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借助群文阅读提升高中学生的阅读水平

2022-03-02 21:05王瑜红
新课程 2022年10期
关键词:群文议题高中生

王瑜红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高级中学,甘肃 甘南)

为更好地提升高中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对影响学生阅读与理解的问题展开调查,根据学生的反馈以及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反映出的问题,转变教育理念,确保阅读教学的质量和丰富度。在其中,影响高中生阅读水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是学业繁重,学生在课堂中缺少相应的阅读时间。其二是学生的阅读与理解,往往只停留于文字的表面,无法深究隐藏于文字背后的人文内涵。其三是学生无法坚持教师传授的阅读与理解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学习与实践之中,最终提不起阅读兴趣。

一、与群文阅读有关的教育概念

(一)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概念,在于保障高中生每节课的阅读时间,并维持在固定的范围之内,只有从教育中解决高中生阅读时间不足的问题,才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升高。此外,研究高中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可知,阅读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这是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注意到的内容,也只有将人文主题类似的文章组织于同一主题中,并通过师生交流和阅读方法传授,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本分析能力,才能解决广泛存在于高中生群体中的求同阅读质量不高、聚合性思维不足等弊端情况。更重要的是,主题阅读这一概念可以通过对文本内容的类型划分,从固定的角度切入阅读教学之中,这样的改变可以让高中生的阅读思维和处理文本信息的方式发生转变,以达到培养聚合性思维的目的,使学生在相似的阅读主题研究中更好地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和阐述的问题。

(二)单元阅读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一旦无法理解单元阅读这一概念,并在其中运用教师指导的方法进入深度阅读状态,将会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受阻,具体表现为:难以在阅读中保持长久的专注力,也无法通过逻辑分析掌握文本内涵和写作结构,这将使高中阶段学生的思辨力有所下降,也会进一步影响到群文阅读教学的成效。正因此,教师应以课本中固有的单元为主题,整合内容的同时,设计与编排教育教学计划,使学生进入思维阅读状态,也能够强化学生对文章之间潜在关系的了解。此外,思维阅读状态的概念,在于从高中生大脑提取文字信息的机制出发,提出阅读与逻辑分析结合的概念,使学生能够在单元关联性阅读中掌握文本阅读的节奏以及分析文本内涵的方法,最终成为一个具备深度阅读能力的学生,这是当代高中阶段学生所必须具备的。

二、群文阅读的特点

(一)模拟真实阅读状态

对真实的情景与氛围进行模拟,是群文阅读的第一个特点,这种概念的出现,解决了高中生课堂注意力、阅读记忆力、文本理解力降低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语文课堂必须具备的教育要素,也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利于自身理解的氛围中,整合文本知识,筛选和提取隐藏在文字中的重要意象。实现这一教育理念的工具和载体,是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以及对教学呈现方式的转变,通过教学信息化、教学可视化的融入,可将学生带入真实的阅读氛围之中,帮助学生理解作者阐述的思想感情,使学生根据作者写作的节奏,理解文本内容,掌握解答阅读问题的技巧。

(二)重点突出阅读能力的锻炼

对文本内容进行概括,对作者阐述的思想进行逻辑分析,对文本内容的结构进行评价以及发现更多的文本要素,是训练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条件,也只有基于上述几种教育教学要素,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重点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以及逻辑分析能力,才能从系统的层面拆解教育要素,从结构层面进行多种阅读方法的指导。正因此,需要对群文阅读和单篇阅读的优劣势展开分析,以便将教育重心落实于群文阅读上,在讲解知识的基础上,帮助高中生克服固有的阅读问题,使其能够通过自主阅读和群文分析,读懂、学会高中生必备的知识。

三、借助群文阅读提升高中学生阅读水平的策略

(一)依托教材,确立群文阅读的议题

从思维灵敏度和大脑的发育程度来看,高中阶段的群文阅读教学应拓宽研究范围,以便从开放性、统筹性和延展性阅读议题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开放性议题中思考时代背景与文本内容的关系,在统筹性议题中把握群文阅读的焦点和要素,在延展性议题中探讨更多的文学要素和知识内容。

