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蚂蚱·我们的课堂

2022-03-05 00:22李明海
师道(人文) 2022年3期
关键词:蚂蚱白鹭李老师

李明海

这个学期,四年级语文第一课学的是郭沫若先生的《白鹭》。我很喜欢,孩子们也喜欢。欣赏了作家笔下那姿态完美得恰到好处、神韵如同一首散文诗的白鹭,我问孩子们: “你们认识白鹭吗?”结果,只有不到一半的孩子举起了手。

这里虽是经济繁荣的珠三角腹地,但水网密布,紧靠小镇的桥头村就有数百亩的成片稻田。正当二季稻扬花的时候,白鹭是稻田里的寻常景致,却仍有多半的孩子说不认识这种鸟儿,确实有点出乎我的意料。这一两年来,我跟孩子们每周都会有实践活动的安排,于是,学完《白鹭》的这个周末,我索性就安排孩子们跟家长一起去稻田里寻找白鹭。

班级微信群里非常热闹,陆续有稻田白鹭的实景直播视频上传。芸嘉站在碧绿如海的秧田边,风吹稻浪,稻香阵阵,兴之所至,对着镜头完整地背完了《白鹭》一文,这是真正的情景交融,养眼而美好;懿菲跟妈妈早上六点多就出发去稻田了,刚下过一阵急雨,朝阳出来,还幸运地看到了彩虹呢;也有些孩子是顶着中午的大太阳,在岐江公园榕树茂密的小岛上,或者在南朗镇的左步村以及崖口村的稻田里看到白鹭,甚至是在燕石围,看到伶仃洋滩涂上闲步的成群白鹭……因为有这些直接的观察和感受,孩子们写的小练笔也非常精彩。

舒涵看到了如同雕塑的苍鹭——

“哇,这个雕塑好漂亮啊!”它一条腿缩于腹下,另一条腿像细竹竿一样插在水里。脖子缩在半灰半白的羽毛里边,一动也不动地站立于水边浅处。 “咦?它似乎和真的一样呢!”我开始起了好奇心。我从地上随手拿了块石头,朝水里扔去。那个“雕塑”突然动了起来,拍打着翅膀飞上了天。它飞的时候,脖子缩成了“Z”字形,两脚向后伸直。这原来是只苍鹭呀,真是个伪装高手!

依霏看到了小桥上的白鹭——

我们绕着稻田转了一圈,发现一只白鹭停在小桥上,像一幅画一样宁静、美好。它弯弯的脖颈优雅地抬起,带着点微微的弧度,全身披满雪白的羽毛。修长的翅膀收在身旁,细长的双腿立在小桥上,小小的脑袋不时地转着,那铁色的长喙也随之摆动起来,像是在找寻着什么。风撩起它的尾羽,桥下水波里的倒影随之荡漾,真是太美啦!

逸康则看到了抓鱼时的白鹭——

白鹭抓鱼的时候十分帅气。它在陆地上双脚一蹬,翅膀一张,锐利的眼睛注视着湖面,时不时还来个急转弯。突然,它俯冲到湖面上,张开尖利的嘴,一条可怜的小鱼便被抓了上来,那小鱼的尾巴还在拼命地挣扎着。那边还有几只呢,它们呆在浅水处一动不动,像是被眼前的风景陶醉了。它们的影子,也静静地映在湖水中。有风时,它们身上雪白的蓑毛丝丝缕缕地吹起来……

周一,我先是利用课前演讲的时间,让大家聊聊各自看白鹭的经历。其中韫博的演讲最让我吃惊和感动,他说为了能更近地看清白鹭,他整个人都伏在密密的稻秧当中,起身时衣服鞋子都沾满了泥水。看似辛苦,但浑然不觉,这才正是实践和观察的本意所在啊!而这样的感受,也会是写作的最好材料。

