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精神下幼儿园博物馆课程的开发

2022-03-03 14:30倪琳
学前教育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游戏精神

倪琳

[摘 要] 开发博物馆课程是幼儿园博物馆教育实践的核心。游戏是儿童的存在方式,儿童精神即游戏精神,幼儿园遵循游戏精神开发博物馆课程,可以激发幼儿的主体性,活化课程开发形式,提升课程开发效果。在此开发过程中,幼儿园不仅要遵循年龄、个体、文化的适宜性原则,而且要遵循从自然到人文、从个别到系统的开发路径,形成系统的主题网络和课程资源库,让幼儿在自主自由的探索中获得博物意识、认知经验、实践能力等的全面拓展和综合发展。

[关键词] 博物馆教育;幼儿园博物馆课程;游戏精神

博物馆教育是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的一种新型教育组织形式,被视为儿童教育的第二课堂。博物馆教育是指博物馆通过陈列或者其他方法,向大众介绍关于自然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知识,其主要活动方式是陈列展览。[1]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教育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教育并非只是一种静态的物品陈列和展示,而是基于关系和行动思维的经验的动态发展,它可以起到统合各种经验的中枢作用。[2]因此,博物馆教育就从静态的物品展示转向参观者的体验与操作,并从泛化的教育形态逐渐走向课程化。博物馆课程是博物馆教育价值的集中和具象化表达,是博物馆教育走向全面和深入的必然结果,也是博物馆与学校教育实现真正融合的必然路径。[3][4]博物馆课程为学前儿童提供了一个感知和探究自然、社会及历史的综合载体,它既指向幼儿经验的范围拓展,也指向幼儿经验的自主发展。博物馆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意义建构,这种意义建构体现在学前儿童身上就是要强化儿童对博物馆教育活动的自主探究。[5]游戏是幼儿存在的基本方式,游戏精神在本质上表现的是幼儿的主体性。以游戏精神关照幼儿园博物馆课程实践,就是基于幼儿本体更好地实现他们在博物意识、领域经验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发展,是深化幼儿对博物馆课程对象意义建构的必然要求。

一、幼儿园博物馆课程开发的时代背景及其目标

教育是博物馆的基本职能,具有教导解说型、刺激—反应型、发现型、建构知识型四种基本模式。[6]儿童博物馆发端于18世纪末期的美国,其教育职能的表现形式经历了三次转向。第一次转向是从为公众服务转向教育职能的确立,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得到理论以及行业标准的一致确认;第二次转向是儿童博物馆教育出现了正式的儿童博物馆课程活动,儿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得到进一步的彰显和制度化;第三次转向是儿童博物馆进一步发展为博物馆幼儿园,博物馆的儿童教育职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博物馆教育职能表现形式从展示与宣传走向学习体验,一方面与大学成为知识的生产中心有关,博物馆不再是知识的主要保存者和持有者。另一方面则受儿童本位教育思想以及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现代思想的影响,意义的生成主体逐渐从博物馆走向观众,这就使得儿童的学习与体验被赋予了更大的合法性,[7]参与式、体验式、探究式、互动式以及浸入式学习成为开展博物馆教育的基本方式。[8]在博物馆被认为只剩下教育功能之后,其在幼儿园阶段的实践进一步从幼儿的参观走向体验与操作。但不管处于何种发展阶段以及采取何种教育组织形式,儿童博物馆教育都需要依托具体的内容并将其组织化和具象化。基于这样一种逻辑,开发博物馆课程就成为幼儿园博物馆教育实践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环节。

当幼儿园博物馆教育仅表现为一种活动时,其价值特征尚不具备很强的结构性,因为博物馆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仍更多地是依托博物馆的馆藏资源来开展。这种活动在形式上一是独立于幼儿园教育体系之外,是幼儿园借助博物馆资源拓展幼儿园教育范畴的一种补充形式;二是博物馆教育的内容没有经过系统的加工,游离于幼儿经验发展的亲身探究之外。以儿童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强调幼儿学习的经验性,这也就使得博物馆的建构从幼儿园之外走向了幼儿园场域之内,幼儿园博物馆成了幼儿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育载体。[9][10]博物馆教育课程化是指幼儿园在借鉴博物思想的基础上以自然、文化和社会历史当中的有关事物为对象,通过进一步的加工来使其服务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幼儿园博物馆教育课程化表现出鲜明的主题性、个体性和实践性特征,它直接服务于幼儿的学习需要。幼儿园博物馆课程是一种围绕不同主题而构建起来的园本课程,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严密的组织逻辑和完整的实施体系,同时也强调幼儿的过程性参与。[11]

