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探索
——充分利用有趣的物理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2022-03-03 12:43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凤城高级中学谷国睿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设置物理知识点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凤城高级中学 谷国睿

学生要想学好物理这门课,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而利用有趣的物理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物理知识,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导学问题的构思及设置,这使课堂内容具有引导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确保课堂高效进行;第二,趣味问题的创新及设计,趣味课堂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物理知识;第三,分层问题的实践及应用,问题的分层,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程度的进步;第四,实验问题的探索及融合,因为实验是物理学科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发挥其最大作用;第五,课后问题的拓展及应用,教师需要注重课后问题的设置,以利于学生通过回答相关问题,实现课堂问题的拓展应用和复习巩固,进而实现高效学习。

一、导学问题的构思及设置

物理教师,在物理课堂上一般都会通过多种手段为学生设置课堂情境的导入,通过这些情境才能让学生更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在物理课堂教学的导入阶段,教师可以运用问题导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教师设置的问题迅速进入课堂状态。而导学问题的构思一般可分为单个问题和连环问题两种,其运用的场景也有所不同。

(一)单个问题的设置

单个问题就是单一化问题,其设置主要是辅助教师教学重点内容,单个问题由于问题数量较少,且语言精炼简短,往往需要教师能高度总结物理课堂上的知识点,进而再针对这些总结内容设置疑问,从而使单个问题能直入课堂的精髓部分,让学生抓住重点。根据单个问题的这些特点,教师就可以将单个问题设置于课本每个教学单元中,在教学重点内容时,短时间内就能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状态,从而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例如,教师在教学高中必修一第三单元中的力学内容时,这一单元前几个课时,都是学生已经大致学习了解过的内容,其中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内容也大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观念。但是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教学过程中,这一课时的内容学生在初中完全没有接触过,教师需要讲述的内容就比较多,教师就可以运用单个问题的设置,如“力作为抽象概念,如何将其分解”这样的单一化问题能让课堂直接进入重点,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连环问题的设置

与单个问题不同,连环问题就是通过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状态,这些问题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让学生不断深入了解这些知识点。而连环问题就适合应用于较为简单的课时中,连环问题的设置能减少教师的授课时间,让学生通过问题进行自我探索,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以高中必修一第三单元为例,教师在教学重力、摩擦力等课时就可以应用连环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粗略地学习了一些基础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则可以学生探索为主,教师教学为辅。此时就能体现出连环问题设置的巧妙性。比如,教师可以设置问题:“生活中,为什么物体都会下落到地面上?”“放置在地面上的物体受力吗?受到的是什么样的力?”“这种力的大小能通过现有的所学知识计算吗?”……教师设置类似于这样的提问,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入手,思考物理教材中的相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同时,这些问题一环套一环,能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严密性,从而使学生产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趣味问题的创新及设计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上述“导学问题的构思及设置”,主要应用在课堂导入阶段,该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及时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但在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后,为了使学习效果更好,教师还要及时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运用问题探索法,即趣味问题的创新及设计。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趣味探索,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记忆知识点;其次,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堂上设置有趣的问题或作业,引起学生的注意,以确保学生能自主学习物理知识;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生活情境中相关的内容或感兴趣的事物与物理教材内容相结合,鼓励学生发挥团队力量,并通过小组或个人探索等形式,挖掘、分析和理解物理知识点的广度、深度,进而创新、设计和探究所学的物理知识,从而实现高效学习物理之目的。

例如,在教学“力的合成与分解”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应用趣味问题的创新及设计,让课堂更具有趣味性,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问题,更加确切地理解这一章节的内容。例如,教师将一盒粉笔放置在设定好的30°的斜面上,让学生感受粉笔盒受到的力,再进行受力分析。然后通过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测量出粉笔盒在斜面上的受力大小。这样教师就能为学生设置趣味课堂问题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以个人探究或者小组合作研究的形式展开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到理论分析中,通过分解支持力与摩擦力,建立等式,设立方程组,自己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取成就感,这就能巧妙地帮助学生学习物理。所以,教师在物理课堂中应用趣味问题能有效帮助学生学习应用教材中的知识,让学生学会应用探索。

三、分层问题的实践及应用

教师在教学中设置问题时,如果只是设置同一个难度层级的问题,那么学生很有可能会因为无法解决教师设置的问题而认为物理难学,从而出现厌学的心理;但有些学生可能会因为理解能力较为突出,迅速解决了问题,从而又出现闲余时间,这就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水平提升。因此,教师需要合理设置及分配问题,让学生通过合理的问题实践,实现问题的合理化解答。这就需要教师提前将问题和学生分层。具体的来说,所谓问题分层就是教师有选择性地将物理中的问题归类为基础问题、应用问题和拔高问题这三种难度层级;所谓学生分层,是根据学生的差异有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之间能相互帮助,从而实现理解能力良好的学生能带动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共同研究物理问题,使学生之间相互激发潜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而在分层问题的设置中,最重要的其实就是对问题的设置管理,这对学生的物理理解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教师在讲解“加速度”时,学生由于第一次接触加速度的概念,可能对物理中的定义容易混淆,这就会导致学生在高中刚接触到物理时就会遇到极大的困难。而有些理解能力比较好的学生,就会认为这一部分的内容过于简单,导致其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教师就可以设置有难度的问题给这部分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索,探究解决这些难题;而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就需要从基础的问题出发,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基本定义等内容。紧接着,教师可以给理解能力较好的学生分配小组,让这些学生带领其他学生共同探究物理问题。有时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共同探讨也能大大提升解决物理问题的效率。同时还能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从而实现教学问题的有效设置。

四、实验问题的探索及融合

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设置实验问题,进而探索与先进科学技术相融合,以便应用到学生学习物理的全过程之中。

(一)教师示范实验

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教师的示范实验,一定要做好榜样。教师在实验开始前设置实验问题,这有利于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解决难理解的理论知识点,进而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学会自己做物理实验。

(二)学生自主实验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当然,物理实验是难以保证每位学生的实验成效的,但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互相设置实验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实验的进一步探索。另外,对这种学生自主实验的难点,教师需要及时引导,如应用当下的科技和网络解决难点问题。学生可以观看网络上的模拟实验,记录实验步骤,结合教材总结实验知识点等。如果利用好这种实验方式,也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实验的效率。

五、课后问题的拓展及应用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上述方式能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但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时间其实不只在课内,课后复习巩固也是学生的“主战场”。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课后复习,那么就会迅速遗忘知识点,从而导致学生学过的知识经常遗忘,每次遗忘后又需要大量的时间重新学习。因此,教师需要设置合理的问题,以便让学生在适合的时间进行复习巩固。根据遗忘曲线,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某一时间段,完成一道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物理问题,这样不仅能减少学生的学习任务量,还可以让学生不断掌握和巩固物理知识。因而教师设置的课后问题,就成为学生复习教材知识的关键所在,教师只有合理地设置了课后问题,才能避免学生将一个知识点重复学习很多遍。教师在设置课后问题时,需要切入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直接复习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有关知识点,也就不会浪费时间了。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让教师的问题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实现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使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突出、清晰,以免出现复杂、混乱,同时便于学生深入学习好物理。

六、结语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并与学生一起对物理教学方法进行积极的探索,充分利用有趣的物理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快乐地学好物理。同时,教师运用问题教学法,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实现教师的高效教学,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导学问题的构思及设置,趣味问题的创新及设计,分层问题的实践及应用,实验问题的探索及融合,课后问题的拓展及应用五个方面为物理教师构建了高效问题的设置方法,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师的高效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设置物理知识点
只因是物理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处处留心皆物理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关于G20 的知识点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