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和路径选择
——以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例

2022-03-07 11:01利婷婷
活力 2022年24期
关键词:建党理想信念高校学生

利婷婷

(西安科技大学,西安 710054)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第一次明确指出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强调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习近平总书记阐述提炼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精髓内涵。伟大建党精神具有科学性、时代性、人民性和创新性,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历程的实践产物和百年执政的精神之基。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示范性和带头作用,积极促进新时代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伟大建党精神的信念。同时,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对培养成长成才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

伟大建党精神是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深入研究其追求、担当、品质和立场,对于探析其拥有的扎实理论来源具有重要作用。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根本信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前进的逻辑起点。坚持真理,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地位。坚守理想,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真理指引航向,理想照耀征途,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远大理想的政党,是一个有志向和追求的政党,在解放思想的实践中坚持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当前与今后,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自觉以实际行动践行远大理想并引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奋斗征程。心中有信仰,要毕生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基石,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强大动力和集中表达。践行初心,就是遵循初心,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担当使命,就是保持不懈努力的精神状态,以一种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坚定前行,矢志不渝地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践行初心,提供价值引领,以正确方向始终努力,不会迷失方向。担当使命,书写奋斗史诗,以正确的价值观始终前进,就不会精神懈怠。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立下的重要目标,是党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无论时代变化都应该坚持,是伟大建党精神之本。李大钊、陈独秀、恽代英、蔡和森等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用他们的实现革命的恒心与自己的生命,体现其践行初心使命的英雄气节。回首百年奋斗征程,正是中国共产党有正确鲜明的价值指向,有实现繁荣富强的重要路径,有激励新时代党员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强大奋斗动力。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其实践本色,是中国共产党表现大无畏气概的重要底色,是党百年奋斗的生动勾勒。不怕牺牲,指的是舍生忘死,排除一切困难,勇于为党的事业献身。英勇斗争,指的是意志顽强,不惧风险,敢于斗争,不畏强敌,勇于胜利,舍生忘死,英勇斗争的不傲风骨和特有品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中国共产党从弱到强的过程中饱经磨难,但始终坚持不懈,一路攻克难关。中国共产党不怕牺牲的精神贯穿于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自党成立之日起,面对敌人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照亮了历史征程。唯有保持舍生忘死的革命意志、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才能熔铸中国共产党风华正茂、生生不息。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其价值旨归,是心系人民的重要表现,是中国共产党无私奉献、自觉担当的崇高情怀。对党忠诚,可以理解为对党的性质、宗旨、纲领、伟大事业要忠诚。不负人民,可以理解为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中国共产党的誓词中就体现出党员的职责,是中国共产党的显著特质之一。面对百年奋斗目标的指引,以新的历史起点为基础,与人民共进退。精准回答为了谁、依靠谁、靠什么,坚守我将无我的原则,始终不渝且勇往直前地推进富国与强国大业。

二、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元素,因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先驱等多重维度为其注入活力。其积极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蕴含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落实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与关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在我国多所高校师生代表座谈会上明确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政课作为关键途径,将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伟大建党精神对高校学生的教育作用和导向作用。全方位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理想信念,坚持铸魂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帮助广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自觉肩负重任。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时代新人提升自我理想信念教育的催化剂,是落实立德树人、实现教育目标和任务的方向引领,是新时代加大高校文化精神建设的重要引擎。

(二)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推动高质量教育的发展,使得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结构逐步优化,质量逐渐提升,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高等教育人才也逐步推动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深层次发展。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速度较快,接近高等教育强国的发展目标,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与办学质量都达到历史最好水平。面对新形势,高校思政课建设由外延式发展逐渐向内涵式发展转变。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要想实现从小到大、从强到优的变化,必须宣传伟大建党精神。时代的前进发展不仅需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还需要加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更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

(三)引导高校学生奋发有为、成长成才的客观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高校学生精神品质和道德人格及时代新人的需要。新时代高校学生作为年轻一代,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是建设社会主义更好更快发展的先锋队。他们在坚定理想信念的同时,也肩负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伟大建党精神作为源头,逐步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教学中,是增强高校学生志气、骨气、底气,也是培养高校学生坚持正确理想信念、进一步增强国家认同感和坚定文化自信必不可少的砝码。辉映天地日月新,高校学生以己为任,追求新时代发展的主题要求。伟大建党精神符合中国高等教育目标的需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高度契合,也有助于高校引领学生成长成才发展,造就思想觉悟高、精神品质佳、理想信念正的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材。

