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政策视角下改革中学体育课教学的思考

2022-03-03 08:52卑勇勇
关键词:双减趣味性中学

卑勇勇

(江苏省启东市百杏中学 江苏启东 226200)

体育是新课程背景下与智育、德育同等重要的教育部分,也是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培养的关键。而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对中学体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变革,构建更加契合学生成长发展需要的高质量教学模式。教师则需要充分理解、研究政策,把握其内涵,在改革的指导下探索合理创新体育教学的可行办法。

一、对中学体育课程教学的影响

政策的实施主要围绕学生作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落实减负工作,这似乎与作业量较少的体育课程没有过多关系。然而从整体上进行综合分析发现,中学体育教学在“双减”背景下同样受到了巨大的影响。首先,体育作业设计与布置需要得到全面创新。新课程背景下体育课程的重要地位得到了确认与巩固,体育教学同样包含体育作业。虽然目前体育作业有着数量少的特点,似乎并不需要进行减负,但体育作业的整体设计质量并不高,存在较为明显的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等问题,导致不少学生完成体育作业只是机械化地重复训练,并不能充分发挥作业的价值与作用,有必要在双减背景下进一步探索优化体育作业设计的可行路径。其次,落实体育课程减负工作。体育本身是一种基于运动的高级游戏,其应当带给学生足够的乐趣,让学生在运动锻炼的过程中提高身体素质并感受运动的快乐。然而目前中学体育教学且充斥着生硬的理论讲解、重复的动作训练,不但难以令学生感受到体育的乐趣,反而会带给学生较大的学习压力,导致不少学生逐渐失去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动力。这与新课程标准明显相悖,也与双减政策的核心内涵背道而驰。这意味着中学体育教学应当在双减背景下积极进行合理创新,适当减负,增强课程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在体育课中收获更多乐趣,而非只是死板地完成各种任务。最后,促进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减负是双减背景下中学体育课程教学创新优化的主要方向。但是在实践中不能一味地强调减负,而是要将减负与增质相结合。即一面令学生充分体会体育课程与运动的乐趣,一面令学生在快乐有趣的学习体验中有效锻炼身体素质,掌握体育技能,发展体育精神与品质。如果一味地强调减负而不注重增效,那么过少的作业乃至过少的课堂教学内容,将很难支撑起系统化的体育课程教学需求,不利于课程教学活动顺利推进以及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故此政策的实施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学体育课程教学质效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助于教学质效的同步提升[1-2]。

二、中学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滞后

部分教师教学理念较为滞后,对新课程标准、政策以及新时期背景下的体育课程教学缺乏足够、创新、深入、正确的认知和把握,这导致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重视减负增质,依旧按照传统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并没有充分考虑体育课程在契合要求以及学生成长需求方面的变革,导致实际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2.体育作业设置不合理

虽然中学体育课程的作业不管是在总量还是在难度方面,都较其他课程的作业有着较为明显的总量少这一优势,但是由于教师对体育作业的认知存在偏差、教师没有充分掌握体育作业设计布置要点等原因,导致当前体育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并不能完全满足政策的实施要求。诸如作业设计过于随意、科学锻炼缺乏指导、监督机制不到位、作业内容不合理、作业评价与反馈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的存在,都不利于体育作业为体育课程教学减负增质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持。

3.教学过程趣味性不足

不管是从减负还是从增质层面看,中学体育教学都应当大幅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体育兴趣并主动进行学习、锻炼和探索,他们才能充分体会到体育的乐趣,进而从思想上减轻负担,同时也能在主动实践、体会、感悟、思考、总结的过程中有效掌握理论知识以及技术动作,发展身体素质,达到良好的减负增质效果。但是目前不少体育课程教学过程都较为枯燥死板,内容难以吸引学生,兴趣教学方法也往往是简单地讲解示范,无法构建起高度趣味化的优质课堂[3]。

4.难以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引导

以最适合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指导是体育课程教学实现减负增质的关键所在。每位学生由于身体素质、体育基础、运动能力、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的不同,适合他们的体育教学内容及方法必然也会有所不同。只有通过科学而有效的个性化教学,才能引导每位学生在适合他们的教学体验中快乐运动、有效发展,进而达到减负增质之目的。但是由于教师个人教育素养以及师生人数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中学体育教学实施个性化教育和引导的难度并不低,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体育课程教学减负增质的实现。

三、基于双减政策改革中学体育课教学的策略

1.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养

中学体育课程教学在政策实施背景下的有效改革需要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广泛体现在政策认知、教学理念、专业知识及技能水平、教育能力等方面。针对部分教师在各方面素质难以完全满足“双减”背景下体育教学改革需求的情况,学校需要积极落实相应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通过文件宣传、组织会议、集中培训、外派深造等方式,尽可能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而教师自身也应当充分意识到“双减”背景下体育教学创新优化的重要性,主动进行自我学习与提升,对“双减”政策进行深度研究、学习并掌握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尝试各种创新教学的可行办法,并在不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完全契合双减要求的中学体育教学模式。

2.优化体育作业的设计与布置

作业是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即便是对体育课程而言同样如此。教师应当正确认知双减背景下的体育作业,并在实践中尝试从作业设计与作业指导两大层面对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进行改善。

