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笑剧的迷雾

2022-03-10 06:18柯丽珍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22年6期
关键词:刘姥姥贾母大观园

柯丽珍

摘要:《刘姥姥进大观园》多被当作一部笑剧来教,把重点放在分析各种笑上。然而,当透过笑剧的迷雾,却能发现这篇文章背后是深深的悲凉。本文从刘姥姥逗笑之悲、众人陪笑之悲、贾府命运之悲三个层面,分析《刘姥姥进大观园》背后的悲凉意味。

关键词:《刘姥姥进大观园》;笑;悲凉

《刘姥姥进大观园》讲述刘姥姥受邀第二次来到贾府,进入大观园,陪贾母一大家人吃早饭。在王熙凤和鸳鸯的授意下,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夸张滑稽的动作,逗得贾母以及贾府的太太、小姐、丫鬟等人哈哈大笑的故事。简而言之,就是刘姥姥在大观园表演了一场笑剧。然而综观红楼,处处透着悲凉与落寞,曹雪芹为什么要设计一出风格迥异、色彩格格不入的笑剧呢?透过笑剧的迷雾,仔细品味咀嚼,却能嚼出隐隐的悲凉。

一、刘姥姥逗笑之悲

一个75岁的老太太,为给贾府送上新鲜的瓜果蔬菜表达谢意,来到一向注重礼节的贾家,作为贾府的客人,却被一个20岁左右的小辈王熙凤和一个丫鬟身份的鸳鸯捉弄得洋相百出: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的动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选自课文《刘姥姥进大观园》)

故意拿不称手的重筷子给刘姥姥,故意端很难夹起来的鸽子蛋给刘姥姥,导致刘姥姥后面洋相百出:

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 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冷了就不好吃了。”刘姥姥便伸筷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筷子,要亲自去拣,早有地下的人拣出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

夹不起来鸽子蛋,伸着脖子的丑态,好不容易撮到一个又掉了的困窘,这一阵手忙脚乱,毫无疑问使刘姥姥成为众人的笑料。故意将年纪老迈的刘姥姥作为笑料制造者本身就是对刘姥姥极大的不尊重。而刘姥姥知不知道自己成了他们的笑料呢?显然,她知道!并且她还在努力配合表演:

凤姐儿忙笑道:“你可别多心,才刚不过大家取乐儿。”一言未了,鸳鸯也进来笑道:“姥姥别恼,我给你老人家赔个不是儿罢。”刘姥姥忙笑道:“姑娘说那里的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 有什么可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笑儿。我要恼,也就不说了。”

明知道被取笑仍然配合着大家,这当然是刘姥姥大智若愚、世故圆滑所致,却更是穷人被迫向富贵之家讨好以期有所好处的无奈。正是她的奋力讨好,才能让自己走的时候拿得盆满钵满,且看看刘姥姥这一趟进大观园拿走了多少东西:

刘姥姥忙跟了平儿到那边屋里,只见堆着半炕东西。平儿一一的拿与他瞧着,又说道:“这是昨日你要的青纱一匹,奶奶另外送你一个实地子月白纱做里子。这是两个茧绸,做袄儿裙子都好。这包袱里是两匹绸子,年下做件衣裳穿。这是一盒子各样的内造点心,也有你吃过的,也有没吃过的,拿去摆碟子请人,比买的强些。这两条口袋是你昨日装果子的,如今这一个里头装了两斗御田粳米,熬粥是难得的;这一条里头是园子里的果子和各样干果子。这一包是八两银子。——这都是我们奶奶给的。这两包每包五十两,共是一百两,是太太给的,叫你拿去,或者做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说着又悄悄笑道:“这两件袄儿和两条裙子,还有四块包头,一包绒线,可是我送姥姥的。那衣裳虽是旧的,我也没大很穿,你要弃嫌,我就不敢说了。”(选自《红楼梦》第42回)

相较于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拿走的二十两银子,这一次显然收获颇丰,为什么收获会相差这么巨大呢?两次进贾府付出不同,第一次纯粹索取,而第二次刘姥姥却为这一家人奉献了一出笑剧,带来了欢笑,这是一次买卖双方的平等交易,而不再纯粹是施舍。

75岁的刘姥姥,固然希望得到大家的尊重,然而和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相比,这点穷人的自尊算得了什么呢?贾母希望得到欢笑,我便尽情表演笑剧,只有贾母高兴了,刘姥姥才能拿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恰似小丑极尽能事扮丑践踏自尊来逗笑观众以换来饭票。然而笑剧落幕,脱下小丑面具的刘姥姥内心该是多么可悲呢?成为大家的笑料可悲,主动配合表演践踏自尊更是可悲!

二、众人陪笑之悲

我们再一起看看对众人之笑的描写: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一句“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是否真的那么可笑,使众人笑得如此长久且夸张呢。刘姥姥这句话换成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我老刘饭量大,吃得比牛还多,吃一头猪也不在话下。这样的话在我们身边也不乏有人说,但是从未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应,最多也就微微一笑,刘姥姥这句话的真的能取得如此的笑果吗?

