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2022-03-03 12:43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青城学区中心小学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多边形数学知识生活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青城学区中心小学 胡 军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青城学区成安小学 王 朝

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往往很难直观地理解。在日常教学中,经常是教师在讲台上不停地讲,学生机械地听。大多数学生课后都无法消化课堂中的知识。因此,教师如果可以将枯燥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结合起来,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点,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数学应用能力得到提高,成绩也会提高,自信心会得到增强,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不足的原因

(一)数学教学氛围枯燥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尤其是小学数学,这门课程具有特殊性,导致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提高教学效率,长此以往只会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致下降,难以打好学习基础。

(二)数学教师理论结合实际的意识不足

部分教师认为自己教学经验丰富,缺少更新教学理念的意识,导致教学模式一成不变,很少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这样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得不到培养,无法用书本上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三)数学教师没有认识到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没有形成,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如果教师没有认识到将数学和社会实践相联系的重要性,学生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意识也会不足。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落后的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合小学生了。教师要从自身出发,打破自己的定式思维,推陈出新,从自己开始改变。

二、提高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措施

(一)结合生活增强课堂趣味性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教具讲解数学知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数学课本中很多抽象的概念,教师如果能将其与实际的教具结合,就可以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一课时,可以带一台实验室天平来到教室,提问学生是否认识这三个计量单位。教师引导学生热烈地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教师拿出几种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在讲到“克”这个单位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称一下小物品的重量,一克约等于一枚2分钱的硬币的重量,一克约等于2粒花生米的重量。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这个过程相对于单纯的讲解书本上的知识,更加能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抽象重量单位的具体含义。又如,教师在教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一课时,给学生展示各种多边形教具,得出各种多边形的属性。教师可以拍摄一段生活小视频,让学生找出视频里边出现的多边形,找出这些多边形存在的意义,探讨各个多边形的特质。如人们将三角形稳定的特性,广泛运用在三脚架、空调外挂机等设备中;人们将平行四边形易变型的特性广泛应用小区的推拉门中。

(二)开展生活化数学教学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化学习,教师将需要教学的知识融入特定的教学情境当中,将所要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更能深入地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并与其他学生进行互动以加深知识理解。

例如,教师在教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富饶的大海——三位数乘一位数”一课时,就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可以组织同桌二人为一个小组,一位学生扮演顾客,另一位学生扮演商贩,模拟交易。“已知一筐螃蟹400元,请问购买2筐螃蟹要多少元?”扮演顾客的学生可以算出2筐螃蟹要付800元。模拟市场上的交易,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又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增加趣味性。又如,教师在教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一课时,可以让学生结成小组,互相出题,然后计算,教师协助检查结果。

(三)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因为课堂时间宝贵,教师会在课堂上抓紧时间讲课,很难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需要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互动玩耍谈心,学生可以通过与教师的互动,加深对教师的了解,增进师生情谊。师生关系越好,课堂上的配合度就会更高,有利于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完成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校园艺术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课的教学后,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开展一次班级数学艺术节。教师让学生就“把1个西瓜和6个苹果分给6个学生,把12根香蕉分给3个学生”这一内容进行提问和回答。教师引导提问的学生问出有关分数的问题,如每个学生得到了多少水果等,另一组学生给出答案。这样学生既学习了分数的知识,也在实际的生活中应用了分数。

例如,教师在教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课时,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剪纸。教师提出问题:“一张纸长24厘米,宽18厘米,如果想剪成边长是整厘米的正方形,可以剪多少个正方形呢?”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可以追问:“要想剪完后没有剩余,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厘米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别用边长1厘米、2厘米、3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摆一摆。学生在探索中学到知识,课本上的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应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工具性学科。教师可以观察生活当中的细节,找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传授给学生。教师也要打破思维定式,寻求教育的创新和转变,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学生不要一提数学就认为枯燥难懂,难以掌握,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日常生活,要从书本中走出来,结合实际的例子,找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将书本中的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

猜你喜欢
多边形数学知识生活
多边形中的“一个角”问题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多边形的艺术
解多边形题的转化思想
多边形的镶嵌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