首先,教师应当优化作业设计。从多个方面减少作业总量,同时对作业结构难度以及趣味性的进行合理控制,让学生能够被吸引并主动完成作业,保障学生完成作业过程的趣味性与有效性。在实际设计作业时,可尝试通过游戏化、结构化、生活化等策略改善学生的作业体验。其中游戏化策略的应用能够明显增强作业趣味性,引导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完成作业,大幅削弱学生对体育作业的抵触乃至厌烦情绪。而结构化策略的应用则能对体育知识体系以及体育技术动作体系进行有机结合,并从中提取具有一定系统性、结构性的内容作为作业。这样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无需反复记忆某个知识点或练习单个技术动作,而是从整体上进行组合训练。这将大幅削弱体育作业的机械化重复程度,并能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技术动作水平以及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认知水平等。生活化策略的应用则能让体育作业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借助学生们的生活经验让体育作业变得更加轻松、愉悦、有趣。譬如将快速跑作业中的重复高抬腿跑、小步跑、加速跑等练习转变为相应的生活情境,分别转变为跑楼梯、跑上坡以及在登山过程中的间歇赛跑等,能够以生活情境对体育作业的表现形式加以改善,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情境中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和魅力[4]。

其次,加强作业指导。中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基础、体育知识水平、技术动作掌握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往往难以完全独立地完成各项体育作业。尤其是在新技术动作教学之后立即围绕相关内容设置体育作业话,很可能会出现学生忘记关键动作要领乃至错误进行技术动作训练的情况。如果教师不加强指导,必然会影响学生们完成作业的实际质量与效果,导致学生的作业负担加大,无法达到减负增质之效。因此教师在布置体育作业的同时一定要对配套的作业指导机制加以完善。在学生完成课堂作业的过程中,全面、认真观察学生表现,并在必要时进行点拨、指导、帮助以及规范,确保学生身体安全,保障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作业并有所收获。而在学生完成体育家庭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则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分享技术动作演示课件、利用微信等通信工具进行在线指导、与家长合作并引导家长对学生进行指导等方式,切实强化作业指导,保障作业实效。

3.增强教学过程趣味性

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兴趣,也能让体育知识传授以及技术动作训练变得更加简单、有趣和高效,是促使体育教学实现减负增质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应当尽可能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

首先,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喜好、特长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大量学生们感兴趣的元素与内容。不管是精彩的体育故事,还是经典的体育赛事视频,又或者是详细的技术动作讲解视频与体育运动战术布置策略,都可以有效融入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之中,增强内容丰富性并有效吸引学生,促使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探索。同时可以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进行创新和拓展,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丰富的体育教学内容,达到进一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之作用,进而为体育课堂教学减负增质创造良好基础。

其次,增强教学方式的趣味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死板地应用知识讲解以及技术动作讲解示范的方式进行教学,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优化教学。一方面,教师应当充分考虑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契合程度,根据不同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们的身心特征、兴趣爱好等因素,尽量通过学生们感兴趣、易接受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诸如游戏法、情境法、合作法、比赛法等教学方法,均能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这不仅能带给学生们更为丰富、有趣的体育学习体验,大幅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真正做到减负增质[5]。

4.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非简单地停留于教学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学生体育成绩上。即便是在“双减”政策实施的情况下,这一趋势也不会有所变化,反而得到了进一步凸显。只有引导学生全面、良好发展,才能使他们正确理解体育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到运动锻炼之中,有利于体育教学实现减负增质。教师应当全面理解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深挖隐藏在教学内容中的核心素养,根据学生综合发展情况针对性地采取合理措施强化引导,让学生能够弥补自身不足并实现体育核心素养的全方面发展[6]。

5.强化个性化引导和教育

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引导和教育,是新时期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契合“双减”政策要求、实现减负增质的关键。在实践中考虑到师生数量的巨大差异,教师应当积极协调集体教学和个性教学之间的关系,合理运用分层教学法对二者进行有效兼顾。通过分层的方法按照特定依据如身体素质、体育基础、技术动作水平、兴趣爱好等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不尽相同的教学指导策略和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引导。教师还可以更进一步地关注各层次中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在必要时针对部分学生进行一对一引导和教育,进一步强化个性化教育的作用和效果,真正做到以契合每位学生实际情况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通过高质量的个性化教育帮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减轻负担,能够促进减负增质的有效实现。尤其是在作业设计、布置与评价方面,更是要充分发挥个性化教育的优势。运用分层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后,面向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尽相同的课堂作业与家庭作业,在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采取有所差异的策略和方法,并在作业评价时执行存在一定差异的标准,能够充分贯彻个性化教育的价值与作用,以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作业响应“双减”政策要求。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在完成课堂基本教学任务后可按照学生们的技术动作掌握情况进行分层。针对尚未完全掌握移动、传接球、运球、投篮、持球突破、个人防守、抢球、断球、抢篮投球等技术动作的学生,为他们设计以技术动作组合训练为主的作业;针对已经掌握了技术动作要领的学生,教师则着重围绕篮球运动规则、战术等相关内容设计作业。

结语

综上可知,“双减”政策的实施对中学体育教学影响十分巨大,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创新和优化。只有充分理解“双减”政策内涵与要求,并针对性地创新体育教学,构建适合学生、契合“双减”政策的教学模式,才能推动中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变革,有效满足双减在减负增效方面的要求,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快乐成长、综合发展提供必要支持。

猜你喜欢
双减趣味性中学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增强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在多解中学创新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