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战略下“食品营养与健康”的思政教育

2022-03-09 01:49李桂峰徐建国张秀红李国琴张亮亮韩爱玲
食品工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国民营养思政

李桂峰,徐建国,张秀红,李国琴,张亮亮,韩爱玲

山西师范大学食品科学学院(临汾 041000)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重大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明确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今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1]。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方略中的重要内容,是党中央从长远发展和时代前沿出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健康中国战略将在每一个阶段与整体战略紧密衔接,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健康中国,营养先行”,食品营养是人类维持生命、生长发育和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营养不足与过剩的相关疾病是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因素。食品行业是关系到民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行业,食品工作者作为健康产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将直接影响到“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因此,在“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中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本,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围绕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2],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培养出既有食品健康专业知识,又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德才兼备的食品专业人才。

1 国民的健康现状

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营养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国民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但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养相关疾病多发、营养健康生活方式尚未普及等问题,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因素。中国居民的平均预期寿命逐年递增,2018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0岁,但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7岁,中国老年人慢性病和亚健康高发,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营养治疗是解决慢性病的关键[3]。2016年我国城乡和农村居民的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的数据如图1所示。排名前5位的主要疾病是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合计前5位疾病的死因占86.54%,可见这些疾病对居民的健康威胁之大[4]。全国近3亿人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超重等营养相关疾病也呈高发状态,高血压、糖尿病患病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5]。

图1 2016年我国城市农村居民的主要疾病死因构成及比例

研究表明,这些疾病发生都与不健康的膳食营养密切相关。针对我国居民营养健康存在的问题和慢性病高发的现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引导居民科学合理膳食,并且要求制定和实施《国民营养计划》,该计划的指导思想是:以普及营养健康知识、优化营养健康服务、完善营养健康制度、建设营养健康环境、发展营养健康产业为重点,立足现状,着眼长远,关注国民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营养健康,将营养融入所有健康政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营养健康需求,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建设健康中国奠定坚实基础[6]。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营养知识宣传普及教育严重缺乏,人们尽管具有强烈的营养意识和保健愿望,但由于不懂得科学营养与合理膳食,没有全面系统的营养知识,高蛋白、高脂肪、高盐、低维生素、低矿物质饮食严重打破了身体营养平衡。营养是人类维持生命、生长发育和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国民营养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健康全过程的营养健康,发展营养健康产业,对国民进行食品营养与健康知识的教育、宣传与普及迫在眉睫,也是食品专业学生的使命担当。

2 “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特点

“食品营养与健康”是关于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是食品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面向全校大学生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很强的综合学科。课程目标是:学生掌握食品营养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理解各类食品的营养特点和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变化;掌握各类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与膳食特点;掌握科学合理膳食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学生深刻认识食品营养、科学膳食和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并能够熟练地运用营养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合理膳食、均衡营养、预防疾病。

营养是人类维持生命、生长发育和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国民营养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养相关疾病多发、营养健康生活方式尚未普及等问题,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因素。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高国民营养健康水平,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6]。《国民营养计划》是关乎国民健康的一项重要工程,国民营养状况改善应遵循“以科学为基础、以政策为手段、以教育为根本”的工作方针[4]。

在《国民营养计划》的全面贯彻和实施过程中,特别需要提升营养健康科普信息供给和传播,用多种传播方式和渠道,定向、精准地将科普信息传播到目标人群。以全民营养周、“5·20”全国学生营养日、“5·15”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来大力开展科普宣教活动,推动营养健康科普宣教活动常态化。在“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中,将知识目标和思政目标相互融合,既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又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发挥师范学生的优势,将食品营养与健康相关的知识不断进行宣传、教育和普及,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认识食品营养、科学膳食和人体健康的关系,进一步做到科学膳食、减少疾病和保持健康,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改善国民营养状况和提高健康水平的服务中,深入农村、社区、学校、医院等,倡导营养健康理念和生活方式,对学生、老年人、住院患者、贫困地区人群的膳食指导,体现大学生在“健康中国”战略规划中的责任担当和价值使命。

3 “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3.1 强化教学团队,教师立德树人做好榜样

教师是课程思政教育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是立德树人的好榜样,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言传身教,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团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内容要始终保持科学性、先进性和系统性,及时反映和吸收本学科领域的最新前沿、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攻关方面的突破,而且对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市场需求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结合自身的研发经历和社会热点问题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热情。

