes Guangdong Polytechnic as an example to carry 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of school teacher.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data are carried out from some aspects of the research sample, including basic information, current situ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and purpos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difficulty and demand of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The corresponding research conclusion is obtained, and the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teacher's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is proposed.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 scientific research; current situation; promotion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近年来,从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强校工程”、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广东省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高校科技/社科统计等工作中,可以看出科学研究工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

实际工作过程中,高职院校教师既是进行教学工作的主体,也是从事科技创新工作的主体。教师的科研实践对于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而言更是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已成为评价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成效等方面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当今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有效提升教师科研水平,达到以科研促教学,这成为了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工作之一。切实掌握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现状,并为其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激励机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这可鼓励学校在科研工作方面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从而反哺和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充分实现高职教育的教学价值。鉴于此,为了从整体上了解我校教师的科研工作现状,优化我校的科研环境,助推我校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提升我校科研水平,因此开展本次调研。

一、调研内容和方式

调研采用自编问卷的形式,其内容涵盖基本信息、科研工作现状、科研工作目的、科研工作主要困难和需求等问题。本次调研采用网上作答方式,通过问卷星进行推送,共收回有效问卷133份。

二、调研数据分析

(一)调研样本基本信息

从性别类型看,如图1(a)所示,女性教师占63.91%,男性教师占36.09%。从年龄分布看,如图1(b)所示,30~39歲教师占51.13%,40~49岁教师占28.57%,30岁以下教师占16.54%,50岁以上教师占3.76%。从最高学历学位层次看,如图1(c)所示,全部教师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硕士研究生学历占84.21%,本科学历占14.29%,博士研究生学历占1.5%。从工作岗位情况看,如图1(d)所示,专任教师占76.69%,行政人员占16.54%,辅导员占6.02%,其他占0.75%。从在学校工作时间分布看,如图1(e)所示,0~5年教师占36.84%,6~10年教师占25.56%,11~15年教师占21.05%,16~20年教师占10.53%,20年以上教师占6.02%。从职称分布看,如图1(f)所示,中级职称教师占51.13%,副高职称教师占20.3%,初级职称教师占15.79%,正高职称教师占1.5%,无职称教师占11.28%。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30~39岁年龄段居多;女教师比例明显高于男教师;大部分为硕士研究生学历,博士研究生学历很少;专任教师居多;在学校工作时间在10年以下居多;职称绝大多数分布在副高、中级层面,正高很少。

(二)科研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

就科研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而言,如图2(a)所示,53.38%的教师认为很重要,33.83%的教师认为重要,11.28%的教师认为一般,0.75%的教师认为不重要,0.75%的教师表示不确定。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都赞同科研对于学校的内涵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

(三)对学校科研氛围的认识

针对学校科研氛围,如图2(b)所示,49.62%的教师表示学校科研氛围一般,23.31%的教师表示科研氛围浓厚,21.05%的教师表示整体科研氛围不浓厚,仅有5.26%的教师认为学校科研氛围非常浓厚,0.75%的教师则表示不清楚。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到,我校总体科研氛围良好,但仍有可提升的空间,需进一步加强。

(四)学校目前科研激励机制

对于学校目前科研激励机制,46.62%的教师认为目前科研激励机制不能调动科研积极性,30.08%的教师表示目前科研激励机制能调动科研积极性,23.30%的教师则表示不清楚。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到,学校目前科研激励机制未能积极调动全体教师投入科研工作,仍需要进一步改善。

(五)教师科研工作的时间投入

教师科研工作的时间投入反映出参与科研的态度和实际付出,以每周投入科研工作时间为观测点:5 h以下占52.63%,5~10 h占21.05%,从未开展占9.78%,20 h以上占6.77%,10~15 h占5.26%,15~20 h占4.51%。这可以看出,我校教师对科研工作的时间投入较少,这可能与我校科研条件不足、科研激励机制欠佳、教师自身因素等有关。

(六)教师自身科研现状的满意度

从教师自身科研现状的满意度来看,51.13%的教师对自身科研现状的满意度一般,37.59%的教师不满意自身科研现状,10.53%的教师满意自身科研现状,0.75%的教师表示非常满意自身科研现状。

(七)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数据结果显示,69.17%的教师表示“愿意,但有困难”,27.82%的教师表示“完全愿意”,3.01%表示“不愿意”。从中可以看到,我校教师对科研工作持有不同的态度,绝大部分教师对待科研工作不反对或者不抵制,甚至有一定的兴趣与热情。

(八)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主要目的

科研目的是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内在动力,在科研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等。76.69%表示是“职称晋升”,70.68%表示是“科研能力提升、提高学术水平”,58.65%表示是“实现自我价值”和“学校考核和任务要求”,42.86%表示是“获得科研奖励和荣誉”,34.59%表示是“科研兴趣和爱好”,31.58%表示是“社会和职业责任感”,2.26%表示为“其他”。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职称晋升”和“科研能力提升、提高学术水平”是我校教师当前开展科研工作的主要目的。