我想不尽然,是顺势而上,夸大表演。聪明的贾府人当然知道,年纪老迈的贾母作为一家之主,最大的愿望是家宅安定、阖家欢乐,希望看到大家笑,大家笑得越开心贾母就越开心。对于贾母的小辈来说,顺势而笑也好,夸大表演也罢,只要能逗得贾母高兴,这又何妨?这种虚伪的大笑、夸张的表演何尝不是一种可悲呢,一种放弃真实、讨好附势的可悲。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一段描写了众人的笑却没有描写重要人物迎春、宝钗之笑,木讷的迎春领悟不了大家想要讨好贾母让贾母开心的用心,没能及时参与到大家的表演,反倒是最真实的表现;而寶钗是大家闺秀的形象,过于夸张的大笑不符合她的身份。

另外,通过捉弄他人来获得短暂的甚至有点恶趣味的嘲笑,这群贾府的太太、小姐、丫鬟本身也是极为可悲的。他们的生活得有多么无聊空洞、单调乏味,才能通过这种低级的嘲笑来获得快乐呢?通过嘲笑他人来获得快乐的方式本身就是自己浅薄的一种体现。他们的生活得有多么空虚无聊、单调乏味,才能被这么一点意料之外的事情而逗笑得前仰后翻,不能自已?贾府这死水一潭的生活只要碰上一个小石子便能荡漾半天。贾府的高宅门第禁锢了这群人,他们每天生活在这座大宅第里,接受着所谓的名门闺秀的训练,每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规制,他们日复一日,灵魂空洞,所以碰到刘姥姥这样粗鲁直率的真人的时候,突然觉得有新鲜感,有了快乐的来源,他们越是笑得欢,可见他们原本的生活越是无聊空虚,这亦是他们的可悲。心里明镜似的刘姥姥靠着自己超高的表演艺术逗得这群灵魂空洞的人哈哈大笑,表面看是他们在嘲笑刘姥姥,何尝不是刘姥姥在冷眼看这群可怜的戏中人呢?

然而,他们即使笑了,笑得那么忘我,依然不能忘记身份,不能忘记等级,那是封建社会刻在他们骨子里的长幼尊卑之分,这又是另一个可悲。黛玉即使笑得再开心,即使已经笑得岔了气站不住了,也只能扶着桌子,而不能像宝玉一样扑向贾母的怀里,因为她只是一个外姓的外孙女,而贾母是一家之主,她要注意分寸,不可得意忘形;王夫人笑着指责恶作剧的始作俑者,但她也只能指着自己的内侄女王熙凤,而不能指着鸳鸯,因为鸳鸯是老太太的人,打狗也要看主人,作为儿媳妇的王夫人不敢也不能指鸳鸯;丫鬟们想笑也只能躲着笑或者忍着笑,因为他们始终是下人,身份低微,不能忘了自己的身份。这是封建社会赋予他们身份等级的可悲。

三、贾府命运之悲

在《红楼梦》里,刘姥姥一共来了贾府三次。刘姥姥第一次来时,贾府家道兴盛,家大业大,但刘姥姥只在王熙凤房里待了一会便被打发走了,对贾府的全貌只不过了解了冰山一角。刘姥姥第二次来贾府时,进到了大观园,还在大观园的各处逛了一圈,以一个外来人的眼光见证了贾府的奢华。刘姥姥第三次来贾府时,贾府已经败落,贾母病死,鸳鸯殉主,王熙凤病危托孤,贾府一片残败。刘姥姥这三次进贾府贯穿了贾府由盛转衰的全过程。

其中描写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极尽能事描写了贾府的奢靡与繁华:

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房,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那柜子比我们一间房子还大,还高。怪道后院子里有个梯子,我想又不上房晒东西,预备这梯子做什么?后来我想起来,一定是为开顶柜取东西;离了那梯子怎么上得去呢?如今又见了这小屋子,更比大的越发齐整了;满屋里东西都只好看,可不知叫什么。

房子是大箱大柜大桌大床,东西是叫不上名的稀罕物;住所也多得叫不上名,出现名字的就有潇湘馆、紫菱洲、秋爽斋、晓翠堂;吃个简单的早饭得用到摄丝戗金五彩大盒子、西洋布手巾、乌木三镶银箸、漱盂、麈尾、巾帕、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等。小说以刘姥姥的眼睛向大家展示了贾府吃穿用度的奢靡与铺张。

小说展现的贾府的生活越是奢靡,越是铺张,人们的精神世界越是空洞贫乏,就越为后面贾府的败落埋下了种子,为日后贾府的落败解释了悲剧的原因。这样一群沉迷享受、内心空洞、生活乏味、没有危机意识、没有进取行动的人又怎么能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贾府呢?我们不得不為贾府未来的命运感觉到悲凉。

而联想到之后贾府的破败,再看看眼前贾府的一片繁华,这种对比而产生的岁月是无情的,命运是无常的,梦中人是渺小的感慨也充满了悲凉意味。眼前的大观园越是热闹,越是繁华,日后贾府败落回忆起来越是增添了悲剧色彩,人生梦一场,到了终是空。笔者想早已构思好这个故事的结局的曹雪芹在写这一段文字时内心应该是充满无限悲凉的,以一种上帝的视角,看着笔下这群沉迷梦中的人以不可阻挡的趋势走向覆灭。这群人的快乐是多么的缥渺,一碰就会碎。

初看《刘姥姥进大观园》,表面似乎是皆大欢喜的笑剧,然后透过笑剧的迷雾,我们却看到了曹雪芹一层一层的悲凉。

3512500338249

猜你喜欢
刘姥姥贾母大观园
刘姥姥
重识贾母
跟贾母学养生哲学
贾母并非真心喜欢鸳鸯
贾母为何不为黛玉做主
大观园
刘姥姥的公关术
大观园
大观园
大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