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对策

2022-03-02 21:05武银萍
新课程 2022年10期
关键词:所学高中物理物理

武银萍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立诚中学,陕西 渭南)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素质教育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而高中物理这门学科是学生高中生涯中比较重要的一门学科,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基于此,这就要求物理教师转变以往传统模式下的教学观念,创新新型教学模式,将核心素养作为教学基础,培养学生物理综合能力,因此本文探讨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对策,具有一定的现实研究意义。

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对教育方面的要求在不断提升,在当前教育大力改革的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这一理念开展物理教学,应全方位探讨物理这门学科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实践性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物理这门学科处于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两者失衡的学习状态,但就物理这门学科的本质来讲,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特征。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两者结合起来进行,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达成教学目的,完善物理学科的教学工作,全面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很多理论知识,如果只是依靠教师讲解,学生很难全部理解[1]。

(二)科学性

就物理这门学科的属性来讲,其属于自然科学类的一门学科,因此在进行物理学科学习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科学性的教学原则。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物理探究学习。另外科学性的本质在于尊重事实,因此物理学科学习,应以事实、实验结果作为根本依据,以此获取学习成果。

(三)探究性

从本质上来讲,物理这门学科具有非常强的探究性特征,在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同时,还要关注探究性这一学习特征,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物理探究,以此促使学生成长发展和物理学习能够处于并行。在教学中,教师提供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发表自己的探究观点。

二、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物理学习观念

就以往传统模式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来看,教师过于注重对理论部分的讲解和学习,主要采用模拟实验、题海战术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在这种教学背景下,教师过于注重为学生讲解解题技巧,没有将学生个性化发展这一要素考虑其中,虽然体现出教师在其中的指导性教育作用,但没有呈现学生在物理知识学习中的自主性和探究性精神,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物理现象理解空间。基于以上这些方面,需要对现有的课堂结构进行创新,将物理这门学科所具有的育人功能发挥于实际教学中,以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作为教学导向,对所学物理知识进行整合和开发,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物理学习观念[2]。

(二)以互动教学培养学生物理思维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之间针对所学知识进行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学意义,一方面能够为学生进行物理学科学习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扩展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思维[3]。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当前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合作学习模式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能够自己总结物理知识,从中找出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不断提升自身学习能力,从而达成核心素养教育目标。

举例来讲,在进行沪科版高中物理“力的合成”这部分内容讲解时,探讨几个力的作用效果能否被一个力取代。为强化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了初步理解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更深层次了解“力的合成”这部分知识。在研究共点力的合成时,教师为学生提供实验所需要的器材,主要有白纸、两个弹簧测力计、细绳和细绳套各两个、橡皮条、图钉、刻度尺、长木板一块以及刻度尺,根据物理教材中的提示,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组员根据实验要求各司其职。具体实验过程如下:首先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方木板上,在白纸上用图钉固定一根橡皮筋,在橡皮条的另一端系上两条细绳,两条细绳的另一端各系一个绳套,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的拉橡皮条,用铅笔记下结点O 位置和两条细绳的方向,读出并记录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用铅笔和刻度尺在白纸上从O 点沿着两条细绳的方向画直线,选定标度,做出力F1、F2图示,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O,读出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F 的图示。根据所做的图示分析F1、F2为临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F′与F 的关系,改变两分力F1、F2的大小和夹角,再做几次实验进行探究。学生一边互动交流一边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培养学生物理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

(三)积极参与物理实践验证所学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参与物理实践活动不仅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对物理教学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高中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根本途径。物理这门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征,难度系数比较高,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其一,相比较传统模式下的教师文字讲解教学,实践活动教学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更愿意参与到实践学习中[4];其二,开展物理实践活动,能够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升物理成绩;其三,相较于传统模式下的课堂讲解,开展实践活动能够促使学生的感官与大脑处于同时运作状态,一方面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思考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创设物理情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设问的方式为学生创设物理学习情境。一般来讲,物理学科中所产生的问题大多是由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也可以是从生活、生产中所体现的现象,对此,教师组织学生针对物理问题进行探究教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获取物理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探究过程中体会物理这门学科的乐趣,为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举例来讲,在进行沪科版高中物理“怎样描述磁场”这部分内容教学时,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知识,首先教师根据本节课所学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并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物理问题:(1)怎样确定磁场的方向?(2)对于磁场强弱,可通过磁极N 级进行检验吗?(3)磁感线的特点?等问题,从整体上来看,上述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联系,对所讲内容具有教学指引作用。针对第一个问题,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实验,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小磁针变化情况,以此获取上述问题(1)(2)的解决方法,之后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更准确的认识和掌握。

(五)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就高中物理这门学科本身的特性而言,具有非常强的生活性特征,生活中随处可见物理,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生活实践活动,在实践的同时展示所学物理知识,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5]。

举例来讲,在进行沪科版高中物理“弹力”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在正式开展教学前,教师为学生准备本节课所学需要用到的物理实验器材,主要有弹簧、砝码,然后教师向学生讲解本次实验活动流程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学习小组根据教师要求进行实验活动:将教师准备的弹簧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利用砝码悬挂对弹簧施加力,安排一名学生对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做好记录,完成实验后要求学生制作出图像,通过图像来分析本次实验所产生各项数据之间的关系,通过以上阐述,学生了解到形变和弹力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然后联想到体育射击运动、橡皮泥按压等都与本节课所学存在关联,更好地理解本节课所学。

综上所述,在高中教育中,物理作为比较重要的一门学科,是学生走向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严谨学习态度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优化现有的教学模式,以此达成核心素养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所学高中物理物理
只因是物理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非所学
处处留心皆物理
非所学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