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2018年我国地区人均GDP的增长收敛研究

2022-03-03 05:40
市场周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禀赋稳态增长率

张 璐

(南京审计大学,江苏 南京 211815)

一、引言

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整体经济总量的提升,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在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提出“先富带动后富”之后,东南沿海率先发达,与中西部区域产生了很大的经济社会差距。为应对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经济发展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一系列措施,逐步缩小经济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尽管地区间经济总量上的差距依然存在,但通过研究不同区域经济的收敛速度,有利于统筹规划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如果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差距存在收敛的趋势,则说明政府可以通过宏观调控加快收敛速度,如果区域差距存在发散趋势,则需要找出影响经济发展差异扩大的原因,有效缩小差距。

经济增长的β收敛理论分为三种情况:绝对收敛、条件收敛和俱乐部收敛。其中,绝对收敛是指不论各个经济体的初始禀赋如何,最终都会达到相同的稳态水平。条件收敛是指不同的经济体由于内部各方面因素的差异,最终不会达到相同的稳态水平,而是具有各自的稳态,经济差距不会消除,只会达到各自的均衡状态。只有控制了其他影响经济发展的各项因素,才会实现经济增长的收敛。俱乐部收敛是指内部初始禀赋和各方面条件相似的地区最终会形成一致的稳态的水平,经济发达地区形成相同的高水平的稳态,经济落后的地区形成相同的低水平的稳态。

本文从人均GDP的角度出发,利用1992~2018年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条件收敛进行实证分析,考虑教育质量、对外开放程度、科学技术水平、交通便利程度、城镇化、国有经济比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等基础性因素对人均GDP增长速度收敛的影响,并区分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进行分析,得出我国经济增长收敛的情况,最后对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给出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经济增长存在收敛趋势

Ramsey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分析框架内,最早发现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与期初的经济指标存在反向关系。Baumol依据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框架建立了β收敛模型,发现生产力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均存在绝对收敛的现象。刘生龙等利用系统GMM的方法,发现西部大开发战略显著提高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促进了中国区域经济的收敛。潘文卿认为1990年之前中国经济存在绝对收敛,且存在东部和中西部两大俱乐部收敛,但1990年后,两大俱乐部变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俱乐部收敛。杨朝峰等考虑空间效应,发现我国经济增长既存在绝对收敛,也存在条件收敛。同时,不同区域创新能力的外溢效应会提高经济收敛的速度。Lemoine等基于中国1998~200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条件β收敛分析,发现内陆地区近年来在经济上确实具有追赶沿海地区的趋势,特别是制造业方面,追赶趋势显著。

(二)经济增长不存在收敛趋势

蔡昉和都阳等运用了新古典经济的增长模型,表明我国经济没有出现绝对收敛,而是出现了明显的相对俱乐部收敛。沈坤荣和耿强认为FDI的不平衡分布是导致我国区域间经济差异扩大的重要因素。林毅夫和刘培林研究中国的地区发展差距问题,认为中西部地区没有遵循比较优势,导致经济增长率降低,发展差距拉大。周亚虹等认为中国不同省份之间的经济收敛速度差距很大,落后地区尽管存在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但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无法达到与富裕地区相同的人均收入水平。石风光和李宗植认为全要素生产率差异是导致我国地区间经济差距的主要原因,技术创新短期会迅速提高经济增长率,导致差距拉大,但随着技术扩散,差距会缩小。何雄浪等通过空间面板数据分析我国1953年至2010年的地区经济增长,发现经济增长率与期初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不符合绝对收敛假说。但通过控制人力资本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达到条件收敛。朱国忠等认为中国各省的人均GDP发展空间相关性较弱,总体上呈现不收敛的状态。

三、实证研究

(一)模型设定

根据索洛新古典增长模型,由于资本的边际报酬递减,经济体的增长会趋向于稳态,初始人均资本禀赋低的地区拥有更快的增长速度。从长期来看,经济落后地区的增长速度会追上发达地区,即经济的增长速度与初始禀赋具有负相关的关系,从而体现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基于收敛理论,设定基本模型如下:ln y-ln y=a+βln y+X+ε。其中,i是年度,而t是地区。ln y-ln y是被解释变量,代表了经济增长率;ln y是经济增长的初始水平;X是控制变量,包括教育质量、对外开放水平、科技水平以及交通运输便捷程度;a用来控制个体的地区和时间效应;ε为随机扰动项。

