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2022-03-02 21:05杨毅亮
新课程 2022年10期
关键词:高中生微课信息技术

杨毅亮

(天水市麦积区新阳中学,甘肃 天水)

一、微课教学优势

(一)内容精悍

在高中时期,学生需要学习多类课程,其学习压力与负担较大。但是,信息技术课程主要以技术类知识教学作为主导,高中生不需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死记硬背教材理论,只要完成基本操作即可。在传统课程教育教学中,教师会结合教材内容为高中生展开理论分析,讲解计算机术语和专有名词,但因学生对这些知识不熟悉,难以利用想象来理解,致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知半解的迷糊状态。为了转变此种情况,教师要将微课合理运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将计算机知识中的某个知识点和内容浓缩,运用计算机技术设计微视频,将教材中抽象、碎片的知识进行系统、形象的讲解。并且,微视频时长大多控制在3 至5 分钟或5 至10 分钟,其内容具备短小、精练的特点,便于高中生深度学习与理解。

(二)视频教学

伴随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进程不断增快,计算机设备与技术在我国教学领域得到广泛运用,为实施网络化、信息化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在微课教学中,视频作为教学载体,既能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又能提高教学成效。而且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在计算机机房对高中生展开操作演示,如此能让学生通过模仿进行自主操作。由于计算机机房教学环境优越,教师可将自身制作的微课件与微视频播放给学生,让学生加强对课堂所学知识的了解。此外。在硬件条件的大力支持下,计算机教师还可把微视频资料传输给学生,让高中生利用机房设备播放教学视频,一边学习,一边操作,自主控制学习进度,有助于高中生更好、更全面地掌握计算机知识。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一)重视程度不够

尽管新课改已推行了一段时间,但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教学中,任职教师因受传统教学理念与模式的影响,对信息技术课程缺少应有的重视,认为其属于一门副课,可有可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和成效的提升。与此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因受到中小学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般均将重点放在信息基础知识与技能教学中,忽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还有一些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致使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成效不尽如人意。

(二)教学模式陈旧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开展中,多数教师依旧运用以往教学手段实施教学。在“填鸭式”教学模式背景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主导位置,决定着课堂教学方向与目标。然而,在此种陈旧滞后的教育模式下,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中占据的主导性,未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何况满足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

(三)教学内容滞后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注重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便于充分满足现代高中教育需求。然而在当前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学内容更新速度缓慢,致使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不断下降,课堂教学氛围沉闷,甚至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学习产生了排斥心理。另外,教师在讲解信息技术知识时,未结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和学生现实生活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这样一来,不但严重限制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和成效的提升,而且也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三、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设计微课视频

在现实教学中,部分教师将微课与微课视频等同,这属于一种错误认知。所谓微课,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结合认知规律展开碎片化学习的特殊资源,而微课视频是其主要内容,另外,还囊括教学设计、课堂反思和练习测试等一系列资源。值得注意的是,将微课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其效果呈现与微课视频息息相关。故而,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任职教师必须精心合理地设计微课视频,将视频教学时间控制在10 分钟以内,如果时间过长,极易引起学生反感。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观看微课视频的整体时间较少,所以任职教师要精心制作微课视频教学内容,以期利用最少的时间阐明知识,完成教学内容。现阶段,一些教师会选择运用网络微视频,也有一些教师会亲自设计微课视频。不管哪种形式,教师均要确保微课视频的内容质量。并且,任职教师在设计与选用微课视频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教师应考量微课视频的播放时间,结合课程现实内容增减视频时间。其次,教师应考虑高中生的学习特点,并非所有知识内容均适合制作成微课视频,且视频播放形式要做到趣味化和生动化,以此有效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教师要结合微课视频设计对应的学习任务与微量练习,协助高中生检测自身的学习成果,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二)激发学生兴趣

在高中教材中,某些知识点抽象晦涩,学生难以真正理解掌握,从而逐渐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丧失学习兴趣和热情。但是,兴趣是保证学习成效和质量的前提,如若教学内容过于严肃,则无法引起学生注意。故此,任职教师在具体教学进程中,要明确课前指导的重要性,寻找生动有效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实现此目标,任职教师可将微课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微视频呈现教材知识要点,如此能使高中生全面了解课堂所学知识。另外,在教学中应用微课,即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不懂或不了解的地方,亦可在课后空闲时间反复多次观看,促使高中生在不断探究中掌握更多学习技巧。而且,因微课能将知识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所以将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对提升学生学习成效和教师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价值。譬如,在讲解“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知识内容时,在正式上课前,任职教师可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回顾我国信息技术整体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其学习热情。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还要让高中生动手实践,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与掌握。然而在此过程中,任职教师无法回答所有学生提出的问题,也难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基于此种情况,应发挥微课的引导作用。高中生可通过反复多次观看微课,明确自身学习存有的问题,并寻找解决策略,如此不但能增强学生的满足感与自豪感,而且能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兴趣,继而使学生成为现代社会所需的信息技术精英人才。

(三)强调因材施教

因基础条件与学习能力差异,所有学生对课程知识掌握与吸收存在不同。在实际教学进程中,任职教师要明确学生学习进度和知识掌握差异,协助每个学生真正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据此,在信息课程教学中可将微课合理融入其中,因材施教,对高中学生展开个性化、差异化教学。譬如,某些学生对信息技术具有独到见解,善于自学钻研、探究分析,学习成绩较好,针对这类学生,任职教师要协助他们了解更深层次的知识,寻找对应的微课课程,推动学生学习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某些学生成绩中等,课堂学习认真踏实,但学习成效却不尽如人意,处在学习“瓶颈”期,此时,教师要引导这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明确自身学习不足和问题,结合微课进行实践学习,尽快突破学习“瓶颈”。还有一些学生成绩相对较差,针对这类学生,教师首先应激发其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调动其学习欲望和热情。譬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将微课教学和实践相结合,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培育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在高中信息课程教学中,利用因材施教教学法展开教学,可使教师有针对性、方向性地协助学生学习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实践能力,继而真正达到新课标所提的目标要求。此外,为了充分发挥微课的效用和价值,教师在上课前可将课程教授内容提前录制并传输到网络学习平台,让学生在网络平台展开自主预习和了解,协助学生细化课程讲解内容。此种教学手段便于学习能力差、基础薄弱的高中生提前预习,加快其学习进程。与此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还可传输拓展性知识,方便学习能力强的高中生展开自主探究与挖掘。这样一来,既能协助高中生弥补自身不足,又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而为学生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奠定扎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微课是新型教育方式,高中信息技术任职教师要合理应用微课,借助微课的优势,协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自学能力。另外,在具体应用时,要注意把控微课教学时长和内容,科学安排教学容量,便于高中生开展深度学习。

猜你喜欢
高中生微课信息技术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