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2022-03-03 12:43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六幼儿园张丽婷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利用幼儿园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六幼儿园 张丽婷

由于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意识的限制,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的幼儿教育建设水平相对较低,各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普遍存在不到位、不具体等问题,这无疑会给当地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以及全国教育公平理念的落实带来较大阻碍。然而必须纠正的一点是,农村地区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并不稀缺,甚至从某种意义而言,其在数量和种类上相较于城镇地区还占有一定的优势,所缺少的只是合理而多元的开发、利用思路和策略。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广大农村幼儿教师务必从思路和方法等角度入手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准确把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以“对症下药”的态度提出、践行系统性的对策。

一、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问题

正如笔者在前文中所提到的,我国农村地区的综合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这就导致当地的幼儿教育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真正导致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进程受阻的症结,并不在于整体的经济状况,而应归咎于相当一部分农村幼儿教育工作者在理念和方法上存在的偏见乃至误区,具体可被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向城镇靠拢”观念的机械化执行

城镇地区幼儿教育建设水平较高,各类教育理念、方法和相应的硬件设备也比较完善,自然也应当成为农村幼儿教师学习的对象。但是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很多农村幼儿教师将“学习”曲解成了“模仿”,将“借鉴”误读成了“照搬照抄”。一方面原封不动地套用城镇地区幼儿园的课程建设思路和成品;另一方面以城镇地区幼儿园的建设标准斥巨资购入教学物资、组织教师培训。

这种现象的广泛存在不仅在客观上造成了农村幼儿教育原本有限的资金和软性资源的巨大消耗,而且也在事实上浪费了农村地区诸多特色幼儿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时因为指导理念和工作方向与地区实际之间的严重脱节而未能收到预期的成效,反而进一步加重了农村幼儿教育所面临的困难。

(二)对农村地区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契合度较低

农村地区有着一套相对独立的教育和社会发展模式,这是由农村社会形态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作为农村教育体系的头部环节,农村幼儿教育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必须树立起以服务农村教育、契合农村发展为指导的正确思想。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农村幼儿教师对统一指定的幼儿教育课程和教材都抱有“一刀切式”的理解,没有深入观察、灵活结合农村地区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客观需求。

在这种模式下,农村地区的幼儿所接受的教育往往存在严重的“失真感”,无法或很难将在幼儿园学到的内容具体反馈或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这样一来让课程学习失去了社会的土壤而成为“无本之木”,二来则会在更大程度上导致幼儿乃至部分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价值产生怀疑,这对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三)园本课程开发和建设不到位

上述两点问题其实已经被很多农村幼儿教育工作者发现并重视,不少教师也确实在具体工作中有意识地采取了一些策略去弥补、纠正。然而必须看到的是,这种弥补和纠正更多的是通过对现有教学课程进行内容添加和形式修正而开展的,在本质上仍是一种“治标”的“小修小补”,而没有通过开发、建设园本课程这样更具独立性和作用性的手段去进行具有实际效果的矫正。

这样一来,农村地区特色幼儿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将始终被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很浅的程度中,对幼儿所能产生的正向引导作用将十分有限。与此同时,由于这种对农村特色元素的添加是建立在教学内容的机械嵌入基础上的,反倒还有可能对统设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带来不可控的影响,反而适得其反。

二、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通过前文对一系列问题的分析不难看出,改善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的关键在于,建立以园本课程开发为代表的特色性课程体系,而这种课程体系的内容和方向务必与农村地区的环境状况和发展诉求保持高度契合。在笔者看来,农村幼儿教师可以围绕以下三方面主题来实现这项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一)围绕自然生态主题开展环保教育

提起农村地区,人们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便是山明水秀、鸟语花香的优美自然风光和丰富生物资源,这也是农村地区相比城镇地区而言最主要的一项区域特点。农村幼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打出“环保牌”,围绕自然生态主题从生物认知、人与自然关系认知和环保意识培养三个角度入手开展环保教育,以此彰显农村幼儿教育的特色。

1.带领幼儿了解生物知识

农村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或户外活动等形式,引导幼儿认识、了解更多的自然生物,帮助幼儿记住这些生物的名称、外貌,并向他们简单介绍这些生物的自然习性。一方面能丰富幼儿的自然知识储备,另一方面也可在这一过程中同步渗透汉字识读和观察事物方法等内容的知识与技能。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幼儿展示牛、羊、鸡等家禽、家畜的形象并播放这些动物的叫声,然后带领幼儿试着写一写这些动物的名字;或者在课间活动时,带领幼儿前往园中的绿化带或门口的农田,让他们看一看冬青是什么样,教给幼儿区分麦苗和杂草的办法等。

2.带领幼儿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农村幼儿教师应当结合幼儿的日常活动和生活经历,有意识地将幼儿的生活活动与自然生物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使幼儿意识到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自然生物的支持,而自然生物的繁衍也需要人类的保护等道理,同时还可以从一些从身边的物品入手引导幼儿了解自然赋予人类发展的智慧和功效。

例如,当幼儿在纸上画画时,教师可以询问幼儿纸张的由来,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棵树是如何被制作成一张张白纸的;当幼儿穿上暖和的棉衣时,教师又可以让大家想一想棉衣里面的棉花是从哪里来的,并请家

