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动力异常与胃肠激素的相关性

2022-03-10 04:11乔肖伟王甦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苏北人民医院江苏扬州2250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排空亚型胃肠

乔肖伟 王甦 (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苏北人民医院),江苏 扬州 225000)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中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占消化道疾病的20%~40%〔1〕,高达40%的FD患者因病情严重而就医,这种病痛严重干扰其正常生活,并进一步产生了负面影响〔2〕。有报道认为胃动力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内脏高敏感性、精神心理因素等可能参与了FD的发病〔3,4〕。胃动力异常是FD的主要发病机制,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尚未阐明。本研究对FD患者的胃排空、胃电图情况和相关胃肠激素的变化进行同步性观察,首次遵照最新的罗马Ⅳ标准〔5〕,比较FD患者3个临床亚型之间胃动力异常、胃肠激素变化的不同,并进一步探讨FD胃动力障碍与相关胃肠激素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FD患者30例为实验组,年龄36~72岁,平均(51.87±6.745)岁,男18例,女12例。随机抽选1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年龄35~70岁,平均(50.36±7.208)岁,男7例,女3例。两组男女比例、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FD患者根据罗马Ⅳ标准分为3个临床亚型(动力障碍型、溃疡型、溃疡型、非特异型),每组10例,同步观察其胃排空、胃电图和相关胃肠激素的变化情况。

1.2病例的收集及检查过程 (1)门诊、病房消化不良症状患者需排除器质性病变,进行问诊查体(是否有FD病史、症状及体征);(2)完善血液、粪便等生化指标的检查(包括肝功能、血糖、粪便常规和潜血情况等);(3)彩超检查以排除肝、胆、胰、脾等器质性疾病;(4)电子内镜检查明确无明显胃肠黏膜充血、水肿等其他胃肠疾病。每个患者须认真填写FD临床登记表及临床症状量表,将以下6种症状包括:上腹痛不适、早饱、胀满、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进行评分,无症状、轻、中、重度依次计为:0、1、2、3分,并计算总评分。按症状将纳入的FD患者分为3个临床亚型,①溃疡样型:中上腹疼痛为主;②动力障碍样型:中上腹非疼痛不适为主(如饱胀、早饱、恶心);③非特异型:症状不典型。

1.3检测指标 (1)测定一氧化氮(NO):试剂盒来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原理为硝酸还原酶法,实验步骤严格参照说明,OD值于紫外分光光度计上读取,最后结果应用公式计算。(2)测定P物质(SP)及生长抑素(SS):试剂盒来自北京海科锐生物技术中心,按说明严格检测操作放免药盒,应用计数仪和相关数据处理软件,自动检测各样本的含量。(3)测定胃动素 (MTL):试剂盒来自上海扶生实业有限公司,严格遵照说明术步骤进行MTL检测,对血浆中消化Ⅰ期、Ⅱ期、Ⅲ期MTL含量进行自动检测。(4)测定胆囊收缩素 (CCK):利用北京方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人胆囊收缩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按照说明严格操作,自动检测脂餐0、1、2 h血浆中CCK的含量。(5)检测胃电:仪器购自合肥科学实验仪器厂,型号为EGEG-2D4智能双导胃肠电图仪,操作遵照体表法进行,对胃电情况进行及时记录,包括振幅(Ap)、主频(Fp)等。(6)检测两组胃排空情况,包括胃半排空时间及餐后2 h残留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FD各临床亚型患者与对照组胃电结果比较 FD患者的3个亚型组Ap及F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动力障碍型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余FD各组内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胃电图异常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见表1。

2.2FD各临床亚型组与对照组肠道激素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FD各亚型组NO、SS含量显著升高(P<0.05),SP物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FD组与对照组各消化间期MTL值比较 FD 组各消化间期MTL值小于对照组,消化Ⅱ期及Ⅲ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FD组与对照组脂餐前后CCK水平比较 FD组脂餐0、1、2 h CCK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脂餐后1、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FD各亚型患者与对照组胃排空结果比较 FD各临床亚型组与对照组胃半排空时间及餐后2 h残留率无显著差异(P>0.05),溃疡样型组均明显高于动力障碍样型、非特异型组(P<0.05),见表5。

