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价值是教师精神的底色①

2022-03-03 12:43余闻婧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底色信念道德

余闻婧

如果说教师知识和教师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可见物”,那么教师精神就是看不见的“幽灵”。“伦理是教师知识和能力的核心。教被嵌入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艰难选择的世界中,教师的所做和所想是由其所承载的道德决定的。”的确,没有人会容忍一个道德品质恶劣的人混迹于教师队伍。但是,道德有时更像是一个底线概念,至于道德的上限,往往是一种境界的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味地用高尚,或更高尚的道德表现去要求教师,有时不仅不能激发教师的道德情操,还会适得其反地导致教师的道德虚假化。与其自上而下地向教师设定道德标准,不如“对教学的伦理组成部分进行扩展,扩展到教师专业工作过程中坚持的东西,以此促进教师的价值信念水平”。而教师精神的实质就是教师的信念。因为信念是教师所有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前提,是形成教师思维过程、课堂实践、教学方法、专业发展理念、终身职业认同的条件,也是教师对正在打交道的现实世界的命题。如果我们将教师的精神看作教师多股信念的综合体,那么,教师对学科价值的信念就是教师精神的底色。

价值,意味着赋予意义。学科价值,就是教师对自身学科赋予的意义。教师对学科赋义的过程,有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有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但更重要的赋义是教师在个人层面上对自身学科的深刻理解与体认,并在此基础上激发起对自身学科的纯然喜爱,以及对探索学科未知的浓烈求知欲,由此愿意全身心地、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教学探究与发现中。所以,学科价值其实是通过教师对自身学科的深刻认同、深切热爱和身心投入得以展现和表征的。这种发自于内心的、纯粹的、自然而然的学科情感是教师一切理性的策源地,是教师所有言行的显示屏,更是教师愿意成为教师的原动力。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将自身的学科价值认定为“守护好语言文字这一民族文化的根”。“语文这门学科有着独特的价值,它所传授的知识、所选录的文章,都是关系到人生道路的选择和精神的成长、价值取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认同、热爱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孩子知道里面的门道和精妙,他才知道我们的语言文字奥妙在哪里。”凡是听过于老师语文课的教师,听课后的第一感觉往往不是赞赏于老师的精彩绝伦的课堂教学,而是首先表达一种深深的震撼和感动。这份震撼心灵的感动来自于于老师对语文学科全身心的热爱和守护语文的终极使命。于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衬着那份浓厚的学科使命展露出来的,于老师巧拨千斤的教学艺术是伴着那份浓重的学科责任描绘出来的,于老师充满仁爱的举手投足是随着那份浓烈的学科之情流淌出来的。于老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理想追求、使命担当、仁爱之心、创造奋进的精神面貌都是其自身学科价值的演绎与延展。

如此看来,教师的学科价值之所以能成为教师精神的底色,源于这份学科价值的感染力,源于教师和自身学科的合二为一。教师对自身学科的热诚可以渲染教师整个精神面貌,可以感染教师所在场域的所有生命体,可以传导给学生一种对学科力量的信任,对自尊和自信的体认,对使命和梦想的希望。一名不断探寻自身学科价值,并邀请学生共同体认学科价值的教师是真正的精神导师,是民族未来的希望。

猜你喜欢
底色信念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为了信念
发光的信念
把中华文明的底色铺陈好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永恒的底色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信念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