里种棉花的幼儿跟大家介绍种棉、采棉的过程等等。3.带领幼儿形成环保意识

对于环保意识的培养,农村幼儿教师应当主要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来开展,带领幼儿利用身边丰富的生物资源开展养成类的活动,让幼儿亲身体会培育生命、呵护生命的不易以及收获时刻的喜悦,并将这种朴素的情感自然地转化为幼儿对自然、生命的热爱和欣赏,进而促进其环保意识的树立。

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每人从家中带来一种蔬菜、水果或作物的种子,将它们种在园中的绿化带内,并每天提醒大家及时给自己的种子浇水,同时要在种子萌发、嫩芽长成和结出果子时做好记录。如果收成足够好,教师还可以将这些成果收集起来分享给每个幼儿,让他们感受大自然馈赠的甜美。

(二)围绕农业劳动主题开展实践教育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多种多样的农业劳动向来是农村地区主要的社会活动内容,也是农村具有的特色性标签之一,同时还是农村幼儿教育建设的一项宝贵资源。农村幼儿教师应当将农业劳动作为开发、利用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的一项重要主题,分别从农业劳动技能教授和正确劳动观念培养两个方向进行有效引导,强化特色化教育的效力。

1.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农业劳动技能

农村幼儿教师在培养幼儿劳动技能时,可以选择一些体力消耗小、操作环节少且具有一定趣味性的工种作为载体,同时要注意过程中给予幼儿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并对一些重要的操作技术通过通俗化的方式做重点讲解,还要注意在日后的生活中鼓励幼儿积极将这些技能应用出来。

例如,在幼儿做手工时,教师可以给每个幼儿提供几根细细的棉线或直接利用幼儿自带的玻璃绳,让幼儿跟自己一起学着将这些棉线、玻璃绳搓成一股股粗线,再鼓励大家利用手中的粗线编成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或漂亮的头环、手环,还可以让幼儿将这门技术应用在教室布置等活动中。

2.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正确劳动观念培养

培养幼儿正确劳动观念是幼儿德育的重要内容。对这一项工作,幼儿教师不妨从幼儿喜欢的东西入手,引导幼儿了解这些东西的制作或生产过程,并鼓励幼儿进行必要的尝试,从中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和享受成果的喜悦,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幼儿团结合作,以此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吃午饭时,教师可以问一问大家鸡蛋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对农村幼儿来说并不难回答。之后,教师就可以利用一些碎布和木料做一只“母鸡”,每天安排两个幼儿分别负责为这只“母鸡”喂米、喂水,还要时不时给值日的幼儿出一些如“母鸡生病”之类的难题,一直到“母鸡”成功“下蛋”为止。

(三)围绕社会关系主题开展情怀教育

不同于城镇地区“闭门造车式”的“个体生活”,农村地区的人们常常有着更频繁的社会往来,彼此之间的亲情和宗族意识也往往更加浓厚,这也造就了农村特有的“人情社会”。因此,农村幼儿教师不妨将这一特色也纳入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工作考量中,带领幼儿就家庭观念和感恩情怀两个角度进行有效的情怀教育,让幼儿的成长更有“人情味儿”。

1.培养幼儿的家庭观念

对农村幼儿家庭观念的培养应当契合农村地区的亲情概念,对“家庭”的涵盖范围做适当的扩大。农村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回忆一些自己和父母或其他亲人之间相处的愉快瞬间或温情时刻,并可进一步结合前文中提到的劳动内容和场景,以这些内容为契机带领幼儿体会和家人之间相处的正向感受,以此作为塑造儿童家庭观念的内核。

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回忆一下自己第一次陪父母下田或第一次帮父母喂养牲畜时的场景,说一说在做这些事时自己遇到过什么困难,父母又给予了自己怎样的帮助,教会了自己哪些本领等。

2.培养幼儿的感恩情怀

感恩是最为朴素的道德情怀。农村幼儿教师应当从幼儿父母所承担的相对沉重的农业劳动入手,带领幼儿同时了解父母的辛勤付出和对自己的悉心呵护,使感恩情怀的形成具有丰富的现实基础和情感支撑。

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父母一般几点出门干活、几点回家吃饭,如果有外出务工的情况则可让幼儿讲一讲自己一年当中可以见到父母几次,之后再引导幼儿说一说父母如此辛苦是为了什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自发形成朴素的感恩情怀。

三、结语

教育是公平的,它向每一个渴望得到它的孩子敞开大门;教育也是智慧的,它广泛存在于每一件小事小物当中。农村幼儿教师要真切认识并努力践行这两点,在日常教育工作中重视对地区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深度利用,通过围绕自然生态主题开展环保教育、围绕农业劳动主题开展实践教育以及围绕社会关系主题开展情怀教育等方法,将农村地区独有的、丰富的幼儿教育资源充分转化为强劲的幼儿成长助力,引导幼儿依托地区优势条件实现高质量、全方位、灵活化的身心发育,不断构建农村地区兼具特色化和综合化的幼儿教育课程体系,为幼儿未来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教育事业的整体优化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本文系2020年度白银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立项号:BY[2020]G019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利用幼儿园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我爱幼儿园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