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2022-03-03 12:43山东省邹城市杏花村小学来晓蕊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思想

山东省邹城市杏花村小学 来晓蕊

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重要,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需要提升自身的整体素养水平,提升鉴别能力,陶冶情操,带着文化自信积极学习。因此,我们的教育要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给学生提供正确的人生引领,要让学生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深挖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意识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第一步应该是树立学生的人文素养意识,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仅要找准合适的切入点,还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资源,探索其中的人文因素,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意识做好充足的准备。此外,教学需要彰显出学科本身的特点,语文学科本身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非常适宜教师从人文素养的角度优化整合教材中的资源,给学生带来有意义的文化熏陶和全新的学习体验,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在众多人文因素的滋养下形成对语文学科全新的认知,也能启迪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带着文化认同的观点学习语文,学习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

以《将相和》这篇课文为例,它选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及“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构成,包含了浓厚的人文要素。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通过互联网搜索与之相关的信息,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三个故事背后体现出的人物魅力,如蔺相如的机智果敢、不畏强权的精神;廉颇英勇善战和勇于改过的精神。这些美好的精神品质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闪光之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参与互动交流,让学生将课文内容改编成为一个小剧本,分角色进行演绎,还原典型人物特征,让学生在演绎的过程中真正体会“蔺相如出使秦国,不畏强权,机智应变,完璧归赵;后来在渑池大会上以命相搏,为赵王乃至赵国赢得了尊重;老将廉颇对其颇有微词,但蔺相如不与他争一时口舌之快,以大局为重,一直对廉颇避而不见,后廉颇知晓真正原因之后,负荆请罪,最终将相和好,共同辅国”的故事,帮助学生深刻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成一篇读后感,更深入探知三个故事背后的文化意义,培养学生的学科认知和人文素养意识。

二、结合适宜文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思想

教师在语文授课的准备阶段,要根据不同的文本内容进行不同的文化提炼,保证为学生提供充足和适宜的文化渗透,既满足了文化教育的需求,也适应学生思想成长发展的规律。如阅读经典故事,引导学生赏析经典,有感情地诵读经典以及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只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契机,这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思想,让学生在文化的浸润中巩固自己的思想认知。语文教材是一门人文精神浓厚的学科,对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欣赏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以《牛郎织女》为例,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是人人都耳熟能详的美好的悲伤故事,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教师在做教案准备的时候,可以在课件中插入动画视频,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故事的梗概有一个更为详尽、直观的了解,并且为学生准备一些可供思考和讨论的话题,如《牛郎织女》这篇传说想要传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了解了这个故事后,你对古代劳动人民多了哪些认识?学生进行激烈讨论后,渐渐认识到古代的劳动人民生活的不易之处,他们辛勤劳作,自给自足,却还是受到强权势力的迫害。在这个故事中,牛郎和织女就是千千万万劳动群众的缩影,而王母娘娘就是强权和黑暗势力的化身——以强凌弱,欺负普通百姓,破坏了人世间最普通的幸福生活,显示出了统治阶级的蛮横和无礼。教师引领学生从这一文化角度入手,深刻了解故事背后所要传达的主题思想。并且教师通过播放视频片段传递了其中的文化信息,让学生不断学习、欣赏和讨论,强化自身的文化自信思想,丰富自己的学科认知,并从中感悟到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师强化引导,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活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对学生的引导,在兼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对学生优化引导,这也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了解,以便提供最贴近学生的优化教学方案,带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在进行引导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文化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认知,让文化活动巩固学生的人文意识和思想。

以《少年中国说》为例,它由主张革新的梁启超所写,具有强烈的振奋人心的力量,寄托了自己对“少年中国”的无限热爱和殷殷期盼。文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比喻,为学生展现了英姿勃勃的少年中国,通篇文章凝练有力,潜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具有极高的鼓励和鉴赏意义。“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读起来朗朗上口,可供教师开发的活动有很多。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举办一场诵读比赛,引导学生可以提前从网上收集相关的诵读音频,模仿音频并带着自己的感情诵读文章,既实现了对课文语言的鉴赏也感受到了其中语言的力量和文化的熏陶。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学生查阅资料文献配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刻意识到了《少年中国说》课文中语言的整齐、简洁、凝练、有力、节奏性强,确保朗诵比赛的顺利进行,起到了真正的教育作用,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语言的力量和其中蕴藏的人文素养的力量。

朗诵比赛的活动让学生对这篇有众多生僻字的文章也不再抗拒了,他们会积极寻找资料,聆听音频,保证在比赛中展现自己的风采。学生通过一遍遍的朗读,逐渐加深对其中文化内涵的理解,更加了解作者梁启超的内心,与他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也深刻认识到了自己作为中华民族的少年身上肩负的责任,升华了语文教学的价值。此外,这样的活动为学生创造了个性阅读的机会,使学生完成了文化因素的内化,帮助学生加强了自己较为薄弱的文化基础,同时强化了学生的文化思维和意识,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积累自己的文化知识,逐步建立坚固的文化自信堡垒,提升自身的人文修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把握一切机会,为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多多接触能提升人文素养的内容,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建立自身的文化自信。学生的人文素养又能积极反作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为课堂带来新的生命力,因此教师要精研教材,挖掘其中的人文要素,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意识、思想和精神做好充足的准备。小学生的思想观念并未完全形成,因此人文的渗透能让他们及时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促进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也培养了学生坚定的文化自信思想认知,还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情感和认知。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