三、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树高千丈必有根,伟大建党精神是一个严谨全面、内部贯通的有机整体。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握好其内在关联性,与时俱进,合理利用课程教育、校园环境、新兴媒体和社会实践教育等多种形式,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

(一)以课程教学为手段,形成引导力

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主要渠道。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即到思政课和专业课之中,让高校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第一,教学授课上,教师应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在教学研究中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同教学过程相融合。将伟大建党精神与新思想、新理念、新征程有机融合,引导高校学生树立崇高的政治追求。第二,在其他专业课教学中,从目标导引、课程设计、交流互动等方面结合育人目标挖掘伟大建党精神资源,为落实各项专业知识找到“融合点”,增强吸引力和说服力。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实现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新时代潮流,需要高校思政课和其他专业课不断完善教学体系,丰富教学手段,促进教学研究,并由此提高其对高校学生的吸引力。

(二)以校园文化为氛围,催生渗透力

高校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载体,对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具有育人的本体功能,对学生的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一,可以利用高校校园环境为依托,设计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相关的红色雕塑、文化展板、红色文化墙、红色画作等,逐渐融入校园里的宣传栏、走廊、教室等,在思政育人过程中具有相当特殊作用。第二,以高校校园活动为重点,开展党史知识竞赛和举办演讲比赛、播放学唱红色歌曲等,让伟大建党精神以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形式融入其中。第三,以高校校园宣传为重点,粘贴伟大建党精神的宣传横幅、邀请革命模范来学校讲座,为学生营造红色文化氛围。总之,要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各类校园精神标识系统,根植于学生思想与行为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凝聚力量。

(三)以新兴媒介为途径,塑造传播力

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为高校学生通过网络媒体等新兴媒介寻找和学习伟大建党精神提供重要渠道。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搭建红色教育平台,获取学习红色文化资源,提供了高科技的有效支撑。网络形式变化多样,当前,网络作为教育手段之一,作为宣传伟大建党精神的前沿阵地,要积极利用与开发。第一,要积极运用微博、微信、抖音等各大网络媒体平台,开设微课,打造学习交流平台,以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融入其中。第二,要善于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借助雨课堂、翻转课堂、优学院等平台载体,扩大伟大建党精神的辐射面,引导学生线上线下双向联动,提高学生收集学习资料、增强储备课外知识的能力。高校在更新网络技术设备的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践行“立德树人”的任务,将伟大建党精神和思政课课程标准更好地融为一体,以便宣传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感染熏陶,达到育人的目的。

(四)以社会实践为导向,强化影响力

高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理论教学的一种延展,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力和领悟力。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已经成为高校育人的主要途径,要鼓励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伟大建党精神学习,以多平台、多形式、多手段开展实践教育活动。第一,借助地方红色文化基地,到革命老区参观学习,如革命烈士陵园、纪念馆、红色旧址等,重温伟大建党精神,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伟大建党精神的魅力。第二,鼓励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自身社会实践活动中去,转换为实际行动,切身感受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光荣与自豪感。第三,高校利用党员先锋模范团体来发动学生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团体对高校学生的吸引力,巩固高校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学习动力。同时,推动高校学生立志作为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凝聚动力,激励高校学生积极主动,具有热情地学习伟大建党精神。

结 语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的前途和命运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靠未来的青年学生。要立足当前世界大变革与大调整的变换时期,为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实现,培养拥护党的领导的有志青年学生。百年大计,伟大建党精神是重中之重。广大青年学生作为时代新人,作为社会发展推动力的一分子,更要立足自身不懈奋斗。百年奋斗,需要精神引领;百年延续,需要高校牵头;百年征程,更需要生生不息的坚持和传承。结合时代要求与发展主题,实现其传承和弘扬,更需要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和领会其科学内涵。在加强理论学习与注重实践功能相统一,义无反顾且接受考验,锤炼过硬本领,实现人生价值。

猜你喜欢
建党理想信念高校学生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