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在教育路上

2022-03-05 00:22张碧艳
师道(人文) 2022年3期
关键词:余光中教学学生

张碧艳

人生如逆旅,我亦如行人。教育是一段旅程,有着无止境的相遇,一路走来,在流光飞舞中与写作相伴,在青葱岁月中遇见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冷静与坦然,在职业成长中遇见良师智者,助我寻梦逐梦,与更好的自己相遇。

流光飞舞,写作伴行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处放歌。写作于我,如此诗,伴我在夜空星辰下寻梦逐梦。追溯我的写作之路,源于生娃后的育儿小记,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繁琐生活中记录人间有味是清欢的至情至味,源于教学生活与孩子们朝夕相处中的点滴细节成长故事的描述叙说,源于那些触动内心让我有感而发的来来往往的人和事,初心是为了记录生活,我手写我心,随手记下,发于朋友圈,以作雁过留声生命留痕之印记。

写作需要天赋,亦需勤奋,更需要孜孜以心的热情,而愚钝懒散随心如我,写写停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时很久不写了,就会有人在朋友圈里留言给我,问我最近怎么啦?怎么不写了?不发文了?还有人遇见我,和我聊起我写的文章的人或事,说看了很感动,眼泪掉下来了。我听了,我很惊讶,想不到我随手涂鸦的文字,随心而动的指尖下的“指指点点”,会有人关注,会有人共鸣,所以感动万分,深受鼓舞,继续写作。

有一次,根据班里发生的事情,随手写成一文——《顽童奇事》:

一顽童,聪颖好动好奇。某夜,突发奇想,随手塞一珠子进耳,珠子大小如黄豆,后觉无异状,遂做课业,就寝。翌日,课堂上,欲用笔往耳掏之,同桌劝之不可,顽童低语:有一秘密,只告知你一人,万万不可泄漏。同桌许诺,顽童告知珠子塞耳一事。一课无事,课后,同桌广而告之,一传十,十传十,十又传十,片刻班里无人不知,校内无人不晓,同窗们奔走相告,老师们获悉,大惊,班主任速速送其至校医处。校医曰:“入行甚久,未有先例也”,亦束手无策,无计可施,唯有告知家长,其父急至,送医院,挂号急诊,珠子出,仅三秒,耗资三百大元。午后,见顽童,嬉笑如昔,劝其改之,低头不语,只是点头,似有悔改之心,惭愧之色,望孺子可教也。

有一个家长,看了此文,他转发了,并写下如下感受:读了此文,儿子真事也,读后五味杂陈,收录起来,待他长大后再给他看,作成长记录。

我没有想到我随手写的东西会感动别人,会被人收录,那一刻,我愉悦不已,原来文字功能,是以文传情教化感悟,正心正能量。2017年,台湾诗人余光中病逝,我有感而发,写了一文《乡愁君记》,发表于《师道》人文版。

文字变成铅字,笔端文心写意,并以文心会友,认识《师道》的一位编辑,她寄语我以文心邀约文心,鼓励我继续写作。从此,以梦为马,且行且写。

2021年国庆节,母亲让我开车送她回乡下一趟,当时,我看到故乡的山山水水,屋舍阡陌,村民乡里,我突然有了个想法:我要把我们村里的人和事写下来,记录我们一起经历的时代,叙说我们村的故事,于是就有了《留守记》,有了下面这样的故事。

顺安在后视镜看了一眼古婶,眼里有泪飘过,但极力忍住。小时候,他就知道,这个矮矮胖胖的女人是他亲生母亲,逢年过节,她会送糍送粽来家里,说: “俾安仔食,安仔中意食的。”然后每次,摸他大大的头,捏他肥肥的脸,拉他肉肉的手,一脸的慈爱。

有时古叔嫁女摞媳妇,养父母带他去饮,他看到六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围坐一起,嬉笑吹水,他有点想不明白,点解咁多仔女都养了,唯独不养他,把他送人。

后来,读书多了,也明白事理,但依然有点耿耿于怀,所以多年过去了,他一直不想返乡下,不想面对自己的亲生母亲。直到最近,养父彪佬生病去世,临终前,把他和古佬的兄弟情义一五一十地告诉他,叮嘱他要返乡下揾自己的亲生母亲,切莫:子欲养而亲不在,树欲静而风不止。

