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内皮素-1、D-二聚体水平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

2022-03-10 04:11林先萍林丽霞陈耿仟林瑶瑶邓小彦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纤溶溶栓血浆

林先萍 林丽霞 陈耿仟 林瑶瑶 邓小彦

(1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海南 海口 570102;2海南省中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3海南医学院急诊创伤学院复苏教研室)

急性脑梗死(ACI)是多发于老年人的脑血管疾病,其病死率及致残率均高〔1,2〕。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是治疗ACI的主要手段,其可溶解血栓,促进脑梗死部位恢复血液循环,有效拯救缺血半暗带,使ACI患者病死率降低,但rt-PA静脉溶栓对改善ACI患者预后有限〔3〕,如何预测及改善患者溶栓后预后是关键。目前,影响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预后的有关因素尚未解释完全,但研究认为与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凝血及纤溶功能异常等相关〔4,5〕。研究发现,内皮素(ET)-1在ACI患者血清中水平升高,其可能是治疗ACI的潜在指标〔6〕;另外,D-二聚体(D-D)在ACI患者血清中呈高水平,与患者脑梗死体积、神经缺损程度有关〔7〕。本文探讨老年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预后与血浆ET-1、D-D水平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rt-PA静脉溶栓的老年ACI患者158例,治疗30 d后,对所有患者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8〕,根据患者mR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71例)、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87例)。预后不良组男38例,女33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71.15±8.72)岁;预后良好组男50例,女37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0.64±8.23)岁。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有关ACI判定标准进行诊断〔9〕。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且均符合ACI诊断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②发病至入院时间<3 h,均接受常规rt-PA静脉溶栓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近3个月内胃肠出血、重大头颅外伤、泌尿系统疾病、脑卒中史者;②合并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瘤、严重心肾肝功能障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者;③合并血液免疫系统疾病、慢性感染者。研究对象或其直系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性别构成比、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收集两组高血压史、心房颤动史、糖尿病史、既往脑卒中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发病至溶栓时间、入院时舒张压、入院时收缩压及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资料。

1.2主要试剂及仪器 人ET-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货号:XF399)购买于上海信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人D-D ELISA试剂盒(货号:E04301)购买于上海瓦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样本收集 收集所有患者确诊后、rt-PA静脉溶栓前肘关节静脉血约4 ml,置于含肝素的采血管中,静置28 min,4℃以5 300 r/min离心5 min,分离血浆,于-20℃冰箱中保存。

1.4ELISA法检测血浆ET-1、D-D水平 具体操作步骤严格参照对应试剂盒操作流程。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行χ2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不同预后老年ACI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预后不良组合并高血压比例、心房颤动比例、糖尿病比例、入院时NIHSS评分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见表1。

2.2不同预后老年ACI患者血浆ET-1、D-D水平比较 预后不良组血浆ET-1、D-D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01)。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表2 两组血浆ET-1、D-D水平比较

2.3血浆ET-1、D-D水平对老年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预后的诊断价值 血浆ET-1水平预测老年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3(95%CI:0.782~0.905),截断值为63.39 ng/L,此时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1.7%、74.7%,约登指数为0.564;血浆D-D水平预测老年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预后的AUC为0.858(95%CI:0.800~0.915),截断值为269.14 μg/L,此时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3.1%、74.7%;血浆ET-1、D-D水平联合预测老年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预后的AUC为0.913(95%CI:0.868~0.957),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1.5%、78.2%。见图1。

图1 血浆ET-1、D-D水平对老年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预后的ROC曲线

2.4影响老年ACI rt-PA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依据入院时NIHSS评分、血浆ET-1、D-D均值分为高水平(≥均值定义为1)、低水平(<均值定义为0),高血压(合并=1,否=0),心房颤动(合并=1,否=0)、糖尿病(合并=1,否=0)。以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预后为因变量(预后良好=0,预后不良=1),以高血压、心房颤动、糖尿病、入院时NIHSS评分、ET-1及D-D水平为自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心房颤动、入院时NIHSS评分、ET-1、D-D均是影响老年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因素

3 讨 论

ACI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或异物进入脑动脉、颈动脉等所致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老年人中多有发生,起病急,具有高危性,3.0~4.5 h内进行rt-PA静脉溶栓是其最有效治疗手段,可保护患者神经功能〔10,11〕。因此,寻找影响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预后的相关因素,对临床判定患者预后情况及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ET-1是一种21个氨基酸构成的高效缩血管多肽,广泛分布于各种细胞、组织中,可调节心血管功能,维持心血管系统稳态及基础血管张力〔12~14〕。血清ET-1水平在ACI患者明显升高,可加剧血管收缩,加重脑组织缺血,影响ACI发病进展〔6〕。段圣杰等〔15〕研究发现血清ET-1水平是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估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指标。以上研究证实,ET-1可能在ACI病理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提示血浆ET-1水平异常与老年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预后密切相关,推测高水平ET-1能促进血管异常收缩,使脑血管缺血严重,从而在老年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过程中发挥促进作用,但具体作用机制有待深入探究。D-D是纤溶酶作用于交联纤维蛋白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可作为血栓形成及继发纤溶亢进的指标,反映机体纤溶活性,用于诊断、预后判断血栓性疾病,具有较高价值〔16~18〕。D-D高表达是ACI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且D-D水平与脑梗死程度显著相关,有望成为评估ACI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分子标志物〔19〕。黄攀等〔20〕发现D-D水平对ACI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且其为AC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可用于患者预后评估,临床检测其水平对于监控和预防ACI具有重要意义。以上研究表明,D-D可能参与并影响ACI发生发展。本研究提示D-D可能在老年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高水平D-D可能促进脑血栓形成,影响机体纤溶活性,从而在老年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过程中发挥作用,其作用机制有待深入探究。

本研究提示血浆ET-1、D-D水平对老年ACI患者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两者联合预测老年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不良预后的敏感度高于单独诊断,可有效提高对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合并高血压、心房颤动,入院时NIHSS评分、血浆ET-1、D-D水平升高,均可能使老年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发生不良预后的风险增加,及时调查基础病史、评估入院时NIHSS评分,监控血浆ET-1、D-D水平有利于评估老年ACI患者预后。

综上,血浆ET-1、D-D水平升高均与老年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预后有关,检测血浆ET-1、D-D水平有助于临床判定老年ACI患者预后状况。

猜你喜欢
纤溶溶栓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地鳖纤溶蛋白口服时间/pH依赖结肠靶向微囊的开发及评价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临床研究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后继发纤溶亢进1例并文献复习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