例如,按照人教版教材必修二,第一单元《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的主题内容,确定群文阅读的议题,可使学生在三篇文章的对比分析中,了解不同文章的意境美和结构美,并通过图片、视频等可视化信息,在文本分析之上形成不一样的感悟和体验,最终在个人的辩证思考中把握三篇文章的共同特点,从而具备深刻阅读、辩证阅读能力,以具备人文意识和从美学角度进行阅读和文本分析的思维。正因此,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需要提炼教材中的主体,以确定群文阅读的议题,并结合各种数字设备达到教育教学信息化、可视化的要求,使学生在感官体验和逻辑分析中,在阅读中掌握人文类、表达类、阅读类文章的差异,提高自身的文本阅读能力。

(二)围绕议题,组合群文阅读的文本

由于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在阅读中开始出现注意力和思辨力不足的问题,语文教师必须在群文阅读中重视议题的选择和从议题中进行教育延伸,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阅读教学课堂紧紧围绕议题进行人文性的探讨和文本结构的分析。可见,基于议题进行文本内容的解读,反而能让高中生有动力通过自身的逻辑分析去探索群文阅读中文本组合之间的差异化特征,使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更加多元,教育教学方式更加立体,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更加充分。

例如,阅读感受力和文本分析能力的提高,是由大量的文化知识积累所带来的,只有高中生的阅读总量达到了万字左右,才能使其更好地掌握进行阅读与理解的要素,并使自身的文化视野扩大和逻辑分析能力逐级提高,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进行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时,根据高中生的能力发展曲线,循序渐进地提升群文阅读的难度,并紧紧围绕群文阅读的议题,锻炼学生的认知力,这样才能将群文阅读课堂的难易程度控制在学生可理解的范围内,避免高中阶段的学生出现探索力缺乏、学习体验感不充分的问题。最后,阅读文本的来源以及群文阅读议题的确定,可依照现有教材选择,也可以按照学习顺序在课外读物中补充,其重心在于确定阅读提议和教育板块,并通过对内容的编排,起到加强阅读能力的作用。

(三)紧扣议题,开设阅读实践活动

在群文教学期间,学生往往无法将教师传授的阅读知识应用于课后实践之中,这种问题的出现,反而让高中生的阅读能力受到了局限,为了使高中生有更多的时间对教师传授的阅读方法进行内化和吸收,教师应通过教育信息化、教育可视化的手段,为学生创设出真实的阅读实践情境,使学生紧扣议题,分析群文阅读中各篇文章的类型以及教师提出的问题。此外,教育可视化这一概念的出现,更利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沉浸在教师虚构出的阅读情景之中,这将加深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但从侧面进行研究,也能创设出作者进行文本创作的社会背景,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文本中作者表达的英雄主义或激昂的精神。

例如,有一种旷达叫醉卧沙场的群文阅读教学案例中,指导教师为更好地将学生带入情景,首先通过教学可视化的方式,将奔马、马踏飞燕的图片融入教学之中,这种调动感官的体验不仅使学生的大脑认知发生了变化,还为后续的阅读教学工作进行了情景铺垫。在此后,教师引出《凉州词》《使至塞上》等群文阅读文章,并通过播放音频等方式,强化学生对时代背景的认识,可不断对高中生的思维状态产生刺激,使其能够结合时代背景要素,分析群文阅读中的问题,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和阐述的精神。所以,教师在进行实践活动研究时,需要不断对教育可视化的概念进行思考,以开发出情景氛围感充分、教学主体结构划分分明的课堂关系。

四、结语

为更好地将群文阅读应用于语文教学之中,首先,应对主题阅读、单元阅读概念进行探讨,以加深高中生的阅读感受,并从教育研究中解决高中生文本阅读不投入的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其次,从高中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层面进行教育探讨,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思维分析能力的联系密切,往往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依托教材,制定群文阅读的议题,给予高中生充足的阅读时间。最后,为了将教育教学的重心落实于群文阅读上,教师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还需帮助高中生克服阅读与理解层面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猜你喜欢
群文议题高中生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70年中国政治学议题变迁与转向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群文活动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