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突破学生思维障碍的教学策略研究

2022-03-02 21:05马洪波
新课程 2022年10期
关键词:习题障碍物理

马洪波

(杭州市临安区於潜中学,浙江 杭州)

物理是一门贴近生活的自然学科,它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生活的观察与研究,所以它也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生活类学科。所以,我们要将物理教学构建在生活之上,将物理与生活紧密联系。物理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习题教学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做习题不但可以巩固学生课上所学,还可以检验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并加深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习题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冲破思维障碍。本篇文章从多角度阐述习题教学中突破学生思维障碍的教学策略。

一、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突破思维障碍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习题教学要想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必须加强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中的有效互动,这是提高习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教师会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把上课内容做成幻灯片,然后在课堂上加以应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可以使物理习题教学的课堂容量大大增加,但把握不好的话,很容易变成教师的“一言堂”,让学生成为听众、观众,学生如果没有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中,就不会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效果一定不会好。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教师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突破思维障碍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物理习题教学中融入生活情景,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

物理学科跟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离不开物理的理论应用。高中的物理知识理论有很多是非常抽象且比较难以理解的。教师在物理习题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解。教师可以适当地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加入一些生活中的事物与其结合,让物理的抽象理论更加形象化、生活化,以便能够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例如,在学习自由落体的时候,很多讲义上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判断一片树叶从5 米高的树上落下的可能时间,很多学生错选1 秒这个答案,教师在习题教学时,可以先问学生:“树叶下落能否看作自由落体?”并提示学生回忆秋天落叶场景,还可以在课堂上演示给学生看,并问学生:“雨滴从1000 米以上的高空落下,落地时速度很大吗?淋雨时感受得到雨滴的速度吗?”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学生会对把物体的下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有了更深的理解。教师通过启发学生要多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善于思考,利用生活场景和现象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

三、提高学生发现习题中隐藏条件的能力,帮助学生快速找到思维起点,突破思维障碍

高中物理习题中隐藏着一些难以发觉的隐晦条件,这些隐藏的条件会增加习题的难度,学生有时候会很难发现这些隐藏条件和其中一些不明显的信息。这些隐藏信息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在解题时可能无法很快发现这些隐藏条件,就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所以,物理教师在习题讲解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严谨审题,在审题的过程中要十分仔细。教师可以传授一些审题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隐藏条件的能力,然后对这些被挖掘出来的隐藏条件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快速解决物理习题。

例如,学生在做题时看到题目中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物体缓慢运动”这一信息时,可以很快地在脑海中想到此物体所受到的合力为零的这一信息。当学生看到“轻质杆”,脑海中立刻想到杆子质量忽略不计。当学生看到发生弹性碰撞时,脑海中马上反应出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这就是题目中隐藏的条件,学生只有练习时多总结,才能在遇到同类型习题表述的时候快速反应,并精确地找到习题中的隐藏条件,快速找到思维起点,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四、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

对于不同类型和难度的习题,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一)利用问题串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突破思维障碍

对于一些难度不是很高的习题,完全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耐心聆听学生的观点,对于正确的部分应该及时给予肯定,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通过对预设问题的交流与讨论,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问题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以便快速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对于特别难的物理问题,则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想办法设置问题把难题分解掉,引导学生逐个攻克。

(二)将要讲的物理习题进行分类,利用分类归纳法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

由于物理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对所有学生有错误的习题都进行讲解。对于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一定要先进行统计,再把错误率高的题目进行分类,同一类型的习题从易到难有梯度地进行讲解,不要每个错误的习题都讲,以节约时间。另外,对学生的错误习题的讲解,不能仅停留在讲解上,还要对习题进行适当变式,再让学生去做,以检验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是否到位,并加深对该问题的理解。例如,在物理必修1 第四章第6 节习题中,可把习题分为两类:一类是超重,一类是失重,再对问题进行讲解,并请学生总结其规律,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问题,并解答它,以检验学生对超重和失重规律的理解与掌握是否到位。

(三)在物理习题教学时可以适当开展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

俗话说得好,殊途同归,在物理的解题上更是如此。有很多物理习题其实有很多种解法,如果在习题教学时教师只讲一种方法,学生的思维就被限制了,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适当开展一题多解的训练,这样不但能开阔学生的思路,加深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

例如,运动学中大部分习题有多种解题方法,既可以用基本公式法,又可以用推论法,还可以用速度时间图像法,在讲解这类习题时可以尽量多讲几种方法,然后请学生评判哪几种方法最好,好在哪儿,这样学生对各种方法的优劣就能了然于胸,对各个运动学公式的联系也会更加清楚、明白,下次遇到同类型的问题必然能以较快的时间解决它。

(四)在习题教学时可以适当开展一题多变、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

在物理习题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的限制,需要以较短的时间进行高效的思维训练。一题多变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对学生进行高效思维训练的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在习题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改变思维和策略,可以将原题目进行延伸和拓展,从中获得相关性、相似性以及相反性等多样化的问题。物理教师也要对相关题目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与研究,激发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自己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解题能力。在物理习题教学中适当开展一题多变,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熟练应用,还可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学习物理的兴趣,有效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

五、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将实践与物理理论和习题相关联,使理论联系实际,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

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物理理论知识和物理习题,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到更具体的知识,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所以其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会较高。教师可以在习题教学后针对一些特别抽象的物理知识、规律,适当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后实践作业。这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对实践的感知能力。所以,如果学生可以将物理知识灵活地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就能帮助学生提高解决物理难题的能力,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

简而言之,在物理教学中不断冲破传统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还可以为学生带来新的体验。将高中物理生活化,符合新课标的创新理念的要求,这对于教师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实现教育的目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培养全面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它与生活息息相关,在物理习题讲解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才能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给物理课堂注入新的灵魂和活力。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把握事物变化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探究,事物的本质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出结论和方法。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洞察事物变化规律的能力,让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在解习题时可以有更清晰的思维方法。

猜你喜欢
习题障碍物理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只因是物理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处处留心皆物理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跟踪导练(四)2
跨越障碍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