(九)教师开展科研工作遇到的主要困难

对于教师开展科研工作遇到的主要困难,如图3所示,84.21%表示是“教学任务或其他事务太多,缺乏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科研”,65.41%表示是“难以形成科研团队力量,缺乏团队合作”,50.38%表示是“科研经费及投入不足,学校科研条件不能满足科研的需要”,45.86%表示是“不懂科研方法,缺乏指导,缺乏学术交流等”,43.61%表示是“个人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经验不足”,41.35%表示是“学校科研经历和考核机制不足”,35.34%表示为“科研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手续繁琐”,24.06%表示为“科研难度较大”,22.56%表示为“学校整体上‘重教学、轻科研’”,10.53%表示为“对科研无激情,科研意识差”,3.76%表示为“其他”。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教学任务或其他事务太多,缺乏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科研”和“难以形成科研团队力量,缺乏团队合作”是我校教师开展科研工作遇到的主要困难。

三、调研结论

从本次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到,目前学校的科研工作有喜有忧。喜的是学校的科研工作呈现出逐渐向好的态势,科研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研基础,而且具有一定的潜力;忧的是科研工作与学校内涵建设、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科研效果仍然相当有限。

(一)学校科研队伍整体不强,高职称、高学历教师较少

从调研结果来看,硕士学历和中级职称的教师多,博士学历和高级职称的教师少。此外,近年来学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科学研究工作方面也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不高,因而导致学校的科研队伍中缺乏骨干和带头人,教师队伍整体科研水平不高。

(二)科研意识和科研氛围不够浓厚,科研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全校的科研氛围还不够浓厚,教师的科研意识还不够强。有相当部分的教师从事科研的目的是职称晋升,科研工作往往是为了研究而研究,质量不高。一旦职称评审通过,达到既定目标后,就进入科研“休眠期”,从事科研工作的功利性较强。另外,部分教师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不够明确,知识能力和研究深度还要加强;部分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的科研训练,科研基础能力较弱,不熟悉科研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在遴选课题、搜集资料和如何开展研究等方面还比较迷茫。

(三)教师的教学任务压力太大,缺乏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科研

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特别是青年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课。在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后,可能还要承担班主任及指导学生实训、见习、实习等工作任务。大部分教师在科研时间和精力方面难以得到充分保证,无暇科研,更谈不上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

(四)学校对科研的重视程度不够,科研环境欠佳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教学、轻科研”的现象,对科研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没有很好地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科研政策不夠宽松、科研体制机制不能很好地调动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科研投入不足、科研平台和科研条件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师的科研需要。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教师应与时偕行,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进而支撑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以此更好地适应日新月异的高职教育发展,更全面地满足学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强化和革新,保证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的科学研究基础比较薄弱,科学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科研工作需要学校上下形成合力,努力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让教师主动做科研、想做科研、有能力做科研,以此带动和提升学校整体的科研水平。

(一)充分认识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科研意识

要合理突出科研地位,正确认识教学与科研的共生、协同和相互促进作用,在增强科研能力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做到科研和教学的有效融合;要强化科研责任,认真反思,扭转“科研非必需工作,可做可不做”的错误观念,提升每位教师的科研贡献率。

(二)完善科研激励制度,激发科研创新活力

学校要根据国家、省市等政府部门“放管服”的政策,制定适合我校实际发展的科研政策和体制机制,松弛有度,用好政策、用活政策。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尽可能地减少教师在路上的时间,多花时间在具体研究上,少走弯路、少跑腿,让学校教师无后顾之忧、专心搞科研。进一步优化科研奖励政策,让广大教师享受到科研红利,最大限度地调动科研工作积极性。

(三)探索建立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互换机制

当下教学任务繁重,教师精力分散、疲于应付,学校可以积极探索建立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兑换机制,实现不同工作量之间的互通互用,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二者的兑换比例,充分发挥教师的兴趣与特长,让精于教学或精于科研的教师脱颖而出,避免一些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因为其他工作量较大而影响了科研工作的开展。

(四)加强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提高科研工作水平

科学研究不能靠“单打独斗”,需要有相应的平台和团队来协同推进。要建立多个高水平、跨学科的应用技术创新平台和技术服务平台,注重跨学科协同合作,有效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拔基本条件好、有创新意识、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跨学院、跨专业组建科研创新团队,形成团队研究合力。建立健全团队培养机制,充分发挥“以老带新”的优良传统,在科研方向的确定、科研方法、论文撰写、项目申报等方面发挥“传、帮、带”作用。

(五)加大經费投入,保障科研条件,搭建科研学习交流平台

学校要加大科研方面的投入力度,努力改善现有的科研基础条件,尽可能地满足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需要,包括经费的支持、科研仪器设备、实验室、科研资源、数据资料等。搭建科研学习交流平台,不定期邀请在相关学术领域中有所造诣的校内和校外专家开展专题讲座;以学术沙龙的形式,邀请科研工作先进教师分享工作心得,传授科研技巧和方法;邀请行业、企业人员介绍行业、企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技术难点,发现研究切入点。为教师多提供学术交流和培训的机会,有助于教师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学科的前沿动态,从而启发思维,激发灵感。

参考文献:

[1]刘燕.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5):54-59.

[2]乔文妤,王骁.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现状与提升对策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28(10):110-113.

[3]刘兆媛.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天津科技,2015(2):7-11.

[4]鲍都娇,吕佳,王薇菁.高职院校教师科研工作现状分析与研究——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40):115-116.

[5]彭友华,谢海琼,王欢妍.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现状调查报告——以怀化职院为例[J].科教导刊,2019(19):191-192.

猜你喜欢
科研提升高职院校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