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临床评价指标研究进展

2022-03-10 04:11李晓玲公维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北京100144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年龄变化老年人

李晓玲 公维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北京 100144)

衰老指随着年龄增加,机体逐渐出现的退行性变化。预测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于2025年将达到3亿,2035年超过4亿,2052年可能达到4.87亿〔1〕。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剧,相应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衰老的过程往往会促进疾病的发生与恶化,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许多疾病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2,3〕,如心血管疾病、脑卒中、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关节炎、骨质疏松、肌少症、2型糖尿病、营养不良等,老年人发生跌倒、骨折、走失等的风险增加,疾病致残率增加,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其发生功能障碍前,对老年人群进行健康宣教,对身体状况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干预,对于减少高龄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衰老临床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衰老的变化

人体衰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生物体内所有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体普遍存在的现象,已有学者从生理-心理-社会3个维度出发全面评价衰老〔4〕,本文主要从表观形态变化、人体九大系统的相关指标两部分进行总结分析。

1.1衰老的表观形态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形和外形出现变化,表现为头发变白、皮肤松弛、皱纹、老年斑、牙齿松动脱落、耳聋、眼花、驼背、身高逐渐缩短、肌肉力量下降、肌肉萎缩、行动迟缓、胸廓弹性下降等。

1.2衰老致人体九大系统的主要变化

1.2.1衰老与循环系统 随着年龄增长,血管结构和功能发生退行性变化,这一过程称为血管老化,表现为血管出现内膜增厚、血管壁变硬、弹性减弱、舒张功能下降等一系列退行性改变。临床上主要通过检测血压、脉搏波传导速度、心-踝血管指数、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射波增强指数等来判断血管衰老〔5〕。衰老过程中,心脏每搏输出量及血管张力减少,动脉老化与弹性丧失后,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率增加。心功能指标是评定心功能状态的方法。常用的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B型利尿钠肽、N末端B型利尿钠肽原、6 min步行试验及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等。

1.2.2衰老与呼吸系统 伴随呼吸系统结构的衰老变化,如呼吸肌力量减弱、胸廓顺应性下降、肺弹性回缩力降低等。肺功能下降,表现为肺活量、最大自主吸气量、呼气流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和用力肺活量下降,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和用力肺活量的比值下降,功能余气量和残气量增加〔6〕,常规的肺功能测试对于评估老年人的肺生理功能通常是有用的。

1.2.3衰老与消化系统 年龄相关的改变在口咽和食道方面的改变是显著的,特别是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降低,导致吞咽困难、食管反流〔7〕。胃肠道组织退行性变,平滑肌收缩功能减弱,胃肠道运动能力下降,消化液水平下降,导致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减退,老年人易出营养不良、便秘和大便失禁等症状〔8,9〕,胃溃疡、直肠肛裂、直肠癌或结肠癌发生风险升高等。随着年龄增长,胰腺外分泌及内分泌功能逐渐下降,可能导致消化不良和糖尿病〔10〕。可以用胃肠道肿瘤标志物、碳13与碳14尿素呼气试验、微型营养评估〔11〕及症状学方法等进行初步评估。

1.2.4衰老与神经系统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会发生显著变化。磁共振成像可通过基于体素的灰质形态测量和视觉评分量表来评估脑萎缩程度〔12〕。正常的衰老过程与认知能力下降有关,如处理速度、记忆、语言、视觉空间和执行功能能力〔13〕。虽然这些下降还没有被很好地理解,但已有研究确定了灰质和白质体积的下降,白质的变化及神经递质水平的下降等,都可能有助于解释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的认知变化,这些变化很小,且存在个体差异,一般不会损害日常活动能力,但会导致复杂功能能力的细微下降,如开车的能力〔14〕,及早发现对于安全是很重要的。

随着年龄增长,多数老年人会逐渐出现视听力下降、感觉功能减退、睡眠时间缩短、睡眠质量降低、肌力下降、平衡能力下降等表现,因此对老年人群进行系统的体格检查尤为重要。多项文献表明,脑老化的磁共振成像标记有皮质厚度、脑总容量、白质高强度体积、海马体积等〔12,15〕。临床上通常以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来评估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以Berg平衡量表来评估老年人的平衡能力,以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估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