通过组织教师研讨和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信息化运用能力,围绕“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思政教育目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树立“人民健康、全民守护、人人受益”的健康理念,强化教学团队教师立德树人意识,丰富课程内涵,创新教学方法,营造课程思政氛围,上好思政课,当好引路人。努力将“食品营养与健康”建设成承载“立德树人”使命的优质课程,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文化自信,社会责任”,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3.2 围绕专业知识目标,构建思政教育目标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20 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教高司函[2020]1号)要求[7]: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进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价值引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通过发展“专业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围绕食品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发挥好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的专业知识目标和思政教育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的专业知识目标和思政教育目标

3.3 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内容与思政融入点

健康是立身之本,是立国之基,事关国家与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方略中的重要内容。“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人民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国家就不可能拥有繁荣、稳定、可持续的健康发展[8]。“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我们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全面建设健康中国,共同守护人民安康。

一个国家越强大,对人民的健康越关心,营养与健康的教育越重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9]。只有身体健康,一个人才能创造更多更大的价值;只有全民健康,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教学中,深入挖掘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各种德育素材和思政资源,要培养学生追求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遵从生命规律、敬畏生命规律,珍爱生命,始终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健康中国、服务人民的价值观深度融合。课程思政元素既要体现历史事件,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又要重视时代性,将国家政策、社会热点和生活实例等完美融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课程教育总目标。表2列举了“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授课内容与思政要素融入设计案例。

表2 “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的授课内容和思政要素融入的教学设计

4 “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的多元化教学和思政融入

4.1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在“健康中国战略”中的责任担当和价值使命

“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是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学理念,突出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创新设计、社会实践和调查宣传能力。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遵循从易到难梯进式顺序,分别采用讲授教学、启发教学、案例教学、PBL教学、翻转课堂、创新设计、讨论辩论、社会实践、调查研究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和案例教学法,将中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和博大精深的食疗文化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时,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在思考过程中把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我的思想和行动,不断将所学知识拓展到生活中,并在拓展中深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10]。运用翻转课堂和PBL教学法,将人民亚健康、慢性病和隐形饥饿等令人堪忧的营养健康现状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唤起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为改善国民的营养状况和提高健康水平服务。创新设计和讨论辩论教学方法,通过掌握特殊人群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关爱身边的特殊群体,积极参与创新设计,把每一次设计都作为一次新的创作过程,精心策划,大胆设计,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设计和团队协作能力、科学判断力和独立思辨能力。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教学,能锻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食品营养与健康相关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激发学生乐于奉献、热爱人民、关心健康的热情,为“健康中国2030”战略实施做出应有的贡献。

4.2 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推动课程思政的实施

“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创设新的评价体系,将过程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来考察学生的思政效果、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一方面,在过程考核中,强化思政内容,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组织学生进行创新设计,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竞赛,培养学生敢想敢干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开展辩论、讨论、互评、自评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追求真理、去伪存真的科学判断力和独立思辨能力;强化营养知识的实践应用和具体落实,体现营养和健康知识的实用性,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关心人民健康,乐于奉献的精神,广泛宣传营养与健康知识,惠及更多民众,服务社会,体现学生在“健康中国”战略规划中的责任担当和价值使命。另一方面,在期末考试中,考试试题灵活多样,要将学生的知识水平、实际应用的考核与思想品德、职业操守、理想信念等考核相结合,如在试题中以学生为训练目标对象,做好自己和同学的膳食调查、能量和营养素的计算,判断营养状况是否合理,进而进行食谱的编制和改进;针对不同人群营养健康状况,提出营养膳食参考建议;围绕学生身边事,选择社会关注度高的、贴近生活的营养学到考试内容中,如维生素的抗氧化性、延缓衰老和美容的功效和微量营养素考点相结合,针对目前一些大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不吃早饭、节食减肥等问题和合理膳食的考点相结合,将低血糖、高血糖、糖尿病等常见身体问题和宏量营养素考点相结合,等等,尽可能做到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

5 结语

“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坚持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功能,转变专业课教学“重智轻德”的格局,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方式,关注社会热点,关心人民健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职业道德和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方略中的重要内容,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这一重要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10],最终培养出既具有全面专业知识和较高专业素养,又具有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食品专业人才,对我国食品产业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国民营养思政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我国成年人人均阅读量4.65本
莲 藕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眼睛需要营养吗
蔬菜与营养
蔬菜与营养
更多的奶酪,更多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