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2-03-12 18:19冯长松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职业院校互联网+

冯长松

摘要:近几年来,“互联网+”成了各行各业的热门词汇,国家层面也对“互联网+”大力推广。在教育领域,“互联网+”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互联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及其开放性、共享性与智能性等具体优势就体现了出来。该文主要从“互联网+”理念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在“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等方面,探讨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02-0140-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已经迎来了互联网全面普及的时代,互联网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极大程度地推动我国教育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近些年来,全国各地的职业院校大力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在计算机课程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以满足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于数字化资源及硬件设备上学习的需要。“互联网+”新型教育教学手段的出现和推广,将各种教学资源引进职业院校的课堂教学中,不仅完善和丰富了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还提升了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效率。

1 “互联网+”对职业院校教育的影响

1.1 “互联网+”理念的产生和发展

早在几年前,世界教育创新峰会的举行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对于在“互联网+”技术影响下全球教育方式的改变高度关注。较早提出“互联网+”概念的是两位国外学者罗纳德·雷西尼奥与怀德·旺,国内较早提出“互联网+”理念的是于扬,他在当时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按照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局势,势必会造成互联网自身与其他产业紧密联合发展的态势。在此之后,腾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提出要大力扶持教育行业的发展,持续以“互联网+”技术为重要推动,实现教育行业在技术层面的创新发展。“互联网+”技术与职业院校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了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不同的学者对于“互联网+”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持不同的观点和态度。例如,张小寒认为,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出现及应用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互联网是不可能完全解构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的,互联网技术再发达,该让老师出场的时候还得老师出场。但不可否定的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的职业教育提供了许多新兴的服务和改变。学者谭冬平等认为,“互联网+”技术与教育行业的融合,是职业院校教育现代化的一次转型升级,有利于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竞争优势。

1.2 “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在当今“互联网+”技术大肆蔓延的时代,现代职业教育的实现路径与价值取向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互联网浪潮中,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与教学思路等都要及时更新变换,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相关课程更是如此。计算机行业是一门技术性强、更新速度快的热门产业,从事该行业的人员必须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自觉站在时代的前列引领潮流,否则将会跟不上该行业的发展进度,从而被行业淘汰。因此,职业院校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也要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变化而及时革新教育理念,加强高科技知识创新型人才的培育,重视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关键能力培养,强调课程上以项目融合科技的发展内容。在教学方面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创新水平,激发其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互联网+”技术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打破了传统供需双方分隔的局面,改变以往的教学形式,有利于提升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改善教学模式,为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更为优质和便利的服务。

2 “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

2.1 以资源为主题的教学模式

以资源为主题的教学模式,指的是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进行具体理论和实践学习的过程中,要围绕一个确定的主题,在最大限度范围内挖掘和利用各方资源,且必須要遵守一定的科学研究步骤及规范来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从而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进一步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学科素养。该种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是广泛利用各方资源。在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多媒体技术融合发展前提条件下,促使现代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资源越来越数字化和多样化。其次是该种教学模式的主题性特征较强。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要提前将这些资源进行加工处理,把这些资源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才能有效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相关问题。在数字化资源主题教学的具体过程中,这些资源主要是通过教学主题的牵引力和规范汇集到一起的,经过一系列的磨合后最终得以服务于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教学主题。再就是该教学模式具有跨学科的特性。这种特性可以将不同学科之间的相关内容利用起来,再进行对比研究。最后一个特性是任务驱动性。该特性主要是通过确定主题的引导方式,让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相应的学习目标,尤其是在处理与学生自身密切相关的系列问题时,更容易使其全身心地沉浸到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学习中,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找到自身的价值。

资源主题的开发需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设置,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成为计算机课程教学的中心,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计算机课程探究的过程中,资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担任计算机教学课程的教师可以设置以“计算机病毒与生物病毒的伤害力相比”为主题,以此来开展“计算机病毒”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平台播放与生物病毒有关的视频资料和计算机病毒的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间接了解两种病毒的特性。再让学生借助各种资源去收集计算机病毒的资料和信息,让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掌握获得各种信息资源的渠道,同时也使他们初步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特性,从而学会信息分析和数据处理,了解该病毒的危害和防治的方法。

2.2 构建“抛锚式”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指的是在现实的生活背景中,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教师要合理利用情景化教学技术使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提升自身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首先是指利用科学技术来创设较为真实的学习环境;其次是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借助影碟光盘、互动网站、交互式计算机等关键技术的帮衬,使他们能够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某些重点难点部分进行重复访问、探究,并且采用多维视角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思考。在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中构建“抛锚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和情境,使学生成为计算机课堂的讨论主体,其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设计一般都偏于复杂,构建该种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和心得分享,让学生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学会独立运用知识去处理和解决相关问题。“抛锚式”教学模式有两项重要的原则,首先是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与相关教学活动必须要围绕特定类型的问题情境或个案研究进行设计,其次是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的相关课程设计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课程探索平台,对于各不相同的教学内容要能够支持不同的学习活动。

例如,在“Word图文混排”的相关知识讲解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黄河奔腾不息的风貌,再过渡到黄河唯一穿过的城市——兰州被黄河水污染后的情况,以此来引发学生对自然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这就是该问题中的“锚”。教师把该问题的“锚”抛出去了以后,首先要注意对Word图文混排难点的详细讲解,及时解答学生在事物认知及技术掌握方面的疑问,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活动,辅助学生完成相关任务。

2.3 问题解决型的教学模式

问题解决型的教学模式指的是将教学过程合理设置在复杂的情境中,然后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分析、处理复杂的问题,从而揭示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提升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种教学模式包含了问题情境的设置、问题解决的假设、对相关信息资源的筛选与整合以及确定最终解决方案等步骤,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教师课件的提示来巩固和实践课程内容,同时,教师也要及时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上的扶持与帮助。基于问题解决型的教学模式有几个必备的要素,即教师、学生及问题情境。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在相关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合理地设置问题情境,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来鼓励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提升学生的课程参与度。与此同时,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要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化的教学资源手段,努力提升自身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问题解决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而言,该种教学模式中的教师、学生与教学媒介的作用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仅仅是施和受的关系,而是偏向于引导与被引导以及平等交流、对话、学习、合作的关系。

例如,在教师在讲解“机器人门卫”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通过课件展示、知识重难点的梳理,让学生对机器人门卫的工作内容及程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弄清楚程序设计的VB分支结构及其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根据课件的提示来完成相关分支结构代码的编写。在完成代码的编写过后,再利用教师提供的自检程序对自身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检测,最后进行问题的延伸和拓展,进一步探究分支结构程序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思路。

3 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越来越重视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发展,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极大地扩展了本门学科发展的空间。计算机技术处于时代发展的前端,具有极高的综合性,其技術、理论、软件的更新换代异常迅速。因此,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都要及时更新自身的学科知识和技术掌握,尤其是教师群体,作为知识与技术的引领者,必须走得比学生快,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答相关问题。现代职业院校的学生思维都比较活跃,对于课程内容及课程模式的要求都高于过往的情况,因此,计算机专业必须把握好“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及时掌握和了解当代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技术需求,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增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提升课程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小寒.“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4):124-125.

[2] 谭冬平,王君妆.“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双创”课程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1):11-12.

[3] 田蓉,何北宁,杨富平.“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微课教学的有效性探索——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科技资讯,2019,17(27):121-122.

[4] 李家兵.“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六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4):147-148.

[5] 杨洪伟,张芳,李晓辉.“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农业网络信息,2016(5):140-141.

【通联编辑:唐一东】

猜你喜欢
计算机课程职业院校互联网+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探讨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职业中专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