(二)变量与数据说明

1.被解释变量的选取。人均GDP常用来衡量经济增长水平,利用后一期经济增长水平与前一期的比值衡量经济增长。

2.核心解释变量的选取。以上一期的人均GDP水平作为期初的经济发展水平。如果其系数显著为负,说明人均GDP增长存在收敛现象。

3.控制变量的选取。地区经济增长受到人力资本、科技进步、对外开放、基础设施便利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控制变量:第一,教育质量,以地方高等学校本专科在校学生数表示,属于人力资本的代理指标,数量越多说明教育质量越高。第二,对外开放程度,以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总额表示。第三,科学技术水平,以专利申请授权数表示。第四,交通便利程度,以铁路货运量表示。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说明

考察的地区样本共包括31个省(市、自治区),数据来源于EPS数据库和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

表2 数据描述性统计

(三)实证检验结果

首先展开F检验和Hausman检验,得到的P值都为0,说明可以建立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回归结果见表3。核心解释变量的系数为-0.0311,在1%的置信水平上特别显著,满足绝对收敛条件。然后再分别加入影响区域内人均GDP增长率的控制变量,发现核心解释变量系数与控制变量系数都显著,表明区域内人均GDP增长率中存在着条件收敛现象。教育质量、对外开放程度和交通便利程度对人均GDP增长率都有正向的影响,而科学技术水平对GDP增长率的影响系数为负,说明科学研究可能存在外溢性,较高的科学研究投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期人均GDP的增长。

表3 地区人均GDP的收敛性分析——固定效应回归模型

考虑不同地区的异质性,将模型分成东、中、西部三个区域重新进行估计。结果显示见表4,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区域的核心解释变量系数分别为-0.0738、-0.0805、-0.0335,均在1%的置信水平上变化显著,表明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区域都存在条件收敛。通过对比各区域系数的绝对值,可看出中部区域明显高于东部地区,高于全部样本和中西部区域。说明中部地区与东部区域之间具有明显的俱乐部收敛。但由于东方与中部区域与西部的经济发展基础差异很大,初始禀赋差异和其他因素等形成了不同水平的俱乐部,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收敛于自身低水平的稳态。

表4 不同地区人均GDP的收敛性分析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确定检验结果的有效性,做出了稳健性检验。首先,增加控制变量。考虑到城镇化水平、国有经济水平、产业结构也会影响经济的增长速度,因此纳入模型中进行检验。得到的结论与基本回归结论相同,城镇化水平提升、国有经济比例下降以及规模以上的工业化企业总量扩大都可以带动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其次,通过滞后二期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替代滞后一期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考察长期的趋势特征。检验结果与基本回归结果一致。且滞后二期的人均GDP系数绝对值相对于滞后一期的系数绝对值来说偏高,说明从长期来看,人均GDP的收敛趋势优于短期。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1992~2018年31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关于我国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结论:一是我国各地人均GDP增长存在收敛现象。1992~2018年各地区人均GDP增长符合绝对收敛假说,期初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二是加入其他控制变量后,人均GDP增长收敛的速度快于不考虑这些因素时的收敛,说明符合条件收敛假说。其中教育质量、对外开放程度和交通便利程度对人均GDP增长率的影响系数均为正且显著,科学研究投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期人均GDP的增长。三是区分了东、中、西部,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形成了高水平的俱乐部收敛,西部地区形成了低水平的俱乐部收敛。同时,考虑时间效应,经济收敛的情况在中长期更为突出。

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新时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如下建议:首先,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也缩小了我国的区域发展差距和城乡差距,增强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但面对各地区存在的初始禀赋差异和内部发展条件的差异,只有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加大经济发展处于低水平稳态地区的改革开放,才能最终弥补差距。

其次,加快西部地区的要素投入,缩小增长差距。东部和中部地区由于初始禀赋较高,较早积累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形成了竞争优势。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在产业结构、交通便利和对外开放等方面不够完善,导致经济增长较慢。因此,西部地区在教育投入、对外开放水平、交通便利程度等方面要加快布局,抓住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契机,升级信息网络,培育有利于人均GDP增长的各项因素,补上制度和要素的短板。

最后,均衡化公共服务,提升转移支付效率。国家应均衡各地区的转移支付,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有选择地实施投资倾斜,完善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西部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以缩小西部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

猜你喜欢
禀赋稳态增长率
隔舌安放角对旋流泵内非稳态流动特性的影响
一维有界区域上单稳态方程多重正解的存在性
一维有界区域上双稳态方程多重正解的存在性
从《黄帝内经》“治病必求于本”探讨禀赋与病机关系
要素禀赋论的局限:个体与企业家才能缺位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的综合分析
台2016GDP“成功保1”
一种改善学生学习品质的价值取向新模型
美拭目以待的潜力城市
康德论根本恶和心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