基于博物馆理念而开发的课程具有更为系统的历史观念和关系观念,它将幼儿的发展置于一个相互联系且动态的思维视域中进行全面的审视,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历史性和关系性发展。第一,幼儿园博物馆课程指向幼儿博物意识的发展。所谓博物意识,一是指在认识论上个体所持有的对自然以及人类社会中一切事物的开放性意念,能够认识并接纳自然与人类社会中不同事物所具有的序列。二是指人类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应和积极倾向。幼儿园博物馆课程的价值目标之一是发展幼儿的博物意识,既指向帮助幼儿认识到包括人类个体在内的一切事物都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又指向发展幼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应具备的情感态度和个性品质。[12]第二,幼儿园博物馆课程指向幼儿认知经验的全面拓展。博物馆课程与主题课程的最大区别在于:主题课程往往局限于一个特定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其外延较小;博物馆课程则不同,它是主题的集合,且不同主题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逻辑关联。幼儿园博物馆课程在知识层面指向幼儿认知经验的全面拓展,以期尽可能地完善幼儿的知识和经验体系。[13]第三,幼儿园博物馆课程指向幼儿实践能力的综合发展。幼儿园博物馆课程采用“做中学”的实施方式,目的是激发幼儿的主体性参与意识。幼儿园博物馆课程的开发从主题确立到资源搜集和整理都强调幼儿的过程性参与。它不是教师为幼儿预设好的课程,而是幼儿亲身参与的。幼儿在课程实践过程中可以获得思维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二、游戏精神对于幼儿园博物馆课程开发的价值

以游戏精神来审视和指导幼儿园博物馆课程的开发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一方面,游戏化的课程实施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进幼儿对博物馆课程的参与水平。另一方面,游戏精神就代表着儿童精神,游戏精神中的自由自主精神可以更好地激励幼儿在博物馆课程实践中的体验与探究。游戏精神是游戏本体价值的具体表征,它在本质上体现的是对人类生命的关切,[14]并表现为自由精神、平等精神、愉悦精神、创造精神、幸福精神等形态。游戏往往被认为是儿童的存在方式,儿童精神也被视为游戏精神,在针对幼儿的各种教育活动中,游戏精神、游戏内容、游戏方式和游戏时间都需要得到充分的體现和保障。

游戏精神在本质上就是个体的自由与自主精神,其对幼儿园博物馆课程开发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游戏精神可以激发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在自由自主的参与和探究中深化对博物馆课程的认识,这是两者的本质关联。幼儿园博物馆课程的开发不再是静态地向幼儿呈现各种物化的自然或文化物体,当将幼儿的自由自主精神融入幼儿园博物馆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时,它就可以通过幼儿的主体性参与而使课程变得更具适宜性,这种开发理念和开发模式可以让静态的博物资源和幼儿的发展需要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并让幼儿在问题意识、思维品质、动手能力、人际交往、生命情怀等方面获得有效的发展。当将自由自主精神以游戏的方式作用于课程开发时,幼儿园博物馆课程就能够更好地兼顾幼儿发展的内容与形式,从而使幼儿以内在建构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生命的健全和有效成长。[15]第二,游戏精神可以活化幼儿园博物馆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形式,提升博物馆课程的开发效果。参观展览以及听取专业人员的讲解是开展传统博物教育的主要方式,在这种模式下,幼儿获取的知识和概念尚未真正内化为自身思想、情感、信念和能力的一部分。当将游戏精神中的自由自主精神融入幼儿园博物馆课程开发时,课程就从一种外在强制转变为幼儿的亲身感知,幼儿就可以思考什么样的博物馆课程主题是其感兴趣的并决定如何来建构博物馆课程。

三、游戏精神下幼儿园博物馆课程开发的原则与路径

(一)基于游戏精神的幼儿园博物馆课程开发原则

作为一种园本课程,博物馆课程的建构要充分考虑课程目标、博物馆资源以及幼儿三者之间的关联性,其开发要遵循年龄适宜性、个体适宜性和文化适宜性的原则。第一,年龄适宜性原则。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和经验水平,此时幼儿园博物馆课程在目标设置上就要进行明确的分层,在内容呈现上要遵循从具象到抽象、从单个到系统的组织逻辑,要充分保障幼儿在开展下一步的课程实践之前具有完备的认知和经验基础。第二,个体适宜性原则。每一位幼儿都是一个独立且具有异质性的个体,他们的个体本征、成长环境、兴趣爱好和发展趋向等都不相同,幼儿园博物馆课程的有效开发要充分考虑并满足幼兒的个体需要。第三,文化适宜性原则。作为一种园本课程,幼儿园博物馆课程在目标设置和内容选择上要积极探寻课程对幼儿学习的支持水平,要将博物馆课程资源中的社会和文化价值进行精心地选择和组织,使其能够充分滋养幼儿精神世界的发育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基于游戏精神的幼儿园博物馆课程内容组织