孩子们的精彩表述,也让我忆起来南方之前,在湖北老家看白鹭的情形。那时候我师范毕业在乡村小学教书,整个暑假都在小村子里跟稻田白鹭朝夕相处。夕阳落山时,我就静静地坐在村外高高的台渠(用于灌溉的垒得高高的渠道)顶上,看台渠下边弯弯曲曲的荡水和层层如波的青青稻田,看远处牧归的老牛缓缓踏过石桥,看成群白鹭在夕光里自在翩飞。后来我写了一篇题为《乡居观鹭》的文章,投给家乡的报社。暑假快结束时,我在村中央的井台上打水,村主任正好路过,忽然说: “我在报纸上看到你的名字了。”我跟着去村主任家里翻看,果然是我写的文章。我拿着报纸,依旧来到台渠顶上,对着日日看熟的家乡风景,把那文章读了又读。

就这样,我把孩子们写白鹭的优美片段、我当年在报纸上发表的观鹭文章连同观察和表达的要点及存在的问题等稍作整理,以“怎样‘画’出一只白鹭”为题,在科组进行了一节作文讲评的公开课。不用说,孩子们是非常踊跃、积极的,尤其是课件后边的“彩蛋”部分,我把群里孩子们看白鹭的照片也都放上去了,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瞬间就点燃了课堂。

同事们在评课时也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和肯定。

王晶老师说: “李老师的课有一种魔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不知不觉掌握了习作的密码。结合各种感官体验方式,牢牢抓住孩子的目光,聚焦赏析,给予孩子们美的启发。批改作文非常细致,言简意赅,赞美之辞毫不掩饰。学生当场写的时间还可延长一点,多分享当下的文字。”

熊欢老师说: “写作素材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借学生的作文渗透观察方法、锤炼语言的方法,对学生继续修改作文或写好作文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李老师润物细无声的教学风格让学生深深地喜爱语文,喜爱写作文,也喜爱生活!”

陈聪老师说: “整堂课像一幅富有韵味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生动真实,充满了语文味儿。课堂紧扣如何‘画’好一只白鹭的教学目标,尊重学生自己的观察体验和创作体验,将整个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在深入浅出的讲解中让学生学会了细节刻画,学生在轻松自在的课堂上学有所得。课前李老师让学生结合周末的实践作业激情演讲。素材来源于生活,在学生创造性的表达中又高于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尤其学生在桥头拍摄的视频,带着自己的理解背诵《白鹭》这篇文章时,非常有代入感。课本不再是课本,语文课文成为学生感知世界的窗口,活灵活现。在学生初次表达的基础上,李老师让班里文字表达力强的学生,描述镜头下白鹭的外形,从腿、脖子开始观察,再到人和白鹭的互动,学生的文字描写逐渐有了层次,画面也更加有趣了起来。通过细节的对比,李老师引导学生掌握了四种修改习作的方法,分别是放大观察、连续观察、学会剪裁、锤炼语言。在李老师收放有余的讲解中,方法变得浅显易懂,具有可操作性,学生可以说是心领神会了‘画’白鹭的秘诀。当李老师出示自己很多年前写的文章《乡居观鹭》,‘村东一里许,有一四孔桥,水沿着平滑的斜坡清浅下泻,水声悦耳……’简短隽秀的文字,可见语言功底,一点都不拖泥带水,倒有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李老师让学生揣摩短句的好处,学会给文字留白,读与写的结合,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特别好。课堂的结尾,李老师继续出示了学生周末实践拍到的白鹭照片,放大了让学生去看,学生在惊喜中对这堂课回味无穷。真正的老师就是大自然,李老师这堂课不只是对作文进行评讲和修改,更是引领学生到一个语文的天地,让学生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在这里孩子们可以肆意徜徉,自由呼吸,感受文字的魅力。‘如果你照片拍得不好,那是因为你离现场不够近。’引用李老师课件里的一句话,教学生修改作文,要让他们去关注细节,而老师首先要做个善于观察、留心细节的人,李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习惯了‘细节’的人,所以他可以和细节对话。很多时候我们都走得太急,和精彩擦肩而过了。”

