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渗透学科核心素养路径例谈

2022-03-02 21:05缪海莉
新课程 2022年10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科核心

缪海莉

(甘肃省临洮中学,甘肃 临洮)

在教育教学体系改革的进程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逐渐凸显出重要地位,高中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语文学科教育,培养学生语言素质能够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得以实现。将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既符合新时代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又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

在社会进步、全民素质提高的时代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学生的语文素质,各高中学校为符合教育教学的改革要求开始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进行语文学科教学的开展,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激发学生兴致,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推动学生思维发展,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高中语文课堂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现状

在高中阶段开展语文教学不仅要保证增加学生知识储备,更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其学科素养,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保障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人才的培养,而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更要加强对核心素养的重视,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全面渗透学科核心素养。但就目前高中语文教学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积极性,核心素养不高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囿于传统教学思维模式,学生更习惯于被动听讲、被动回答的学习方式,不善于自己主动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思考与探索机会不多,更别提相应能力的提升。在这样被动学习的氛围中,当语文教师在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时,学生也是一知半解,无法提高兴致,甚至无法跟上教师的步伐。例如,学生很难进入古文鉴赏类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认为古代的知识与我们现在所生活的时代甚远,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在现实中运用的机会也很少,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在学习中也不积极与教师进行交流,这不仅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还阻碍了经典文化的传承。

(二)与社会现实偏离,实践能力不足

现在的高中生几乎都是家庭、学校两点一线,大多时间都待在学校,与教师接触的时间甚至比家长都长,所以大多数学生无法全面、充分地了解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因此,教师会更加注重学生生活技能的培养,在实际语文教学课堂中会引入一些必要的发展技能,但是,学生自己缺乏主体意识,所学到的东西并未灵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核心素质,社会生活的各方各面都充满着语文核心素养,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才能有效提升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

(三)核心素养拓展活动形式缺乏多元化

语文教学体系的改革对高中语文教师提出更高要求,要求教师善于将各种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中,并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眼球。教师在讲解不同类型的语文知识时,大多都采用单一的文字解说方式进行讲解,或者通过单项教学方式进行讲解,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例如,教师在讲解诗歌、散文类知识时,主要围绕文章内容通过惯用的口头讲解进行文章分析,这一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同时还对学生的思维发展造成一定阻碍。如果采用角色扮演等具有区位性的活动形式,更利于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保障核心素养的高效渗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高中语文课堂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路径

(一)培养语言构建与运用素养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中,教师可以通过口语交际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构建与运用素养。高中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加强语言知识的渗透,更要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语言构建与运用素养会受到语文课型等直接影响,选择合适的课型对学生来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目标科学选择阅读教学体系。在开展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加强语文内涵的渗透,更要重视学生文章写作的连贯性。学生想要创作一篇优秀的文章,不仅需要智慧思考,同时还应具备较高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因此学生要掌握不同类型的表达方式,如记叙、说明、抒情、议论等,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在开展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表达能力、倾听能力的提升,更要帮助学生形成语境意识,使学生能够根据交际场合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语言构建与运用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口语交际能力中得到充分体现。另外,高中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时,要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引发学生思考,并在其中融入各学科的知识内容,以此提升学生各类语言的运用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的路径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思维发展是所有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也就是说无论是写作教学、阅读教学,还是综合实践活动都需要建立在思维发展的基础上。高中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第一,思维方式。思维方式主要是指人们思考问题、看待事物的思路。一般情况下认知程度是由思维方式所决定的,因此,语文教师在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思维方式,突出多元性以及开放性,打破传统的单一思维。第二,思维方法。思维方法是思维方式的集中体现,是人们的思维手段以及所进行思考的工具。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抽象以及形象思维的培养,同时还要训练学生的求同求异思维,最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第三,思维品质。不同学生思维水平的不同体现出了思维品质,也就是说思维的个性特征就是思维品质,其涉及多方面内容,包括深刻性、系统性、独创性以及灵活性等,学生的思维质量会受到思维品质的直接影响。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方法以及思维品质,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三)强化审美鉴赏与创造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看待事物也已形成了自己的模式,所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渗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发现语文学科的“美”。第一,语言美。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时,教师要以“语言美”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发现语句中的内涵与美,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以此培养语用素养。第二,形象美。审美鉴赏文学文本中的形象美主要在于理解,所以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感悟语文中的形象美时,要加强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第三,情感美。每篇文章都蕴含着不同的情感,有思念、有感恩,也有遗憾,要注重与作者情感上的沟通,走入作者的精神世界,形成共鸣。第四,意蕴美。审美创造能力可以在“意蕴美”的鉴赏过程中得到有效培养。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渗透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文化性。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时,要从“照着讲”与“接着讲”两个方面着手,文化的传承也就是照着讲,而文化的理解以及升华就是接着讲,推动文化的发展。首先,基于传统文化加强与现代文化的联系,以此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其次,从国际视野看待文化传承,既要学习引入国际上有价值的文化内容,又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共同进步。最后,在文化贡献的基础上推动个性发展,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要尊重文化差异,以此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

三、结语

核心素养在高中语文学科中的渗透不仅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审美鉴赏能力等。语言构建、思维发展、审美鉴赏、文化传承四个有效的渗透途径,虽然相互独立,但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通过这些语文素养的培养,有利于高中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语文素质。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学科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