到了墟场,顺安停好车,帮她担糍,走到市场一个角落放下。古婶拿了一个板凳,自己坐下,递了一个板凳给顺安,然后开档。

古婶拿了一个钵仔糍,放花生油,麻油,酱油,撒芝麻,介成一块块,递给顺安。

“你细个时都系食古叔整的糍,现在试试婶娘整的糍。”古婶慈眉善目,顺安颤抖地接过钵仔糍。

顺安想起古叔,自己的亲生父亲,当年自己高考时病逝,养父母担心影响自己成绩,瞒着他,最后一面也没回来见。

亲娘不如养娘大,顺安自幼和养父母一起,相依为命,感情深厚,彪佬彪婶也不遮遮掩掩,明确说他是古婶古叔的仔,以后长大也要孝敬他们。道理他都懂,只是他内心深处,总是觉得自己被抛弃了,是父母不想要的孩子。

直到他娶妻生子,做人父亲,他才明白,当年亲生父母是下了多大的决心,有多难过不舍,才把他送人,让自己在一个不愁衣食的环境长大,让自己不受苦受累,静心安心读书,最后成才成器。

顺安一边食着钵仔糍,一边五味杂陈,百感交集,食完钵仔糍,他挪动板凳,在古婶旁边坐下来,说: “我来帮手。”

古婶又惊讶又感动,收钱的手微微发抖。

“古婶,点解今日有个靓仔帮你卖钵仔糍,边个来的?”有人好奇,问古婶。

“系熟人来的。”古婶笑着说。

“有几熟啊,古婶。”那人继续追问。

“我系她的仔,亲生的,如假包换。”顺安一本正经地说,笃定淡定。

这是来自《留守记》的一个节选,有朋友看了,留言说泪目,让她萌发珍惜当下,多多陪伴父母的念头。当时我写的时候,一边写一边泪流满面,重读时,还是会涕泪涟涟。这是我喜欢写作的原因,我在感动自己的同时也在感动别人。也有朋友说看了我的文字,要去我的家乡看看,感受一下我笔下的粤西村落生活,风土人文,南粤风情,想不到,我的文字还能为家乡的旅游事业做贡献,我预料不及,感动不已。

这些年来,我坚持业余写作,笔耕不辍,写生活杂记,写随笔感悟,写那些在我生命中来来去去的人,写他们的冷暖人生,写他们的阴晴圆缺,写他们的喜怒哀乐,以此向他们致敬,敬他们的努力执着,敬他们的不完美却认真地活着,而我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写作让我与他们相遇,在时空交错中进入彼此的生活,也让我找到一种以写作的方式,通过文字去触摸生命。

每晚夜深,习惯了写点文字才能安睡,这是我向万籁倶寂的世界道晚安的方式,业余写作,成了我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笃信,那些印在纸上的文字或是指尖下的屏幕文字,会开出似锦繁花,在我生命中一路芬芳,鞭策我拔节生长,一路逐梦,遇见更好的自己。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教学中,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英语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格与文化意识,如何在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的同时进行学科育人,培养学生可持续性的受益终身的能力?

苏格拉底说: “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苏格拉底提倡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思辨,获得知识与智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创建以问题导向的任务型课堂教学,学生的参与兴趣浓厚,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在日复一日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我慢慢发现设计高屋建瓴的问题,着眼于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的同时,更要善于整合不同的素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

记得有一节英语课,学习动物这个主题,有tiger elephant panda dog等动物单词,备课的时候,我想起了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曾写过的一句不朽的警句: 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想到这个句子只有sniffs这个单词没有学过,其他单词学生都懂。我把这个句子列入我的教学重点,并设计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总结:What is your idea about tiger in the sentence?So how about the rose?

在引导与讨论过程中,我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了萨翁的英文名句与余光中神来之笔的翻译。我先用英文简单大致地说了一遍这句诗的意思,然后用中文把诗人余光中翻译原意告诉孩子们:完美的生活应该有老虎和蔷薇这两个领域。当一个人来到这个领域,他可以移动或静止,他可以微笑和哭泣,它可以是复杂的和纯粹的,简而言之: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孩子们似懂非懂,但也听得兴趣盎然,悠然神往。我继续说:学习的境界应该也是如此,动如脱兔,静如处子,无论学习还是做事,都要动静分明,游刃有余。我让孩子们拿笔记本出来,把黑板的诗句和译文记下来。

做完笔记,我播放萨翁这首诗的视频朗读,上面还配有萨翁原版英文和余光中原版翻译中文,第一遍让孩子们先静静地倾听,第二遍一起朗读,朗读几遍后,让学生自由朗读,感受语言之美,最后让孩子们做笔记,看着中英文对照,把自己喜欢的英文或中文句子摘抄下来。感谢萨翁和余光中,两位大文豪光芒万丈,文采飞扬,其文字字珠玑,句句熠熠生辉。孩子是鲜活灵动的生命个体,各有各的独立思想,而教育的力量是以生命影响生命,以灵魂感化灵魂,而为师者,就是让他们互相遇见。