——本以为这课就这样结束了,但故事仍在继续。

上完最后一节课,孩子们整队去了饭堂,只剩几个孩子在做卫生。我回到办公室不久,就有个孩子冲进来,硬把我拉到教室走廊上去。新学期,走廊上挂满绿萝,生机盎然。孩子们惊喜地指给我看,一只不小的蚂蚱停在绿丛间。它也是通身绿色,不留意很难发现的。做卫生的孩子们全围在那里,既莫名兴奋,又似乎有几分怯意,不敢太近。这是个极好的教孩子们观察实践的机会。我带孩子们走到近前,一边用手机拍照,一边引导他们复习课上刚刚学到的观察方法。比如“放大观察”,看它的六只细足,两个细细长长的触角,收在背上形如刀削的翅膀,藏在身下的腹部等等。再做“连续观察”,一会儿,蚂蚱开始移动了,它似乎不太喜欢被人围观,顺着叶片往绿丛里边钻,六只细足有规律地移动,它的背上沾上了一些白白的泡沫样的东西。我们还结合环境来观察,正午强烈的阳光反射在走廊上,绿萝油油地闪着光,叶片伸展,嫩白的茎纠结在一起,绿意在两扇大窗间连成一片,这么好的环境,难怪蚂蚱要选择到这里来栖息。忽然,它没有任何征兆地展开翅膀飞起来,把所有孩子都吓了一大跳,急忙闪到一边。我说: “你们互相看看,各自现在的表情和动作,这不就是最好的侧面描写吗?”孩子们都笑起来。

班上的孩子们看着蚂蚱能感到如此亲切,其实还有另一层原因。

这个暑假,我们延续整个学期的做法,仍然布置了好几次的实践作业,其中有一项就是“棕编蚂蚱”。棕编是以棕榈树叶为原料编制的工艺品,是四川的一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有位四川籍同事的祖父是从事棕编的,这位同事也心灵手巧,于是带动全级来做这件事情。孩子们暑假里顶着烈日,采集适合编织用的棕榈叶,或网购新鲜棕榈叶,全家动员,对着视频学习棕编蚂蚱。虽然成果各有不同,但这样的活动下来,小小蚂蚱就在他们心里扎下根了。而此时,他们能亲眼看到鲜活的蚂蚱,自然感觉到格外亲切。

蚂蚱从窗台跃到地上来。怕蚂蚱展翅高飞了,孩子们围着看,有点着急,又不敢动手去抓,有个拿扫把的孩子刚想把扫把伸出去,就被旁边的念慈一把拉住了,怕他手脚太重伤了蚂蚱。我蹲下来,施展出儿时在田野里练就的功夫,眼疾手快,轻轻地就把蚂蚱拢在了掌心,把它放归到绿萝深处。开玩笑说: “我们就当是养着个宠物吧。”

我跟几个孩子一道去饭堂。这时,志豪说起上一年,也是我带孩子们去饭堂的路上,我们共同发现了一只青虫。也是一通围观,还有孩子异想天开地想要养这虫子的,也被我制止了。这后来成为一些孩子的作文素材,其中,可馨的一个句子打动了我: “人山人海,只有我们班发现了这只青虫。”满满的珍惜和自豪感溢于言表。

一路走着聊着,我忽然停下来,说: “这会儿还有一个多小时的空闲,我想去桥头村的玻璃书屋坐坐。”把一众孩子都给羡慕的呀。我骑电动车,穿过鸿埠园的街市,随便吃了点小面,不到十分钟,就坐在了位于桥头村旧学校的玻璃书屋里。书屋里没有其他人,我点了杯饮料,挑几本书,坐下来。外边是艳阳下三百多亩的稻田,一面厚玻璃之隔,是稻田埂上盛开的一片野花鬼针草,一只黑白的大蝴蝶在花朵上起起落落。放眼看去,不见一只白鹭,恐怕正午的太阳对它们也是考验吧。远处五桂山静立着,菜园子那边有青烟升起。一忽儿,白花鬼针草忽然晃动起来,飞来好几只小鸟儿,是绿绣眼呢,一阵风样落下来,在花间追逐,弄得花枝乱颤。我放下书,拍了好几张照片,想着回去可以再分享给孩子们……

猜你喜欢
蚂蚱白鹭李老师
该得奖的李老师
白鹭于飞
快活的小蚂蚱
白鹭
捉蚂蚱真有趣
我的粉蚂蚱
致老栗——读《牛背上的白鹭鸟》
蚂蚱武士
宠物难伺候
舍不得您,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