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2022-03-03 12:43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坝子小学刘大庆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分层学习者目标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坝子小学 刘大庆

小学是奠定学生数学学科能力基础和思维培养的关键阶段,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学生的成长和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难题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具体学情出发,调整教学方向,合理设定教学目标,充分提升教学质量。分层教学不仅是对学生和学习任务目标的分层,还包含对学生成长、课内课后学习活动的全面多元的动态评价,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能帮助学生更快、更全面地成长和进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是一种强调理解学生个体成长差异,重点关注学生实际,动态进行评价的教学策略,旨在关注学生实际基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从多方面考虑学生的基础学习状况、心理特征、兴趣爱好和认知学习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动态分类,并对其进行分类型、分层次的任务设定和教学引导,以便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提供不同层次的教学辅导并设定动态的评价标准。

将分层教学应用到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不仅符合新课标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同时也可以兼顾到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发展需求,确保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逐步突破自我,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学科能力,同时也能保证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信心,调动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其获得长足的进步。

二、分层教学的优势

分层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能力的提高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将分层教学应用于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而言,可以充分提升其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避免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无事可做。依据分层教学设定分层学习目标可以帮助学生不断挑战自己,在完成既定的基础任务之后逐步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培养起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从而获得自信心,使自己学有所得,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分层教学与素质教育相辅相成,教师要充分调整教学策略以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保证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获得全面提升。在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法,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拉近师生距离。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在备课环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确保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

对教师而言,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锻炼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应变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对分层教学本身的研究和探讨能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程度的问题,同时也能帮助教师开拓教学思路,多角度调整教学内容,多层次设置教学目标,在挑战中逐渐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分析当前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的现状可以得知,由于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培养,从而造成了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课堂效率较为低下的状况。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学习偏好和思维习惯,不同学生之间学习能力和接受知识的速度存在很大的差异。传统的教学培养目标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追求课堂进度的统一,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十分被动,既定的学习目标难以满足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又无法完全掌握教师讲解的内容,课堂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证。分层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得到发展,可以改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数学学科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

依据学生的能力基础进行分层。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推行分层教学,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能力基础和课堂表现。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与学生进行沟通、观察学生在作业考试中的表现等对学生进行了解,以便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小学六年级是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时期,教师要切实把握学习内容的有效过渡与衔接。在进行分层教学时,教师可以选定具体内容作为教学基础,把握学生的具体学情,从多个角度考查学生的能力,以便后期高效推行分层教学。在考查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积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依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可以分为学困生、中等生和学优生三个层次,教师在依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分层时要注意对分层结果进行保密,避免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层。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由抽象概念和具体算数构成,以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课本为例,在教学“人体的奥秘——比”这一课时,有的学生善于寻找生活中的“比”,借助图像理解“比”的概念;有的学生善于结合分数来理解“比”的运用;有的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相关概念,从文字理解中提取相关信息,从而加深对“比”的印象。这三种类型的学生大致可分为图画学习者、逻辑学习者和文字学习者,基于学生的兴趣偏好,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对不同的内容保持敏感。图画学习者在解题过程中善于用画图梳理题目逻辑,借助图像开拓思维方向;逻辑学习者在总结和复习过程中善于把握自己的思路过程,在理解数学公式或定理时,善于通过推理来验证相关公式定理,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印象;文字学习者在解题过程中可以迅速理解题意,从中找出关键信息,同时在遇到内容较为抽象复杂的公式逻辑时,善于通过不同参考书上的解析进行归纳总结。这三种不同的数学学习者,不仅能采取自己擅长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而且彼此之间还能互补,教师可以将这三类学习者分到相同的学习小组中互相帮助,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优势和特长。

