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对老年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3-10 04:11秦龙江徐乐义王孝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偏瘫康复训练肢体

秦龙江 徐乐义 王孝义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医学工程处,浙江 温州 325000;2康复科;3伤骨科)

脑梗死主要是因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或血栓形成造成大脑区域出现供血不足,而引起脑细胞损伤和死亡〔1〕。随着老龄化加剧,脑梗死发病率不断增加,且具有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2〕。偏瘫是脑梗死常见的一种严重后遗症,可导致患者肢体活动功能丧失或下降,导致生存质量严重下降〔3〕。因此,临床上需于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早期接受康复训练,以改善患者肌力、促进脑血管再生,减轻肢体功能障碍,降低致残率,但由于患者耐受性和治疗依从性不同,很大程度上影响康复效果〔4,5〕。中医针灸是一种特色治疗手法,可刺激经气运行,调节脏腑气机〔6,7〕。本文旨在探讨老年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采用针灸联合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对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老年脑梗死后偏瘫患者102例,纳入标准:①经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或CT证实;②均为单侧偏瘫症状;③获得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有其他对生活、运动和神经功能造成影响的疾病;②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③患者伴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肺功能异常;④治疗依从性差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男32例,女19例;年龄62~74岁,平均(68.37±4.29)岁;病程1~10个月,平均(5.63±1.72)个月;偏瘫部位:左侧34例,右侧17例。观察组男31例,女20例;年龄61~75岁,平均(67.86±3.54)岁;病程1~9个月,平均(5.42±1.45)个月;偏瘫部位:左侧32例,右侧1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入院采取常规治疗,包括营养神经、脑保护等。对照组:采取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具体方法如下:采用超声脑血管治疗仪进行脑部超声治疗,采用多功能磁刺激仪刺激肢体,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敦促患者进行上下楼、肢体负重等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针灸电疗仪治疗,具体方法:(1)运动感觉区:头针位置,行针30 min,捻针5 min,行针期间进行3次捻针;(2)硬瘫位置:穴位选取包括阴陵泉、合谷、昆仑、曲池、天井、外关、内关等,30 min/次;(3)软瘫位置:穴位选取包括天井、曲池、外关、阳陵泉、风市等,30 min/次,4次/w。两组疗程8 w。

1.3疗效标准 (1)基本治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降低≥90%,且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基本恢复;(2)显著进步:患者NIHSS评分降低≥50%且<90%,且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显著改善;(3)进步:患者NIHSS评分降低≥20%且<50%,且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有所改善,及主要症状有所改善;(4)无效:患者NIHSS评分降低<20%,且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无改善。

1.4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和NIHSS评分变化,其中Barthel指数评分0~100分,评分越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NIHSS评分0~42分,评分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2)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8 w Fugl-Meyer运动量表(FMMS)评分变化,其中上肢功能66分,下肢功能34分,肢体运动功能与评分呈正相关。(3)观察两组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前动脉(ACA)的血流速度变化,采用颅彩超测定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参数。(4)观察两组生活质量变化,量表包括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生理功能和认知功能,每个量表10分,生活质量与评分呈正相关。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χ2及t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n=51〕

2.2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和NIHS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8 w 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而NIHSS评分低于明显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8 w 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FMM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8 w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评分和下肢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8 w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评分和下肢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2.4两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MCA和ACA血流速度比较 两组治疗8 w脑梗死后偏瘫患者MCA和ACA血流速度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8 w脑梗死后偏瘫患者MCA和ACA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和NIHSS、FMMS评分、MCA和ACA血流速度比较

2.5两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治疗8 w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生理功能、精神健康、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8 w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生理功能、精神健康、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n=51)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主要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一种脑组织血流供应障碍性疾病,可引起患者局部脑组织缺氧、缺血,从而造成神经功能缺损而致残〔8~10〕。急性脑梗死并发症较多,常常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同时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负担〔11~13〕。康复训练包括各个关节的康复训练,从被动变主动,主要以全身为基本,而改善患者神经系统兴奋性,恢复患者运动功能〔14~16〕。

中医学认为脑梗死后偏瘫属“痿痹”范畴,多为气虚血瘀之证,由于老年人脏腑功能衰退,机体正气亏虚,而造成气虚无力行血,导致气滞、血瘀,而造成脑脉闭阻、气血逆乱、半身不遂、劳倦内伤均是导致脑卒中的诱发因素,因此,需以通络开窍、行气活血为治疗法则〔17,18〕。针灸研究表明,针灸治疗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可改善肌力、促进血液循环,且可重组坏死脑部组织,组织突触恢复传递功能,减轻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19,20〕。此外,针灸具有安全、便捷等特点,可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减轻痛苦。本研究表明,针灸联合偏瘫肢体康复训练不仅可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患者肢体功能、脑血流动力学及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偏瘫康复训练肢体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