1.2.5衰老与运动系统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和肌肉的老化对生活独立性的丧失构成了巨大的威胁。骨质疏松是一种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与骨折有关。骨骼肌减少症是一种与年龄有关的肌肉质量和功能下降,会增加跌倒风险,从而增加骨折风险。肌肉萎缩、骨质减少等引起肌力减退、运动能力及平衡能力下降,对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功能状态、生活质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骨质疏松、关节软骨退化、椎间盘退变是骨骼老化的主要特征,以骨骼矿物质含量、骨密度作为其评价指标〔16〕。亚洲肌少症工作组共识报告建议〔17〕以身体功能、肌肉质量、肌肉力量作为肌少症的评估指标。骨骼肌质量测定常用的方法〔18〕有双光能X线骨密度仪、计算机断层摄像法、磁共振法、生物阻抗分析等。骨骼肌功能测定主要测定肌肉力量,测量指标包括握力、膝关节屈伸、最大呼气流量等。对身体功能的测试包括简易体能状况量表、通常的步态速度、6 min步行测试、楼梯爬坡能力测试和时间-起-走测试等〔18〕。

1.2.6衰老与免疫系统 衰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免疫系统的一系列功能和结构改变,这些改变可表现为抵抗感染的能力下降、对疫苗接种的反应减弱、癌症发病率增加、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率升高和体质性低度炎症等〔19〕。免疫风险分析目前被认为是人类预后的免疫生物标志物。免疫风险评估的因素包括CD4与CD8 T细胞比例下降、低T细胞增殖反应、低水平的白细胞介素2产生、与衰老相关的T细胞表达标记(如CD57)比例增加和潜在的巨细胞病毒感染等〔20〕。虽然免疫衰老和相关的免疫风险评估主要与适应性免疫功能下降有关,但固有免疫亦受到衰老的有害影响,如自然杀伤细胞的增殖和细胞毒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和趋化作用减弱等。老化还与循环中炎症介质水平的增加有关,如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21〕。

1.2.7衰老与内分泌系统 随着年龄增加,人体内分泌系统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在衰老过程中,人体会逐渐出现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下降,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浓度降低,皮质醇分泌模式发生变化,雌激素、脱氢表雄酮、睾酮水平降低,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升高,血清胃饥饿素、胆囊收缩素和瘦素水平发生变化,血清维生素D浓度降低,循环中的甲状旁腺激素浓度增加,褪黑素水平下降,葡萄糖平衡趋于失衡等变化〔22~24〕,但这些变化并非对人体都是有害的,对老年群体应进行个体化评估。

1.2.8衰老与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有年龄相关的变化,肾脏的衰老特征是肾小球硬化程度的逐渐加重、肾小球功能的丧失和肾脏整体功能的下降。评估肾脏功能状态的主要测量指标是肾小球滤过率〔25〕,同时计算尿蛋白量,可对肾功能进行更好地评估〔26〕。而膀胱功能的减退则引起排尿控制问题,男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生会进一步加重排尿控制问题。泌尿道感染的风险随着年龄增加,女性感染的风险更大。

1.2.9衰老与生殖系统 男性和女性的生殖能力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与女性相比,男性生殖能力的下降并不明显〔27〕。衰老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卵巢。研究表明,目前用于评估卵巢衰老的内分泌指标有抗苗勒管激素、血清中促性腺激素和抑制素B水平;评价卵巢衰老的影像学指标主要包括计算窦状卵泡数目、卵巢体积及间质血流评价3个方面〔28〕。男性生殖系统衰老的内分泌学表现为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脱氢表雄酮、睾酮水平下降等〔24,27〕。

2 总结及展望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与年龄相关的功能衰退和疾病的负担正在增加,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成为促进健康老龄化的重要步骤。筛选衰老的临床评价指标对于预测衰老过程中的不良后果、实施减少不良后果的干预措施及监测这些干预措施的效果至关重要。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系统密切联系、相互影响,本研究中的指标综合应用是否有实用价值、是否可以应用于临床评价衰老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今后仍需进一步研究衰老发生机制,完善衰老评估指标及评价标准,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预防老年相关疾病及不良事件的发生,以促进健康老龄化。

猜你喜欢
年龄变化老年人
变小的年龄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从9到3的变化
这五年的变化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年龄歧视
算年龄
鸟的变化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