或许未来的某一天,孩子们会主动地去找萨翁的这首诗出来好好研读,也会主动地去读余光中的著作,或许他们之中有人也会成为和他们并列的大文学家,谁知道呢?教育的魅力和美丽之处就在于她的不确定性和无限的可能性。育人者要做的就是留白,埋下伏笔,撒播求知的种子,然后静待花开。

教育家朱永新说: “只有知识与生活、生命发生共鸣时,新生命教育才是成功的。知识可以是冰冷僵硬的纯粹客体,也可以在教师重温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在学生全新建构知识的体系中,成为生命触摸世界的一种方式。”

当下“双减”时代来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层次思考,与书本外面的知识接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触摸了解与之相关联的知识,通过思考问题参与课堂活动习得能力,形成可迁移的能力与素养,并为后续的学习埋下伏笔,培养学生未来的学习兴趣与潜能,激发长远的学习目标。

打造与个体相关联、与真实世界接轨和个体学习的价值与意义得到可持续性延伸的课堂,将是育人者未来努力的方向,而我有幸参与其中,幸甚至哉,自当上下求索,全力以赴。

回首来时路,郁郁满芳华

忆往昔,初登讲台,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因经验缺乏,教材不熟,教法生疏,彷徨之际,唯有发愤图强,迈开学习之步。幸运如我,遇到科组的两位经验丰富的林老师与戴老师,她们以身示范,教我熟悉教材、掌握学情、上课的经验与技巧、实际的课堂操作与应变策略。她们感动于我的求知若渴与孜孜不倦,也乐于倾囊相授,悉心指导。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唯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更新教法学法。”林老师与戴老师,我的入门师傅,虚怀若谷,目光如炬,鼓励我多走出去听课学习,以优秀同行与名师专家为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技能与前沿的教学理念。

从此,我持之以恒地参加各类教学教研活动,每一次观摩示范课,每一次聆听教学讲座,我都凝神细听,用心揣摩,专心做笔记。回到工作岗位后,实践,分析,反思,总结,再实践,再反思,再总结,循环往复,乐此不疲。实践证明:名师专家学者的专业引领让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教学业务能力不断提升。

积累了一定的专业技能,我开始积极参加各类教学教研及辅导学生的比赛,以赛事促进专业成长,以压力变成进步的动力,同时也让自己有机会集各家之长,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的努力得到了认可,获奖与荣誉纷沓而来。

师者,除了教书还要育人,教育家于漪说: “师者担当,就是理想在岗位上,信仰在行动上。”

工作伊始,与我搭班的班主任江老师,工作极其认真敬业,每天早上,全校第一个来学校,每天傍晚,全校最后一个离校。她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班里管理得井井有条,班风学风优异,学生乐学好学。在她的眼里,学生没有优劣之分,她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尤其偏爱那些学习上需要不断提升的学生,每天放学把他们留下来,辅导功课。有些孩子的父母在工厂加班到晚上十点多,她把孩子带回家,给孩子做饭,辅导作业。

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几十年如一日,日日如此。在与她一起工作的日子,我感受到江老师发自内心的热爱教书这份职业,感受到她对学生倾注深情的不求回报的付出。

“教学这份工,是良心活,我只求问心无愧。”这是江老师曾对我说过的一句话,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时常在我耳边回响。

原来,为师者,首先是爱这个职业,爱那一个个鲜活灵动的个体,并付诸全身心的热情,默默耕耘,坚持坚守,如莎士比亚写诗,如梵高画画,如爱因斯坦探索科学......因为心内有爱,所以没有职业倦怠,因为敬业爱岗,可抵岁月漫长之平凡。

回望参加工作的前十年,心中满是感恩,感谢薪火相传的同事前辈,今天,我追随她们的脚步,与年轻的同事们组成教学共同体,互帮互学,共同成长。感谢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让我明白坚守耕耘是常态,是教学生涯的源头活水,感恩名师专家学者的专业引领,让我一路走来,学以致用,收获满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学之路,路漫远兮,唯有勤学求索,敬业乐业,方能一路致远,一路芬芳,硕果累累。

时节有序,岁月鎏金,廿载芳华如细雨湿流光,回首时,润物细无声,春色满园,展望处,扬帆起航,前行逐梦,让生命之树常青。

猜你喜欢
余光中教学学生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赶不走的学生
不怕找茬
追思余光中:“乡愁”不老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