表1 FD各临床亚型与对照组胃电结果比较

表2 FD各临床亚型组与对照组肠道激素比较

表3 FD组与对照组各消化间期MTL值比较

表4 FD组与对照组脂餐前后CCK水平比较

表5 FD各亚型组与对照组胃排空结果比较

3 讨 论

肠神经系统能够对肠道功能起独立调节作用,包括重要的肠神经递质如SP、NO、SS,其中SP对胃肠道腺体的黏液分泌有抑制作用,从而实现刺激肠道运动的功能〔6~8〕;NO有松弛肠道平滑肌的作用,对肠道黏膜的血液循环和分泌功能也可进行调节,从而对排便功能有影响;而高水平的SS,能够加快肠道蠕动,改善肠壁血液循环〔9,10〕。

既往研究认为由22个氨基酸构成的单链多肽物质MTL由肠嗜铬Mo细胞分泌,分布在十二指肠和空肠近段的黏膜层,中枢神经组织也有部分存在〔11,12〕。有报道称MTL可作用于胃动素神经元(属于肠道神经系统),起到加速胃排空及促进肠道运动的作用,最终改善FD症状〔13~15〕。有研究认为在消化间期的胃肠运动受下丘脑-垂体的调节,中枢系统调控胃肠运动中也涉及MTL的参与,下丘脑-垂体功能轴调控原理与MTL具有一定相关性〔16〕。下丘脑-垂体功能轴通过调控血浆MTL的含量进而参与调节消化间期的胃肠运动。进一步证实了FD患者存在MTL降低的原理。

由33个氨基酸构成的多肽类物质CCK由小肠Ⅰ型细胞分泌,在十二指肠及空肠的黏膜中分布,还有部分存在于人体大脑的额叶、梨状区、海马体、丘脑及下丘脑中〔17〕。胰腺、胆囊、胃肠的平滑肌、海马、杏仁体及其他部位的CCK-A受体与CCK相结合时,使胰腺的分泌和胆囊的收缩增加,但对胃排空起减慢作用,因此患者常感到饱胀不适〔18〕。外源性CCK对释放5-HT的神经元具有一定刺激,从而对中枢产生的进食感觉及胃肠运动有所影响〔19〕。引起嗳气、腹部胀痛及食欲不振的另外一个诱因是脂质,脂质类饮食后出现的上述不适症状也受到CCK的介导,可采用CCK拮抗剂明显缓减上述症状〔20〕。

现在普遍认为,脑肠轴与TD的相关性是通过以下3种层次进行调控:①局部调控,来自肠道神经系统;②调控来自椎前神经节,主要接受肠神经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并进行调控;③调控来自中枢神经系统,在接收到外界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各种信息时,大脑的各级中枢及脊髓系统通过归纳、整合、分析,再经自主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将相关调控信息传输给肠道神经系统或作用于胃肠道效应细胞。通过层层关联,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完全形成了互不可分离的神经-内分泌网络结构,故称之为脑肠轴。胃肠道既有感觉又有运动功能,是机体中能够同时被中枢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调控的唯一一个器官。通常胃肠道周围神经也会传输各感受器的相关信息到达相应的脊髓和延髓等神经中枢,且分析归纳后进一步将信息传送至相应的效应器。中枢-肠神经系统等相关脑肠肽所构成的脑肠轴机制在FD的发生及演变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胃动力异常、相关胃肠激素的变化及脑肠轴的调控在FD的发生及演变中发挥重要作用,且FD各亚型患者在胃电节律、胃肠激素及相关脑肠肽方面都有显著改变。

猜你喜欢
排空亚型胃肠
抽水蓄能电站小负荷发电排空上水库可行性试验研究
2012—2018年长春市手足口病非肠道病毒A组71型肠道病毒V P1基因特征分析
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胃肠外科患者临床效果
尖锐湿疣患者感染HPV亚型的研究及临床分析
胃三维容积超声造影与上消化道碘水造影评价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疗效的价值
Acknowledgment to reviewers—November 2018 to September 2019
一种方便排垢排空太阳能集热器的研究探讨
云海相接,追浪排空
空腹
胃肠病糊上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