在自主自由游戏精神的指导下,幼儿园博物馆课程内容的组织应该满足以下标准。第一,幼儿园博物馆课程必须处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之内,是在幼儿经验范畴之内能够建立起意义连接的,其内容的选择不能从专业的意义上来考虑对象的广博性和深刻性。第二,幼儿园博物馆课程主题的选择需要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意识和主体需要,不能是成人的外部强制施加,不能纯粹站在成人的立场来思考博物馆课程资源的价值基础及其组织逻辑。第三,幼儿园博物馆课程内容必须便于幼儿的操作与探究,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分层设置。基于以上要求,幼儿园可以从两个不同的方向来选择和组织博物馆课程内容。第一个是遵循从自然到人文的路径。幼儿对世界的感知首先起源于对物体形状、颜色、温度、气味等的物理性认识,此时其所感知到的一切都是自然之物,之后随着经验的发展才逐步赋予它们不同的意义,也就是开始进入人为的世界。因此,博物馆课程的内容选择可以从自然博物馆建构入手,让幼儿充分感知世界的自然样态,在此基础上再逐步过渡到人类所创造的文明世界。第二个是遵循从个别到系统的路径。幼儿园博物馆课程的内容选择可以先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将那些幼儿已经感知到了的主题纳入博物馆课程建设范畴,然后再从主题内部的联系和主题的广度这两个维度进行拓展,最终建构具有层次性、联系性的幼儿园博物馆课程内容体系。

(三)基于游戏精神的幼儿园博物馆课程开发方式选择

自主游戏精神的重要体现就是幼儿对课程的主体性参与,此时博物馆课程开发既可以直接采取游戏化的形式,也可以通过幼儿的自主操作和体验来实现。基于游戏精神的幼儿园博物馆课程开发有两种基本方式。第一,教师可以在梳理幼儿园既有课程体系和幼儿课程经验的基础上,将有关课程经过拓展来形成主题网络和课程资源库。这一课程开发路径体现的是对既有课程体系的完善和深化,以及博物意识和博物思维的具体应用。第二,教师可以根据本土资源特点和教育目标建构新的博物馆课程,将幼儿的经验和思维发展拓展到一个新的层次。在以上两种课程建构方式中,幼儿始终都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他们参与课程开发的全过程。不仅如此,幼儿的参与应该要体现真正的自主性,即幼儿园博物馆课程必然要尊重和体现幼儿的自由与自主。

参考文献:

[1]傅振伦.博物馆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2.

[2]郑旭东,李洁.经验、教育与博物馆:走近杜威的博物馆教育思想[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9(01):30-39.

[3]李君.博物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14-15.

[4]王婷.博物馆教育活动的课程化:以广东省博物馆自然类教育课程为例[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0(03):185-193.

[5]香农,伍彬.美国博物馆教育的历史与现状[J].博物院,2018(04):43-49.

[6]周婧景.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儿童展览与教育项目的视角[D].上海:复旦大学,2013:17.

[7]尹凯.博物馆教育的反思:诞生、发展、演变及前景[J].中国博物馆,2015(02):1-11.

[8]MARLENE CHAMBERS. Beyond “Aha”: Motivating Museum Visitors[J]. The Journal of Museum Education,1989(03):14-15.

[9]葉俊萍.幼儿园创建宝宝博物馆的价值与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5(09):67-69.

[11]刘振永,吴雪.区域博物馆“以人为本”公众教育新探索:以淮安市博物馆为例[J].博物馆研究,2012(02):54-59.

[12]陆淑娴.博物意识与幼儿园课程实践的新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14(10):61-63.

[13]钱琴.课程地图: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新视角[J].学前教育研究,2021(02):93-96.

[14]李姗泽,卢瑶.论游戏精神对儿童生命的哺育[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0(09):7-17.

[15]王小英,刘思源.幼儿深度学习的基本特质与逻辑架构[J].学前教育研究,2020(01):3-10.

The Development of Kindergarten Museum Curriculum Based

on the Game Spirit

Lin Ni

(The First Kindergarten of Nanjing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 Nanjing 210001 China)

Abstract: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s the key of kindergarten museum education. Game is children’s living style. Children’s spirit is just the game spirit. Based on the game spirit, the development of kindergarten based museum curriculum will be more effective. Kindergarten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age, individual and cultural suitability, and construct the museum curriculum from nature to humanity and from individual to system.

Key words: museum education, kindergarten museum courses, the game spirit

猜你喜欢
博物馆教育游戏精神
博物馆与中小学美术教育合作的研究状况分析
虚拟现实技术在文物遗产保护和博物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中美博物馆与学校合作的比较研究
寓教于乐 开创博物馆教育新形式
《多情客游记》中的游戏精神解读
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角色游戏改革研究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