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习题变式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2022-03-02 21:05齐文军
新课程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一题变式习题

齐文军

(甘肃省岷县第二中学,甘肃 岷县)

在新高考制度和新课改理念的影响下,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向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培养数学素养成了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对习题变式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就是为了顺应当下教学改革的趋势,为学生创造开放式和多元发展型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解题的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下面对高中数学教学中习题变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以及注意事项展开分析和解读,以此提升高中生的数学素养。

一、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在高中数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在讲解教材习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答题目,那么高中生的求异思维和思维灵活性就能得到增强。所以,为了促进高中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使他们形成求异思维,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题多解的思想,拓展教材习题的深度,引导学生运用不同方法分析和解读试题。而在多元思考的过程中,学生对习题的解答方法和角度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会在求异思维的驱使下广泛探索创新性的解题角度,以此得出不同的答案。从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深度不足,他们仅能按照教材中的例题得出唯一的答案,教师也未能引导学生根据例题展开深入的探索和分析,没有在课堂教学中引进一题多解的求异思想,所以高中生的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也没有得到发展[1]。

二、一题多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一题多问的习题变式思想,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基于此,为了培养高中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在教材原题的基础上融入一题多问的思想,让学生在教师的提问和追问下从不同维度思考数学问题,帮助他们找寻同一问题的不同切入点。在教师的提问和追问下,学生的新旧知识能够实现有机结合,进而在强化知识基础的同时,提升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可是,就目前高中数学实际教学情况来看,一些数学教师的变式思维不强,他们在讲解教材案例的过程中过于死板,仅仅根据教材中已有的条件要求学生解答问题,没有从教材案例出发增加或减少题目中的条件,也没有变化提问和追问的方法,导致学生只能从一个角度思考,这样的方式既不利于学生调动和应用数学知识储备,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学生缺乏创新思维、解答应变性不强的问题,教师可以从教材习题出发,通过增加或者删减题目条件的方式加强习题的深度,而在变式习题的引领下,学生能够从全新的角度深入思考问题,这对于提升他们的应变能力以及思维的活跃性有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一题多问的方式也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让学生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三、一题多用,培养学生的模型思维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数学学科教学的实用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高中数学中引进一题多用的思想不仅可以增强数学学科的实用性,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维。所以,为了在习题变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思维,教师可以引入一题多用的思想,让学生从实用性和生活化的角度思考问题,促使他们从数学问题的表面明确其本质和内涵。与此同时,学生从实用性的角度思考问题,不仅可以提升其解答数学例题的能力,也能促进他们将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大多数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都停留在表面,只关注在书面上解答问题,却忽视了数学与现实生活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既没有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也没有将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这就导致他们的模型思维较为薄弱。于是,为了改善学生缺乏建模思维的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进生活化和社会化的数学教学元素,让学生利用数学思维展开建模活动,在建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形成了模型思维,也掌握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其他领域问题的精髓和技巧,由此,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会得到显著提升[2]。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中应用习题变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多元发展,还能提升高中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其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提升自己的变式教学能力,从多个角度思考和论证数学问题,将变式思想渗透到习题训练中,由此提升高中生的变式能力和解答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从而体现出习题变式教学模式的价值。

猜你喜欢
一题变式习题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一道拓广探索题的变式
一题多解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一题多解在于活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课后习题的变式练习与拓展应用
问题引路,变式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