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蒜”铭盘考释

2022-03-09 01:50张欣怡
农业考古 2022年1期
关键词:琉璃厂大蒜韭菜

张欣怡

1986年,四川省成都市指挥街遗址出土一件瓷盘T2④:49(图1),盘侈口,上腹内凹,下腹斜直,饼足。红褐胎, 青黄釉,内壁书酱黄色“韭蒜”二字,外壁施半釉,口沿处有三处花瓣纹装饰。口径17.4、底径7.4、高4厘米。书写此类铭文的产品目前仅见此一例,颇具研究价值,本文遂对此盘略做讨论,以期抛砖引玉。

图1 指挥街遗址T2④:49盘

一、时代与窑口

指挥街遗址位于成都旧城南部,南距南河约500米。1986年的发掘揭露遗址面积约340平方米,清理出房址、水井、灰坑等遗迹,性质应为一处民居坊市,有学者指出其或与“金马坊”有关。发掘报告将地层划分为4B(中晚唐)和4A(唐末至北宋前期)两个文化层,至于出土“韭蒜”铭盘的T2④层属于何文化层则未作明示。此盘红褐胎,青黄釉,酱彩的特征与成都本地琉璃厂窑产品基本一致(图2)。侈口,上壁内折,饼足等造型特征与王宗侃夫人张氏墓(923)出土的青黄釉碗西:12(图3,1)、 清江路M4青釉碗M4:4(图3,2)等均有相似之处,应同为前后蜀时期产品。

图2 琉璃厂窑产品

图3 前后蜀时期琉璃厂窑碗对比图

二、“韮”与“蒜”

盘内铭“韮蒜”,应断为“韮”“蒜”。

“韮”俗做“韭”,《说文解字·韭部》:“韭,菜名。一种而久者,故谓之韭。”因为韭菜的草本属性,“韭”后来也加上草字头写作“韮”。韭最早用于祭祀,此后多用作中药材,韭、韭根和韭菜子均可入药。作为蔬菜,韭在先秦时已是人们喜食的“五菜”之一:“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且栽培非常普遍,《史记·货殖列传》载:“若千亩卮茜,千畦姜韭。”至唐代,韭已广植于园圃,唐人诗词之中常见刈韭的描写,如:“腰镰欲何之?东园刈秋韭”;“乘凉劝奴婢,园里耨葱韭”;“畦肥翦韭芽,陶固收盆罂”等。韭菜可以长年连作,四季均可食用。唐人“食韭”方法多样,杜甫《立春》:“春日春盘细生菜。”春盘也叫“五辛盘”:“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即将细嫩的春韭和葱、蒜、蓼、蒿芥包成春饼食用。杜甫《赠卫八处士》:“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即雨夜剪下鲜嫩的春韭配以刚刚做好的黄粱饭。 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齑斗冬中韭,羹怜远处莼。”齑指捣碎的姜、蒜或韭菜的细末。

蒜有两种:“根茎俱小而瓣少、辛甚者,蒜也,小蒜也;根茎俱大而瓣多、辛而带甘者,葫也,大蒜也。”小蒜又名蒚、山 蒜、卵 蒜、泽蒜、石蒜等,是我国自生的 一种 蒜 类植物。大蒜又名葫,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的外来品种。至唐代,大蒜已广为种植和食用,山蒜则趋于次要。《改元中观为青羊宫诏》就记录了唐末成都青羊宫一带种有大蒜:“侧近属观田地,均有两顷,近来散属黎氓,多植葱蒜。”唐人嗜食大蒜,《因话录》记裴晋公“鸡猪鱼蒜,逢著则喫”。《太平广记》还记载了一则因为没有蒜作佐料而不肯食鱼的趣事:“唐咸亨四年(673)……闻有一僧来觅……‘贫道出家人,得饮食亦少,以公名人,故暗相托,能设一顿鲙否?’司户欣然,即处置买鱼。此僧云:‘看有蒜否?’司户家人云‘蒜尽。’此僧云‘既蒜尽,去也。’”食蒜的方法既可加入菜肴佐味, 也可以制作蒜酱,配蒸猪肉食用,“蒸豚揾蒜酱,炙鸭点椒盐”,或直接食用生蒜。范仲淹就曾提到四川人因喜食生蒜,口中气味浓郁:“巴蜀人好食生蒜,……今来蜀道,又为食蒜者所熏。”唐末杜光庭在《道教灵验记》也记载了一则与生蒜有关的故事:成都双流县(今成都双流区)道士王道珂日常诵念“天蓬咒”以求得到神兵卫护。一日清晨王道珂随“担蒜村人趁市”,“神兵远其秽臭,而不卫其身,遂被妖狐擒伏”,等到担蒜人离开后,王道珂再念咒,妖狐便迫害不得了。四川人与生蒜的“缘分”可见一斑。

三、小结

四川饮食素有“好辛香”“尚滋味”的传统。唐末前后蜀时期,巴蜀地区盛产椒、姜、食茱萸、蒜等各种优质调料,饮食上讲究调味。《酉阳杂俎》记载的椒盐烧烤“蜀梼炙”、《赠郑谠处士》所写“蜀姜供煮陆机莼”等均为这种饮食偏好的体现。成都市指挥街遗址出土的这件“韭蒜”铭瓷盘,从实物的角度证明了前后蜀时期成都人食用韭菜与大蒜的情况,可为文献补遗。

猜你喜欢
琉璃厂大蒜韭菜
琉璃厂的传说
清代北京艺术品市场的探索与演进
种植大蒜要注意啥
印象·琉璃厂
韭菜壮阳是真的吗
绿化草坪为什么不用韭菜?
大蒜养生法
种大蒜
琉璃厂重生记
防病抑咳话大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