依据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分层。由于不同学生思维习惯和学习方式不同,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展数学讨论时切入的角度也各不相同,根据学生学习风格可以分为合作学习者和独立学习者。合作学习者善于和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合作开展教学任务,喜欢和小组伙伴进行讨论,在思考不同答案中的联系与差异的过程中,积极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考角度,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独立学习者善于深入思考,善于记忆知识和内化技巧,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自己的学习感受,不盲从他人的学习方式,和同学进行过多的交流反而会打乱他们自己的节奏和步骤。教师可以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习惯,将合作学习者和独立学习者分到不同的小组,从而维护他们的学习节奏,帮助他们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师还可以将三种分层方式进行有机结合,先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当前的学习基础进行纵向分层,之后再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横向分层。做到分层的合理和全面,在实施分层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同类型原则和互补性原则。同类型原则要求教师将学习习惯类似的学生分到一起,不打乱学生的学习节奏,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互补性原则要求教师将具有不同学习偏好的学生分到一起,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和交流,促进思维的碰撞,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数学问题,以开阔数学视野,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二)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在开展教学时,教师要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分为基础型目标和拔高型目标,兼顾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水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四则运算时,教师可以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数乘除法的法则分别是什么?分数运算法则和整数运算法则有什么区别?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什么?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后,教师能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设定不同难度的教学目标。例如,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任务可以是掌握课本上的运算规则并完成习题,而拔高任务可以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提升自己,练习相关练习册或题库中的分数运算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疑问可以及时向小组同学或教师寻求帮助,学生在逐步完成分层目标时,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教师在解答学生的问题时,态度要温和,及时予以回应,维护学生发现问题积极询问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保持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在持之以恒的学习和不断的探索中获得进步和发展。

又如,在教学百分数时,教师先以比较大小引入百分数的概念:哪个比较大?鼓励学生进行思考,之后,再引导学生将分母统一换成100,然后再进行比较,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概念。之后为学生设立基础任务:会读写百分数,能灵活换算分数、小数和百分数,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出一组算术题,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接力计算,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知识的趣味。在进行简单的理解后,教师可以设置拔高任务: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和百分数的运用,能熟练解答与百分数相关的应用题,熟练运用百分数解答生活中的难题并举例。通过设置与生活情境相关的拔高任务,可以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难题,构建起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价值,体会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作用,促进学生活学活用百分数知识,熟练运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引导学生根据个人能力自主选择和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从而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保持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性。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时要注重整体性原则,关注教学目标的整体进度,不同层级之间的差距不能过大,确保学生在整体进度一致的情况下获得相应的发展,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对评价体系进行分层

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教师不仅需要对学生个体和学习任务进行分层,还要对评价标准进行分层。通过不断完善分层评价,动态调整评价标准,能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积极向上的数学学习氛围。在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设定评价标准时,教师可以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优生,可以采用点拨引导的方法,帮助学生梳理相关知识的思路;对中等生,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适合他们水平的练习题,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独立性,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对学困生,教师要注重对他们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加强,只有打好基础,才能为后续的学习提供保障,重点关注学困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促进不同层次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

此外,在小学六年级数学的分层评价体系中,还要注重合理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教师要从实际出发为学生设定评价标准,综合其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解题技巧、认知能力、作业完成情况和文体考试成绩等多个方面设定评价目标,不能由于对学生抱有过高期望而设置不切实际的目标,给学生学习造成过大的压力。在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时,还要考虑到课内课外的差异和家庭教育情况的影响,鼓励学生充分了解个人的学习情况,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和调节,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并为之努力。分层评价的标准要动态调整,及时根据教学大纲和学习目标进行微调,并为学生制订有针对性的分层评价体系,让所有的学生感受到关注和关怀,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和参与感,从而在班集体内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积极乐观的学习氛围,鼓励不同类型的学生相互沟通交流,积极讨论,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鼓励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四、结语

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开展分层教学,既是对新课标教学理念的落实与实践,也是新时代下教学策略调整的方向。教师应当立足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分层,定制个性化的成长目标。教师还应合理安排教学任务,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确保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能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准,而是要兼顾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从多个角度为学生设立分层评价标准,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进步进行积极肯定,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为小学数学学习画上圆满的句号,并为初中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分层学习者目标
有趣的分层现象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